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鉴宝人生 >

第681章

鉴宝人生-第681章

小说: 鉴宝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这番话,姜家畅恍然的同时,心里也舒服多了。而楚琛也放心了大半。

    接下来,王经理打开电脑,把当天的录像调了出来,因为应鸣信知道那天徐岳水到达的时间,调取比较方便,没一会,徐岳水的相貌就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应总,这真得是徐岳水吗?”赵齐瑞有些奇怪的问道。

    应鸣信肯定的点了点头:“当然,这事我肯定不会记错的,是不是昨天没在啊?”

    “不在!(在!)”

    没想到,回答他的居然有两种答案,其中赵齐瑞和姜家畅说不在,而楚琛和左山则说在,这让大家觉得很奇怪,明明在一起的四个人,难道看的东西还会不一样?

    赵齐瑞好奇的说道:“阿琛,我这人虽说谈不上眼观八方吧,但令回还那几个人我还是看得一清二楚的,其中应该没这个人啊!”

    姜家畅也表示自己确实没有看到这人。

    楚琛笑着说道:“很简单,一个有胡子,一个没胡子啊。你们想想,那天那个站在后面第三位,胡子比较浓密的男的,再和这人对比一下。”

    听到这里,赵齐瑞和姜家畅连忙向屏幕上仔细看去,还别说,一开始有些不像,但后来越看越像。

    “嘿嘿!”赵齐瑞笑道:“没想到啊,留了胡子和没留胡子,这人的形象居然差了那么多。”

    楚琛说道:“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说一些名星,留胡子和没留胡子看起来就像两个人。至于说一个礼拜胡子怎么长得那么长也没什么,有的人天生会长,另外也可以画妆之类的。”

    大家点头表示同意,王经理问道:“那你们准备怎么处理这份录像?”

    楚琛说道:“王经理,方便的话,能不能这段录像剪切下来?”

    王经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了看黄善益,等着他的答复。因为当初酒店和他签订过协议,如果黄善益是可以使用录像的,不然可就没这么方便了。

    这时,应鸣信拍了拍胸口,保证道:“黄总,我之前跟您说的都是实情,如果将来出了问题,完全可以来找我,这一点,我可以立下字据。”

    楚琛也说表示可以保证这一点。

    既然应鸣信和楚琛都这么说了,再加上自己和令回还有些不合,黄善益肯定不会拒绝,于是就点头答应了下来。

    得了黄善益的同意,王经理连忙叫技术人员把视频剪辑下来,然后楚琛就发到了刘琴舒的邮箱,再让她转交给办案人员。

    说起来,就算有了这些,想要找到徐岳水也不容易,世界那么大,他可以藏到任何一个角落,到时再寻找那就是大海捞针了,不过即使如此,本着不能放弃一条线索,刘老还是吩咐下去,尽可能的寻找,另外还让人去了昨天那家酒店,取了监控的录像。

    好在,除此之外,现在的令回还已经很难摆脱嫌疑,从他身上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线索。但因为徐岳水的事情,令回还应该有所警觉,现在怕就怕,他把所有的线索清理干净,那到时就拿他没办法了。

    不管怎么说,令回还这条线肯定是要调查下去的,而且,如果他今后的应对越激烈,就说明他和那个团伙的关系就越深。因此,刘老下令办案人员这段时间,一定会盯着令回还,千万不能让他跑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有问题的印章

    事情办完了,时间也到了中午,既然麻烦了黄善益,请他吃顿饭也是应该的,而黄善益也愉快的答应了下来。

    随后,大家就走出了办公室,准备前往餐厅。这时,黄善益看到应鸣信手上拎着的一只锦盒,就问道:“应总,你手上拿的就是你说的那只高仿赝品吧?”

    等应鸣信点头确认,他接着说道:“那一会能否给我也涨涨见识啊?”

    这一点,应鸣信当然不会不同意,于是一行人走到餐厅的包间,点了菜之后,应鸣信就把东西拿了出来。

    看到居然是一只精美异常的清康熙青花虎溪相送图盖罐,黄善益一开始就稍稍有些惊讶,等他把青花罐看了一遍之后,就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这真是赝品?”

    见黄善益看向了自己,楚琛就把其中的破绽又解释了一遍,这才让黄善益彻底相信了。

    不过,楚琛不知道的是,他这么一解释,除了让黄善益相信了他的判断之外,也让黄善益对他是刮目相看,当然,因为认识的时间短,要让黄善益彻底相信,暂时还达不到。

    黄善益的注意力又回到了眼前的瓷器上,他想到之前应鸣信说过,这种瓷器以前已经发现过好几次了,再想到家里的那些瓷器珍藏,心里不禁有些担忧。

    “这么高超的仿制技术,我不会也着了道吧?”

