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俗人一枚 >

第1032章

重生之俗人一枚-第1032章

小说: 重生之俗人一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那句话,在我的心头,你的想法,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燕子”王勃讷讷的看着眼前这位明眸皓齿,巧笑倩兮,向他倾吐自己心声的女人,一声喊,双手一抱,再次将女人抱进了自己的怀中,喃喃的道,“燕子,这辈子能够遇到你,我是王勃最大的幸运。我爱你!这辈子,我一定会对你好!”

    “我也爱你,小勃。”

    《疯狂的石头》上映了整整一个半月,直到2006年的1月中旬,这才落幕收官。

    最终的票房是:三亿一千一百五十万!成功超越了由华夏第五代大导演张一某于2002上映,并创造了华夏导演票房记录的首部商业大片《英雄》(2。5亿)!在华夏截止到2006年一月的票房史上,仅次于“世界之王”詹姆斯。卡梅隆八年前的《泰坦尼克号》(3。6亿),暂时名列第二!

    面对《疯狂的石头》那让人疯狂的票房奇迹,犹如十几年后由吴京的《战狼2》创造的那前无古人,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恐怕都不会有来者的票房奇迹,无数影评人,圈内和圈外人的评论者,对《疯狂的石头》形成了两种极端的评论和看法:

    一种是《疯狂的石头》的确是一部好片,一部华夏少有的,让人从头笑到尾的优秀喜剧。初执导筒的王勃也由此显示了其影视方面的卓越天赋,不负其“学啥会啥,干啥精啥”的“跨领域大才子”之名!

    另外一种评论则是《疯狂的石头》拍得并不咋地,也并不怎么搞笑,电影多线叙事,故意弄巧的手法也并不新鲜,不过是盖里奇《三杆大烟枪》的翻版,没什么值得夸耀的。至于为什么票房这么高,有这么多人看,将同档期的好莱坞大片《金刚》和陈楷歌的大制作《无极》都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不过是适逢其会的讨巧罢了贺岁档,逢年过节,观众自然是喜欢看笑哈哈,乐哈哈的喜剧,不太喜欢悲剧;另外一个,则是华夏观众的欣赏水平实在是有待提高。

    潜台词便是,不是《疯狂的石头》拍得太好,而是华夏的观众太过傻笔和脑残,尤其是那些看了一遍不出气,还跑去看二遍三遍的,简直是不知所谓,脑壳里面有包!

    这种论调,当然被无数人反驳,尤其是王勃的那些铁粉们。说这完全是赤罗罗的嫉妒,是“跪久了站不起来”,过度迷信外国大片和过度相信国内的那些什么江郎才尽的大导演。一些激进的粉丝更是直接宣称,张一某,陈楷歌的时代已经过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早,老子谁都不服,就服你王子安,我顶你,希望你再接再厉,再拍佳作,以实际行动,打脸电影圈的“老古板”和反动学术权威”,给我们80后长脸!

    不过,王勃才没心思给80后长脸。当《疯狂的石头》下画,王勃也从发行公司那里拿得到了自己作为导演和投资人所获得的差不多近一亿的收入,请所有主角配角和龙套吃了一顿庆功宴,然后豪爽的,拿出跟电影投资差不多的巨款出来给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发了一个让他们惊喜交加,难以置信的大红包后,王勃便回到了魔都,把自己的所有精力投入到了下一阶段的战斗之中。

    2006年,华夏无数股民期待了整整十年的牛市终于来了。

1650,投资A股

    王勃不是一个炒股爱好者,上辈子也从来没有炒过股,但是即便是作为股市的局外人,基本上都知道06和07年华夏股市的超级牛市,短短两年时间,上证指数从一千多点狂飙到六千多点,然后08年,被华尔街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点爆,由牛转熊,一年不到,便从六千多点重回一千多点。在这场猛涨猛跌,犹如做过山车一样的牛熊转换中,他先是听到无数人赚了大钱什么守门大爷一个月赚了一套房,卖菜大妈两个月赚了一台车,什么借钱炒股,什么卖房炒股,证券市场的营业大厅被被络绎不绝的开户大军踏破门槛……种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消息。

    然后,到了08年股市大跌的时候,新闻和消息则成了某某某跳楼了,某某某血本无归,妻离子散了,某某某喝农药自杀了……一幕幕在金钱财富的驱动下而造成的人世间悲喜剧,从网络上,从电视的新闻中,从身边的同事朋友的各种传闻中,他见识了太多太多。

    上一世的王勃,即便在听到各种因为炒股而一夜爆红的新闻后,他也从来没羡慕过,也从来没想过自己去入市尝试,加入炒股大军,因为多年前他就听过无数人对华夏股市的总结:一赢二平七亏损!绝大多数散户的命运,都是庄家的韭菜,真正能赚钱的,极少极少。他不相信自己有那个本事成为十个中的一个。

    然而,如果一个人能够看清未来,知道股市崩盘的大致时间和上证指数崩盘时的大致点数呢?

