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龙阙 >

第310章

龙阙-第310章

小说: 龙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凤仪便与李老夫人说了,“我亲自验的,我与岳父大人一起洗过澡,岳父大人什么样,我比谁都清楚。虽然很像,但根本不是岳父大人啦。”

    李老夫人一时激动的了不得,却又是忽然道,“此事谁都不可说出去!”又叮嘱了两个孙子一句,李老夫人忙与秦凤仪道,“这话再不可与人说。”

    “我就只跟祖母说了。”秦凤仪道,“所以,您老只管安心养身子吧,我估计着,不定什么时候,岳父就回来了呢。”

    李老夫人不解,“既是无事,那阿缜与陛下为何不回京?”

    秦凤仪道,“这谁晓得啊?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不过,我想着,或者是什么缘故吧。不然,也不能叫大皇子在京城胡作非为啊。”

    李老夫人又是担忧儿子,不由问秦凤仪,“现下可有他们下落了?”

    “没。”秦凤仪道,“我要是知道他们在哪儿,还能叫大皇子在京城称王称霸?我就是想不通这个,要是叫什么逆贼劫了,早该开出条件来让咱们赎人了。可要说死了,里头的尸身根本不对。而且,就陛下那人,拿江山当他命根子,他也不能看着江山乱成这样啊。”

    李老夫人也皱眉思量,却一样陷入秦凤仪说的逻辑怪圈中,李老夫人道,“你说的在理。”

    “所以我说,您老别自己个儿伤心了,一准儿没死。这要是死了,也得见着尸首才是。”秦凤仪道,“当初我就说,我一点儿感应都没有。祖母,你肯定也晓得,这亲人之间是不一样的,都能有感应。不要说亲人了,就是我时常用的东西,用惯了的,都能生出感应来。我小时候,有一块常戴的玉,有一回就丢了,丫环们怎么找都找不到,我就说她们,不用急,我觉着玉没丢,果然,没几天我在家里荷花池里钓鱼,钓上一条大鲤鱼,后来,厨下杀鱼时就发现了一块玉,可不就是我丢了的那块,原来玉是叫鱼吃到肚子里去了。东西尚且如此,何况亲人之间呢。我早就感觉着他们没事的。”

    秦凤仪说的信誓旦旦,李老夫人听的也不由信了几分,何况,秦凤仪说他亲自验过的。李老夫人自然也是盼着儿子安好的,李老夫人这一辈子经的事也多了,再次与秦凤仪道,“此事虽极要紧,却是不好声张,不然,怕是要有小人暗地里下手的。你也不要露口风,着心腹之人暗地里寻找才好。”

    秦凤仪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我就担心祖母你上了年纪,怕你急出病来,我赶忙过来跟祖母你说一声,我连大舅兄都没说呢。”

    李老夫人笑,心下很是熨帖,深觉孙女有福,嫁了这么好的孙女婿。李老夫人道,“你要是不忙,今天就在家里用饭。”

    “我现下正闲哪。”秦凤仪便留在侯府与老夫人还有俩小舅子吃了回饭,说了许多媳妇儿女的话,又说准备打发人回去接媳妇他们过来京城了。秦凤仪道,“我想着,待把陛下找回来,我就还回南夷去。只是,如今我在京城,媳妇他们不在,我这心里,没个着落,得赶紧把媳妇她们接来才是。”

    李老夫人笑,“你与阿镜,自成亲以来,再未分离过。大阳大美他们,都是正依赖父母的年纪,一家子,自然是要在一处的。”

    “就是就是。”秦凤仪很认同李老夫人这个说法,道,“还有大嫂子寿哥儿他们,都一并接京里来,咱们也好一起团聚。”

    秦凤仪吃过午饭,李老夫人毕竟身上还不大好,喝过汤药便睡下了。秦凤仪与俩小舅子去书房说话,无非就是宽慰一下两人。其实,现下也不用宽慰了,秦凤仪道,“你俩也知道那事了,便宽一宽心。我正想着着人南下接你们大姐姐去,你们俩,也去一人,权当出去散散心。”

    李钦道,“我留家里,让阿锋去吧。”

    现下知道死的不是亲爹,李锋也就不急着接他爹灵柩回京了,李锋就是不放心家里,道,“我这一走,家里就剩大哥和二哥二嫂了。祖母、母亲都病着,这如何顾得过来?”

