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18章

锦衣当国-第18章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味馆的伙计佣工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已经回去,店内打扫完毕,冷冷清清,王通过去拿下门板,却愣了下。
    门外只有一人,他并不认识,这人带兜耳棉帽穿短襟棉袍,百姓打扮,三十岁左右年纪,一手提着个灯笼,一手提着包袱。
    这时代是没什么夜生活的,除却特权阶级之外,夜晚都是宵禁,在皇城附近尤其严厉,这个时间如果不是本地住户在街上乱逛被五城兵马司的巡夜兵丁现,甚至会被格杀勿论。可门外这人明显不是南街的。
    “王大人,外面天寒风大,让在下进去说话可好?”
    声音尖细阴柔,王通眯着眼睛看了眼对方脸庞,现对方没有胡须,这时代男子都要蓄蓄须,居然是个宦官。
    王通心中疑惑,还是侧身相让,把人请了进来,那宦官进门之后,先把棉帽摘下,借着灯笼的光芒看看美味馆的陈设,笑着说道:
    “白日宫中诸位相约来这里用饭,看个新鲜,沾沾贵气,在下正好有差事错过了,谁想到晚上居然被派过来。”
    这人说话说的轻飘飘的,王通心中正烦闷,也不想接话,这宦官拿着灯笼在屋中照了一圈,找到灯火自顾自的点上,然后抱拳笑道:
    “在下邹义,内官监当差,司礼监秉笔张公公有话捎给王大人!!”
    “张公公?”
    王通愣了下,他不知道张公公是谁,那中年宦官干咳了几声,有些尴尬的解释说道:
    “就是白日里陪着皇上来那位公公,是皇上在东宫时候的伴当,现如今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的确是不知道,偏生大家都一副应该知道的模样,王通说了句惭愧,邹义却开门见山说道:
    “张公公说,你这边不过是个小饭馆,能有多少新鲜菜式,但能兜住皇上回头就是好的,今晚张公公就是让在下给您王大人送办法来了!”
    *****
    谢谢大家,谢谢,请大家继续支持收藏推荐,老白拜谢了
第四十一章 尚膳监食档(求收藏推荐)
    瞌睡就有人送来枕头,王通禁不住一愣,自己正在愁的时候,居然就有解决的办法上门。WWw。
    那邹义回头确认了下门闩已经架上,笑着说道:
    “皇城根有个好处,就是晚上外面清净,宫里值夜的打更的,闹个不停,睡都睡不安生!”
    边说笑边从包袱里拿出了厚厚的一本册子,放在桌上,施施然的问道:
    “冒昧问句,王大人认识字吗?”
    王通遇到的宦官不少,顾客们不去说,几个打交道比较多的,都是宫里的大人物,说话办事带着一股上位者的气派。
    眼前这邹义则不同,说话和气,慢条斯理,没有一点的架子,王通却还在糊涂,要帮自己的忙,问认字不认字是怎么回事,不过还是沉声的回答:
    “字倒是认得,不过认得不多。”
    锦衣卫的普通校尉认识字明显是特例,邹义也惊讶了下,随即笑着说道:
    “那好办许多,张公公特意让王大人细读读这本册子,肯定能琢磨出来什么新东西的。”
    册子递过来,王通一看,描金黄底的封面,用朱笔写着标题“尚膳监食档”,看着王通脸上糊涂的神色,和气的解释说道:
    “这尚膳监食档是宫里尚膳监记录历代天子饮食和宴席的单子,宫内的诸位贵人,天天吃的就是这个。”
    只要不在册子上的,那对于皇帝来说就是新东西,王通马上想明白了这个道理,一时间大喜过望。
    皇城夜间宫门关闭,出入必须有几位大太监核的腰牌,控制的极严,而这尚膳监食档尽管不过是菜单食谱,可也是宫内的机密文档,邹义拿出来也是担了风险,王通大喜之后,连忙给对方施礼致谢。
    “……事情紧急,先不给公公奉茶,在下先看册子……”
    邹义含笑答应,坐在了一旁,他脸上不动声色,可心中对王通的表现极为惊讶,他是第一次来,按照他想,一个不到十四岁的锦衣卫校尉,能有这么好的机遇,无非就是运气好再加上聪明伶俐。
    可短短接触,现对方识得文字,气度沉稳,应对从容,这那里是个校尉,分明是文人世家子的风度。
    这样的人有这样的际遇,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宦官邹义端坐在那里,心里已经有了结纳的心思。
