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牧场主 >

第60章

大牧场主-第60章

小说: 大牧场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92年黑人暴动,讲到今年一月份洛杉矶6。6级大地震,再到半个多月前才刚发生的那件震惊美国的著名橄榄球员“辛普森杀妻案”,最近被世界媒体炒的轰轰烈烈,好像一切都是市长布莱德利犯的错。

    杰顿是洛杉矶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对最近发生的事情了解很多,老爷子发现最近在抱怨布莱德利的人不少,仔细想想觉得大概是因为经济一直不景气,他出台的政策又没能改善居民生活,心想着下次竞选要换个人支持了。

    路边有栋老式体育场,上面nba季后赛广告牌还没拆掉,祝贺休斯顿火箭队夺冠的红布迎风飘扬,洛杉矶快船队跟湖人队的友谊赛招牌,现在又挂了上去。

    韩宣在家时候偶尔会观看体育收费频道,美国人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橄榄球,然后是棒球,但全美职业篮球联赛每年依然吸引着不少观众,洛杉矶湖人队,目前是他们最喜欢观看的球队之一。

    自从79年巴斯家族收购它之后,再十五年时间里,洛杉矶湖人一共夺得了4个总冠军称号,几乎每场比赛都很精彩。又发现一个被遗忘的宝贝,韩宣掏出小本子记下。

    老爷子探头过来想要看看,被男孩给嫌弃推开了。

    ……

    洛杉矶是美国华人最多的城市之一。

    在这座城市,有大批华人聚居的唐人街总共有三个,听爷爷介绍,韩家和郭家祖先刚来美国时候,就居住在附近。

    面前这个是市中心最古老的,跟洛杉矶古城相连,位于日落大道北边,居住的华人以广东人为主。

    不远处第二个唐人街旧称“小台北”,大多是宝岛过来的华人,第三个在双岗地区,目前新过来的移民一般都居住在那里。

    唐人街的历史也是华人海外生息繁衍的百年史,今天的老唐人街主要形成于清朝末年,那时候来到美国的华人,基本都是从事苦力的非法黑工。

    到了民国时期,从粤省来了不少工商业者,也有一小部分知识分子来洛杉矶发展,因为老唐人街的生活不方便,他们又逐渐迁移出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洛杉矶的港台留学生逐渐增多,完成学业后有的留在美国发展,稍有成就之后把亲属接过来,聚居地渐渐形成了一片区域,被当地人称为“小台北”,除此之外,还有“小汉城”、“小罗马”等等。

    韩老爷子一生没回过华夏,只有把这条街当成寄托,嘴里絮絮叨叨着:“1850年时候这里只有两个华人,后来渐渐变多,他们经历过无数的历史动荡,包括188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排华法案》,还有好几场大地震的摧毁,一直坚持发展到了今天。洛杉矶唐人街虽不如纽约、旧金山的那么有名,但也是欧美国家资格最老的唐人街之一。”

    韩宣静静听着,他离开故乡不久,还感受不到那种情绪。

    前面有栋古色古香的华夏城牌楼,路中央立着孙逸仙先生的雕塑,街道两边有许多华夏餐馆、商店、银行,听周围路人说话,反倒是越南口音居多,所以能看到很多越南人开的商店和越式餐馆。

    大街两边遍布着礼品、珠宝、餐馆等商店,街道上方还用华夏传统的红灯笼装饰着,道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街上走来走去的,大多是世界和美国各地游客,他们在这里游览购物,游客把这里当成观光景点,韩老爷子却把唐人街当成家,表情缅怀,牵着孙子漫步。

    华人在这里休闲散步、下棋打牌,有的还在练功唱歌,老人们围在一起喝茶聊天,路边还有学校、教堂、医院、邮局等设施。

    一家华人医院门口挂着功夫影星李小龙的照片,听说他就是在这里出生,后来凭借出生证成为美国公民,从香港回到了美国并开始了他的事业。

    唐人街人均收入在洛杉矶属于中下标准,居民大多是工薪阶层,基本从事餐馆、衣场、商铺等工作,通用的语言是粤语,不过韩宣在地毯上买东西时候,用普通话询问老板,对方马上转成不太标准,但还算熟练的国语。

    店门口有个老头像是碰到熟人,猛的从小凳子上站起身:“大宝叔!?”

    韩宣回头看向他,见那华人老头目光,正盯着自己爷爷,回想起他刚才叫的名字……

    “噗!”

