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45章

伐-第45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石青再次一惊,不仅惊讶蔡谟看出自己的杀意,更吃惊于蔡谟的态度。不杀他,竟然会失望?世间怎有这般怪异之人?
    “石帅不杀老朽。老朽这就告辞了。”蔡谟淡漠地说了声,抬步欲走。
    “等等。为什么?”石青去了杀心,但忍不住好奇一问。
    似乎知道石青的疑问,蔡谟直接回答道:“老朽并非求死,石帅若是动手,老朽自有保全之道。老朽此举,是想试试撒下弥天大谎的人是英雄还是枭雄。”
    “啊?”英雄枭雄可以试探出来?有这样试探的吗?
    蔡谟悠然道:“一试之下,老朽很失望啊,石帅最多不过是个枭雄。”
    石青已经摸不着头脑了,蔡谟的意思是,能下手杀人的是英雄,妇人之仁只算是枭雄。“为什么这样说?”
    蔡谟道:“能下手杀人者,易于成事;最终可成为英雄。妇人之仁,怎能成事?一时之雄,最终难逃事败身殒,最多算是枭雄。”
    原来是成王败寇论调的初级版本。石青明白过来。
    “石帅放心,老朽不会与你为难。无论你做什么,与老朽无关,老朽何必多管闲事。”蔡谟丢下一句话,转身离去,走出一段,随风飘来一句叹息:“哎。。。这种人,也不值得老朽为难。。。”
    望着远去的背影,石青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这等高人的思维,确实不是他能够理解的。好在,他不需要理解。他只需要没人作梗,新义军能从南方多捞些钱粮人员就好。
七十一风满楼(上)
    “苏忘鲁莽愚钝,擅做威福,万死难辞其咎,愿领石帅责罚,请石帅念在苏门仅余苏忘一支,绕了苏忘一家老小。 。。。”
    远远看见石青,苏忘踉跄扑过来,双膝跪倒,伏地哀嚎,情之切,状之惨,闻者心伤。这个时代,双膝跪拜是个很不一般的礼节,臣子见到皇帝,也勿须行此礼节。双膝跪倒,意味着自愿为奴。
    石青见状,没有欣喜,反而有些恼怒。
    诸葛攸做事够绝。跟随苏忘北上的亲信部属被他杀得杀,收得收,只余苏忘一家老少二十余口孤零零被押到泰山。
    苏忘足够隐忍,深仇大恨,能够吞下,见到石青,一副痛心疾首,可怜凄惶模样。只不过,他做得太过明显,反而让石青觉得异常。
    石青正为蔡谟的英雄、枭雄论发晕,乍然想到诸葛攸、苏忘的作为,不由动了怒:难道一定要想他们这般,无情、隐忍,才能成事?才算英雄?
    荒唐!无论英雄枭雄,未举之前,首先需要明势,其次能够借势,最后一举定势。如此方算真英雄。岂是一个狠字、一个忍字可以形容的;英雄人物的狠、忍。。。不过是运势的手段罢了。可笑蔡谟,不明英雄真髓,只以手段论道,未免落了下乘。
    想到这里,他霍然开朗,伸手扶起苏忘,正容道:“苏大哥。诸葛睿远擅做主张,贸然相攻,确实不该;得罪之处,请苏大哥谅解。。。”
    苏忘蠕动一下嘴,意欲说些什么;石青摆手阻止,道:“不过,事后我以为睿远所做有些道理,也就认可了。苏大哥若是记恨,就记恨石青吧,不要记恨睿远。”
    苏忘一探身,又欲跪倒,嘴中急道:“不敢,不敢。。。苏忘罪有应得,不敢有半点记恨。”
    “苏大哥确有不是,但说不上罪有应得。”
    石青扶住苏忘,感叹道:“天下大变在即,东莱也在烘炉之中,意欲独善其身,势必难能。与其以后被他人所占,不如早日纳入新义军下辖,苏大哥也可与诸位兄弟一道,共同闯出个富贵前途。苏大哥若能如此想,是新义军之福,亦是苏大哥之福。”
    苏忘一怔,讪讪道:“苏忘输降之辈,不敢与新义军其他好汉相提并论。。。”
    石青一笑。“苏大哥难道不知新义军由何而来?新义军众兄弟来自征东军、三义连环坞、诸葛山庄、五大夫寨、羊家楼、南下难民,还有大英雄坞、甚至有诸葛攸等世家子弟。这些兄弟有的自愿,有的因世所逼,最终聚到新义军旗下,才有了今日之新义军。苏大哥若不自外,与大伙儿又有何异?”
