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宋 >

第7章

惊宋-第7章

小说: 惊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云在得知军中将士的想法之后,大为感动。随着他记忆的一点一点回忆起来,他也渐渐把自己融进了岳家军这个集体之中,开始对岳家军的将领和士兵们有了感情。而随着感情的愈深,他就愈想将岳家军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将来的悲惨命运。
    就在岳云和岳雷两人刚刚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时,只听马蹄“得、得、得”的声音由远及近,一名骑士骑着一匹黑色骏马呼啸着奔到了两人面前。
第七章 初见张宪
    岳云眯起眼睛一看,只见这骑士年约二十**岁,头上戴着一顶金色头盔,身穿一身红色的锁子甲,胸前还有一个明晃晃的护心镜。手持一柄虎头錾金枪。看上去相貌堂堂,白面短须,一双丹凤眼炯炯有神,眉宇中透着一股精明强干的神情,书迷们还喜欢看:。
    岳雷见到此人,却是惊得立刻从石头上站了起来,拱手行礼道:“张宪大哥,您也来了?”
    岳云这时也是微微一惊,他从脑海中搜索出前世了解的情况。看来这就是岳家军中的二号人物,前军统制张宪了。
    历史上,岳云十二岁时就参加了岳家军,当时就编在张宪的前军之中,而在调任背嵬军统制之前,岳云就是前军的十名统领之一。两人关系一向很好。
    而张宪也是岳飞的部将中唯一一个和岳飞、岳云一起在风波亭被斩的(其他的岳家军将领大都是被贬职或流放),可谓是岳云的难兄难弟了。
    岳云也连忙起身行礼,此时张宪却连连摆手,笑骂道:“应祥、发祥(岳雷的字),你们勿须多礼……都是自家兄弟还这么多繁文缛节干什么?”
    说罢,他略微停顿了片刻,然后又说道:“应祥,元帅叫我来通知你去帅帐,说有要事商议……”
    说到这里,他那饱经风霜的脸上也略微显露出一丝敬意,“听元帅说,这次你竟然独自说服了曹公公,让他同意向朝廷上奏,以护送百姓为由延缓一个月再撤,实在让我大为叹止。元帅亦在我面前大大夸将了你一番呢。”
    “哎,循礼(张宪的字)兄,小弟有什么功劳啊?我不过是见百姓困苦,一时不忍,径直便领了几名百姓去找曹公公诉说了,未曾想到百姓的悲惨遭遇让他甚是震动,竟然同意上奏此事了。实在让我也有些惊讶呢。”岳云讪讪地说道。
    “嗯,应祥,感觉你这次康复后,比以前要聪明多了,以前的你就完全是个棒槌!呵呵……我们速度去帅帐吧,不然元帅要等不及了!”
    张宪微微一笑。他随即便招呼岳云也上了马,然后两人一起向中军帅帐处奔去……
    *********************************************************************
    “循礼兄,父帅这么急急忙忙的叫我们,究竟是有何事商议啊?”一路上,岳云不禁忍不住问道。
    “据说是和大军南撤及粮食问题有关。近几日来,附近几地到朱仙镇的百姓越来越多,应是我军即将南返的消息已流传出去。百姓担心我军走后又遭金军荼毒,想和我军一起南返吧……唉!”张宪不禁感叹道。
    岳云闻后也是一阵无语,两人就这样沉默着赶路,不多时便到了中军帅帐。
    两人一起进入帅帐后,只见大帐内已经摆了二十多张灰漆的行军椅子,每张椅子前均有一张小桌,上面端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盖碗茶,而在每张椅子上都坐着一名岳家军的各军统制,现在已经来了约十来人。
    这些统制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盖碗茶,一边却是在窃窃私语。他们看到岳云和张宪进来,均纷纷点头微笑示意。
    而在大帐正前方,岳飞正端坐于此,他身旁一名文士模样的军师,正在和他商谈着。
    岳云这时方仔细打量了一下岳飞,虽然之前在接十二道金牌时他也见过岳飞一面,但那时他才刚刚穿越而来,脑子浑浑噩噩的,根本没注意看这位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究竟长何样子。
    只见面前的中年男子皮肤白净,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国字脸,留着几绺长须,相貌甚是威武,黑白分明的双眸正仔细地看着自己。他戴着一顶精铁头盔,身披一身白铁锁子甲,在这锁子甲的正中间还有一个明晃晃的护心镜。他只是气定神闲地坐在大帐内的一张椅子上,却自然有一种统帅大军多年的凛然气度。
