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 >

第36章

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第36章

小说: 百家讲坛-名家谈文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没有西方人幽默,但是后来你霸气书库张爱玲的文章,张爱玲说西方人哪有什么幽默。西方人的幽默才是小丑,中国人才是真正的幽默大师,所以这个问题它是一个存疑的,这个问题是可探讨的。况且即使中国人真的笨,经过你提倡幽默就能不笨了吗?中国人不幽默,你一提倡就幽默了吗?那么钱钟书这一段文章里有一句名言叫做“经提倡而产生的幽默,一定是矫揉造作的幽默”。这句话真是一针见血,我觉得这句话是全文的文眼。我们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唱歌,可以,我们可以号召大家一起工作,可以。但是我们很难号召大家一起产生某种感情,感情是不能号召的。比如我在这里说,朋友们让我们仇恨起来吧!这怎么可能呢?这是绝不可能的。 

  我给大家举一个小例子,有一个美国教授来到中国演讲,美国人比较幽默。就讲了一个笑话,讲了笑话之后,然后就让这个翻译给他翻译,翻译给他简单地说了一句话,然后全场的观众就哈哈大笑。这个教授就很奇怪,对这个翻译说,你的水平怎么这么高啊,这个笑话我在很多场合讲,那个翻译都翻译得不好,没有什么效果,我讲得这么幽默,你怎么稍微翻译了两句,他们就笑了。怎么回事?这位翻译说很简单,我刚才跟大家说,这位美国教授讲了一个很好笑的笑话,请大家笑一笑,大家哈哈就笑了。我们知道他指挥的其实是一个动作,是一个笑的动作,而不是从心里发出的高兴。笑不能提倡,钱钟书进而就指出笑不能提倡的原因,因为它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幽默不能提倡,你在那儿提倡,提倡起来的幽默是什么东西?那就是小花脸的滑稽表演,小花脸的表演不是也能让人笑吗?这是一个很能迷惑人的现象,小花脸能够使我们笑,我们看很多相声演员的东西,我们也笑了,那么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钱钟书真是厉害,一个字就道破了他们的区别:“真有幽默的人能笑,我们跟着他笑,假充幽默的小花脸可笑,我们对着他笑”。一个“对”一个“跟”,两个字,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字,在钱钟书的笔下,就点铁成金了。我们马上就明白了,最后钱钟书很有力地说:“小花脸使我们笑,并非是因为他有幽默,正因为我们自己有幽默”。我们笑的是他,不是他说的那个事。比如说那个演员在台上摔了一个跟头,我们笑的是他的笨拙,并不是他用他的智慧,把我们逗笑的,不是。那么隐隐地就告诉你,很多自以为是幽默大师的人,看上去不过是戏台上的小丑。你看有谁能够自封自己是幽默大师的吗?这很难,你说自己是某个方面的能手,可以,说自己是幽默大师,这非常难。 

  下面我们看第四段。“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种脾气,决不能标为主张,更不能当作职业。我们不要忘掉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体;换句话说,好像贾宝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当作一贯的主义或一生的衣食饭碗,那便是液体凝为固体,生物制成标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卖笑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马克·吐温,自十八世纪末叶以来,德国人好讲幽默,然而愈讲愈不相干,就因为德国人是做香肠的民族,错认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当当,作为现成的精神食料”。我们知道每个民族的人,可能都给其他民族的人留下不同的印象,留下某种气质。比如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德国人是不幽默的,英国人是幽默的,法国人是浪漫的,俄国人是懒惰的,中国人是深不可测的等等。我们会对每个民族的人有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举一个例子,假如一个人在马路上丢了一块钱硬币,怎么办?假如这个人是美国人,他马上会打电话找警察,喂喂喂,我丢了一块钱硬币,马上帮我找一找。我是纳税人,你要为纳税人服务。这是美国人办事的态度,美国人特牛,他的任何事情国家都要负责任。要是英国人呢,耸耸肩膀就走了,没什么,算不了什么东西。表示很有绅士风度就走掉了,如果是德国人呢,他就会把他丢钱的这块马路作为一个寻找范围,纵横各画上一百条线,画成一万个小方格,然后拿一个放大镜,一个格一个格找。最后一般都能找到。这是强调说德国人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但是显然是很不幽默的,显然是很没劲的。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就会一仰脖子,算了,谁拣到让他买棺材去吧。这可能是中国人的态度。这里钱钟书对德国人的评价,显然是认为德国人是没有幽默的,认为德国人是偏重于严肃的,英法人的幽默是比较世俗的幽默。 