    王通一边翻看,一边询问,不过掌管尚膳间的太监和下面的宦官每日和饮食酒饭打交道,文化程度倒也不高,记录上都是些粗浅白话文字,而且还专门用符号做了断句,很容易看得懂。
    “还真是种类不多,普通的紧……”
    看了一会,王通忍不住感叹说道,日常吃饭,无非是羊肉、猪肉、鸡鸭鹅等几样,再加上时令蔬菜和河鲜,没什么新鲜做法,没什么奇异的菜式。
    邹义笑着接话道:
    “宫内的菜式好吃不好吃不重要,关键是别吃出问题,所以这选料火候都要中规中矩,不能出格,没意思的紧,挑剔的都有自家的小厨房,太后和张阁老要皇上简朴,所以至今皇上还是吃的御膳房定例。”
    事情简单了很多,王通长出一口气,仰天呆了会,站起来对邹义说道:
    “邹公公先请进,今晚就在寒舍委屈一夜,这边忙碌,王某先安排一下在过去奉茶。”
    邹义点点头含笑进屋,王通连忙把谁在隔壁的一名厨子和佣工叫醒,他想到了点东西,不过需要今晚就开始准备了。
    睡眼惺忪的厨子和佣工被叫起来之后都有点不情愿,虽说做工赚钱,可白日里实在太忙,晚上要是睡不好,那可太难熬了。
    不过王通也不含糊,直接拿出了银子,熬夜加班不是白干,这么一来,厨子和佣工的劲头顿时高涨。
    看着风箱被来回推动,厨房生起了火,材料下到锅中,王通才放心的回到了自己的内宅。
    邹义还真不把自己当作外人,正拿着一卷书在等下阅读,王通心里倒是打了个突,他这边为了认字,除了“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启蒙教材之外,也买了几本笔记和评话消闲,这些书尽管不登大雅之堂,可却不是他这个年纪能看的,千万不要因为这个露出什么不该有的破绽。
    听到门开的响动,邹义放下了书,笑着点点头,王通看对方没什么异样,这才抱拳大礼谢道:
    “请邹公公代为致谢,此等大恩,王某没齿难忘。”
    “王大人言重了,这册子明日间还要带回宫去,要不再看一遍,多记住些也是好的。”
    尽管菜式不少,可大概的思路王通却已经知道,至尊无上的皇帝在饮食方面真没有什么太让人羡慕的享受,可以做文章的地方有很多,总算不用担心。
    但有个记录总是好的,王通准备在对方睡下后用炭笔抄录些下来,谢过对方的好意,就要给对方准备下晚上睡觉的被褥。
    王通屋子不小,客房的被褥陈旧,可还能用,他没什么佣人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又是折腾了好一段才回到客厅。
    客人来了到现在还没口水喝,王通少不得又去饭馆,拿着个炭炉回来,烧水沏茶,邹义不时客气几句,温和的很。
    等到茶水沏好端上,喝了口之后,已经有香味从前面传来,很是浓郁,看来已经准备上了。
    天色已经很晚,王通劝邹义休息,邹义也是起身谢过,把册子放在客厅的桌上就要去客房睡觉。
    邹义走了两步,停下脚步,似乎是迟疑了下,但还是回头笑着问道:
    “王大人,你和皇上见了能有四次吧,可声势却闹的这么大,冯公公,张阁老都来关照,张公公也是如此的帮忙,你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的确,也不过就见面几次而已,可闹出的动静却有如天下震动,而且无论怎么看,这张诚张公公也犯不着帮自己这个忙,想的刻薄些,萍水相逢,开饭馆一个锦衣卫校尉,皇上来了兴趣可以看重些,皇上没了兴趣,那就不值得放在眼中,位高权重的张诚张公公怎么这般的用心。
    *****
    我要努力,我要突破,请大家继续支持,谢谢大家
第四十二章 娓娓道来(求收藏推荐)
    更难得的是,来的这个中年宦官邹义想要告诉他究竟,对方的风姿仪态不凡,和这些日子来店内吃饭的各级宦官颇有不同,怎么看也应该是绯袍、红袍那个层级的人物,可待自己温和有礼,客气异常,而且还要告诉自己究竟。wwW。
    对方的交好结纳之意,此刻就算是个傻子也看得明白了。
    王通连忙从椅子上站起,抱拳躬身说道:
    “邹公公愿意点拨在下自然是最好,王通年纪小还不到十四岁,邹公公这么大人的称呼,岂不是折杀,要是邹公公不嫌弃,叫王通就是。”
    对王通的反应,邹义内心真正震动了,自己的结纳交好之意不难理解,可一个十四岁不到的孩子,能够这么迅的领悟,并且做出得体的回应,这就算普通的成*人也未必做的这么妥贴。
    “直呼名字太生分了,咱家套个近乎,不若称呼你小兄弟,你叫我声大哥如何?”
