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天遂人意 >

第402章

天遂人意-第402章

小说: 天遂人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家在池府混的那是风生水起的,没听人说吗,如今的池家二房可是把持在他这个孙女手里呢。这话京城的人家都已经传遍了,说他华府出来的娘子好本事呢。就差说他华府娘子霸道娶不得了。

    虽然有定国侯府的人在里面兴风作浪,可也有一定的事实在里面不是。华老尚书那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孙女在你夫家会难做。憋屈的看着自家儿子,难道这话儿子就一点都没听到过吗,怎么说得出口呀。

    华二老爷:“那是芳姐孝顺长辈,得长辈喜欢,作为小辈让长辈愿意维护,作为妇人得夫君敬爱,儿子为了有芳姐这样的娘子而骄傲,咱们作为长辈,作为外嫁娘子的娘家人,不说给孩子撑腰,好歹也不能给孩子拖累呀,您写这封信。母亲知道吗。儿子自问没有做过大逆不道的事情,儿子那么多年就芳姐这一个孩子在身边,就是芳姐对父亲也是孝顺,敬重的很。您这么做,真的伤了儿子的心了。”

    华老尚书这次咬牙切齿的,合着逆子还敢威胁他不成,再说了五郎同六娘,那是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呀,合着在糟心儿子的眼睛里面,还就芳姐一个闺女了。这是人话吗。让孩子听了不得惹祸呀。

    老尚书都不想跟儿子掰扯这点道理,让他自己将来糟心去吧:“老夫这信写的如何,你有异议。”一言堂,就这么定了的意思。威逼。全是威逼。

    华二老爷就不知道他爹还有如此不讲理的时候。竟然直接来横的,那么霸道的不许给孩子讲情:“儿子不敢有意义,儿子就是替芳姐不公。芳姐嫁给邵徳都有了胖哥了。还在为了咱们华府嫁出去的娘子操心费力呢,怎么就不能得到父亲的维护认可呀。白瞎了芳姐为了华府姐妹的一片心意。我儿委屈,为我儿不值。”

    华老尚书被儿子这话堵得脸色青白,一双好牙口都要磨平了。不能跟混蛋的二儿子讲道理,只能心里暗骂大儿子做事不靠谱,你说京城华府这么大的门户,护不住你闺女呀,非得大老远的去辽东那破地方,眼里还有他这个祖父吗。这不是诚心的给他添堵吗。

    若是没有辽东两口子这么插一竿子,他老人家能被儿子给问的这么郁闷吗。

    可不都是大儿子不会办事吗。

    话说回来,若是二娘回了京城,他老人家这个身份摆在这里,还真就不见得能够有芳姐那孩子做出来的事漂亮,还解气。

    老尚书被儿子堵了,面子上抹不过去,甩袖子走人了。

    华二老爷为了闺女那是一定要折腾的,然后抽风的每日都去跪祠堂了,人家就不起来,撒赖的行径呀。父子两人杠上了。

    华三老爷的不知道什么事,去劝老尚书不要在罚二哥了,毕竟二哥都有姑爷的人了。

    连老妻都过来给二儿子说情,2说老尚书越老心越狠了,怎么就不给一把年岁的儿子留点脸面呢,动不动就罚儿子跪祠堂呀。

    老尚书那个郁闷呀,是我罚的吗,是我老人家让他去的吗,能说倒霉儿子在撒赖吗。能说糟心儿子自己个愿意吗。

    华二老爷跟老爹较劲,就是不起来,顺便还把信给华三老爷的看了,对于侄女的行为,华三老爷的表示不能认同。对二侄女婿太挤兑了些。

    话说回来,若是自家三娘五娘碰上这事,遇上这么一个侄女的话,那必须支持呀,有这么一个姐妹在,他闺女还能多分保证呢。啥事都怕轮到自己头上,侄女婿虽然可怜,可更可恨呀,换成亲姑爷,华三老爷的肯定自己撸胳膊上,给闺女出气,还用什么侄女呀。

    这事吧大哥做的不地道,直接就把张家给干趴下了,还让四娘惹人做什么呀。

    所以化三老爷对芳姐的态度就比较好了,跟二哥一起给侄女说情。

    老尚书一嘴的大火炮。两个糟心儿子呀,跟那丫头撇清关系还来不及呢,我管他什么呀怎么就没人理解他老人家的一番心思呢。

    再次不讲理:‘说什么情呀,用你们说什么情分,本就是他池府的事情,我华府还能怎么着他不成。你们是看到我罚她了,还是说教她了。’这话太不负责任了。

    意思就是他老人家可没有权利罚这个孙女。

    华二老爷那是一心维护闺女的,华府很重要,跟闺女比起来,在华二老爷心里,那是很明显的比不上,再说了他家芳姐在华二老爷眼里那是骄傲,从来不是祸害,认识上那真跟华老尚书不一样。

