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207章

鉴宝人生-第207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带有“火泥”标志的仿制品。

    这其中。一件是元青花鱼藻纹小罐,另一件则是清康熙珐琅彩人物双耳瓶,这两件都是价值不菲的珍品,加起来估计有近两千万的损失,当时东西的主人得知是赝品的时候,全都惊的面色苍白,那副凄惨模样,让楚琛都不忍直视。

    不过除了这两件令人不开心的事情之外,这几天的生活,楚琛觉得过的非常滋润,不但看到了许多梦寐以求的珍瓷,让他大呼过瘾,而且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鉴定经验。

    当然,专家团之中就楚琛这么一个年轻人,就算他表现的再低调,还是引起了别人的关注。

    当然最开始,大家听到楚琛是刘老的弟子,也不过以为他是来打打酱油,增加点经验的,不过随着他那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他惊人的眼力逐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时,这种轻视也逐渐的变成了刮目相看。

    最后,更是因为鉴定出一件以假乱真的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让大家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那是专家团鉴定的最后一天,经过一上午的鉴定,基本所有珍品都已经鉴定完了,不过临到吃饭的时候,又有一位资深藏家拿来了一只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其实,像这次的鉴定活动,除了对一些古玩生意有所影响之外,对那些古玩店的老板,和资深藏家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要知道专家团的成员,可没有一个是庸手,除了楚琛之外,全都是享誉盛名的鉴定大师,如果能够藏器能够得到他们的肯定,那对藏器来说,身价也会倍增。

    正因为如此,虽然一开始有些人并不情愿,不过在大势所趋,还有这种好处的吸引下,还是打消了顾虑,并拿出了自己店里或者收藏的珍品。

    本来这位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的主人为人喜欢低调,原来是并不想把这件粉彩瓶拿出来的,不过后来在老朋友的劝说下,思考了良久,还是决定把这只粉彩瓶拿出来给专家鉴定一下,因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鉴赏之后,有一个疑问,一时环绕在他的心里。

    在这几天的鉴定过程中,每一件东西,楚琛都是第一个经手,这么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害怕,万一一件非常逼真的赝品,这些老前辈看不出来其中的古怪,把东西当作是真的,那他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了。

    古玩这一行,可是非常讲究人脉的,如果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做不到,那也别想在这一行混出什么名堂了。

    如果在这些老前辈认为东西是真品的前提下,楚琛把他们的结论都推翻了,那样显得他厉害的同时,也把这些老前辈的脸给打了,这么做,别说这在讲究人脉的古玩界了,就算是在职场中,也只能送上四个字“愚不可及”。

    而这也是楚琛坚持每一次鉴定,他都第一次经手的根本原因,虽然这么做,容易被当成出头鸟,不过总比被老前辈们不喜要好的多。

    那位藏家把粉彩九桃天球瓶拿到桌上之后,楚琛就开始认真的鉴赏起来。

    天球瓶是一种宫廷大型陈设用瓷,它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始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状若天球,故名天球瓶。清雍正、乾隆两朝时值盛世,仿古风盛行,而弘历又极爱珍瓷雅器,因此,天球瓶又开始盛行起来。

    眼前这天球瓶,胎体洁白,釉质粉润如雪,胎釉浑然一体,修胎极为规整。用粉、绿、白、褐等色,以无骨画法在瓶体上绘出浓淡相间、层次清晰而富立体感的桃树、月季各一株。桃干茁壮,枝头结蟠桃9个,果实饱满,枝叶茂盛。树旁衬月季,轻盈俏丽。瓶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粉彩瓷的彩绘方法一般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然后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之感。

    由于砷的乳浊法作用,玻璃白有不透明的感觉,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

    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乾隆开始粉彩在彩瓷的领域中几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这时粉彩的质量虽不如雍正时期那样的秀丽淡雅,但在装饰工艺上渐趋繁缛,形制上丰富多样,,而且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要说此只天球瓶乍一看上去,给楚琛的感觉就非常不错,胎质非常的细润,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而且器物口部及底部也都施松石绿釉。

