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55章

伐-第55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
    李农恩了一声,周成三人脸色和缓下来。李农重新落座,疑虑道:“只怕辅国大将军不会愿意。”
    乞活军是募兵,若能分润乐陵仓资,无异凭空得到一笔横财,自然欢天喜地。石闵不同,他不仅是悍民军军主,还是辅国大将军,总督中外军事。名义上所有赵军都在他麾下,四大仓同样归他辖治。新义军的主意,是从石闵左口袋抢钱,往右口袋退还一点。石闵岂能答应?
    小耗子道:“乐陵仓事了,新义军欲投悍民军。石帅说,辅国大将军也许会满意,老帅若从中说项,便万无一失了。”
    “嗯!投靠悍民军?石帅好算计!”
    李农有些不快,沉思半响,眼光一闪,问道:“新义军一定要投悍民军?石帅没有考虑投乞活?他若有意,老头子再是无用,也能担起乐陵仓之事。”
    小耗子叉手躬身,回道“石帅说,他视总帅如叔伯,新义军视乞活如兄弟。但是不会投靠乞活军。”
    “哦!为什么?”问话的却是周成。
    小耗子对周成行了一礼,似乎有些迷糊地说道:“石帅为什么不投乞活,耗子原本不知,有一次听石帅和孙叔说话,倒隐约明白了些。。。”
    “他们怎么说。。。”
    小耗子回忆道:“那次论及新义军以后的出路;孙叔说,天下间能容新义军的,除了乞活军就是悍民军;新义军只能在两者间选。。。最后石帅说,新义军上下都是真汉子,应该一刀一枪杀出条活路,绝不乞求敌人的恩赐、绝不忍辱偷生。”
    小耗子说罢,识趣地闭上嘴巴,垂首默立。暖阁里忽然沉寂下来,空气似乎粘稠滞重,让人呼吸不畅,李农、周成五人,个个张大了嘴,呼哧呼哧,艰难地喘息着。
    许久。。。
    李农拍案站起,长叹声中走到暖阁门口,仰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叹息道:“天下英雄何其多也!老头子希望,世间的英雄能怜惜我等猪狗之辈活着的艰辛。。。”
    叹息声很平静,平静之中,却饱含着浓浓的悲呛愤懑。小耗子听得有些心酸,头垂得更低了。
    “父亲。英雄、猪狗并非可轻易定论的,乞活军是功是过,且让后人评说吧。”一个憨厚的声音响起来,小耗子偷眼瞧去,说话之人是朴实的少年郎;想来就是李农幼子李叔氓。
    “总帅勿须介怀!石帅一少年耳,血性是有,苦头吃的却是少了。。。挫磨几番,只怕就不会如此轻狂。”周成跟着安慰。
    李书氓附和道:“父亲,李大哥说得是。男人谁没几分血性?他们知道杀出一条活路来,未尝不是好事。乞活不也拼了几十年,死了数十万好汉,才杀出如今这条活路?”
    “罢了!”李农回身摆手,转向耗子,淡淡问道:“新义军什么时候来邺城?”
    小耗子老老实实答道:“若能见到辅国大将军,求得通关勘合,新义军月底就可过来。”
    李农点头。“你想求见辅国大将军。是吗?”
    “谁想见某!”李农话音未落就被一个高亢的声音接了过去。
    声音是从暖阁外传来的,小耗子乍然听见,眼睛一亮,盯了过去。。。石青、司扬等人但凡论及英雄猛士,必推石闵为天下第一,小耗子在旁听得多了,不免心中痒痒,欣慕不已,如今终于见到真人了。
    来的是两位披甲武将。当先一人年青一些,看起来不超过三十岁;四方脸,浓眉虎目,相貌堂堂;身子高大剽悍,似乎充满爆炸性*力量。
    隔得老远,年青猛将便向暖阁内打量,看到小耗子,目光微微停留一瞬,旋即掠过。。。
    当对方目光盯来之时,小耗子心中一悸,身子向后缩了缩。他是辅国大将军,他是石闵。纯粹是直觉,小耗子几乎立刻肯定对方就是辅国大将军石闵。
    新义军中不乏身材高大之士,但没人能像石闵这般,目光一扫,就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畏惧退缩之心。石青也不行。
    这就是威势。天下在握,掌控一切的威势。
    在这种威势面前,落后半步,随同石闵前来的中年将军直接被小耗子无视了。
    周成、李叔氓,包括小耗子迎上去见礼,石闵一摆手,点头示意,跨进暖阁,对李农拱手作礼。道:“老帅好逸性。”
    李农回礼,随后指着小耗子,似笑非笑道:“大将军来得正好。泰山新义军欲投靠悍民军,只是无缘得见大将军,特地派人来,托老头子从中说项呢。”
    “哦!竟有此事。”石闵虎目猛然一亮,从新打量起小耗子,目光暖暖的全是温润。
    小耗子心中一热,再次上前见礼,石闵伸手扶起,拍着他肩膀笑道:“好!年少有为。你们先跟着我,有事稍后再说,眼下却顾不得。。。”说到这里,他转向李农道:“老帅。出事了,大司空府不安全,我们到西苑去,边走边说。”
第二章小耗子历险记(中)
    “什么事?”李农长眉一掀,诧异地望向石闵,并不慌张。 (&)
    “石遵铁了心,要对我们下手。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接到密诏,正调遣人马,意欲攻打大司空府和辅国大将军府。。。嗬!他可真有眼光,启用两员好厉害的大将!”石闵发出金石般的冷笑,提及大赵皇帝石遵,直呼其名。
    “哦——”李农意味深长地咦了一声,双眼咪逢起,掩住眸中冷芒,随即不慌不忙地吩咐。“叔氓。收拾东西;周成,召集人手,我们到西苑。”
    护卫送来兵刃盔甲,李农穿戴束紧,持刃与石闵当先而走。小耗子见状,招呼何三娃四人,一步不拉地跟上。
    大司空府外,旌旗招展,刃耀寒光,五百悍民军铁甲士肃杀戒备,俨然临战做派。
    见此情景,小耗子没有畏惧,反倒十分兴奋,两颊滚烫发热——错过乐陵仓之战,却赶上邺城大变,这儿的场面必定比乐陵仓更大更刺激!