    慷慨激昂的为了闺女陈词:“芳姐出自华府,自然是您这个祖父说话才算数的。您这么说,不管是芳姐伤心,就是儿子也跟着伤心,儿子还替芳姐那孩子寒心,您怎么能这么对她呢,亏那还孩子那么信任,孝顺,尊崇您这个祖父。费心费力的为了咱们华府的姐妹,不顾礼法,没有原则的维护,为了兄弟们费劲了心思。您竟然说出如此一番话,实在,实在让儿子没法面对芳姐那孩子呀。”

    想到芳姐对几个华家儿郎的好,虽然是跟五郎沾光而已,可华三老爷也不得不点头,承认他家二哥说的对。

    何况芳姐那孩子对他家五娘那是真好。他这个当爹的当三叔的都没话可说。

    这时候若是不站在二哥身边,给芳姐讲清,华三老爷的觉得他就是二侄女婿一流的人物,所以面对老爹的恼火,一点都没有退缩。跟着说道:‘父亲,二哥说的是,怎么能寒了孩子的心呢,芳姐是我华府的娘子,就是嫁人那也是我华府出去的娘子。’

    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老尚书那都要脑梗了,还能在糟心点不,他这点苦心都是为了谁呀,能说子孙不济吗。

    再看那副二儿子你不认这个孙女是华家人,他就在祖宗面前不起来的样子,那是没法子在好了:“有你们后悔的时候。”

    这话说的虽然气势十足,可里面的无奈同样**裸的:“随你们的吧”

    芳姐那孩子就是个祸害,倒霉儿子不了解他老人家的苦心,非得把祸害往家里收呀,就这么推出去多好。可惜了呢。

    华三老爷抹鼻子,二哥不跪祖宗就好,其他的他不敢深搀和。

    华二老爷在书房同自家老爹交涉,至少往后芳姐惹事,他老人家这个祖父必须要回护,不能往外推。闺女必须护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呀。他爹想不管那是不成的。

    老尚书瞪着眼,把这口气给忍了。不然老妻怕是都要过来插手了。众叛亲离呀。

    华二老爷就是拿准了,这件事情大哥肯定不能站在祖父那边,三弟对芳姐从来都是宽容的,才敢在祖宗面前作呀。

    无赖能耍到这个份上,仗着的也不过是老父亲心软。华二老爷心里明明白白的。对于老父多少还是有点愧疚的,不管老父做的对不对,当儿子都不能为此威逼父亲。当儿子的不孝顺呀。

    可闺女同老夫站在一起比较的话,最好是能够双赢,不然他这个当人儿子的,当人老子的,也只能选一头了,肯定是闺女。何况虽然选了闺女,也没怎么伤到自家老爹不是。华二老爷认为他这也算是把伤害最小化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三章 又一年(求月票)

    过后华二老爷把二房的好东西,跟流水一样往老尚书的书房里面送,人家说的明明白白的,就是孝顺这个亲爹的。

    华老尚书冷着脸子,那是一点都不觉得高兴,逆子,这儿子在这么下去那就跟逆子差不了多少了。

    华老夫人同老尚书言道:“你看看孩子都给你下气了,二房的好东西,怕是如今都到了你得书房里面堆着了,你还不依不饶的,看到老二连个好脸色都没有。”

    老尚书一口老血那都不知道往哪吐,合着老妻光看到老二赔罪下气了,她怎么就没看到老**得他老人家不得不软和,不得不退让的把惹祸的孙女又给接手了呢。未知的麻烦那才是真的麻烦,老妻到底知不知道弄那么一个孙女在京城里面,那就是在身边埋了个雷呀。

    老尚书真的觉得孤单、寂寞、没人理解了。话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孙女闹腾出来的,虽然有点迁怒在里头,可也不能说没有关系不是。。

    孙女那里,老尚书那是眼不见为净,不想多搭理一句。

    可大儿子哪里,必须不能放过呀,说起来这事,芳姐若是错了三分,大儿子就错了七分,别看老大两口子什么事没做,可就一样把二娘送到东郡,不是京城,那就是做错了,而且错了个开口,错了个大半。

    罪恶的源头,罪恶的根就在大儿子那里呢,老尚书算是找到了发泄的方向了。

    老尚书一腔怒火。把大儿子同儿媳妇在信里面就骂了个狗血喷头,言辞犀利,老子娘都忘记了,竟然还记得辽东那么远有个侄女,就差骂儿子不认亲,不识好歹了。

    华家大老爷被老爹痛骂,那是一点都不冤枉,对老爹的责怪更是诚心悔过。在祠堂里面忏悔了又忏悔。

    不过看到二闺女如今的日子,还有肚子里面的外孙子,华家大老爷一点的含冤都没有。一句话。挨骂也值。

    给华老尚书写信认错,态度良好。诚心请罪,还自请去祠堂给祖宗们罚跪。态度让老尚书满意的不能在满意,

    不过转脸就顺便给华家二房三房送去各种礼物表示感谢。辽东亲侄女那里更是厚重三分呀。从礼物上看得出。这位华家未来当家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这行为让人不得不掂量掂量。就是老尚书那都是气在面上,满意在心里,事情已经这样了。大儿子如此处理还是很不错的,便宜了糟心的二房了。