    苏忘单膝跪倒,抱拳拱手:“苏忘受教了。自此愿投入新义军,追随石帅,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石青微笑示意。“如此甚好。苏大哥先去安置家眷,以后石青自有重托。”
    苏忘离去不久,小耗子来禀:“石帅。天骑校尉请见。”
    “啊!文直回来了!快快请进。”石青惊喜地一拍案,案几上茶盏叮咚弹跳不停。
    九月十二,孙霸离开泰山,渡河北上,打探乐陵仓虚实。这是石青近段时间最为牵挂之事,如今他总算回来了。
    九月初,石青接到石遵上谕,命其到乐陵仓领取军粮一万五千石,随即领军去邺城效力。石遵之所以发出这道谕令,不仅是李农的面子,还因为石遵到了病急乱投医的境况。因为,他与辅国大将军石闵已经公然决裂。
    决裂的原因源自关中乐平王之乱。
    八月中,一直叫嚷攻打邺城的乐平王石苞终于动手了。在没得到麻秋响应的情况下,石苞孤注一掷,斩杀石光、曹曜等百余劝阻进言的部属,亲率三万大军、两万青壮兵出潼关。
    石遵闻知麻秋没有响应石苞,大喜,和太尉张举相商后,直接命车骑将军王朗率两万精骑讨石苞。
    八月底,王朗兵出邺城,迎战石苞。
    眼见大赵国内又是一场大战。谁知道这个时候,石苞后院起火。
    石苞出关,关中空虚。消息传出去,与关中南部接壤的大晋梁州刺史司马勋、与关中西部交界的仇池国国公杨初闻讯,不约而同出兵,夹击大赵属地城垒。旬日间,杨初拿下西城;司马勋破长城戍进入关中,离长安不过两百里。大赵属下三十多坞堡、五万多人丁纷纷投靠。大赵城垒守将,一片凄惶。
    石苞无奈,只好放弃讨石遵之举,一边回师关中,一边派使请麻秋出兵相助。
    王朗沙场宿将,见此时机,自然不肯放过;诈对石苞道:“若乐平王向朝廷输诚请罪,末将愿助乐平王抵御外敌。”
    石苞大喜,向邺城递去请罪表后,迎王朗入关中,随即被王朗擒拿,解送邺城。
    王朗精骑入关,司马勋、杨初吓得东蹿西躲,也不敢交战。一溜烟逃回原驻地。
    冬十月,关中之乱平息。
    石遵很满意关中之乱的结局;但是,他的处理手法有问题。从头至尾,是他和太尉张举联手谋划决策,既没征求总督中外诸军事的辅国大将军石闵的意见,调兵也没经过辅国大将军府。这种行为属于越制。
    石遵如此做为,就是想试探石闵的底线。
    石闵没有令他失望,坦然亮出了自己的底线。王朗带兵离开邺城后,在禁军诸多将士面前,石闵公开了他为禁军将士请功求赏的折单,上面一道道一叉叉尽是石遵勾画的痕迹。没有获得升迁的禁军将士怨气冲天,纷纷向石闵靠拢效忠。
