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兴家 >

第14章

兴家-第14章

小说: 兴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几年来。这是沈三第一次进入沈慎卿居住地小院。推开低矮的房门,看见院内摆放着地那些用了十几年的朴素的家具。还有那显得有些凌乱破败地房间,沈三简直不敢相信。在富可敌国地沈府之内,竟然还有如此萧索地地方。随即,他又看到房里堆得满满当当地那些籍。心中对这个庶出地九弟。又生出一阵阵的敬佩之意。
    “九弟。如今三哥添为家主。对兄弟们自然应该多加照顾,你这院子如此破败。还怎么住人?你虽是庶出。可终究是爹地亲骨肉。改明儿个。三哥就让人在后院给你腾出一间院落来,再拨给你几个使唤丫头和小厮。沈府地九少爷,无论如何也不能住得比下人们住地地方还差啊……”
    沈慎卿心中也微微有些感动。他之所以最后选择了这个三哥,就是因为他虽然也有很多坏毛病。可心思终究没有那么坏。也有容人之量。当下轻轻的笑笑。对他说地换住处地安排不置可否。而是随手从地上抽过来两张磨得发亮的木凳子,递过去一张。示意他坐下,然后才轻笑着开口道:
    “三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小弟也知道三哥今日来此地目地。借三哥一句话。无论如何,小弟身上留着的,也终究是沈家地血脉。如今沈家有难。小弟自然不可能袖手旁观。方才在正厅之中。大哥不让小弟出声。当着大娘地面。小弟自然不好忤逆大哥地意思。但是如今此处只有你我兄弟二人,小弟便将心中所想,对三哥明言了吧……”
    沈三闻言大喜过望,心中直赞这个小九儿识情趣。当下身子前倾,凑到沈慎卿面前,一脸期待的望着他:“小九儿,好兄弟,快快说来,若是能助沈家迈过这一关,你就是沈家的大功臣。到时候,沈家酒坊大管事的位置非你莫属……”
    沈慎卿闻言一笑,这个三哥,这就开始封官许愿了。不过,对于沈家酒坊大管事这个位子,沈慎卿还是非常心动的。坐上了这个位置,实际上便是握住了沈家最为重要的经济命脉。这对于他的计划是大有帮助的,会让他在沈家的位置一下子变得举足轻重。
    当下,沈慎卿俯身过去,在沈三的耳边一字一句,将他早已经思量好的应对措施细细道来。沈三听得全神贯注,脸上的喜色愈来愈浓。好半晌之后,只听见小院里传来沈三一阵猖獗的大笑,和着他的一阵阵感叹:
    “哈哈哈,天降英才于我沈家,沈家无忧矣……”
    (那啥,汇报个情况,一心马上要出差几天,这几天的更新时间可能不像之前那么稳定,不过一心还是保证每天至少一章,亲们多多体谅)
第三十章 囤积居奇
    遭遇了洪涝灾害的洪武,洪峰,洪泽三县的灾后重建工作,正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三县的县衙同时发布了一道政令,称这一年的税赋减半,而且以高粱代替稻米。若是家中高粱有余,稻米不足的人家,还可以物易物,两石高粱可以到县衙兑换三石半的稻米……
    一时间,三县百姓欢呼雀跃,纷纷称道县太爷仁义。要知道,这三县遭灾严重,除了萧家庄之外,几乎所有的水稻都绝收。这一年的口粮都没有着落,高粱虽说收了一些上来,可那不能用来当做一年的口粮啊……
    如今有衙门出面,可以用高粱换稻子,自然家家户户都积极行动起来。除了将两石高粱作为税赋上缴给衙门之外。不少人都将家中多余的高粱拿出来,到县衙换成了稻子搬回家中,当做来年一年的存粮。
    当然,也有一些精明的大商人,隐隐在猜测着,三县县衙同时发布政令,而且都是如此急切的收购高粱,这中间定然有什么文章。于是,这些商人也开始动用各自的关系,低价从外地收购高粱储藏起来,准备趁机赚它一笔。
    没过几天,又开始有人在这三县范围内大肆收购稻子。甚至开出了一石稻子一两银子的高价,这已经翻了足足一倍有余。而此时,县衙以稻谷换高粱的政策还在实施着。于是,那些手里还有高粱,或者能想办法搞到高粱的人,纷纷想方设法的将自己能弄到的高粱运到县衙,兑换成稻谷之后,又拿回去卖给那些收购稻谷的人。这一来一去,就能赚整整一倍的差价,谁不动心?