    李钦笑,“大姐夫大哥都在京城,你还担心什么。”

    李锋一想,这也是。只是,李钦叮嘱他一句,“你去迎父亲灵柩,必要做出个孝子模样才好,别叫人瞧出什么。”

    “二哥放心,这我晓得的。”李锋先时还真是伤心的了不得,如今知道父亲无事,身心一派轻松。

    姐夫小舅子的正在说话,外头就有小厮过来传话,说是景川侯夫人知道秦凤仪过来了,打发侍女来问镇南王殿下可有空相见。李钦与那小厮道,“你去与丫环说,大姐夫公务烦忙,已是回了。”

    小厮去传话,李钦苦笑,“自父亲出事,外祖家也屡有事端,母亲这精神头就不比从前了。”

    见李钦提及平家,秦凤仪道,“平郡王府的事,平郡王是不相干的,只是平琳罪责难脱,你多宽慰丈母娘吧。想一想现下岳父下落全无,我就恨不能把平琳剁成八段。”

    李钦一惊,“难不成,父亲之事与四舅有关?”

    “你以为呢。”秦凤仪面色冷寒,“他要是当岳父是妹夫,怎会下此狠手!再者,不考虑岳父生死,也该为自己亲妹妹想一想才是,你们可都是他嫡嫡亲的外甥!”

    李钦一向脾气不大好的,皆因家遇变故,性子方多了些沉静,如今听闻他爹遇险竟有他四舅的事,当下气的脸色铁青,舅舅再亲,也亲不过亲爹啊!李锋更是牙齿咬的咯咯响,倘不是平琳早下了大狱,估计这兄弟俩能去平郡王府找平琳拼命。

    这回,兄弟俩也不担心外家如何如何了,李钦还咬牙切齿的跟大姐夫道,“一旦查实,定不能轻饶!”

    李锋虽则没说,但眼神里透露出来的,也是这个意思了。

    安抚好俩小舅子,秦凤仪方告辞回了愉亲王府。

    秦凤仪与李老夫人说眼下事情不多,但其实,事情还真不老少。首先,内阁定员七名,如今只稀稀拉拉的剩下了四个。而且,礼部兵部工部,三部尚书出缺,要补进大员,还是怎地,便是内阁也不敢做这个主,只得过来请示秦凤仪。

    秦凤仪道,“郑老尚书跟卢老头儿不是挺好的,叫他们继续出来拉磨,正是用人的时候,他们倒清闲了,世上能有这样的好事?”

    章尚书心说,看来镇南王殿下果然早就与郑相卢相有交情啊,章尚书道,“臣等这就拟诏书。”

    秦凤仪让章尚书去办了,没想到,诏书到了郑卢二人府上,俩人还说身子骨老迈,不支国事,既已卸了一身重担,从此便颐养天年了。

    秦凤仪对付这俩人很有法子,让章尚书传话,“是不是要让我师父去请他们,他们才肯出山哪。”镇南王殿下的师父,众所周知便是现下方家的老祖宗、官场的老前辈、内阁的老相爷——方阁老啦!秦凤仪把这位官场老神仙搬了出来,郑卢二人当下也不好再摆什么“不支国事”的谱儿了,皆出山各归各位,各司各职。

