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小故事悟人生 >

第11章

小故事悟人生-第11章

小说: 小故事悟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摆脱世俗,争做强者
  威严凶猛的狮子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动物界的万兽之王,它几乎就是勇敢和力量的象征。森林中的动物们都对狮子又敬又怕,不过一向对狮王地位虎视眈眈的老虎却视狮王为一大劲敌。

  应该怎样打败狮王呢?老虎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明目张胆的挑衅虽然来得最直接,但是却没有打赢的把握;即使最后能够勉强胜利,恐怕自己也要身受重伤,这只能让其他动物渔翁得利。

  在狐狸的建议下,老虎想了一个妙招:它趁狮子呼呼大睡时,将一张人类丢下的标签粘在了狮子的前腿上,标签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驴”字,而且还有具体的编号、日期和公章。狮子醒来之后发现了标签;愤怒的咆哮声响彻整个草原,它想摘掉这个标签,可是在抬起前腿的那一刻却犹豫了,“这个标签看来大有来头,似乎来自于权威机构,如果就这样摘掉,会不会惹祸上身?”于是它决定去找权威机构验证自己是一头雄狮而不是一头蠢驴。

  可是它在草原上跑了一大圈,还是没有找到所谓的权威机构。草原上历来都遵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竞争法则。长期以来大家都对狮子惟命是从,如今狮子要让大家来证明自己的身份,动物们都感到不可思议。不过看到狮王突然之间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威风,动物们都有些幸灾乐祸,而且也对它不再那么害怕了。

  当狮子问狼自己是不是狮子时,狼回答:“你当然是狮子,大王。可是按照标签的证明你却成为了一头驴子。”听到狼的回答,狮子大怒,他决定去问老实的袋鼠,可没想到袋鼠的回答也是支支吾吾。于是它直接向驴求证,驴子虽然说狮子与自己有很多不同特征,可是最后却嘟囔着说:“也许你是另外一种驴子。”狮子又分别找到狐狸、兔子还有猴子,它们虽然都表示狮子仍然具有雄狮的特征,但是谁也不能断定它是不是一头驴子。就这样,狮子前腿上的标签一直没有被摘掉,它也因此不再像以前一样追逐猎物,而是像驴子一样看到凶猛的动物撒腿就跑。当然,它也忘不了继续向动物们求证自己的真实身份。

  一天又一天过去了,现在动物们更不能证明狮子的身份了。其实连狮子自己也渐渐地不敢相信自己就是一头威猛的雄狮。终于有一天,动物们看到狮子加入了驴群,它开始有滋有味地吃着河边的嫩草,而老虎则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为这里新的首领。

  从你出生到死亡,种种经历总是变化莫测。无论世事如何变化,重要的是你一直相信自己。强者为自己的目标活着,弱者为别人的议论活着。 






 
5、没有人全知全能
  1976年12月10日,祖籍山东日照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因发现了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在颁奖典礼上,这位出生于密西根大学城的美籍华裔坚持用汉语发言。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至今想起来仍然令所有的中国人感动。

  2004年11月,丁肇中受我国南京某大学之邀到该校做报告。在报告会上,学校的许多学生都向这位科学巨匠踊跃提问。在与大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丁肇中对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总是尽自己所能认真地予以回答。丁肇中认真的态度激发了更多学生的提问兴趣,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道:“您觉得人类在太空上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丁肇中坦言道:“不知道。”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又问道:“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丁肇中依然认认真真地答道:“不知道。”又有一位学生起身问这位物理学大师:“您可以谈一下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吗?”丁肇中依然像回答前两个问题一样神态自然却又十分认真地回答:“不知道。”

  在这位对物理学做出过划时代贡献的科学巨匠连续说了三个“不知道”之后,报告厅里的所有师生不再有人站出来提问,刚才还气氛热烈的报告厅内一阵沉静。片刻之后,报告厅的各个角落几乎在同一时间爆发出一阵阵响亮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好长时间。

  让我们重新将注意力转回到该校学生提出的那三个问题上。类似的问题我们常常在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会或者其他会议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实在算不得深奥和古怪,甚至算不上新颖。可是对于这样的问题,丁肇中为什么会用“不知道”三个字来回答呢?