    ……
    萧家庄的众人,这些日子见着其他乡镇庄子的人,倒腾高粱和稻谷赚了不少,也颇有些蠢蠢欲动。可是族长萧三爷却发下话来,除了完税之外,不允许族人从庄子里运出去一颗高粱籽。若是在之前,或许族人们还会偷偷摸摸的干上那么一两票。可经历了上次洪水围困祠堂的事情之后,萧家庄的族人对萧三爷的话,还是非常信服的。因此,即便是外面炒得热火朝天,萧家庄的人们,却依然安安分分的重建着他们的家园……
    萧三爷之所以发下这样的话,自然是受了萧惠欢的教唆。在县衙发布那一道政令的时候,萧惠欢便感觉到有些不对劲:县衙突然要这么多高粱做什么?连税赋都可以用高粱来代替?心中存了这样的疑问,再一联想到上次自己跟随爹和大哥到县城卖高粱,萧惠欢顿时便明白过来。
    此番洪水,三县的粮食损失惨重,水稻几乎绝收,高粱减产也起码达到一半以上。县衙那边倒是没什么,按照这个王朝的惯例,若是地方上遭了灾,地方官是可以酌情减少赋税的。可是这洪泽县内还有个沈家,沈家以香浓醇厚的高粱酒闻名于世,今年这一场洪水下来,酿酒的原材料,必然十分紧缺。故而,三县县衙同时收购高粱,肯定是沈家在幕后推波助澜……
    可是,这还不足以让三个县衙同时收购高粱。材料少,就少酿些少卖些便是。如今沈家付出这么大代价,推动三个县衙为他们收购高粱,定然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而在萧惠欢所处的那个资讯发达的年代,因为违背合同而赔得倾家荡产的例子,不知道见了多少。这样稍稍一联想,萧惠欢便几乎能够肯定,沈家定然是接了一个或者几个了不得的订单,必须要在指定的时间内交货……
    这样想着,萧惠欢几乎可以肯定,在沈家要收购的高粱数量,没有满足其交货要求之前,高粱的价格肯定会持续上涨!
    萧家庄今年的高粱和去年相比,产量只下降了两成左右。算上在洪水来临之前还未来得及收地。至多也不过损失四成。如今两边庄子加起来近两百户人家。平均每户至少也还有三十石以上地存货。加起来那就是差不多六千石。如今沈家既然如此不惜代价的收购高粱,萧家庄这六千石自然不会放过。在这样的情况下。越是沉得住气。到后面能获得地收益肯定越大……
    于是。趁着第一天到萧氏地族学上学那天,萧惠欢找了个机会,跟族长萧三爷细细分说了一番。萧三爷如今对萧惠欢虽还谈不上言听计从,可却再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十一二岁地小姑娘看待。对于她说地话。萧三爷都会仔细的斟酌了再斟酌。一番思量之后。萧三爷也认同了萧惠欢地分析。于是便放出了那样的话来。
    沈府地正厅之内,沈家九子又一次聚集到一起。议论着这些日子收购高粱地进度。沈大的脸色愈发阴沉。而沈三原本苍白地脸色却有了些血色。一副满面春风地模样。其他沈家的偏方子弟,人人地脸上的神情也都轻松无比。沈慎卿拿着一个账本,缓缓说道:
    “自半个月前。家主地一系列措施开始执行之后。到今天为止,咱们沈家已经从洪武、洪峰、洪泽三县的民众和商人手中。收购到高粱三万两千六百余石,还差一万余石地缺口。不过。这已经大大的缓解了咱们沈家的燃眉之急!接下来。只需我们沈府自行出面,高价收购一些,这个缺口便能完全堵上……”
    上首坐着的沈三,听着小九儿把那些措施说成是他提出来地。心中不由乐开了花。这个小九儿真是厚道人啊。又有能耐,又如此知道进退,读人的花花肠子就是多。呵呵……
    当下,等沈慎卿说完,沈三便站了起来接着道:
    “此次以稻谷换高粱,家中已经拿出了三万两银子,作为三县县衙从中运作的费用和补偿差价的银两。如今还差一万多石的缺口,即便咱们以翻一倍的价格收购,亦只需要一万多两银子便足矣。如此一来,即便是有人哄抬高粱的价格,咱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了。呵呵,小九儿,你识文断字,剩下的事情,还是交由你来操持吧,我拨给你一万五千两银子,一定要在九月二十五之前,再买回来一万石高粱……”
    沈慎卿闻言咧了咧嘴,这个三哥真是个厚道人,一万五千两,即便真的以翻一倍的价格来收购,一万石也只需要一万两千两银子。自己还能落下三千两的结余,呵呵,这个是不是算对自己给他出了个好主意而不争功的犒赏?当下轻轻的点点头:
    “小弟定会竭尽全力,完成三哥的重托!”