    “大哥既然如此,小弟那就不客气了。”
    双方相视而笑,彼此的关系,最起码表面的关系可是亲近了不少,邹义返身坐下,喝了口水润润喉咙,开始讲述:
    “那日小兄弟你讲父母的辛苦,讲孝义,别人都是给皇上讲大道理,没人说的这么实在,皇上听进去了。。。。。。”
    原来是万历小皇帝正在和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呕气,万历皇帝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主意,难免和人争执。
    偏偏他的身份至高无上,天家之事就是天下事,也没人敢去劝解,太后有冯保和张居正的支持,身份同样高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可以废立皇帝,从小听话的万历皇帝突然执拗生气,太后李氏也是伤心。
    两个人就这么僵下去了,周围的人都是暗暗着急,但即便冯保和张居正内廷外朝第一等的人物,也不适合在这等事上劝谏插手,可任由此事闹下去,大明的朝纲不稳,也是了不得的大事。
    小皇帝整天憋闷着也不是个事情,有人暗示张诚把皇帝带出宫去散散心,有明一代,皇帝出宫溜达的例子不少,也没人担心。
    正好张诚听下面的小宦官说起那美味馆的红烧肉味道不错,偏偏万历被太后和张居正教育要行节俭之法,吃的素淡,小皇帝叫苦不迭。
    结果就有了在美味馆那些故事,王通那实在话让小皇帝想明白了一些东西,心情开解,回宫主动去和太后请安,陪着说了几句闲话。
    毕竟亲生母子,血肉相连,一向是脾气执拗的万历小皇帝突然做出这等得体孝敬的举动,当真让她感慨万千,少不得要和体已的宫女太监说说“
    ……孩子真的长大了……
    到了这般地位的人物,可不会感慨感慨就算了,少不得要派人打听下这变化究竟为何,陪伴皇帝的张诚自然不会有什么隐瞒。
    得知了原因之后的太后也感叹不已,那些饱学鸿儒、内阁大佬每日里进宫给皇上讲圣贤道理,还不如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孩子喝骂管用。
    而且嘉靖朝后期、隆庆朝都没有补充阉人入宫,万历登基的时候,宫中的宦官没有四十岁以下的,宫内的劳力运转已经有了问题,后来在万历二年几次大规模补充阉人入宫,这才缓过来。
    可这个也带来一个问题,伺候在皇帝身边,放心的宦官年纪都是不小,对皇帝的影响也和朝中大佬差不多的效果。
    有这么个年纪差不多、有能力、品德端正的人陪伴,对皇帝的性格养成,还有成长那都是大有好处的。
    在京师想要查一名在体制内的人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这人又是太后想要查的,东厂、锦衣卫连番动员了起来,把王通祖宗三代查的清清楚楚,查到的消息不断的报上来,太后对王通的印象也就越好。
    太后欣赏,而且这人要和皇帝一起成长,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想要久盛不衰,富贵长远,那最起码要和这个人搞好关系,最起码的,也要把这人的底细了解清楚。
    所以才有那几日贵客盈门的闹哄哄景象,不过在万历朝来说,内外两位大佬心态却又和从前的类似情形不同。
    冯保从小看着万历皇帝长大,现如今万历皇帝看到冯保过来,都要端正身姿严肃态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而张居正则是皇帝的老师,经常讲课教导,万历有错处,往往还要被张居正以祖宗和太后的名义处罚。
    这二人对万历的态度,臣子对皇帝的恭敬是有的,但长辈看小辈心态恐怕更是浓重些,他们对王通并不怎么着紧,来看的目的反倒是要看看王通适合不适合做这个伴,小皇帝能不能从中获得什么益处才是最重要的。
    同样的道理,如果小皇帝失去了兴趣,那王通这个人对他们来说同样无所谓,不过是个锦衣卫的校尉,军兵士卒而已。
    再说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脾气性格不定,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变的快,谁也不能计较什么不是。到时候给那小子升个百户,也算仁至义尽,这可是寻常人八辈子也碰不到的大运气。
    邹义说话缓慢但清晰,所说繁杂但条理分明,许多事情没有明言可王通已经是猜到,莫名的背后居然渗出了冷汗。
    今日间皇帝那种“微服私访”的举动被拆穿,感觉到无趣的情绪,还真有可能让这个天大的运气从自己的手里飞走。
    邹义说的口渴,王通连忙给倒了杯水,手里还拿着壶的时候,却想到了一件事,既然大佬们都觉得无所谓,那张诚的用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王通迟疑了下,决定还是趁这个机会问问,难得这位邹义愿意讲,眼下身在高处,看的越明白,摔死的可能就小些。
    他放下水壶,搓搓手,迟疑的问道:
    “邹大哥,多谢你说的这般明白,天意难测,陛下的心意臣子也不能妄加揣测,不过……”
    王通欲言又止,用手指了指桌子上的“尚膳监食档”,邹义放下茶杯,满脸都是赞赏的神色,双手轻轻一拍,笑道:
    “王兄弟慧眼,一下子就问到了点子上!!”
    ----
    请大家多多支持,周末愉快,谢谢大家
第四十三章 人在华山无归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