    俩人虽闹了回小别扭,也知国朝正是用人之际,镇南王殿下又是诚心请他俩出来,他俩也就继续为国朝效力了。何况,他二人为内阁重臣,眼下京城这个局势,没有不担心的。秦凤仪还私下同郑老尚书说了景安帝与景川侯之事,秦凤仪道,“平琳闵氏等一干人,必要审问明白,我总觉着,这事有蹊跷。陛下虽则人品不咋地,脑子很过得去啊,他比我还聪明哪,能叫这等小人害了?那两具尸身,我怎么看都不对。”

    郑老尚书浑身精神一抖,连忙问,“殿下当真能确定,那尸身并非陛下与景川侯。”

    “那是自然。”秦凤仪一向是很自信的。

    郑老尚书到底老辣,他肃容道,“请殿下恕老臣冒昧,三皇子严大将军亦是陛下亲近之人,他们并未看出不妥,不知殿下是如何看出不妥来的。”要说亲儿子,三皇子一向是陛下的亲儿子。

    秦凤仪不愿意说,含糊道,“我自有法子。”

    “还请殿下明示。”郑老尚书不问个明白是绝不罢休的,在他啰嗦了半日后,秦凤仪委实受不了这聒噪,方勉勉强强的说了,“我与陛下、还有我岳父都曾一起沐浴过。单独看那两具尸身,是看不出来。可我与你说,陛下的龙小弟修长,尺寸是这样哒~我岳父的虽没那么长,但很饱满,尺寸是这样哒~可这两具尸身,正好相反。我见到尸身时,虽则过了几日,单独看是看不出什么,但一对比就很明显了。这怎么可能呢?我与你说,这等破绽,除了我,世上没第二个人能知道。三皇子严大将军能知晓?”

    郑老尚书,郑老尚书都不晓得以什么表情面对镇南王殿下了。

    是啊,世上同时见过龙小弟与景小弟的,估计也就亲王殿下一人了。

番外之覆巢之三

    秦凤仪在景川侯府说,岳父大人还活着的事,都没跟大舅兄说过。不过,他告诉了李老夫人和两个小舅子,转眼大舅兄就知道了。

    大舅兄正给秦凤仪做牛做马呢,按理,李钊正值父孝,怎么也该守孝的。先时秦凤仪忙着北征倒罢了,如今京城也进来了,局势也稳定下来了,秦凤仪就把大舅兄安排到工部了,领工部尚书一衔,很是任人唯亲,完全没提让大舅兄守孝之事。李钊听说他爹还没死的事,简直一刻都按捺不住,连忙过来问秦凤仪。要知道,李钊也是看过他爹的尸身的,身为亲儿子,他自认不会认错。只是,待秦凤仪说出自己的怀疑,李钊也有些不确定了,秦凤仪则是一脸笃定,“我绝不会看错的,你想想岳父的尺寸,是不是不对?”

    李钊身为亲儿子,竟然叫秦凤仪这个他爹的半子给问住了,不晓得是不是恼羞成怒,忍不住道,“谁似你一般厚脸皮,那么大了还跟长辈一起沐浴!”谁有这种厚脸皮啊,他小时候也没跟他爹一起洗过澡啊!话说,我都没跟我爹洗过澡,你这个做女婿的哪儿来得这么大脸啊啊啊啊!李钊气死了!

    “那可怎么啦!我还帮岳父擦背哪!”秦凤仪一幅理所当然又得理不饶人的模样,“要不是我细致,今儿个咱们就被骗啦!”

    有没有被骗的,李钊倒不在乎,李钊马上想到一件要紧事,道,“倘是咱们弄错了,叫陛下晓得大皇子之事,怕是不喜?”

