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万户侯 >

第285章

大唐万户侯-第285章

小说: 大唐万户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六章 劝说李豫
    豫的御书房位于紫辰殿东首,原本是放置图书典籍之成三间同样大小的屋子,最里面靠窗一间便是他的书房,工匠忙碌了几日,昨天才刚刚使用。
    此刻,这位年轻帝王正站在窗前凝视着窗外,或许是在西域呆过,李豫对大片的绿色情有独衷,紫辰殿位置较高,他便命人在书房的窗外植了一片树林,从书房看去,高大的树冠郁郁葱葱,一阵风吹过,林木晃动,俨如绿浪起伏,令人份外地心旷神怡。
    但李豫此刻心情却颇为沉重,初登大宝的激动与兴奋已去,沉淀下来的是一件件让他心烦意乱的危机和权力的制肘。
    安禄山叛乱、饥荒蔓延、兵力匮乏、财政拮据、东方大片国土联系不畅,还有吐蕃如剑悬头,一桩桩一件件都令他无比烦恼,当然,最让他无法容忍之事便是李清不肯弃权而去,仿佛是他面前的一堵无法逾越的高墙,遮住了他饱览天下江山的视线,也使他胸中的无数抱负不能付诸实施。
    “李清,你难道会是董卓第二吗?”李豫的拳头不由悄然捏紧。
    李泌却站在他的身后,默默地望着着这个年轻的君主,他血气方刚,使大唐沉暮的朝纲焕然一新,让大唐上下的臣民都看到了希望,但这也是他最大的弱点,他不能忍,在大权旁落之时,忍耐和等待无疑是最佳的策略。可今天早朝他一个小小地动作,便暴露了他不甘人下的心态,使他与李清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道细小的裂痕,虽然这道裂痕看似不起眼,但在他们之间那层薄如窗纸的利益关系上,它无疑是触目惊心的。
    李泌一散朝便来找皇上,他是李豫之师,拥有随意进出御书房的特权,但他并没有打扰李豫的沉思,而是远远站在书房门口。给他以自省的机会,不料竟发现他的拳头捏紧了。
    李泌地心抽了一下,他敏锐地意识到,李豫不但没有回头,反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是一个危险的征兆。
    “陛下,欲胜人者,必先自胜,你若不能忍一时之愤,将来何以翱视天下。”
    李泌的声音不大。却恰好敲在节骨眼上,李豫霍然一惊,拳头不觉便放松了,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师傅,那你要我忍到什么时候呢?”
    “到不必忍的时候自然可以不忍。”李泌慢慢走到李豫的身后,笑了一笑,低声道:“你可知道李清为何不效仿安禄山?”
    李豫回过头来,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他摇了摇头道:“我不知。请师傅教我!”
    二人坐了下来。李泌轻轻捋须笑道:“李清不效仿安禄山,这其实就是我最欣赏他的地方,头脑清晰、眼光长远,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大唐立国百年。先是贞观之治。后是开元盛世。国强民富,无一朝所能比拟。虽天宝后国力逐渐衰弱,但也不至于到汉末天下大乱的程度,尤其士人之心向唐,这就保证大唐的根基不坏,李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不效仿安禄山那蠢人,行谋逆之举,而是甘心为相,陛下,此时李清在民间的威望可是远远高于你啊!”
    “可是他如此深谋远虑,师傅不觉得他更为可怕吗?”李豫依然眉头不展,虽然他雄心勃勃,想做一番大事,但作为君王,他首先考虑地便是自己的帝位,只有在帝位稳固的前提,他才可能大展宏图。
    “陛下不必担心,”李泌轻轻摆了摆手,他略略欠身,低声道:“关键是大势,只要陛下掌握了大势,就算他再深谋远虑,他也无法行位之举。”
    “大势?”李豫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急起身向李泌深施一礼,诚恳地道:“何谓大势,请师傅教我!”
    李泌轻笑一声,“所谓大势,就是支持大唐皇帝的势力集团,难道陛下没有发现,李清的所作所为,离这个集团不正是越来越远吗?”
    李豫眼中露出恍然之色,他长长出了一口气,自己有这个师傅,真是三生有幸啊!
    “师傅,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李豫又仿佛回到了他的学生时代,恭敬地望着李泌。
    李泌微微一笑,“现在什么也别做,放手让李清施为!”
    “可是。容布局了吗?
    “陛下!”李泌毫不迟疑打断了他的话,“你现在必须要忍!不管是一年还是五年,现在安禄山占据洛阳,困兽犹斗,若现在朝廷发生内乱,给安禄山喘息之机,大唐真的就多难了!这也是李清支持你而不支持永王的真正用意,李清都有此心胸和眼光,陛下怎么能输于他呢?”