    华家大老爷做的最绝的事情就是,他把这些送往京城还有辽东的礼单给两位姑爷一人送过去一份。

    大姑爷是个明白的,两口子过得也不错,看看礼单不过在夫人面前感怀一番,顺便调侃自己那么一下而已。殃及池鱼呀,老丈人这是在警醒他这个姑爷呢。

    至于张家大姑爷,收到这份岳父寄来的礼单,那就是一个感觉,后背冒汗呀,岳父这是在告诉他,他老人家对待闺女的态度呢。

    小姨子出手收拾他这个姑爷,都得奖了,可见岳父他老人家憋着要收拾自己呢。能说他早就知道错了吗。

    摸摸夫人的肚子,只能说幸好夫人如今怀孕了。对这位小姨子不得不在慎重三分,告状什么的那是真的不敢再有下次了。

    华家的祖父毕竟老了,岳父那是刚要当家,想也知道该怎么做吗。一声长叹:“为夫怕是把老泰山给惹恼了。”

    华二娘囧囧的看着张家大朗:“夫君爹爹是长辈,自然不会跟咱们计较,怕是你把二叔也给顺便得罪了。听五妹妹说过,二叔对芳姐那真是一片慈父之心的。”

    在严重的华二娘也不好在外人面前多说了,家丑不可外扬吗。听五妹说,他家二叔对芳姐这个闺女,那是溺爱,妥妥的溺爱。基本上那就是有求必应的,自家夫婿背后黑四娘,二叔能不记恨吗。自家夫君往后在华府长辈面前怕是讨不到好了。

    张家大朗一张脸,实在好看不起来,痛定思痛,咬牙切齿的说道:“为夫去给小姨子预备一份薄礼过去。”哪里得罪的人,从哪里开始下手好了,能说这位张家姐夫还算是个有脑子的吗,能夸一夸他吗。不过早干嘛去了,华二娘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华二娘嘴里面一串一串的笑声飘出来,话说小姨子收拾姐夫什么的,真的不用太放在心上。这就相当于构不成行事案件的民事案件。

    幸好有芳姐在,幸好这位妹子够胆大,够厉害。无伤大雅的就把自家夫君给收拾的灰头土脸的,就是张家这里也得忍上那么一忍。不得不慎重思考一下他华府什么样的人家。

    若是等到长辈们出手,他家夫君同华府的关系怕是不会有如今这么和谐的。

    她华二娘毕竟已经嫁到张家,还要在张家过日子呢,怎么能同娘家生分了呢,如今这样刚刚好呢。

    既让张家知道了华府的态度,还没有伤了两家面上的情分,就是在他家夫君这里,也不过是小辈们弄出来点不愉快而已。大家都不会太在意。

    而这一切多亏了芳姐,他华二娘对四妹子的感激那是时刻放在心里了,对于辽东之行,那是在庆幸没有了。

    能说幸好他们华府有这么一个混不吝的妹子吗。不知道祖父知道他这番庆幸,会不会怪罪就是了。

    张家大朗听着自家夫人欢快的笑声,憋屈的去库房了,也不知道得送出去多少的好东西,才能让他家不太好讨好的小姨子高兴呢。

    话说有池二郎那样的连襟在,应该还能够在中点帮着调和一下哈。对此张家大朗还是很有底气的,毕竟他们连襟关系曾经不错。

    话说回来。好像上次辽东来信的时候,因为自己在背后阴小姨子的时候,这位妹夫就同他翻脸了,也不知道自己在找一副舆图送给妹夫,两人能不能恢复邦交。

    还是叹气,早知道,早知道何苦惹这位小姨子呀,早知道他就该对夫人更上心一些,夫人不去辽东不就是啥事都没有了吗。

    都是那个倒霉的表妹给折腾出来的,下次定然要绕着这些表妹。姨妹们的走才好。

    看看这点乱事折腾出来的。对于表妹这种生物。张家大朗继池二郎这个连襟之后,再一次的认识到了其中的危害性。

    还真是挺不容易的。也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算是芳姐的功德。

    不管别人怎么闹腾,再又一次丰收节到来的时候,芳姐的肚子已经九个多月了。除了光长个子不长脑子的胖哥。还敢同芳姐亲密无忧无虑的接触之外。其他的人看着芳姐的大肚子那都是轻手轻脚绕着走的。

    这些人中当然也不包括池二郎在内,不过池二郎虽然不能绕过夫人的肚子,看着芳姐的肚子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就是了。

    整个东郡的丰收喜悦。都没有让池二郎这个风光的郡守大人能够展颜一笑,实在是自家夫人肚子大的有点超常。至少比怀着胖哥的时候大的多。

    池二郎深深地忧虑了,这年头难产什么的要人命的,肚子大,相当于危险高。真心的盼着夫人趁着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