    黄善益这么想着,心里很不踏实,当他看到楚琛。下意思的就想到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虽然他不知道楚琛整体的鉴定水平怎么样。但肯定对这种瓷器有过专门的研究,他现在担心的也是这种瓷器。只要请楚琛帮忙鉴定不就行了。

    于是,他连忙面带笑容的请求道:“楚老师,不知道能否请您帮个忙?”

    黄善益这么一问,楚琛就知道他想请自己忙什么忙了,这件事情他答应到没什么,但今天下午他本来是想去鉴定姜家畅的那些海捞瓷,难道又要推到明天?

    见楚琛显得有些迟疑,黄善益连忙说道:“楚老师,我那边不急。您可以忙完了再去。”

    这时,姜家畅笑着说自己的事情不着急,他之所以这么表示,也是为楚琛着想,人情这种东西最难还,楚琛刚刚欠了黄善益一个人情,现在马上还掉,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而且他的那些海捞瓷放在那又不会坏,方便楚琛又何乐而不为呢?

    既然姜家畅这么表示了。楚琛就把事情答应了下来。对此,黄善益非常高兴,并表示了感谢。

    享用过一顿丰盛的午餐后,大家就坐车来到黄善益的豪宅。这里的面积比楚琛的别墅都要还要大一些。院子的布局和装饰都是华夏风格,而内部的装修也同样如此。

    黄善益比较好客,他先请大家喝了一会茶。闲聊了几句,才站起身来。把大家带到了书房旁边的一个房间。

    楚琛看到房间里面放着几个博古架之类的柜子,上面则放着许多古玩艺术品。其中又以瓷器占的比例最大,大概有二三十件的样子。数量虽然还不算多,但看上去个个都是精品,件件都是国宝,看得大家都不禁有些垂涎三尺。

    对于大家反应,黄善益也觉得有些骄傲,他笑着说道:“我的收藏的理念就是宁缺毋滥,宁可花多点的钱买件珍品古玩,就算不是完整器,也不会去买低档的器物。”

    赵齐瑞点头表示同意:“这一点我也比较同意,咱们买古玩就应该要买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精品。”

    应鸣信问道:“难道档次低一些的古玩就不能买了?”

    “不是不能买,而是要看你买下来是做什么用的。”

    赵齐瑞说道:“如果你是因为爱好和研究,那么买低档的古玩肯定是没问题的,如果是拿来收藏和投资,还是买精品古玩比较好,不说升值快,因为受欢迎度高,脱手也比较方便。具体的嘛,就要听听传业人士的意见了。”

    他口中的专业人士是谁,就不言而喻了。

    见大家都看向了自己,楚琛笑着说道:“其实,购买藏品一般最好具有‘真、精、奇’这三个标准,真是指真品,精就是精品古玩,就是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比较高的古玩,奇就是稀有,物以稀为贵是市场交易中的规律,在存世多的与稀有的物品之间,应优先买稀有的。”

    “除了这三点之外,咱们买古玩的时候,最好挑选古为今用性强的……”

    应鸣信好奇的问道:“什么叫古为今用性强的古玩?”

    楚琛说道:“就是那些现时可佩戴的、能把玩的、适于陈设装饰及可悬挂观赏的古代艺术品。例如:同是古玉器,可佩戴装饰的玉坠、玉牌高于玉带钩一类玉器的价值。”

    大家点头表示了解,楚琛接着说道:“咱们古玩行话说,‘瓷器起毛,不值分毫’,‘瓷器毛了边,不值半分钱’,‘要收就收完整的’也是大家的共同观念。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不然也不会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这句话了。”

    “咱们古玩市场上,一流品相的名品名瓷存世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那些品级高的稍有伤残的瓷器也不多见,甚至严重残损的‘精瓷’及高档瓷片标本也都成为市场上的高价抢手货,一件低档的完整的民国瓷不如一片高档瓷片好卖。”

    “由此,也可见人们对艺术价值有极高的认知度,所以,咱们在购买古玩的时候,应该把艺术标准放在首位。在低档的整器与高档残器之间应优先买精美的残器,好比高档残器就是一片龙鳞,低档整器就是一头猪,选择哪一个大家应该心里都有数吧?”