    石闵、李农翻鞍上马,在护卫亲兵簇拥下离开大司空府。小耗子晕晕乎乎,也辨不清东西南北,紧跟在石闵战马之后;走了一程,左手现出一座金碧辉煌的小城。城内四五座高台参差耸立,高台之间有飞桥木廊相联相通,宛如空中楼阁,又是海市蜃楼,绚烂壮丽。
    莫非这是皇宫?
    小耗子精神一阵,清醒几分,瞪大了眼睛四处张望。
    悍民军没有停留,顺宫墙行了一里,来到一座城楼般的门户前;城楼上下戒备森严,布满甲士,看到石闵一行,值守甲士吆喝一声,甲杖铿锵,里面涌出一群披挂整齐的武将。武将体形各异,面貌不同;相同的是,一脸的杀气,一脸的凛然。小耗子发现,孙威也在其中。
    “西苑各军可有异动?”石闵大声问着,和李农并驾齐驱,径直入内。
    原来这就是禁军驻地西苑。小耗子恍然,匆匆一瞥,但见好大一座营地。
    营地四四方方,四边都有两里左右,西、北两个方向以城墙为墙,东、南则是两丈余的土垒高墙,高墙、城墙根下筑有一排排整齐的营房。整个西苑有三道门户,一道是北城专供禁军进出的城门,一道就是小耗子现今进来的城楼,还有一道在东边高墙正中,与相邻的皇宫相通。西苑正中,垛仓林立,就是邺城仓了。邺城仓在四周军营护下,严密无隙。
    石闵问罢,紧随马侧的领兵省尚书左丞胡睦赶上一步,回答道:“领兵省已宣大将军令,禁止各军将佐出营走动、勾连聚合;刚才有几个军营出现少数士卒鼓噪,并无大碍。”
    “鼓噪?”石闵一勒马,侧身对李农道:“老帅。有些人桀骜难训,唯有你出马方可镇制。”
    李农恩了一声。“我去苑子各营转转。”
    石闵回身吩咐道:“右卫将军。你率本部护卫老帅,四处巡视。把黑槊龙镶军、武卫军盯紧些,一有异动,立即剿杀。”
    一直随在他身后的中年将军是右卫将军王基,得到吩咐,王基应命,点起部众护卫李农向西而去。
    石闵来到乐陵仓外下马,一帮将士拥簇他进了一间腾空的仓房,小耗子随之跟进。
    仓房上首并排摆了两道矮几,石闵在左手矮几坐定,一扫座下,沉声说道:“今上无道,不辨忠奸;欲屠戮忠臣。石某不愿迎颈就戮;欲拼死一搏。诸君可愿助我!”
    拼死一搏!辅国大将军要和皇帝对仗!虽然早已隐约料到,可一旦证实此事,小耗子脑袋还是被震得嗡嗡作响;迷迷糊糊中,但听身边尽是高亢的应答声“属下誓死追随效命!”一激之下,他唯恐落后,跳出来尖声大喊:“杀!杀了狗皇帝!”
    石闵稍一错愕,待看到小耗子跃跃欲试的模样,不禁莞尔一笑。只是一瞬,便收起笑脸,肃然道:“好!承蒙诸位不弃,若有侥幸,石某必不相负!众将上前,听我号令。。。王泰。宿卫军交给你,他们只需袖手旁观,便是你大功一件。注意!若非万不得已,不要轻起战端。”
    王泰连续升迁,此时已是卫将军,自带一军,掌宫禁宿卫。
    “孙威!某任命你为卫戍将军,即刻带本部接管七门城防及卫戍禁军。没有石某命令,不许任何人进出。”孙威朗声应是,离开之际,奇怪地瞟了一眼小耗子,小耗子笑眯眯地冲他一眨眼。
    “苏彦。你点三千精兵,在西苑城楼埋伏,一俟孟准、王鸾引军来到,立刻予以剿杀,毋须留情!”苏彦沉默地躬身接令,随即离去。
    “大将军!耗子也想上阵。”看着一个个将军领命而去,小耗子耐不住了,蹦出来请命。
    “你。。。”石闵笑了,摆摆手道:“只要你敢上阵杀敌,以后跟了悍民军,有的是厮杀,这次暂且罢了。你且近前,我有话要问。”
    小耗子满脸不情愿地走上两步。石闵嘴唇动了一下,正欲发问,一个亲卫进来禀道:“大将军!宫中近侍杨环请见。”
    嗯——
    石闵思索了一下,一挥手。“让他进来。”
    杨环是个白白净净的中年人,服饰华丽,举止得体,扫了眼帐内诸将,对石闵微笑行礼道:“武兴公有祸了。”
    石闵露出诧异之色,问道。“这是如何说起?”