    看着岳云和张宪上前行礼,岳飞才微微露出了一丝微笑,他和蔼地对两人说道:“云儿、循礼,你们坐下吧,书迷们还喜欢看:。”
    待亲兵给两人搬来椅子坐下后,一名头戴纶巾、身穿鹤氅,面色白净,下巴上长着五绺长须的中年文士方说道:“元帅此次叫大家来,亦是事出有因,近日,颖昌、偃城、郑州、陈留一带的百姓均遣人到我军中,要求随大军南返,最近两天,已有不少百姓留滞朱仙镇上,意图于月随军撤退。只是,随行百姓增多之后,我军准备的时间亦将会增加许多,一个月的缓撤期已是远远不足。况且如若百姓随我军南返,粮草短缺之窘亦让我军左右为难,据下官的估算,仅上述四地的百姓人数就达二十余万,且近日还在不断增加中。眼下尚未秋收,百姓的存粮亦大多被金军劫走。如百姓随我军撤走,粮草问题势难回避。此事如何应对,还请大家一起商量斟酌。”
    岳云看着这一脸精明,宛如诸葛亮再世的中年文士,心知这就是岳飞的军师,行营后护军参议官李若虚了,他的弟弟就是在靖康之难时,随徽宗皇帝被掳到金国,因怒斥金国大太子粘罕被杀的吏部侍郎李若水。
    在历史上,此人是岳飞的第一智囊,为岳飞出谋划策多年,岳家军的后勤供应,内部调拔运转的很多工作都是他的功劳。
    李若虚说的情况,在座的岳家军将领都有所耳闻,这些天来,附近城镇的百姓在得知一个月后岳家军就将撤离,且朱仙镇的百姓已决定随同南返的消息后,纷纷扶老携幼来到岳家军大营,要求一起随军同返大宋,免遭金军欺压蹂躏。
    现朱仙镇内外的各地百姓越积越多,人数已达数万人,按这个趋势,一个月后甚至可能突破二十万。这可是件很棘手的事。
    众将皆知,带这么多百姓南返,会给岳家军带来不小的麻烦,如遇金军趁机进攻,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将会成为岳家军极大的包袱和拖累,他们一旦混乱逃跑,就会冲散岳家军的阵形,影响战斗。
    况且就算金军不来进攻,这么多人的吃饭及安置也是一个大大的难题,书迷们还喜欢看:。可以说,单凭岳家军本身是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的。
    不过,若要不理会此事,立马南撤,又和岳家军长期以来的立军宗旨相违背。
    岳家军北伐的目的就是要光复中原,解救受金人欺压的汉人百姓,现在北伐不成,饱受金人欺凌的汉人百姓要求一起随军南返,岂能对这些一心归宋的百姓坐视不理,只管自己一溜烟跑掉。
    这时,那脾性暴烈如火的牛皋当即便叫道:“元帅!这种情况俺们还撤什么啊?马上就秋收了,要撤也是等秋收后再撤啊!这段时间正好留给百姓处理变卖田宅财物。不然,大伙儿没饭吃,饿也饿死了,还如何走路啊?”
    牛皋的话音刚落,李若虚却轻摇折扇道:“牛将军此言差矣,现虽粮草紧缺,但只需后方能及时运来粮食,却也不算太过为难之事。眼下最大之难题还是撤军期限太紧,百姓有的要收拾家中细软,通知亲朋好友,有的甚至还想迁坟、变卖田宅。这些杂七杂八之事可不是一月内就能完成的。如若我军超过一个月的期限还未撤回鄂州,就会落下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徒送把柄于朝中奸臣。亦让元帅难以自处!依下官之见,不如先行撤军,至于百姓南返及安置之事,恐怕只有暂且推后一步了。”
    李若虚的一番话,除牛皋等几个脾性暴躁,性格鲁直之人,大多数将领都点头称是。他们虽然也不愿撤军,但在不撤军就会落个“抗旨不遵,不听号令”的罪名时,他们还是愿意选择遵守圣旨的,虽然当地的百姓们也令人同情,但这却不足以让他们去冒违抗圣旨的风险。
    但众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时岳飞却脸色沉重地说道:“收复中原,解救百姓乃是岳某一直以来的心愿。现官家的旨意虽要执行,但岳某又岂能眼见百姓因我等撤军而再陷于金人之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军定当待百姓准备妥当之后,再行南返之事!”
    众将领这时一听都呆住了:违抗官家十二道金牌传来的军令和圣旨可是杀头的大罪啊!元帅昏头了?
第八章 撤军危机
    岳云更是心中大骇,这怎么和历史上不一样了呢?历史上岳飞只等了五天就撤了,其他书友正常看:。自己好不容易给他争取到了一个月期限,结果这便宜老爹干脆就不撤了。咋事态的发展会成了这般模样呢?
    李若虚听见岳飞的话后也眉头一蹙,连忙劝道:“元帅还请三思啊!据下官在朝中的好友告知,官家对元帅屡次违抗旨意之事已极为不满,今趟下令撤军,诸路大军皆只收到军令而已,却独给元帅一人连发十二道金牌,还派这内廷红人曹公公亲来宣旨及行监军之举,已暗证其事。如元帅此次再度违抗旨,下官唯恐官家会对元帅不利啊,书迷们还喜欢看:!”
