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304章

伐-第304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青等不下去了,便唤来孙霸交代道:“文直,你若联系上王颐之,直接告诉他,石某率大军攻打广陵去了,先前的允诺半月之内有效,半月之后他还不上岸,石某就当他准备和民军为敌到底了,攻下广陵后,民军将会从水陆两路一起动手,彻底剿灭他这支残兵。”
    孙霸答应下来。石青则和张温部大军会合一处,午后启程开拔,匆匆赶赴广陵城。
七十三章兵不厌诈
    石青即将登基称帝和亲率大军攻打广陵的消息随着郗超的回归很快在广陵一带传扬开了。 *()不仅周成、王浃、贾坚、司扬、苏忘有心在未来的帝王面前表现,扬州不满大晋、打算追随邺城的土豪群雄也想表现一番,以在石青心中留下印象。
    五月三十,石青率张温部大军启程前往广陵,很不巧地遇上了夏季的雷雨,帘幕一样的大雨让行程变得非常艰难,同时给了地方豪雄献殷勤的机会。沿路各地屯耕农庄、坞堡纷纷箪食壶浆,以应王师,更甚者出兵出粮,誓言要为王师扫平江东的先锋。
    石青好笑之余,欣然纳之;大队人马冒着雷雨、一路接受供奉缓缓南下,两万三千人的队伍数量日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杂色旗帜混入其中,迎风飞舞,气势非凡。六月初六,三万余人的大队伍浩浩荡荡抵达广陵城下。
    抵达之时恰值雷雨方歇,天空如洗,碧蓝深邃。两万攻城民军在周成、王浃统带下在广陵城北集结,齐声高呼:“石大将军!石大将军!石大将军。。。。。。”
    “走!”
    低吼声中,石青策马冲出,亲卫骑泼啦啦紧随其后,在广陵北城下纵横驰骋。人如虎,马如龙,旌旗迎风招展;两百骑士端的是威风凛凛,气势十足。
    “石大将军!石大将军!石大将军。。。。。。”
    城下,攻城民军、来援民军、新入伙的地方豪雄齐声大呼,声如惊雷。城上,扬州军惊慌不安,往来奔走着向城内督帅传递信息。过了一阵,一队衣甲鲜明之士现出身形,国丈褚衰、扬州刺史殷浩联袂上了城楼。
    蝎尾枪向天一举,城下喝彩声渐渐止歇,石青拍马扬鞭,奔到城下,向上扬声大呼:“褚国丈安在?石青这厢有礼了。”
    城头上,殷浩低声喝令二十弓箭手准备射杀石青,褚衰苦笑阻止:“石云重若是这般容易射杀,岂能安然逃回江北?殷刺史还是不要行此笑话之举。”
    殷浩目光一寒,阴冷地盯了褚衰一眼;褚衰却顾不得理会这些,手扶垛口探出身形,向下喊道:“安平国公不用见礼了。褚某先前以为国公乃忠良之士,一直以礼相待;哪知大谬不然,安平国公居心叵测,暗中谋划大逆之举,褚某何必再与汝礼遇?”
    石青闻言哈哈大笑,扬声道:“好一个褚国丈,不说朝廷肆无道、意屠戮忠良,只将石某被迫求生之举视为谋逆,果然是好口才。可惜的是,公道自在人心,天下悠悠之口不是国丈一言可以掩住的。。。。。。。”
    褚衰嘴巴一动,正欲辩驳,石青截然说道“。。。。。。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与你我无关。石某今日不是来计较对错的,而是来给扬州军指明一条出路的。”
    褚衰闻言,索性绝了打嘴皮官司的念头,冷笑道:“扬州军乃大晋之扬州军,守护疆土,奋勇杀敌,求仁得仁,绝不妥协;这便是扬州军的出路,石云重!汝尽管率兵来攻就是,指点却不需汝操心。”
    石青报以更大的冷笑,亢声大喝道:“不见棺材不流泪!褚衰,汝是大晋国丈,大晋皇帝是汝外孙,汝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地卫护大晋朝廷,可是数万扬州军将士凭什么要为苟延残喘无所作为的大晋朝廷陪葬?汝可曾为数万扬州将士的家人想过?”
    褚衰脸色一黑,差点破口大骂;忍了一忍才不甘示弱地说道:“石云重,汝休要颠倒黑白,罔顾伦理。朝廷乃天下正溯,万民景从,四海归心,英雄豪杰无不倾力匡扶。汝行此谋逆之举,神人共愤,受天下人唾弃,必不长久,褚某劝汝还是早早自缚请罪的好,也许能免去族灭身死之祸。”
    石青终于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旋即扬起蝎尾枪向身后一指道:“褚国丈。汝负隅顽抗至今,不过是心怀侥幸,希图燕军、荆州军能够突入中原救援广陵罢了。汝且看清了,石某身后大军来自何处?”
    褚衰一愕,石青的话说中了他的心思,也正好指明了他的担忧——邺城三面作战,面对的局面应该异常艰难,怎么会有大队后续人马前来攻击广陵呢?