    杨环进前一步,压低了声音。“今晨,皇上与太后、诸王定下决议,意欲诛拿武兴公。此时,孟将军、王将军已奉旨发兵。”
    石闵霍然变色,一拍案几,忿忿不平道:“竟有此事?石某这就进宫,与皇上分说。。。”
    “这如何使得!武兴公一旦进宫,岂不是羊入虎口。”
    杨环摆手劝阻,试探道:“义阳王知武兴公对我大赵忠心耿耿,蒙此不白之冤,实因今上昏聩。义阳王欲保忠臣、废无道,立明君,重振社稷。武兴公以为如何?”
    “逢难之即,义阳王挺身而出,甘愿担当社稷干邑,此乃天佑大赵!”石闵欣喜大呼。
    杨环闻言,笑得无比灿烂,再次凑近几步,隔着帅案俯身对石闵低语一阵。
    石闵眼光一闪,击掌赞道:“如此甚好!石某便以此行事。。。”
    “如此,环禀明义阳王,专候大将军佳音捷报。”杨环微笑,从容告退。
    杨环离去,小耗子听见石闵长出口气;若有若无之中,他似乎清楚地感应到紧张过后的轻松。难道大将军也会紧张?小耗子不解地望过去,正好遇到石闵看过来的目光。
    “饿了没?”石闵灿然一笑,没等回答,便大声吩咐:“上饭!把肚子喂饱,午后,大伙好好干一场。”
    亲卫拎来一筐窝盔,几罐清水;一众武将就这清水,抓起窝盔大啃。石闵捡了俩窝盔,唤过小耗子,分他一个。“来!吃吧。。。我们唠唠家常。”
    那话来了。。。。。。
    小耗子心里一紧。接过窝盔,三口两口咽了下去,随即一咬牙,将新义军夺取乐陵仓之事一气说出。话毕,他身子一缩,闭上眼等着承受雷霆之怒。
    “嗯?新义军胆子够大!”和李农想得不一样,石闵听后没有生气,只是有些诧异。
    大赵四大仓虽在石闵下辖,却是胡人督守,只对羯人石氏效忠;除了邺城仓,石闵对另外三仓事实上没有多大的辖治力。乐陵仓落到新义军手中,对他来说,未始不是好事。
    惊讶于新义军大胆之余,石闵忧虑的是,新义军是否有能力拿下乐陵仓,是否会出现太大折损。他不知道新义军有诏在手,他只知道,四大仓守军俱是精锐,防卫极其严密。
    “新义军能拿下乐陵仓吗?!”石闵似乎在问自己,又似乎在问小耗子,稍稍一顿,便截然令道:“张艾!你即刻去乐陵一趟,能见到新义军石帅最好,见不到,也要探查出乐陵仓之战情形,快马报我知道。”
    一个身材长挑的青年小校答应一声,往怀里揣了七八个窝盔,匆匆而去。石闵转对小耗子。“你们几个在我亲卫队中留几日,张艾回报后,再作去留。”
    小耗子脆声声地应了。
    。。。。。。
    随着大司空李农、义阳王石鉴的介入,局势对石闵越来越有利;鼓噪的军营安静下来,王泰回报宿卫军非常合作,孙威顺利接管了城防,孟准、王鸾未曾集结完部属,不知得到什么消息吓得溜进了宫中。。。
    石闵招来苏彦,吩咐道:“不用埋伏了。你带人杀进宫。。。”说到这儿,他沉吟一阵,改口道:“。。。罢了,你去找周成,传我将令,命他为正将,你为副将,你们杀进宫中。。。告诉‘皇上’,你们是义阳王的部众,要拥戴义阳王登基。让他死个‘明白’。”
    大晋永和五年十一月初二午后。
    周成、苏彦率三千甲士杀进大赵皇宫;赵皇石遵、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上光禄大夫张斐俱被乱刀砍死。
    一时间,邺城风雨飘摇,紧张不安的气息四处弥漫;无论是王公贵族或是依附他们的低级将士官吏俱俱惊恐,各谋出路,联成一个个团伙抱团互保。
    就在这时,太尉张举倡议,请义阳王石鉴登基为帝,以便早定乱局。倡议一出,四方景从;乐平王石苞代表皇室后裔率先响应,石闵、李农紧随其后,代表禁军,拥戴石鉴为帝。各世家、军主不甘落后,纷纷表态支持。
    石鉴称帝,可谓众望所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