    石遵大恐,对禁军生出忌惮,却无法可施。
    王朗西去,能够号召禁军、能与石闵相抗衡的督帅,已经不多了。张举声望高,但他是文官,在世族豪门中影响力无人可比,在军中却不如石闵;李农声望资历足够,但这个老家伙成天装糊涂,不愿与石遵联手对付石闵;蒲洪、姚弋仲声望足够,但他们隶属外军,氐、羌族兵不能轻易进邺城,若是执意征召,只怕他们没到邺城,禁军就已在城内作反。
    这个时候,石遵才知道,一旦石闵翻脸,他的选择并不多。无奈之下,石遵暗自隐忍,不敢触怒石闵;私下里,开始收拢军心,培植忠心将领。石青和新义军,一早就是他想拉拢的一支力量。听李农报说,只要有粮安置家眷,新义军愿意入朝效力,石遵当即爽快地下拨了一万五千石粮。
    谕令到达泰山,石青没有急着领取军粮。他请孙霸走一趟乐陵仓,恳请仓曹主管宽限些时日,待黄河封冻,便于运转之时,新义军就来领取军粮。当然,孙霸的主要任务是摸清乐陵仓的底细。
    汉时,乐陵归属青州平原郡。八王之乱后,平原郡未能逃脱战火焚毁的结局;昔日粮仓之地成了旷野荒原,千里之内,只剩乐陵一城,平原郡也成了历史名词。之后。乐陵名义上属青州,不过,因为乐陵仓的缘由,大赵朝廷直接管辖。青州刺史刘征奈何不得乐陵半点。
    乐陵城与广固隔黄河相望。从此地沿黄河故道西去直达邺城,北上可通幽州,南下则入青兖。这儿就像一个三岔路口,乐陵城处于三岔路口东侧;乐陵仓位于乐陵城西八里处,正好在三岔路口中间。
    乐陵城和乐陵仓唇齿相依;乐陵城是生产、修补、生活、居住之地;乐陵仓是仓储之地。大赵朝廷在乐陵仓设有一仓督,全权负责一应事物;仓督之下,有一城守,领五千郡兵,负责乐陵城防及城内工匠营做;还有一仓守,率一万禁军负责乐陵仓守护。禁军分做两班,轮流值守;不当值的时候,居住在乐陵城内。
    “仓督叫什么名字?”孙霸介绍了一番乐陵后,石青问了个问题。
    “仓督是个年靑的胡人,叫吕护。仓守是兖州汉人,名叫李历。城守是渤海汉人,名叫逢约。”孙霸打探的很详细。
    “吕护!?”石青皱了下眉头。这个人似乎不是很简单。沉思半响,他大叫一声:“小耗子!把匠户司的人都传来。我要他们赶制一件东西。”
    管他简单不简单,这个时候,就是慕容恪、桓温这等人守护乐陵仓,石青也要冲上去拼一把;何况是吕护。
七十二风满楼(中)
“ 伐”
七十三章风满楼(下)
    西陲凉州,金城(今兰州)。
    王擢恭敬地侍立在战马一侧。战马之上,年近五旬的麻秋睥睨四顾。“石闵小儿,一勇夫耳。焉敢在邺城称雄!”