    一旁的殷浩也注意到了异常,跟着扶住垛口向下瞭望。可惜的是,城下密密匝匝的五万人马实在没有半点虚的。
    “国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殷浩狐疑地问。
    没等褚衰回答,城下的石青先自给出了答案。“褚国丈还不明白吗?石某从宛城过来的,统带之人马皆是宛城民军。这只能说明,褚国丈指望的荆州军已然大败,宛城无恙矣!实不相瞒,上月二十一日晚,民军成功夜袭荆州军大营,荆州军死伤惨重,全面溃逃,桓温得以身免逃回襄阳后再不敢伸头北顾,石某自此有了转战广陵的机会。”
    石青说罢,城头上静寂一片。在交通靠步的时代,信息传递很不方便,开战以来广陵城除了当中接到一次“荆州军受阻宛城”的消息后,再无其他音讯。随着民军水军开始封锁水路,广陵城对外交通这几天完全隔绝,根本没有足够的消息用来否定石青所言,相反,城下的大军倒是为石青的说法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在此之前,建康士人和扬州军将领非常忌惮荆州军,不惜联手予以制衡;因为荆州军战力实在太过强悍,远超扬州军和建康台军。妒忌归妒忌,与此同时大晋朝廷还将荆州军视作最重要的社稷屏障。可如今连荆州军都败在民军手下,扬州军和建康台军又怎么会是民军的对手?
    石青的话太过震撼,震得城楼上不明真相的扬州军将士面面相觑心惊胆战。可是石青并不以此为满足,接着再度抛出一个惊天消息。“民军宛城大捷之后,石某没有率兵北上反击燕军,而是来到广陵,褚国丈可知其中究竟为何么?”
    “究竟为何?!”回答石青的不是褚衰,而是心急的殷浩。
    石青微微一笑,沉凝片刻,继而扬声喝道:“因为燕军与民军在无极大战一场,死伤近十万,慕容俊败走蠡县,三路燕军尽皆退缩回滹沱河以北,再无南下之力。诸位绞尽脑汁策划的三面夹攻之计至此完全失败,眼下该是承受民军怒火的时候了。”
    轰——
    寂静的城头哄地一响,这个消息比荆州军失败更加震撼人心。毕竟荆州军兵力太过淡薄,民军侥幸也不是不可能,可是燕军怎么会败呢?而且败得如此之惨,死伤近十万!那可是三十万大军啊!
    扬州军将领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但是望着城下从容镇静、声势越来越壮的民军又不得不相信。荆州军、燕军若是不败,城下的五万民军和石青怎么可能有闲暇围攻广陵?
    殷浩脸色一白,向褚衰惊问道:“国丈,这事是真是假?”
    褚衰脸色黑的如锅灰般,恼怒地回道:“此乃石青谣言以乱我军心耳,怎可能是真!”
    殷浩瞥了眼褚衰,没再说什么,回身盯着城下默然不语。
    城下石青不依不饶,长枪向上一指,怒声喝道:“扬州军将士听真,建康朝廷本是伪朝,兼且懦弱无能,不思振作,弃中原黎庶如弃敝履,实不堪承受天下生民重托。石某不敢妄自菲薄,欲以有道无道,以新政革旧恶,扫平江东,重整乾坤。自此时起,石某与江东士人往日恩怨一笔勾销,一切从头再来;若有愿意襄助者,石某倒履相迎,以诚相待;若不愿襄助者,只要不与石某为敌,尽可袖手旁观,民军绝不敢妄自加害半分;若有人逆势而为,抵死与民军为敌,石某手中钢刀亦不吝多饮敌人之血。话已至此,请诸君用心思量。三日之后,石某将率兵攻城,是去是留还是负隅顽抗,唯君自决。”
    石青话音一落,何三娃在郗超的鼓动下振臂高呼。“扫平江东!重整乾坤!石大将军万岁!万岁。。。。。。”
    两百亲卫骑随即振臂高呼:“扫平江东!重整乾坤!石大将军万岁!万岁。。。。。。”
    城下五万民军士卒不甘落后,一起高声呼应:“扫平江东!重整乾坤!石大将军万岁!万岁。。。。。。”
    五万人齐呼声震于野,一直传到在广陵东南的三江口,在长江和淮河上流连的民军水军不知究竟,听到石大将军万岁的字句后,跟着也高声呼喝起来。一时间广陵城四周尽是“石大将军万岁”的呼声。
    呼喝声中,褚衰怒火难耐,拂袖而走。殷浩神色迷离,不知所措;扬州军将士心惊胆战,目光闪烁。
    “走!三日后再来攻城!”石青颇为满意民军的表现,呼声稍歇之后,调转马头,果断地结束了这场宣讲,以便让广陵城内的士卒民众有时间回味思索。
七十四章胜败已分
    “荆州军大败,桓温逃回襄阳。 ”
    “燕军大败,死伤近十万,退缩回去再无南下之力。”
    “扫平江东,重整乾坤,以有道无道,以新政革旧恶。”
    石青在广陵城下宣读的三条消息震耳发聩,城内士民议论纷纷,表现不一,守城士卒彻底失去了前段时间的镇定,漠然者有之,惊慌者有之,早作打算者有之,就是没有一个镇静沉着的。褚衰急得直跳,生怕军中有人暗中投敌,脚不停地的四处巡视营地,弹压士卒,以防有变。他这番作为下来,让扬州军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连相互熟悉的士卒彼此相看时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总感觉对方在掩饰着什么。这种情况下,谁能安下心来守城?