  那么钱钟书接着说:“幽默减少人生的严重性,决不把自己看得严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笑。我们又联想到马鸣萧萧了!听来声音倒是笑,只是马脸全无笑容,还是拉得长长的,像追悼会上后死的朋友,又像讲学台上的先进的大师”。第四段就是起承转合的合,是做结论的部分。但是钱钟书做结论也不老实,仍然是挥洒自如。他指出幽默不能成为主张和职业,一成为主张和职业就坏了。其实不光是幽默,其实什么事情只要一成为职业,就坏事了。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找一个职业,找职业是为了我们吃饭,但是职业本身往往是无趣的。我看过一个调查报告,说世界上85%以上的人,都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但是没有办法,他虽然很擅长这个,但是他并不喜欢,为什么艺术家受人尊重,因为艺术家的职业往往是他自己喜欢的。他正好喜欢这个事,他又擅长这个事,所以他活得比较愉快,活得比较幸福。其实我本身的事情也是这样,我经常跟我们中文系的学生说,我们大家为什么要考中文系?为什么考北京大学中文系?还不是因为你原来是一个文学少年、文学青年,抱着文学的梦想来到这里,来到这里怎么样呢?我说中文系误我终身,没想到这个事原来很有意思很有趣,一旦成了职业用它来吃饭的时候,乐趣就减少了。你坐在电影院里和别人一起看电影,人家都是随便地笑,随便地哭,很幸福,在那里欣赏,叫欣赏艺术。我们很紧张,我们在那里用职业的眼光看,这是主题、这是结构、这是倒叙,弄得索然无趣,不能和别人一起哭一起笑。所以我经常提醒我们的学生,我们对自己的职业要有反省,我们可能是职业变态者。前一段我在网上看到一篇围棋大师吴清源谈围棋的感受,围棋也是这样。本来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艺术,但是现在都职业化了。每天棋手们忙着比赛,比赛有高额奖金,为了获得奖金,为了获得冠军去下棋,可能就要不择手段。可能输了也要不承认,或者巧妙地利用规则,来使自己获得胜利。比如一个年轻棋手和一个老棋手比赛,他明明不如这个老棋手,但他知道时间拖长了,这个老棋手身体就不行了,脑子可能会混乱,他就跟他拖着,想尽办法把他的身体搞垮,叫乱拳打死老师傅。而且经常能够成功。像聂卫平这样的人,前五十步是天下无敌的,但是过了两三个小时,他身体不行了,只要出一招错招,就会被对方抓住,最后人家反败为胜,他是反胜为败了。所以钱钟书批判职业化,钱钟书自己也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很好。他是一个学者,但是他经常“不务正业”,他写小说属于“不务正业”,他写小说、写散文都是“不务正业”,不要太把自己的职业当回事,就是说又能够围绕着它,又能够离开它,这样的人可能是活得更轻松更自由的人。钱钟书说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对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对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这可以说是钱钟书自己的幽默观。也就是说真正幽默的人,应该对自己也能幽默,你不要老去讽刺别人,你不要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别人不理解你,不要老向别人去解释你做得工作多么好。你主要应该去了解别人,最重要的是了解外部世界,你自己受了人家的冤屈误解不重要。你甚至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坏人,我是一个俗人,我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如果你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真正自信的人,你不在乎这样调侃自己。它不会损坏你自己,那么大家甚至可能觉得,这个俗人还不错,这个粗人也很文雅,还是很有文化的。就是能够对自己也幽默,这是幽默的更高的一个境界。 