    麻秋嘴角微扬,极其不屑,自有一种卓尔不群的孤傲。与‘屠夫’‘杀人如麻’这些形容他的词语相反,名字能让小儿止啼的凉州刺史身材高挑,面貌俊美,很有儒将风度。只是双目顾盼间,不经意流露出丝丝冷意,才会让人生出寒意。
    “大帅说得是!只因大帅不在,才由得竖子称雄。”王擢恭敬附和。作为麻秋使者,他在邺城呆了三个月,将邺城大大小小的事摸得通透;十天前他才返回凉州,向麻秋禀明了朝中动向。
    麻秋闻报后没有犹豫,立刻着手回返邺城。“先皇待吾不薄,今皇上窘困,正是吾报答之时。汝留在金城,带好屠军,严防西凉张氏;吾回转邺城,整顿朝纲。事成后必奏请皇上,重用拔擢。”
    王擢得到许诺,心里乐开了花。麻帅回朝,谁是敌手?朝政大权还不是手到擒拿?到那时,作为麻帅手下第一人,别说接任凉州刺史之职,就是再高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朝中凶险,麻帅回邺,还需多带些兵马。”王擢适时地表达了心腹下属的贴心。
    麻秋皱眉,眼中闪过几丝阴霾。多带兵马?哪有多的兵马?与西凉交手三年,八万屠军被谢艾杀得不足三万。后来依靠掳掠、纳降又凑了八万兵丁;可如今屠军与以前相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这次回朝,带的一万人全是老兵;若再添加,王擢手下无人可用,未必镇得住降兵了。
    “罢了!”麻秋很有气概地一挥手。傲然道:“吾一人不足挡十万精兵么!”呵斥声中,战马放开步,向东而去。三千精骑,七千步卒随后跟上。
    麻秋踌躇满志,完全没有预料到,枋头——这个回转邺城最主要的道路已被氐人完全阻断。
    魏武曹操攻袁尚,为便于漕运,在淇水入黄口附近开堰凿渠,营造了一片水网航道。因这片水网如枋头状,于是这个地区就被人称作枋头(今河南浚县西南)。
    魏晋以来,邺城渐成中原中心;与之毗邻的枋头随之成为黄河最主要的渡口。幽冀与南方豫、司,以及与西边关中、并州的交通,大多经由枋头。
    石勒、石虎强迁略阳氐人到内地,将他们安置在枋头一带屯耕放牧。二十年发展,枋头地区成一个以氐人为主体,氐、羌、汉、乌恒、匈奴等数十种族,七八万人口杂居的大部落。
    如今的部落首领是老当益壮、雄心勃勃的蒲洪。
    麻秋动身东返的时候,蒲洪正在大发雷霆,并顺手将枋头戒严了。
    “滚回去,告诉段勤。清点府库仓储投我,不然,等蒲某拿下黎阳(今河南浚县),定不轻饶。”老蒲洪吹胡子瞪眼,凶神恶煞般。吓得黎阳仓督段勤派来催要兵甲的使者拔腿就跑。
    梁安、雷弱儿面面相觑。梁安试探道:“大将军,什么时候攻打黎阳仓?”蒲洪暗中降晋,被大晋封为征北大将军(实质上被封为征北大将军的还有褚衰。两个征北大将军,褚衰是实领,蒲洪是噱头。);这个官职在大赵、大晋封他的十几个官职中是最高的;所以,麾下人等皆以大将军称呼。
    “打什么打!”蒲洪烦躁地喝了声,命令道:“雷弱儿,给我将枋头控制起来;过往人等,无乱是谁,一概掳回部族。”
    蒲洪很着急,中原形势就像一锅热水,石冲起兵、石苞起兵、大晋北、石闵雄起。。。此起彼伏,一个接一个向外冒,眼看就要沸腾,可这锅水偏偏就是不开,一个个冒出来,不久又销声匿迹。这如何使得。
    中原必须大乱,否则没有他蒲洪取事的机会。不到十万人丁,三四万可战之兵,枋头氐人怎敢当出头鸟?不当出头鸟,但也不能干等下去,蒲洪决定给这锅水添加点柴,只要把邺城与河南、关中的联系掐断,自有人出来折腾。
    雷弱儿接令后,没有离开,犹豫半响,提醒道:“大将军,世子还在邺城。。。”石虎对军主、豪门提防多多,稍有实力,就会强令其家人子弟入朝为官,也是为质。蒲洪世子蒲健,羌人姚弋仲的儿子要姚益、姚若都在邺城禁军中当值。
    “派人通知他,就是杀也要给我杀回来。”蒲洪冷哼一声。“他若被邺城困住,就不配当某家世子。”
    雷弱领命而去,梁安问道:“大将军。我们需要竖旗吗?若是竖,是竖大晋的旗号,还是另打旗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