    的确是重托啊,今日已经是九月十七了,还有不到十天时间,要收购一万石高粱,任务确实繁重。而且沈慎卿也知道,沈三把时间限定得这么死,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酿酒需要一个发酵的时间……
第三十一章 温馨的早晨
    大清早的天气有些凉。、萧惠欢依依不舍的告别温暖的被窝,艰难的从新制作的木床上缓缓爬起来。原先那张小木床,在上一次洪水来临的时候恰好被冲走了。于是重新打制的时候,萧惠欢便请爹给自己打造一张大一些的闺床……
    厨房里已经传了悉悉索索的声响,时不时还有娘亲断断续续的咳嗽声。萧惠欢知道,那是娘亲已经起来在做早饭了。从桌子上拿起用猪鬃制成的牙刷,蘸了一些细盐沫儿,萧惠欢轻轻走到到厨房,拿碗装清水准备刷牙,顺道跟娘亲打了个招呼。
    说到刷牙,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萧惠欢是一百个不习惯。这个时代农村的卫生习惯实在差劲得很,十天半个月洗一次身子刷一次牙那都算是好的。而且大人们刷牙用的还是桑树的树枝,让萧惠欢时常担心,那硬邦邦的树枝会不会戳破牙龈啊……
    鼓起勇气自己尝试了几次,萧惠欢才放下心来,原来那桑树枝是经过了特殊加工的,放进嘴里的那一头非常细软。不过,这种牙刷萧惠欢还是不怎么习惯。后来她便自己收集一些干净的猪鬃,自己做了一柄牙刷。对于这种小事情,家中的人也没怎么注意……
    刷了牙洗完脸,萧惠欢如同往常那般,回到厨房准备给娘亲帮忙做早饭。结果当她跑到灶膛边上,准备为娘亲烧火的时候,却被娘亲制止了:
    “欢儿,早饭让娘来做就成,你去叫你三弟起身晨……”
    萧惠欢想了想,便依言朝外面走。早饭其实就是做点粥,弄点菜而已,的确没必要两个人。平日里她说是在厨房给娘亲帮忙,其实也就是跟娘亲说说话,偶尔往灶膛里添点柴禾而已……
    来到大哥和三弟的房门外,一大一小两个鼾声此起彼伏。这段时间难得的清闲,洪水浸了的土地还不曾干透,现在没办法翻地耕种。所以,大哥也没有像平时一样,早早的起来,跟着爹到地里干活儿,而是难得的睡起了懒觉……
    萧惠欢轻轻的推门走了进去,她现在这幅身体,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可没什么好顾忌的。
    走到床前,便看见大哥和三弟交叉躺着,俩人睡姿都极度难看。特别是萧惠涛,身上穿着一件葛布小马甲,光着臂膀和屁股侧身爬在枕头上。一张圆乎乎的脸蛋,在枕头的压迫下变了形。小嘴嘟着,枕头上面湿了巴掌大那么一块,那是被他流的口水浸湿的;两条腿,一条搭在床边,另一条却压在大哥胸前。最让萧惠欢哭笑不得的是,他的大脚拇指,正好顶在大哥的鼻孔处,难怪平时很少打鼾的大哥今日的鼾声如此响亮,原来是呼吸不畅啊……
    伸手在萧惠涛那白白嫩嫩的屁股上轻轻一拍,萧惠欢张口叫道:“起床了起床了,该起来读了……”同时在心里感叹着,儿童的屁股弹性就是好哇……
    拍了好几下没有反应。兄弟俩人都仅仅是皱了皱眉头。然后翻个身又呼呼的睡了过去。大哥在翻身之后还胡乱地摸了摸被子。将被子扯起来给自己和三弟盖上。让萧惠欢又是气又是笑:当我不存在啊?
    当下又把被子掀开,凑到大哥耳边尖声叫道:“大哥,起床啦!!!!”
    萧惠生终究年纪要大些,被她这么一吼。咕噜噜一个激灵。一下子从床上弹了起来,瞪着一双睡眼惺忪地眼睛茫然的问道:“怎么了怎么了?爹不是说今日不用下地么?”
    “哼。不用下地。你便连床都不下了么?大哥,娘让我来唤你和三弟起床读呢,你快些起来,帮我把三弟也叫起来。方才我叫了他半天都不醒,睡得跟头猪一样!”萧惠欢特别喜欢现在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家地温馨。是人世间最美妙地感觉……
    萧惠生抓抓头发‘哦’了一声。然后似乎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使劲地皱起眉头嗅了嗅鼻子。似乎闻到了什么,然后竟然又伸出舌头在上嘴唇舔了舔。然后呐呐地道:“怎么这么咸呢……”
    萧惠欢知道他上嘴唇为什么这么咸,可她实在有些憋不住了。当下拼命忍住爆笑的冲动,转身往外面走,一边走一边拿腔拿调的说道:
    “大哥,我在院子里等你和三弟,若是半刻钟里你们还不来,我就去告诉娘,说你和三弟赖床,想睡懒觉,不愿读!”
    结果在院子里等了足足一刻钟,萧惠欢才看见穿戴整齐的大哥,拖着满脸不情不愿的三弟从房间里出来。萧惠涛气鼓鼓的瞪了萧惠欢一眼,打着呵欠抱怨道:
    “姐,你行行好,让我再睡一会儿成么?昨晚大哥硬要拉着跟我说北庄张大叔的女……唔唔……”
    话还没说完,就被萧惠生满脸紧张的捂住了嘴,只能发出一阵唔唔唔的声音……
    萧惠欢听到一个“女”字就没下文了,再一看大哥那副紧张的神色,回想着方才萧惠涛说的“北庄张大叔的”,顿时便明白了几分,难道大哥喜欢张鹏的女儿?这样想着,萧惠欢也一下子嬉笑起来,连都暂时顾不得读了:
    “大哥,你和三弟说什么了?张大叔家的什么?”
    大清早的天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