第113章 华人的境地

    老头确实认识男孩爷爷。

    他们俩从小就认识,家就隔着条街,还在一所学校里上过课。

    不过后来韩家逐渐兴盛,因为工作需要搬离了这片地方。

    “大宝”这个土名字是韩老爷子的爷爷给起的,说是男孩有这种小名容易养活,华夏老一辈思想在来到美国之后,并没有改变什么。

    唐人街居民大多都说中文,韩家老祖宗只会几句英文,还不是安安稳稳在洛杉矶活了二十多年。

    平日里工作繁忙,老爷子很少能回唐人街,而且来了也不一定能见到这位叫做黄文的儿时同伴,想想两人都快有近三十年没见面了。

    韩老爷子突然听见自己小名,脸瞬间羞红,扭头瞪了他眼,转移话题:“我孙子,韩宣。”

    “过来让爷爷看看,真帅。”黄老头招手笑道,拍拍男孩胳膊夸赞着,抬头看向韩老爷子:“经常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消息,恭喜了,这里人多,到树底下去坐坐?”

    “好,听你的。”

    吩咐杰顿去饭店,让他们迟点做,两位老人边走边聊,说些各自子孙的事情。

    很快来到一片蜡树下面,枝冠挺茂密,刚好能遮挡住正午阳光,空气里带着点臭味,那是下水道的味道。

    这里离居住区不远,主街两边因为有游客过来,所以装修的挺干净,充满华夏风情,而不远处仅隔了条街,却完全变了模样。

    老棚户区栏杆上挂满衣服,跟韩宣差不多大的孩子四处乱跑,街道本就不宽阔,两边停满自行车跟摩托车,出入都不方便。

    烟囱里冒着白烟,刚好是做饭时间,有好多家都这样,整个街道都朦胧起来,污水顺着管道排出来,顺着破旧水泥地面蜿蜒流淌,被车辆压得四溅开来。

    “你呢,老黄,最近怎么样?”

    老爷子拍拍花坛边上的灰尘,不顾形象坐下去,露出笑容说道,见到那边场景,微微皱起眉毛。

    “还不错,至少比以前好多了,我们小时候经常有警察过来驱赶,三建腿都被打折了,记得不?”

    “就是上学那会走路一瘸一拐哪个,现在看不到那样的情况了,街坊前些年推举我当镇长,吃的苦多了才算是看明白,只有自己硬气了,才不会受他们的罪。”

    黄老头说话带着点东北口音,不算标准,儿时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几十年都没能改过来。

    “当然记得,现在他怎么样了?”

    “在东边墓地里埋着呢,都睡十几年了,白血病,那会一帮人死的死,走的走,没剩下几个。”说话声音很平静,人到了一定年龄,生死就看淡了,黄文费力坐在老爷子身边,似乎腰不太好。

    舒了口气继续开口:“知道你公司在市中心,不过平时没什么事情,想着你要忙的东西多,就没去打扰你。”

    “当时你老子有生意头脑,在这片地方就数他最富裕,连警察都不怕,不过我没想到,你能把生意做这么大。”

    黄老头乐呵说完,伸手指指街边店铺:“在这谁不知道你,华人圈里都出名了,沃尔玛就开在街对面,他们宁愿跑出几条街,到你店里买东西。”

    韩宣默然无语,站在爷爷身边,内心五味陈杂。

    如今的美国虽然和一个世纪前相比,在种族平等上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无形的歧视仍然多多少少的存在着。

    华人向来逆来顺受,受儒家文化影响不喜欢争斗,中庸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华人街跟周围的繁华闹市相比,就像是个被隔离的城中村。

    现在是中午时间,竟然有许多住户排队到路边的水井里打水,这在洛杉矶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韩宣突然觉得,所谓“只有华夏强大了;华人才会有尊严”这句话,是一个本末倒置的错误结论,美国对亚裔人的歧视,很大程度上是种族文化的歧视,并不建立在你的祖国是否强大上。

    再看看美国黑人,从一个多世纪前的奴隶,半个多世纪前的二等公民,到后世有了黑裔总统,靠的并不是哪个非洲国家的崛起,而是他们自己对平等自由不懈努力的结果。

    对美国黑人来讲,有了黑裔总统,并不等于从此你是黑人,你就理所当然受尊重,美国黑人要摆脱偏见,需要他们每一个人继续自身的努力。

    如果十个黑人里有三四个罪犯,他们做为一个团体,名声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个道理对华人来说也很适用,要消除这些歧视,需要每个华人自己的努力,那些不以自己的努力来争取尊严,而寄希望于依靠祖国的强大来得到尊严的人,在西方社会上是得不到尊重的。

    比如爱尔兰直到二十世纪中期,都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但爱尔兰移民们,就没有受到过像亚裔一样的法律明文歧视。

    日本人在二次大战中,因为是来自敌对国,而被全部送去集中营,同样是来自敌对国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却没有遭受到同样的遭遇。