    听到这里,大家都轻笑了几声,对楚琛的分析也比较认可。当然,他们都是不差钱的主,除非是没办法的时候,才有可能会去买残器。

    接下来,楚琛就帮忙鉴定那些瓷器,而黄善益则带着其他人欣赏他的藏品,并不时介绍相关的数据和故事,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黄善益买这些瓷器,都有名家帮忙鉴定,而且还不止一位,因此,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低,他让楚琛鉴定,不过是求个心安而已,毕竟他花了那么多钱,心里有一点疑问,就必须得搞清楚,不然憋在心里不舒服。

    楚琛一件件仔细鉴赏过后,发现其中并没有赝品,不过能一下子看到这么多珍品瓷器,他也觉得不虚此行了。

    看到楚琛走了过来,黄善益连忙有些紧张的问道:“怎么样?”

    楚琛笑着摇了摇头:“我认为应该都是真品。”

    黄善益听了楚琛的答复,也是高兴不已,连忙对楚琛表示了感谢。

    楚琛摆了摆手,表示不过举手之劳而已,正在这时,他看到前方的博古架上,摆放着一方田黄印章,此印看起来石色纯正浓郁,黄中带红,净透如冻,隐约间透着王者之气,以材质而言,就是一方难得的好印。

    难得看到一方材质这么出色的田黄印章,楚琛也有些见猎心喜,指着印章,请求道:“黄总,这方印章我能不能欣赏一下?”

    黄善益顺着楚琛的目光看了过去,就笑道表示没问题。

    楚琛走上前把印章小心的拿到手中,这枚印章呈规矩的正方形,脩长精巧,比例完美。石中纹路清晰,丝缕如锦,因全素无工,而更显其质地之通灵。素壁一面刻有一行铭文,书尾落“昌硕吴俊”的印章款。

    另外,印面印文为篆书“积跬小筑”四字。

    看到楚琛对这方田黄印章很感兴趣,其他人也都围了上来,当他们看到落款的时候,全都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居然是吴昌硕刻的印章。

    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杰出代表,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其篆学石鼓文,用笔之法初受邓石如,赵之谦等人影响,以后在临写《石鼓》中融汇变通。

    他的篆刻常常表现出雄而媚、拙而朴、丑而美、古而今、变而正的特点。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钱松、吴让之的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来治印。

    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在不经意中见功力。其作品也备受世人追捧。

    楚琛一开始也对这方印象有些爱不释手,有一种想买下来的冲动,但细心的他一看印面周围,发现好像有磨损的痕迹,这让他有些疑惑起来。

    许多刚刚入门的寿山石收藏爱好者都会有过这样的举动,一枚老印章到了自己的手中,就会把上面的刻印磨掉,因为毕竟不是自己的名字,留着没什么意义。其实,如果真得到古印,建议最好还是不要轻易磨掉印文和边款,以免事后后悔。

    当然,除了因为上面不是自己的名字之外,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不喜欢上面的内容,从而把印面给磨掉再刻上自己想要的内容,但这可是吴昌硕刻的印章,又何必磨掉呢?而且,这还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未完待续……)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有问题的印章(续)

    既然这方印章的底面已经磨掉了,那现在印面的印文还会是吴昌硕所刻吗?显然这种情况的可能性非常低。

    随后,楚琛仔细观察下来,发现印文看起来虽然能够以假乱真,但在气韵方面就要比侧面的正文差一点了。

    别看只是印文有问题,光是这一点,对印章的价值影响就不小,而且不光光是这,这就好像画蛇添足一般,还比不上印文单单被磨掉时的价值。

    至于黄善益有没有买亏,那就要看他知道不知道这件事情了,如果知道,那应该亏不了。但就看他买东西喜欢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楚琛觉得他不知道的可能性比较大。

    等楚琛把印章让给别人鉴赏,黄善益就笑着问道:“楚老师,你觉得这方印章怎么样?”

    楚琛有些委婉的说道:“印章的材质和侧面的铭文那都不用说,只是有些可惜的是,这方印章以前被打磨过。”

    “打磨过?”黄善益一开始还挺高兴,听到后面的时候,就有些愣了愣神。

    其他人也都听到了这句话,连忙凑过去看了起来,由于打磨的人水平比较高,他们看了好一会,才发现印面确实被打磨过。那么问题就来了,是吴昌硕觉得刻的不好,故意如此,还是后人打磨掉的?

    大家想了想,觉得后面一种可能性比较大一点,首先就以这方田黄的品质而言,吴昌硕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雕刻。而且,从铭文上的日期来看。当时吴昌硕刻这方印章的时候,已经是篆刻大师了。肯定不可能犯这样的错误。

    那结果也就不用多说,现在的印文十之**是后人重新雕刻上的。

    这时。姜家畅开口问道:“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