    从06年的一月份开始,王勃便开始“节衣缩食”,筹集资金,正式加入了华夏的炒股大军。

    不过,由于他的主要财产大部分都集中在中美两国以疼迅,网一,苹果和谷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股票上,以及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一二线大城的数百套房产上,他手里可调用的现金并不多。

    但互联网的股票肯定是不能卖的,只能打房子的主意。

    于是,为了筹集资金,王勃便开始让程文萱甩卖在过去的五六年中陆续囤积的部分房产,加上刚刚从《疯狂的石头》中获得的税后七八千万的利润,再加上一部分银行贷款,前前后后,让他总计筹得了近十个亿的资金。

    因为并没亲自经历过上辈子06,07年疯狂的牛市,王勃并不知道那些翻了几十倍,上百倍的妖股和神股,所以,在股票的选择上,他便只能随大流,从上证50,中证500之中去选择那些市值高,盘口大的大蓝筹,像金融股中的三驾马车,银行,证券和保险,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如茅台,格力,美的,万科等大型国有或私人企业的股票,五花八门,总共选了二十来支股票,打算每支股票砸个四五千万进去。

    之所以选择大蓝筹和各行各业的龙头股,一来自然是公司越大,越有实力,下跌的时候越不容易一溃千里,二来龙头股盘子大,动不动就成千上万亿的市值,他几千万砸进去并不起眼,不至于最后炒股炒成股东,等股价上升到一定的程度他获利走人时,也不至于明显的引起股价波动。

    十个亿的资金,在半年的时间内,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王勃陆陆陆续的全部投进了a股并加了两倍的杠杆。他原本想直接加五倍杠杆的,但是那样一来,按照他最低获利六倍的保守估计,十亿资金,五倍杠杆,六倍利润,最后将是一笔市值300亿的巨款,这么大一笔资金出逃,哪怕细水长流,也会造成股市的剧烈波动,造成恐慌,最后提前刺破泡沫说不定也有可能。所以思前想后,王勃按耐住了自己心头的谷欠//望,只加了两倍杠杆。

    自己的十亿,加上从券商加杠杆给的二十亿,当总共三十亿资金全部投入股市的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了。时间的脚步走到了2006年的年中。

    几十亿资金一股脑儿的投入到股市后,王勃便不再去管它。距离08年的股灾还有一年半的时间,他打算在这一年半之中再“拍”一部电影,一来找点事干,消磨时间,二来粉碎外界那些说他拍了《疯狂的石头》后就再也没有什么作品问世,已经“江郎才尽”的“无耻谣言”。

    第二部电影,王勃准备拍,或者更确切的说,准备copy华夏电影史上的另一部有名的喜剧,一部让龙套演员王包强从龙套直接晋升一线男演员的代表作,《人在途》。

    现在的王勃,虽然只拍了一部“烂石头”电影,但是因为那“烂石头”的票房太过恐怖,已经被公认是可以跟张一某,陈楷歌和冯笑刚相提并论的华夏一线大导演了。

    所以,他准备拍新片的消息一放出来,引来吸引了无数投资人的关注。不少影视圈的老板,直接带着支票簿上门,只问他需要多少预算,要多少填多少。

    除了蜂拥而来的投资人,影视圈的一些知名男演员,女演员也通过各种途径,发动各种关系联系他,向他这位一片成名的大导演表达了“求合作”的想法,在得知他的新片依然是小成本,小制作之后,甚至直接说出了不在乎片酬,让他王导随便给就是了话。

    针对那些蜂拥而至的投资人,王勃并没完全拒绝,而是选择了两三个有实力的,对未来影片的发行和上映有帮助的合作伙伴,和他一起,斥资一千五百万,共同投资他的新片。其中,他自己投资五百万,外加导演身份,占据51%的股份,三个投资实体投资一千万,瓜分另外49%的股份。王勃的娱乐公司绝对控股,以保证他在选角,拍摄等各个方面的绝对的话语权。

    至于演员,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像《疯狂的石头》一样,王勃同样打算启用原班人马。《人在途》依然是部男人戏,主要的角色有两个,一个是徐峥,一个是王宝强。还有三个女配角,李漫,左小青和李晓露。不论是男主角和女配角,王勃都不打算换。

    尤其是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扮演宫女,双蜂雄伟,感觉起码有d罩//杯,在半遮半掩的宫装下,简直呼之欲出,引人入胜的李漫,王勃无论如何都要趁机“见识一下”的。