    韩宣一直待在牧场里,布朗大学又是以人权平等出名,尽管经常在书里、电视、报纸看到关于“种族歧视”这个词,但其实他并不太清楚。

    现在见到唐人街落后的面貌,男孩明白了点什么。

    他现在非常不舒服,胸口像是压了块石头。

    印象里几年后在印度尼西亚,还会发生骇人听闻的“黑**暴动”事件,而1965年的“930事件”更是让他愤怒。

    在那场事件中所死亡的华人,《华盛顿邮报》估计为50万,《时代》杂志说40万,《纽约时报》估计为15万到40万之间,真是数据韩宣不知道,但承认最高的数字可能超过50万。

    海外总共有两千多万华人旅居世界各处,自己也是其中一员,韩家能够在美国立足下来,可又有多少华人跟眼前这些人一样,落到了如此的境地呢。

    没人知道。

    不过韩宣总觉得,华人不应该这样。

第114章 华美银行和包子

    “sos集团最近打算新建一批工厂,我会让人照顾一下他们,到时候我告诉你,能干的那些人可以来我这里找工作。”

    韩老爷子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灰尘,眼睛看向老黄说道。

    闲在家里的年轻人似乎挺多,没有高等学历或者拿手技术的华人,在国外很难找到合适的活干。

    他们大多从事体力活,比如送外卖、收营员之类,就算比白人更加勤快,不平等的双轨工资标准,也会使得他们收入比白人要少上许多。

    老黄非常激动,跟着站起来,手足无措,最后拍拍韩老爷子的肩膀,表示感谢。

    虽然知道儿时同伴发达了,不过一直没好意思上门去求他,嘴里说着:“中午吃了没,到我家去吃吧,我去买点菜。”

    “不麻烦你啦,已经在宝居楼定好,我孙子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中餐,今天带他来试试。”

    “那家饭馆挺不错的,小吴前几年接受之后,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轿车都开起来了。”

    做为镇长,老黄对唐人街的情况挺熟悉,不强留他们,开口道:“就这样吧,听说有两口子吵架了,我去西街劝劝……”

    老爷子牵着韩宣走在街边。

    这里阳光被两边楼挡着,不像路中心那么炎热。

    男孩爷爷指着路边挂着“华美银行”招牌的城楼式建筑,道:“当年你曾祖父他们开办的,我们家有它百分之六十一的股份,提供商业和个人银行等服务,前年在纳斯达克市场交易了,手里股份随之下滑到百分之五十二,资产还没五千万。”

    “规模很小,基本上只在华人聚集地才有分店,赚不了多少钱,权当是帮华人们弄个可以贷款的渠道。”

    “这家华美银行上市了?”韩宣再次看了看那边,嘴里说着:“既然不值钱,为什么不多吸纳点股份?我觉得以后华人圈的地位会提高,到时候他们有钱了,而且习惯用这家银行,规模扩大也有可能。”

    “等有闲钱再说,当年跟我爸一起合作开银行那几家的后代,一个个争着想把股份给套现,ipo(首次公开募股)时候还挺不错,涨了11%左右。”

    “后来市面上流通股多了,又没人去买,好好一家银行,被他们给砸成垃圾股,上市费了我不少功夫,真是气死了。”

    韩老爷子抱怨道,斜了眼华美银行,要不是自家老子留下的遗产,他才不会去管,仔细想想孙子说的挺有道理,在心底记下这件事,抬腿往前。

    街道两边古典风格飞檐上,站着形状各异的走兽,其中龙最常见。

    来到一家跟个城隍庙似的二层小楼面前,墙面漆成深红色,顶上朱红搭配蓝黄色琉璃瓦闪着光辉,窗子框架由木头制成,配上繁琐木雕纹饰,完全符合西方人眼中的华夏建筑。

    韩宣却觉得有些不伦不类。

    招牌更是如此,上面用繁体写着“宝居楼”,下面又配上英文“保罗的餐馆”,就像四条腿的龙硬生生变成八条腿,怎么看都觉得不舒服。

    早上开会耽误了时间,刚才又和老黄说了会话,现在已经是十二点多钟,幸好在逛便利店时候吃了点东西,韩宣还不觉得饿。

    门口停着十几辆车,能看见奔驰、凯迪拉克之类,不断有吃完的客人出来,面孔大半是白人,生意似乎挺不错。

    事实也确实如此。

    进到店里之后,入眼的桌子上都坐满了人,夏天里开着空调吃火锅,西方人挺喜欢这种新奇的吃法,满头大汗、不停咧嘴,那是被被辣的。

    不知是不是第一次用筷子,有个胖男孩在火锅里捞了半天都夹不住羊肉,被他老子迅速抢了过去,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换了捞勺,目光直视锅里,看架势都要伸手下去捞了。

    门口还有几位二十多岁的女孩正在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