    “有什么不喜的?谁叫他不出来的!别人要对我下手,难道我伸长脖子等人砍?”秦凤仪道,“再说,大皇子又不是我杀的,他自己非要死,谁拦得住?”自从兵入京城,哪怕景安帝还活着,秦凤仪就完全不在意景安帝的态度了。秦凤仪权掌西南这些年,只认一个真理,那就是,谁掌握军队,谁就掌握了大势。便是如今景安帝突然蹦出来,秦凤仪不信他会拿大皇子之事问罪自己。景安帝可不是这样的人。

    李钊静下心想一想,怎么想都觉着大皇子这事不能怪秦凤仪头上,而且,秦凤仪入京未入宫,大皇子的儿女们都好好的养宫里呢,这已是仁至义尽。

    这般想着,李钊也便安下心来,只是,李钊心里总有个大不敬的想头,若陛下安好,那自家妹夫这皇帝……

    哎,想着妹夫真是个实诚人哪,若搁别人,这会儿既来了京城,怕早忙不迭的登基了,就自己妹夫,眼下不说登基,还急着找爹呢。

    想一想,虽则秦凤仪一向与陛下不睦,但心肠当真是极好的。

    非但李钊做此想,便是郑老尚书这样的修练成精的老狐狸,心下亦是觉着,别看镇南王殿下瞧着不似个正派人,其实心地当真不错。

    当然,会这样想的,绝不包括裴太后。

    裴太后简直是愁死了,秦凤仪带大军入城,入就入吧,好歹这也是老景家的子孙,她老太后的孙子。奈何,秦凤仪是真的与她不对盘哪!原本,秦凤仪入了城,裴太后想着,怎么着秦凤仪都会住宫里的。身为一个老牌政客,裴太后自然有能与秦凤仪缓和关系的手段。结果,世间竟真的有此神人,秦凤仪以监国亲王的身份,硬是能住到亲王府去,裴太后气得没法,见天的宣愉王妃入宫说话诉苦,说自己的不容易。

    愉王妃能说什么,唯劝裴太后宽心罢了。主要是,秦凤仪平日里瞧着好说话,可有时又非常不好说话。便是愉王妃,也只能敲边鼓的同秦凤仪转达一下裴太后对他的关心,再多的,也不好多说了。

    只是,如果秦凤仪与裴太后关系冷淡到影响朝局就不好了,愉亲王就说过秦凤仪,“哪怕做做样子,对慈恩宫也不好太过冷淡。”秦凤仪来京这些日子,从未登过慈恩宫大门,这令慈恩宫脸上非常难看,进而影响到秦凤仪的风评。

    非但愉亲王这样说,便是郑老尚书,也委婉的劝过秦凤仪,郑老尚书道,“长辈终归是长辈,陛下不在京城,就得殿下代陛下尽孝了。”

    秦凤仪听这话直翻白眼,一向放达的傅长史也很尽职尽责的提醒了一回秦凤仪,卢尚书都想直言进谏了。可秦凤仪要是犟起来,那真是天王老子也没办法的。不得不说,郑老尚书为人十分忠厚,这位老尚书明白,纵是将陛下找回来,下一任的帝位也非镇南王莫属了。再加上秦凤仪一来京城就又把他召回内阁任首辅,郑老尚书很知秦凤仪的情,不想秦凤仪因为与慈恩宫的关系为人诟病,为此,这位老尚书还找了自己的前任方阁老提起此事,想请方阁老劝一劝镇南王殿下。毕竟,这不是什么大事,在郑老尚书看来,哪怕就去慈恩宫喝杯茶呢,外头人见了也得说是镇南王与慈恩宫祖孙融洽,结果,秦凤仪就能犟到对慈恩宫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尤其在皇帝陛下生死未明之时,这可不大好。

    秦凤仪待方阁老一向特别,这次来京也是早早去方家拜访过的。方阁老听了郑老尚书的话,沉吟半晌道,“待王妃来京,就好办了。”

    劝秦凤仪去亲近慈恩宫,那是别想了,正因为了解秦凤仪,如方阁老也只能想到这等曲线救国的方式了:等李王妃来京。

    不过,郑老尚书一想,这话倒也在理。

    不得不承认,秦凤仪娶了个十分不错的王妃,一想到李王妃的贤德,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