    其次便是李晓露,王勃曾看过对方主演过的一部当护士的电视剧,好像叫什么《都是天使惹的祸》之类的来着,他对李晓璐扮演的那个清纯的小护士记忆颇深,趁这部电影,正好一并“见识”了。

    王勃让工作人员给两位男演员和三位女演员打去电话,让几人过来试镜。跟王勃有过合作关系的徐峥还好,其余几个,则完全惊呆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等确定的确是那位创造了华夏导演票房奇迹,在影视圈风头无俩的新锐大导演、大名人点名要自己来试镜后,赶紧点头答应,说立刻以最快的时间飞到魔都。他王大导演如何让人成名的本领影视圈的人已经见识到了,但更让人惊讶并佩服的,还是他王大导演的豪爽投资五百万,在电影大卖后竟然大方的再拿五百万来奖励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这种人,在影视圈哪里去找啊?

    2006年7月,王勃完成了新电影的选角。几天的选角中,他不仅成功见识到了李漫那呼之欲出的双蜂和李晓露曾经扮演小护士的“清纯”,还跟这些女演员单独,私下的演了不少让人热血沸腾的对手戏并不是他主动加戏,而是三位女演员太过主动和热情,非要他王导“指点指点”自己那“还不成熟”的演技。王勃说了两句客气话,推过不过后,也只有顺水推舟的配合了。都是成年人,你情我愿的事,他这个大俗人也没什么好矫情的。

    8月,剧组筹备完成。王勃依然聘请宁好作为自己的御用摄影师。宁好的镜头语言,实在是太符合喜剧的路数了。

    2006年9月,王勃拉着一大票剧组人员,正式开始了《人在途》的拍摄。

1651,旖旎拍摄

    ps:今天总计7500字,求月票,求推荐,求打赏:)

    《人在途》除了李漫,左晓清和李晓露这三位戏份相对较多的女主演外,还有两位女配,一个“女骗子”和一个“姓感少//fu”。在原作中,这两位女配分别由张歆怡和黄小琥所客串。可惜当王勃的助理把电话打给这两人的时候,两人都有档期,抽不出时间,他便只有通过海选来找两位合眼缘的角色了。

    他在影视圈未出名之前,开拍《疯狂的石头》海选男女演员时,依靠他本身的影响力便吸引了无数职业演员和非职业演员的踊跃报名;现在,他通过那颗“烂石头”的恐怖票房刷新了华夏本土导演的票房记录,成为了可以比肩张一某,陈楷歌,冯笑刚等一线大导演的名导后,得知他要选女演员,尽管只是两位无关紧要的龙套女配角,来应聘、试镜的却踏烂了门槛,多如过江之鲫。

    经过多轮的面试和复试,王勃最终选择了中戏表演系的大四学生唐焉和大二的佟丽雅来客串“女骗子”和“姓感少//fu”。

    至于选这两人的原因,除了她俩的形象和气质比较符合原作中两个女配的角色定位外,当然还跟两女的“热情和主动”无不关系。就像曾经的张丽和已经确定的三位女主李漫,左晓清和李晓露一样,这两女都私下联系过他,或直白,或隐约的告诉他,说自己特别想得到这个角色,希望“王导”能够高抬贵手,给小妹一个机会,小妹一定听他“王哥”的话,好好表演,认真诠释,绝不辜负他的殷切期望,一定一定把戏给演好。

    人家都把话暗示到这种程度了,没办法,王勃也就只有“勉为其难”的给两人私下增加一场额外的加戏,看看两女的“潜质如何”。

    而经过他的亲自鉴定,两女的“潜质”都还不错,能够担当大任。尤其是已经大四的唐焉更是主动热情,花样不断。二大的佟丽雅倒是稍显羞涩,不过在他王大导演的提点下倒也有惊无险的完成了不少高难度的表演,最后成功过关。

    当大导演,然后潜规则女演员,在上辈子王勃还是一位穷吊丝的时候,是相当的鄙视和羡慕这一“无耻而又龌蹉”,败坏社会道德和风气的“肮脏行径”的。

    在他自己当了导演后,他才发现,有时候并非导演的人格太坏,非要搞潜规则,而是竞争太过激烈,主动送上门来潜的人实在太多,尤其是对那些还未成名成腕,在影视圈毫无话语权,还没有任何资本和资格对潜规则说不的女学生们而言,除了“听话懂事“,看到机会后“积极主动”,或者面对导演,制片人,甚至副导演的“姓暗示”有所积极的反应,否则在美女成灾,人多肉少的演艺界,影视圈,要成脱颖而出,大红大紫,谈何容易?

    对导演,投资人,或者负责选角的副导演来说,一个角色,好几个人都合适,那么他到底给谁?

    几乎不用想,当然是给那些“听话懂事”,愿意“交换付出”的人了。

    这一现象,不独在华夏的娱乐圈出现,港澳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