  认真想一想,这样的问题确实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使是对物理学有着深刻研究的丁肇中博士也无法给予提问者一个精确的回答。可是,他完全可以用一种比较“灵活”的方式敷衍过去,在那样的场合是不会有人与他较真的。更何况,在那些敬仰他的大学生眼中,他的回答无论是敷衍还是搪塞,都相当于金科玉律。

  然而,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言行对很多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正是基于对科学和做人的认真,丁肇中才勇于在那种公开场合坦然承认自己“不知道”。对丁肇中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说“不知道”对于丁肇中来说实在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无论是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还是在重要的学术交流会上,或者是在种种报告会或演讲会上,对于自己不清楚或者不太了解的问题,他都会坦然地说一声“不知道”。他不会顾及所谓的“颜面”,他只是坚持中华民族的一条古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过来想,如果不是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学术品格,丁肇中可能也不会取得如此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众目睽睽之下,承认自己“不知道”,这实在是一种不简单的勇气。正是因为具备这种严谨务实的精神和过人的勇气,“大师”才能成为“大师”。而那些明明不知却故作深沉、佯装无所不知的人充其量不过是“伪大师”罢了。 






 
6、重拾失去的名誉
  有两个人因为偷羊而被官府抓获,官府要将他们刺字、发配。家人不想就此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于是筹了钱款来赎他们,结果这两个人都被赎了回来,可是烙在前额的两个英文字母ST却再也不能去掉。ST是“偷羊贼”(sheep thief )的缩写,这种刑罚在现在的人们看来有些不人道,但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惩罚犯罪的最佳手段,因为前额上烙印的字母永远都去不掉,所以人们要想不遭受这种羞辱,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以身试法。

  可是这两个偷羊人却因为一时贪心,犯下了偷盗之罪,所以就不得不带着那两个代表着耻辱标记的字母继续在人们面前生活和工作。这对于任何一个有羞耻之心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难堪,也是一种考验。

  两个偷羊人之中的一人,每天从镜子中看到自己前额上的烙印,都觉得这实在是一种奇耻大辱,他简直不能想像自己无时无处都要带着这种耻辱去面对众人异样的目光。他成天都不敢出门,最后终于连家里人看自己的眼神他也忍受不了,于是他就躲藏到异邦,希望到一个从来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

  可是来到异邦以后,每逢碰到陌生人,对方仍旧会奇怪地问他这两个字母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每天都感觉生活痛苦不堪,终于抑郁而终。死后有好心人按照他的遗愿将他埋在了一处荒山野岭之中。那个地方只有他的一座孤坟,也许从此以后他才算免去了心头的羞辱,因为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人去。

  另外一个偷羊人同样深知自己以后的处境,而且他同样对自己过去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可是他并没有像前面的那位一样远走他乡,而是在人们异样的目光下和一些人明里暗里的嘲讽中留了下来,他心想:“虽然我无法逃避偷过羊的事实,但我仍旧要留在这里,赢回我曾经亲手葬送的声誉,赢回众人对我的尊敬。”

  从此以后,他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地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来孝顺父母、养育家人,而且每当邻居有困难的时候,他都会义不容辞地主动帮助。一年一年过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誉。邻居们每逢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这个大好人,在邻居的介绍下他还娶了一位温柔美丽的妻子,并且生下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

  时间一晃而过,他的孩子也已经长大成人,而他则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看到这位老年人头上有两个字母,就问当地人,这究竟是什么意思。那个当地人说:“他的额上有两个字母,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这件事的细节,不过我想那两个字母是‘圣徒’(saint)的缩写吧。” 

  面对自己已经犯下的错误,逃避永远只是胆小者的选择。这也是一种最不明智的选择,因为逃避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而只会使自己的心灵受到更大的伤害。此时更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勇气,只要勇气还在,错误就可以得到改正,失去的一切就都有可能重来。 






 
7、勇气再造成功
  当拿破仑的军队与奥地利军队战斗的时候,拿破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往前冲,战胜敌人!他一直想着怎样打败奥地利军队,因为自己不是打败他们,就是被他们打败。

  可是这一次战斗明显是一个力量悬殊的战斗,奥地利军队的人数是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军队的几十倍,而且对方的将领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将领。拿破仑曾经多次与之交锋,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彼此接近,拿破仑想:“也许这一次要和这个奥地利人面对面地搏一搏了。”这样想着,拿破仑又向前跨出一大步,可是奥地利军队却在此时后退了,并且派一名骑兵告诉拿破仑,双方都应该休息休息了。