    这种施松石绿釉的特点,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松石绿釉非常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除此之外,这只天球瓶的粉彩使用的很到位,准确地表现出了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八章  成绩

    另外,此瓶运用渲染手法绘画桃实,成功表现出成熟桃实的娇艳色彩,可谓画意生动,意境闲适恬静。因此,整体来看此瓶应该是一件乾隆时期粉彩器中的上品。

    不过这只天球瓶虽然给楚琛的感觉是件大开门的物件,不过细细品味,却有几个令他疑惑的地方。接着他用放大镜一点点仔细观察,发现确实和真品有着一些出入的地方,而其中几处地方,更是明显的破绽。

    用异能确认了自己的判断后,楚琛把天球瓶递给了身边的关国康。

    瓶子在专家团的成员里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了楚琛面前。

    关国康笑着说道:“小楚,你先来吧。”

    楚琛微笑着点点头,接着对那位藏家说道:“李先生,我就直说了,我认为您的这只天球瓶我并不看好。”

    “不看好?”

    “不是吧,这只天球瓶明明是一眼真啊,怎么可能有问题?”

    “是啊,老李的这只天球瓶我也有幸欣赏过一次,我也没有什么地方发现不对啊!”

    “不会是这人看错了吧!你看这蛤蜊光这么自然,明明就是件大开门的物件嘛!”

    “呵呵,毕竟年轻嘛,看错也不奇怪!”

    “对啊!我早就说嘛,这么年轻,还是多学点本事要紧,不要给刘老丢了脸……”

    听到楚琛给出的结论,现场那是议论纷纷,不过基本上都是一边倒的认为这应该是件真品。有些人更是因此而露出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

    世界上总少不了一些心胸狭窄之人,本来二十来岁的楚琛以专家的身份加入到专家团之中。就有很多人不服气想来找他的茬了,不过这几天楚琛的表现非常抢眼。而且也一个出错的地方都没有,因此,一直没让这些人找到机会。

    现在能抓到楚琛一次出错的机会,也难怪这些人表现的这么兴奋了。

    不过那位李先生到是很沉的住气,愣了愣神之后,并没有显得的惊慌失措,也并没有质问楚琛,而是请教道:“小兄弟,不知道您觉得我这只天球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楚琛回头看了看其他几位专家。得到他们的点头示意后,才侃侃而谈道:“咱们知道,乾隆早期瓷器的胎还是保持着雍正时细润的特点,此瓶也是一样,但不知道李先生您有没有发现,此瓶的胎质实在细润的有些过了,比雍正时期的还要显得细润一点,这并不符合那个时代的工艺特征。”

    “另外,现在老的胎土没了。大多是用的合成土,老胎土上手明显轻于现在合成土,此瓶虽然上手感觉轻盈,不过细细掂量却感觉有些压手。”

    还没等楚琛把话说完。李先生皱着眉头说道:“小兄弟,您说的我也知道,不过其中差别并不大。很可能是当时窑工偶然之作,并不能作为东西不对的证据吧?”

    楚琛微笑着说道:“李先生。您说的也有可能,所以这两点并不是我认为此瓶不对的关键所在。”

    “您说!”

    楚琛接着说道:“在粉彩所用颜料之中有一种名为玻璃白的色料。此种色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的变暗,根本不可能像现在新的复印纸那样白净,不过你们看,此瓶的玻璃白底,却还像刚出窑没多久的样子,这根本不符合自然的规律。”

    “再有,咱们知道,粉彩之中有有铅料存在,因此传世老粉彩瓷面必然呈现蛤蜊光,而此器的蛤蜊光乍看上去确实非常的自然,但细看却有破绽了。”

    “你们看这片叶子和这片叶子,一片彩施的薄些,一片彩施的厚些,但两处的蛤蜊光却基本没什么差别,如果是自然形成的,会可能这样吗?而且你们再看,这两只桃子上面,居然也会存在蛤蜊光,虽然并不多,但如果是自然形成的蛤蜊光,根本不可能有这种现象产生的。”

    听到这里,关国康他们连忙凑过来,纷纷仔细打量楚琛刚才指的那三个地方。

    “不是吧,还真给他说对了,这怎么可能?”