    与守军相反,城外的无论是民军士卒还是新附的地方豪雄,无不被石青的话激得振奋异常。
    敢于拿刀拼命的,谁不图个光宗耀祖、福荫子孙?若想达成这个目标,首先需要跟对人,追随之人是真命天子才好。石青能够据有中原九州,能够逃出建康,能够大败荆州军,能够大败燕军,能够打进扬州,还有扫平江东、重整乾坤的壮志,这样的人不是真命天子,谁配为真命天子?
    既然有福跟在真命天子左右,剩下的就简单多了,大伙只要努力拼命、赌个好运气,活下来就是开国功臣,荣华富贵公侯万代那啥的还不是手到擒拿?
    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爽时喜事来。
    民军忘记了广陵城的高大坚固,加紧赶造云梯撞车工程器具,准备三天后奋勇攻打广陵城,就在这时候,又有一件喜讯传过来——大晋水军王颐之答应归降了。
    石青刚刚离开浮桥大营一天,入湖的天骑营士卒便找到了被困在宝应湖的大晋水军,并向王颐之转告了石青的建议。
    这个建议来的非常及时,被困的大晋水军此时恰好陷入到极其尴尬的境地。
    与扬州军主力分开后,大晋水军在宝应湖漂泊了一月有余,其间没有得到任何补给,船上储备的弓箭刀枪油脂等作战器械还剩下不少,粮食菜蔬却没了,并且短时间内看不到脱困和得到补给的希望。
    这种情况下,摆在大晋水军面前的出路只有两条,一个是拼死攻打民军浮桥营寨,杀出一条血路。这一条难度太大了,晋军利用器械和水性在战船上还敢和民军一拼,却没有下船攻打对方守备森严的营寨的胆量。另一个是弃船上岸潜逃回江东;这一条也有问题,从宝应湖迂回到长江北岸有两三百里路程,弃船登岸后若保持编制,就没办法隐秘潜行,很容易被民军斥候发现进而遭到围剿,若是分散而行,路上的安全没有保障,万一遇上民军可就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而且就算到了江北,能找到船只渡到江南也不会很多。
    就在攻不敢攻,逃没法逃,留下来就会饿死的尴尬处境中,石青雪中送炭的建议送到了,大晋水军顿时松了口气。
    王颐之和建康的几位将领商量了一番,决定接受对方的好意,水军上岸解散,愿意留在扬州的留下,愿意降的降,愿意回江东的由民军“护送”回江东。大晋水军倒不是没想到其中是否有诈,只是迫于无奈地选择了相信,如果民军真的有诈,大不了投降就是,总比饿死的强。
    王颐之是南下北人,家安在淮阴,起初他没准备归顺民军,也没打算去江东,只愿回转淮阴。在和天骑营接洽安排大晋水军上岸事宜之时,孙霸告诉他,石大将军即将登基称帝并准备扫平江东、一统天下。王颐之的心思随之发生转变,答应投入民军,归到石青麾下。
    四五千大晋水军六月初五晨弃船上岸,接受天骑营羁押分编。
    江北扬州人有一千四五百人,有近千人愿意随王颐之一道投入民军,还有五百左右不愿征战的士卒缴了甲衣武器,配发了干粮后被遣散回家。水军中江东人比较多,足有三千出头;出奇的是其中有五六百人不愿回转,反倒愿意归降民军,孙霸大奇,询问究竟后才弄清原委。原来这些人大多是被南下世家兼并了土地的破落户,还有一些是单身孤寡没有牵挂、妄想通过军功出人头地的。
    用了两天时间将归降的一千五百多人暂时编入军中,留下五百人看守浮桥营寨和大晋水军上缴的战船轻舟;六月初七清早,天骑营羁押着两千六七百名江东俘虏前往广陵城去见石青,打算让三江营的水军遣送俘虏过江。初九中午,羁押队伍距离广陵城十余里时,郗超奉石青之令前来迎接。
    “诸位放心,石大将军一言九鼎,答应送诸位回去就绝不会违诺。民军已经搜集了七八十艘民船在三江口集结待命,今晚就可以送诸位渡江。只是在此之前,需要诸位帮忙做一件事。。。。。。”
    待孙霸把晋军俘虏召集起来后,郗超站在大石上大声宣讲道:“。。。。。。中原、江东都是华夏一族,石大将军心怀慈悲,不愿自相残杀过甚,是以有意让诸位在广陵城下走一遭,向城内江东子弟喊话,请他们放弃抵抗,回江东去和家人老小团聚,以免丢了性命后悔晚矣。”
    郗超的请求并不过分,晋军俘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