  此时拿破仑身后的一名士兵给拿破仑拿来了一个水壶,拿破仑一边喝水一边看他身后的这些士兵。大家都气喘嘘嘘地倒在地上,看来大家都累坏了。的确,他们从早上就开始和奥地利军队战斗,这时已经是傍晚了。拿破仑本人也感到自己需要休息一下,于是他让几个士兵拿来干粮,和大家一起坐在地上一边吃着干粮,一边商议如何突破奥地利军队的围攻。

  拿破仑领导的军队原本就没有多少人,这一次深入奥地利内部,后面的援兵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而现在,拿破仑数了数剩下的士兵,一共只有25个骑兵了,而敌人的数量却有一千余人。也许奥地利人是想今晚好好地睡个觉,然后明天一早将拿破仑及其属下一举歼灭,因为他们今天实在是让拿破仑和他的骑兵们折腾得筋疲力尽了。

  拿破仑和他的骑兵们同样十分疲惫,可是,他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以他们现有的人数,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被敌人消灭。

  似乎胜败已经分明,可是拿破仑是从来不肯束手就擒、接受失败的。他命令士兵吃完干粮以后迅速清理武器和战马,然后让大家把身上的多余的衣物、水和剩下的干粮全部扔掉,但是一定要留下此前准备好的喇叭。

  夜幕降临之时,拿破仑带着这25名骑兵突然冲进了奥地利士兵的宿营地。他让25名骑兵都拿着喇叭边往前冲边大声喊叫,睡梦中的奥地利士兵以为法国援军突然到了,纷纷起来四下逃窜,场面十分混乱。尽管当时奥地利的将领一再让他的士兵坚决抵抗,可是呜啦呜啦的声音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英勇的法国士兵所到之处几乎无人能敌。两支军队相遇之后就会引起一阵拼杀,很快,拿破仑与奥地利将领相遇了。奥地利将领看到对方不过二十几人,不由得一阵愤怒,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向拿破仑砍去,可是很快就被力大无比的拿破仑擒住了。

  战斗结束之后,奥地利将领问拿破仑:“到底是什么使你反败为胜?”

  拿破仑回答:“我从来就没有失败过,我始终怀着必胜的信念与你们战斗,即使在只有25名骑兵时,我也没有想到过接受失败。”

  这就是拿破仑一生中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即著名的阿克拉战役。

  即使失败马上就要降临,只要它还没有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就不应该放弃成功的希望。只要勇气没有丧失,成功的希望就永远不会破灭,只要拥有成功的希望,失败就不会轻易接近。退一步说,即使失败已经发生,我们还可以鼓足勇气迎接下一次成功。越是在危机时刻,我们的勇气就越需要经受巨大的考验。 






 
8、成功之前的失败
  1981年美国普利策艺术奖的评选委员会经过几番讨论,终于选出了最后的获奖作品。其中约翰·肯尼迪·图尔凭借其小说《傻子们的同盟》成为普利策小说奖的获得者,可是他本人却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获奖,甚至在他临死之际都不敢想像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如此大奖。

  《傻子们的同盟》写于1969年。之所以这部作品在1981年才拿到大奖并得到世人的瞩目,是因为它是在1980年才得以出版的。在出版之前,这部作品曾经遭到过许多出版商的拒绝,始终无法出版。作为这部长篇小说的原创者,约翰·肯尼迪·图尔因为忍受不了作品无法出版的失败而最终饮弹自尽,他去世时年仅32岁,而且年纪轻轻的他在临死之际竟然说出了这样悲观的话:“我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作品不怀有任何希望,而且对这个社会也失望透顶。像我这样的人,也许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择,那就是尽快死去,以脱离这无情的现实。”

  虽然约翰·肯尼迪·图尔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希望,对自己的作品也是失望至极,但是他年老力衰的母亲却没有因为儿子的遭遇而放弃对生活的希望。79岁的老人怀着失去儿子的巨大悲伤叩开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大门。老人同儿子一样遭到了一家又一家出版商的拒绝,但是她始终相信儿子的作品是伟大的,她坚信儿子在写作方面是一个天才。尽管他自己情愿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告别这个世界,告别她的母亲,但是老人却丝毫没有放弃过出版《傻子们的同盟》的希望。

  老人一直坚持不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