    “你们啊,就是嫉妒,也不想想,如果没有几分实力,他会成为刘老的弟子?钱老会让他加入到专家团?……”

    不得场外那些人的惊愕,关国康看过之后,感叹道:“还真和小楚说的一样,没想到这么自然的蛤蜊光,居然是会是假的,实在有些想不到!”

    “是啊,谁又会想到这样的蛤蜊光会是假的,还是小楚你厉害啊!”

    “岳老您过奖了!”楚琛谦虚的说道:“其实要不是我上次在陇西的时候,见过这么自然的假的蛤蜊光,我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找出这上面的破绽。”

    “哦?”关国康皱着眉头说道:“小楚,这事一会能否给我详细说一下?”

    “好的!”楚琛点点头,这事确实有些蹊跷,搞不好两者会是同一个人做的也说不定。

    李先生虽然原本对自己的东西就有些怀疑,不过这只天球瓶毕竟是他花了一百五十万买下来的,这样的结果一时间他还是接受不了,于是他不死心的说道:

    “小兄弟,可是我的这只瓶子专门去检测中心做过科学鉴定,检测的结果说这确实应该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制作的胎,你看这胎釉结合的这么好,会不会……”

    “小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还没等李先生说完,关国康就打断道:“我刚才看了,你之前应该用的是热释光断代技术,就是在瓶子底部取了样本进行的分析吧?”

    “是的,这有什么问题?”

    关国康解释道:“这种鉴定其实挺不可靠,只要你这个天球瓶用X光照射过后,鉴定的结果就不准确了,别说是乾隆的,就算是石器时代的都有可能。”

    李先生张了张嘴巴,实在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最后只能是摇头一叹,说道:

    “这只瓶子其实我早就觉得有问题,只是我一直不敢承认。我得到它的时候是三年前,当时上面的彩料还很新亮,过了两年这样的光泽却收敛起来了,当时我就感觉不对,不过又找不到其中的问题,于是就去做了个检测,鉴定的结果,也算安了我的心,不过假的还是真不了啊!”

    其实李先生这么做,也是自欺欺人而已,新烧出来的瓷器总是有火气的,表现出来就是李先生说的新亮,专业术语叫做“贼光”或叫“火光”,有这种表现的瓷器,不用说,八成就是新烧出来的。

    李先生既然已经看到了贼光,那他心里肯定能够猜到自己的这件东西是件赝品,只不过之前他的内心不想承认而已。不过不要说李先生,对许多人来说,遇到这种事情的反应,也不会比李先生好多少。……

    之后吃饭的时候,楚琛把之前关于陇西博物馆的那只素三彩碗的事情,简单的跟关国康他们说了一遍。

    “小楚,照你这么说,这两件东西的制作人很可能是同一个喽?”关国康皱着眉头问道。

    “我觉得**不离十吧。”楚琛点头道:“如果作者是两个人的话,那这种东西应该不至于到现在就发现两个了。”

    “这到也是。”

    “只是……”楚琛顿了顿说道:“我现在有些担心,那蛤蜊光的破绽会不会是制作者故意留下来的,如果是故意留下来的,那就恐怖了。”

    “应该……不会吧!”关国康迟疑道,不过他想了想,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这让他不禁有些焦虑:“前有张火泥,现在又来了个这样的家伙,难道古玩界又要迎来多事之秋了?”

    “但愿不会吧!……”

    ………………

    排查的事情结束后,楚琛就一直在忙着备考,虽然成人高考比起正式的高考要简单许多,不过楚琛还是不敢马虎,查缺补漏,奋战了无数考试习题,争取不丢家人和师傅的脸。

    只是楚琛的担心明显是多余的,那些正式的考试题目,以他现在的水平来说,解答的非常的轻松,考试结果后他估算了一下,总分450分,他估计可以得430分以上。

    转眼间,到了十月十九号,楚琛还是像以往那样,来到刘老那边报道。不过他一进大门,就看到刘琴舒非常古怪的看着他。

    “舒姐,我脸上长了什么吗?”楚琛奇怪的问道。

    “你脸上到没长什么,只是我想看看你的脑子是怎么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