    李泌见他低头不语,知道自己地
    说重了,便放缓语气,低声安慰他道:“其实陛下也久,等安禄山之乱平定,郭子仪、李光弼大军进京,陛下地机会也就来了。”。
    “陛下,李相国和韦尚书来了,现在殿外候见。”一名宦官在门口轻声禀报。
    李豫此时身心愉快,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他点了点头道:“宣他们晋见!”
    “陛下!那臣先告辞了。”李泌刚起身,李豫却一把抓住了他,微微笑道:“师傅请一起参议国事。”
    且说李清与韦见素从含元殿步行而来,行至紫辰殿前,有侍卫急忙进去禀报,由于羽林军都散失殆尽,李清特地从安西军中抽了二千人充作羽林军,又命荔非元礼为羽林军右中郎将,命他从河西得来的大将辛云京为羽林军左中郎将,他自领羽林军大将军,这样他就控制了整个皇城和宫城。
    略略等了片刻,只见几名小太监拥着一名大太监悠悠走来,李清见此人身子肥胖、面色苍白,行路之时举止轻浮,神态颇为傲慢,心中忽然生出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最近宫中传言的高力士第二吗?’
    李隆基晚年曾启用了一批大宦官,如高力士、鱼朝恩、边令诚、程振元、李静忠;到了今天,这批人死的死、隐的隐,最后还剩个边令诚,也被李隆基派到河东监军去了。
    李豫登基后,也任命了一名内宫总管,名字叫马英俊,他原来也是宫中颇有权势地宦官,被鱼朝恩排挤,贬去服侍李豫,不料时来运转,主子登基,他便成了宦官之首。
    此人做事干净利索,极擅察颜观色,顾深得李豫信任,宫中之人也私下称他为高力士第二,他并不忌讳,反而洋洋自得。
    不过他地傲慢只限于紫辰殿地石阶之上,一步迈下石阶,他脸上的傲慢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继而换出一副谄媚地笑脸,台阶下站的可是李清,是随时可取他脑袋之人。
    “相国,陛下有请!”他擅自将‘召见’改成了‘请’,身子躬得只齐李清的腰间,虽然李清有心和他攀谈几句,但韦见素在场,他倒不好多言,便微微点了点头,淡淡道:“你前面带路吧!”
    马英俊急忙转身带路,他依然弯着腰,象条受惊的大肉虫似的,向前碎步行走,看得韦见素牙齿痒痒,恨不得从后面狠狠踢他一脚。
    他再也忍不住,便低声对李清道:“相国,前朝之鉴,我们当劝陛下远离内侍才对!”
    李清笑而不答,他见马英俊的耳朵动了两下,继而竖得笔直,便微微一笑道:“这是陛下的家事,我等就不必过问了,不过边令诚若回来,倒不好安排了。”
    韦见素错愕,他刚想反驳,前面的马英俊已经停了下来,眼睛笑眯成一条缝对李清道:“相国请进!”
    李清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大步走进了御书房,韦见素却冲他重重地哼了一声,跟着李清进去,只待两人背影消失,马英俊才若有思地回味着李清的话和眼神,眼中渐渐地闪过一丝明悟。
    李清这是第一次进李豫的书房,和李隆基的书房相比,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简陋’,四墙刷得雪白,摆着几排书架,窗上挂着一副普通的绣帘,没有铜炉异香,时值盛夏,也没有用夹层放冰去暑,房间里十分炎热,当然,这也是李豫要摆出的一个姿态:勤政、简朴。
    但李清却注意到了他头上挂的一幅字:‘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李亨在陇右告别时亲笔手书的太宗名句,当时是告戒自己的儿子要信任李清,可此时挂在这里,意义似乎有点变了。
    见李清进来,李泌急忙站起来向他微微拱了拱手,李清也含笑点了点头,随即向李豫躬身施一礼道:“臣李清参见陛下!”
    韦见素也跟在李清身后躬身施礼,“臣韦见素参见陛下!”
    “相国免礼,请坐!”李豫又对韦见素和李泌笑道:“大家都是重臣,到朕这里,请放松一点。”
    三人笑着各自找位子坐了,李豫这才对李清道:“相国,早朝还有募兵一事未议,朕不想拖到明日,便请相国和韦尚书来商议此事,耽误了相国的午休,请勿怪!”
    李清的眼角余光扫了一眼李泌,微微一笑道:“陛下是勤政之君,李清怎敢偷懒,只是募兵一事与户部有关,请陛下将第五尚书也召来!”