    岳飞听后也是脸色十分阴沉,不过他略微思索了片刻之后,却一脸凛然地朗声道:“岳某如何不知官家对岳某已有猜忌之心?只是我辈行事但求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民。岳某实不忍中原百姓再遭大难!虽然岳某无能,无法收复中原河山,但也不能任由金人欺凌我大宋百姓……”
    顿了一下后,他脸色略显犹色,但仍继续说道:“官家亦是一位爱民之君,即使因此违抗军令,吾料只需向官家补个奏章,说明缘由即可……如今金贼仍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官家应不至于因此就降罪我等!”
    岳云这时算是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暗叹真不知道该说岳飞是圣人还是蠢人了。
    原来岳飞并非完全不知赵构已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但却依然愿意为了百姓而违抗赵构的旨意,更以为有金军随时可能南下的威胁,赵构不会动他。
    这些所作所为在后人看来,自然表现出了岳飞的爱民之心,认为他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大英雄大豪杰。但在赵构看来,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三番五次违抗自己命令,桀傲不驯,还企图收买人心,十有**不会认为他是圣人,多半会认为岳飞是个心怀叵测的枭雄。反而会促使赵构下定决心与金人议和,再想办法辗除这位心腹大患。
    岳飞此言一出,那些武将大多如牛皋一般没有什么政治头脑。他们原本就不想撤军,听岳飞这样一说,立刻纷纷附和。
    李若虚虽多次好言劝阻,但岳飞却丝毫不肯改变主意,只不过他倒也知道完全不撤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拟定延期三个月后再行撤退。
    眼见岳飞主意已定,再劝也无济于事。那几个看得深远的将领也就没有再劝了,李若虚亦只能愁眉不展地盘算如何筹集粮草了。
    倒是张宪灵机一动说道:“元帅,撤军之事再行延期,我等即便给官家上奏,官家亦未必会同意,我看应祥能说服曹公公上奏延期一个月,足见口才大有长进,书迷们还喜欢看:。不如由应祥再请曹公公代我等上奏,相信官家采纳之机会将大增,更可免朝廷怪罪于我等。”
    张宪此话一出口,众将皆惊。他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曹公公同意延期一个月之事乃是岳云去说服的,还当是岳飞本人或者李若虚去劝说的。这一向以冲锋陷阵闻名的岳小哥儿,何时有了这么好的口才了?
    李若虚一听,眼睛顿时一亮,立刻对岳飞说道:“元帅,循礼此计甚妙,如由曹公公代为上奏,则官家大有可能同意,咱们也不必背负那抗旨不遵之罪了!”
    岳飞一想也是,于是一双虎目望向岳云,微笑着说道:“云儿可有信心再度说服那曹公公呢?”
    岳云心中暗自叫苦,上次说服曹公公,乃是王童动员朱仙镇的几名商人捐钱行贿,才打动曹公公的。否则似曹公公这等见钱眼开之人,就算你说得天花烂坠,他也决不会动心。
    但今趟如岳飞所说,要再度将撤军期限延期到三个月,可是十分艰难之举。就算自己与王童商议,说服这附近商人百姓筹足了钱财,那曹公公也决不敢答应。因为他之前已说得明白,再要延期已无权作主,必须上报官家批准。而依赵构的个性,必不会答应。他绝对不可能一次再一次的被岳飞以百姓为由要挟。
    如果赵构和秦桧坚决不同意岳飞继续拖延撤军,而自己这便宜老爹又一根筋地强行不撤的话。弄不好风波亭的悲剧还得提前了。
    想到这里,岳云不禁面露苦色地说道:“曹公公那里,我自是可以前去劝说,但撤军之令乃是官家通过枢密院下达的。恐怕曹公公亦没那个胆子擅自更改,顶多答应我等代行上奏朝廷。但从这里上报临安枢密院,奏章一去一回恐怕就得一个多月,时间可拖不起啊!且就算曹公公同意代为上奏,只怕在此之前,我军还得依原来的命令如期撤退才行!”
    众将一听,眼中都露出失望之色,其他书友正常看:。
    岳飞作为多年统兵的大将,自是知道岳云说的一点没错。这曹公公只是监军,又不是枢密使,自然无权改变军令,上次岳云能说服他延期一个月,恐怕多半是官家事先对此有所交待,授予他一定的变通权力之故。这次再度延期撤军,谅曹公公也无胆自作主张了。而依大宋军规,在新的军令到来之前,所有军队均应按原来的军令行事。
    想到这里,岳飞的脸上不禁露出极其为难的表情,脸上肌肉都有些微微颤动,显现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他心知这一步踏出去,必将使官家和朝廷中的文臣们对自己更加忌惮。但眼见百姓遭此苦难,他却始终于心不忍。
    岳飞内心挣扎了半天,方终于下定了决心,语气沉重地说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岳某行事,但求无愧于心。这次为了百姓,岳某说不得也只好再违抗一次军令了!”
    岳飞此言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