  我们下面来看最后一小段:“大凡假充一桩事物,总有两个动机。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艺术、就收集骨董,附庸风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坏蛋有所企图,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来不出这两个缘故。然而假货毕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语称笑声清扬者为“银笑”,假幽默像搀了铅的伪币,发出重浊呆木的声音,只能算铅笑、不过“银笑”也许是卖笑得利,笑中有银之意,好比说“书中有黄金屋”;姑备一说,供给辞典学者的参考”。前四段是起承转合,这是起承转合之外的一个补充。本来上面四段已经把问题讲完了,上边四段本身也可以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就是说没有第五段,这个文章也可以独立写完了,但是大作家有这个本事,他的文章可以再加一段。他首先指出假充幽默的两个动机,尊敬、利用。什么事情只要是好的,具有价值的,就难免被人利用。其实世界上迄今为止,所有好的东西都被人利用过的。你说正义是好的,就有人说我是正义的。任何一个名牌出来不久,马上就有假冒,因为你有价值,因为你是好的。而假冒起来之后呢,这个真的东西还往往打不过这个假的,我们一般人总怀着幻想,说邪不压正,未必。可能从人类历史很长的时间来看,是邪不压正,但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里,经常是正不压邪。那个名牌产品一旦被假冒起来之后,它很难打败这些假冒的,最后就被击垮。你只有另辟道路,另起炉灶,这是经济学上有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竞争起来因为坏的东西是不择手段的,好的东西是要遵守规则的,所以好的东西经常是吃亏的。就是善于骗人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选票,他玩一个什么小伎俩,肚皮上打一枪,选票就上来了。经常是坏的东西更占上风,所以钱钟书说假货毕竟充不得真,是从长时段来说的。在短时段,特别是具体到人的一生这个短的时间里,你可不要相信正不压邪,不一定真理获得胜利,而经常是假丑恶获得胜利,而这才是我们人活着的意义。假如人活着都是一片美好,总是好的动东西胜利,那还有什么劲呢,那人就不必要奋斗了,反正好的都是胜利。正因为好的东西经常不胜利,经常失败,坏的东西经常胜利。所以我们活着要跟这些坏的东西做斗争,要反抗,活着的意义是反抗,是想把坏的现实变为好的。回到这个“银笑”,“银”本来是像银子一样的声音,这里又和“银钱”联系起来,又回到了文章的第一段“卖笑变成了文人的职业”,这是一种像对偶一样的,前面出一个上联,这里有一个下联接着,第五段轻轻松松地回到了第一段上。 

  我们总结一下钱钟书这篇《说笑》的写作特点。第一个叫做推理严密,论证透析。你读起来很轻松,如果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五段文字,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读起来又很洒脱,可以说洒脱中有法度,这就是功夫。既有现实的针对性,也有哲理的深度和普遍意义。所以过了六十多年,今天读起来还是这么有针对性,好的文章是能够超越时空的,我们为什么说鲁迅是伟大的?就是因为鲁迅是超越时空的,鲁迅所说的问题今天还存在,那么钱钟书这个文章一样,表现出一种大学者、大作家高瞻远瞩的气魄。谈的是三十年代的幽默文学,但是能够穿越时空,你在别的时代也能够考虑幽默的问题。 

  第二个特点,材料丰富,左右逢源。这篇文章很让人佩服的地方,也让我佩服的一个地方,是能够打通古今中外,纵横潇洒,扯得很远,又收得拢。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积累之外,更需要有灵活驾驭材料、打通知识壁垒的良好悟性。那么钱钟就是这样的一流人才,我们把钱钟书叫做通才型的大学者,“通”我们中国人做学问,从古到今都是讲“通”这个字,一定要做通了。没有人教过钱钟书什么叫幽默,但是他学了那么多东西,他学通了,他谈幽默就能谈得这么好。其实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可以相信,他谈什么都可以谈得好。因为你不知道他肚子里有多少书,而且随时拿出来可以用,所以这是钱钟书给我们的启发。 

  这篇文章的第三个特点是文笔幽默,才华横溢。钱钟书谈论的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处处都有严肃,但又处处引人发笑。而且这个笑是我们心悦诚服地跟着他笑,我们不会对着他笑。他反对幽默文学,可是他这篇文章就是幽默文章。也就是说他用这篇文章树立起一个真幽默的榜样。啥叫文章?你看看这篇文章,这才叫幽默文学,不是你们提倡起来的东西。真正的幽默应该是我不幽默,这才叫真的幽默。所以我们这里就可以看到,钱钟书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不会幽默才去反对人家,那就成了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了。你自己不会幽默,你反对人家的幽默,这是没有力量的。这个文章之所以有力量,是我自己非常幽默,比你们强得多,然后我说你们那个不行,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很高的境界。所以这是钱钟书以幽默来反击幽默文学,不可能有比他做得更合适的。 

  其实鲁迅那个文章本身也是幽默的,但是鲁迅的幽默是一种辛辣的,带着辛辣讽刺的幽默。鲁迅的批判性像烈火一样,连同自己一起烧在里边的,读鲁迅的东西,你会有痛感,痛楚感。他拿一把刀,他挖社会黑暗的时候,把自己也挖一块,他说这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然后他自己说我自己也吃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