第三百六十七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
    刻,第五琦匆匆赶来,御书房太小,五个人显得有些豫便移到了隔壁,这时左相裴宽正好来求见,李清索性又建议李豫又将工部尚书崔涣、礼部尚书房琯、中书侍郎裴冕以及门下侍郎张倚等人也一并召来,这样,大唐几个核心重臣便为募兵之事召开了一次联席会议。
    现在整个关中只有安西军的二万余人,而洛阳安禄山虽然手上最精锐的幽州铁骑已经全军覆没,但他两次大败唐军,也收了不少降卒,再加上他同时也在招募士兵,李清估计他手上已经有十余万人。
    不仅进攻安禄山需要军队,而且河西、陇右兵力空虚,若不及时布防,被吐蕃军趁虚而入,整个西域就危险了,所以募兵之事便成为重中之重。
    关中地区人口有数百万,再加上陇右、汉中、益州,朝廷现在能控制的人口不下千万,兵源不成问题,关键是钱粮,按照兵部的计划,至少需要募兵三十万,其中十万军分布在西域,二十万军用来对付安禄山,而目前的存钱和粮食都远远不够。
    房间里很安静,所有的人沉默不语,这时裴宽站了起来,他是这里面资格最老的一人,年纪也最大,他虽是左相,但却没有实权,执政事笔在李清手上,他老于世故,尽量不去和李清争权,不过既然做了左相,他若事事沉默,也会激起皇上的不满,怎样将话说得圆滑,几面都不得罪,这才是他要考虑的,他向李豫施了一礼道:“陛下!实在不行就再等几个月,待秋后钱粮入库后再行募兵之事,这几个月,我们可集中精力先将内政处理好。”
    “不行!”裴宽话音刚落,李清当即表示反对,他站起来道:“陛下。若再过几个月才行募兵,臣担心安禄山会趁机南下,打通荆襄之路,继而沿江东进,一举吞并江淮,待到那时,我大唐危矣!再者,以关中之地的丰腴。陛下以为秋后会有多少钱粮可以入库呢?”
    众人都明白李清的意思,关中土地丰腴、沃野千里,养活千万人都不成问题,可从开元后期起,年年都要靠中原和江淮的漕运才能维持京城的开支,根本原因就是土地兼并太严重,关中是权贵宗室集中之地。经历百年的土地兼并,自耕农已经十不存一,哪有税赋可征,而盐税也主要集中在扬州一带,现在漕运已断,也无从谈起。
    现在李清更是一语切中要害,若安禄山放弃洛阳南下。那问题真的就严重了。
    确实,安禄山之所以选择洛阳称帝主要是他的个人喜好,而且他也准备以洛阳为基地来进攻长安,如果局势发生巨变,北面李光弼攻下幽州、转而南下夺取相州,打通中原和河北地通道,再加上郭子仪从河东南下,安西军出关中。洛阳就会形成三面受敌之势,那时安禄山极可能会放弃洛阳,转而向富庶的江淮进军,将来即使能平定叛乱,大唐也会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就在众人各自想着心事之际,房间里忽然冒出一句话:“可是现在朝廷确实无钱无粮,难道相国想动用自己的家产来募兵吗?”
    众人大惊失色。一齐向说话人看去。却是门下侍郎张倚。只见他面带冷笑,眼中充满了不屑之色。虽然听似荒唐之言,可众人都明白他指的是杨家的财产。
    李清心中大怒,若是正常的意见相驳,他并不计较,但象这样暗中带刺,他岂能容许,不过李清却没有卤莽,张倚也算是老臣了,头脑不应该这么简单,再者,自己也和他无冤无仇,他为何敢说出这种话,他的目地又是什么?
    李清迅速瞥了一眼李豫,见他先是一样错愕,随即眼中露出一丝赞许,李清心中不由冷笑一声,好一个精明的投机者,现在已经在皇上心中留下了一个不畏权势的印象。
    这时李泌立刻接口道:“张侍郎,你休得胡言乱语,李相国说的很对,募兵之事确实不能再拖,第五尚书,你是户部尚书,不如你来说一说。”
    第五琦的脸上却毫无表情,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仿佛什么也没听见,李泌的脸顿时胀得通红,十分尴尬。
    这时李清站了起来,向李豫拱了拱手笑道:“陛下,臣有一个办法,可解募兵之急!”
    李豫立刻坐直了身子,他急切地道:“李相国请讲!”
    李清微微一笑道:“臣还是那句老话,非常之时,当用非常的办法,对于关中百姓而言,他们最需要地不是钱,而是土地,假如朝廷能拿出一部分土地,与百姓换取兵役,朝廷和他们签定契约,比如愿当五年兵者可换取土地二十亩,土地可以先给他们家人租种,等五年期满,这土地自然就归与他所有;如果不幸阵亡,朝廷再额外抚恤他们家人十亩土地,这样的话,朝廷只要准备粮食,不花一文钱,这募兵的问题便解决了,原来准备募兵的钱也可以用在别的地方,比如给陛下的书房添一只香炉,诸如此类,陛下你看这样可好?”
    “这。朝廷哪里有土地?他隐隐约约似乎明白了什么,可是又一时想不透,但李泌却恍然大悟,李清说了半天,什么募兵都是假
    真正是目地是想趁机打开解决土地问题的缺口,这不仇兼琼未完成的事业吗?
    就仿佛将最关键的一个活套解开,他一直想不通一件事情也迎刃而解,那就是李清为什么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