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江山热血美人 >

第22章

江山热血美人-第22章

小说: 江山热血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贤杰问众将道:“你们还能战吗?”众将都表示人困马乏、腹中饥饿,无力再战。贤安有气无力道:“大哥,都怪小弟生了病,要不然,这一百万唐军不够小弟一个人砸的!”贤杰给众将鼓气道:“大家不要怕,百万唐军,在我眼里也如粪土一般!不过大家都已经累了,那么现在听我调令,把战死弟兄的衣甲解下来,披到马背上,把马圈起来,大家都到圈里休息。多捡一些弓箭,敌兵来攻,只用箭射他。另外把死马的肉割下来,大家充饥,不要怕生肉难吃,现在是非常时期。只消坚守一夜,渭南援军必至!”
        于是大家依贤杰言给战马披上铁甲,把马圈在外面,人伏于里面,布下箭手,轮流休息,吃了些生马肉,等待援军。
        唐军攻了几次,均未成功。一来贤杰亲自居外持枪御敌,敌人射来的箭皆被他挡落,因此倒也捡了不少的箭得以维持;二来唐太宗并未下令猛攻,盖因太宗皇帝出于安抚民心考虑,仍打算网开一面,以仁义来感化贤杰。
        这样捱了一夜,等到十七日天明,忽然北方喊杀连天,旌旗乱动,唐军阵脚动摇——援兵果然来了!
        众将士皆是一振。然而闯进来的仅是贤宝、龙彪、谢、齐、曹等人,并无一兵一卒。
        贤杰大失所望,问龙彪道:“你们的部队呢?”龙彪道:“全反了。”“为什么?”
        龙彪瞟了垂头丧气的贤宝一眼道:“大哥,莫怪小弟讲直话!这次大败,令妹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如果不是她过度滥杀百姓,使我们失去百姓支持、引得民怨沸腾、军心离散,焉有今日之败?”
        贤杰阴郁的目光落到了贤宝身上:“贤宝,你可知罪?”
        贤宝难过道:“大哥,我错了……小妹因为未能完成大哥嘱咐之任务,致使吴巧姐姐身殒,小妹一直愧疚不安,故此走火入魔、戾气侵心、造下杀孽,酿成今日兵败,使大哥事不能成也……”
        “你现在知道错了有什么用?”贤杰忽然愤怒地咆哮起来,“你知道我们现在的处境吗?我们现在仅有区区百余人,而人家唐朝有雄兵百万、战将万员!咱们打不出去,只有死在这里了!唉,都怪我治军不严,才酿成今日之大祸!贤宝,你也别怪大哥狠心,为了严肃军纪,为了给战死的兄弟一个说法,大哥不得不……”
        贤杰说着,“呛”地一声拨出了如一泓秋水的宝剑,高擎在了手中。贤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伸直脖颈等待受刑……
        贤杰的手颤抖着,脸上的表情既是痛惜又是无奈、既是愧悔又是不舍……终于他一狠心,“刷”地挥剑朝贤宝粉嫩、白皙的脖颈砍去——
        “当”千钧一发之际,旁边伸过一把剑,架住了贤杰的剑。贤杰一看,原来是单铁勇。单铁勇红着眼睛哀求道:“大哥,不能杀小妹,她还是个孩子,她不应背负战败的责任……要论错,咱们都有错!”谢志君等弟兄也一齐哀求道:“大哥,原谅小妹吧,你若杀了小妹,那我等也无地自容了……”
        龙彪更是声泪俱下:“这次失败,的确我们都有错,不能全怪小妹一人……何况她虽有错,却仍攻城拨寨、所向披靡,为我军立下不朽功勋……”
        贤杰的脸上也很痛苦,他知道,贤宝为戾魔所控,其实也是拜自己所赐,是自己不能很好地处理江山与美人的关系,明知和那吴巧不可能,却偏偏还抱有幻想,幻想着能和吴巧还有一线情缘……是自己的优柔寡断害死了吴巧,也害了贤宝,更累及了大逆事业!如果他是一个重情之人,他为何不肯舍弃所谓的造反“大业”而迎娶吴巧、甚至带她远走高飞?如果他一心一意造反,就完全应该割断心中的那根情丝,和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帝王一样、六亲不认、无情无义(唐太宗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必要时连兄弟亲情都可以割断)。但他却做不到,他偏偏既要江山、又要美人——鱼和熊掌怎可兼得?
        贤杰心里转过了千般念头,觉得自己实在是一个为情羁绊的人,实在做不到古往今来一切成大事者的无情无义,莫非这也是天意?
        他的宝剑仍高悬着,实际上他已经砍不下来了,他也根本就不想杀贤宝,他只是想发泄……
        然而情势却不容他再犹豫,唐军的阵中号炮连天,战鼓急促地响了起来,很快就要发动新一轮的攻势了。
        忽然贤安“哇”地一声哭倒在贤杰面前:“大哥,这事不怪妹妹,要怪就怪我!我不该逞能,带她来投军,致有今日之祸。大哥,妹妹有千错万错都包在我身上,你要杀,就杀我吧!”
        贤宝忽然抬头道:“大哥,罪责在我!你快下手吧,杀了我,快带着大伙突围出去,唐军就要进攻了!”
        贤杰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他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不,我不怪你们,我谁都不怪!”然而他的意识却象不受控制,仍然高举着宝剑,以至所有的人都误会了他的意思,以为他还要杀贤宝。
        “杀!”唐军呐喊着四面攻了上来。
        “嗖嗖嗖”伏在马圈内的逆军士兵拼命抵抗,射杀了一些唐军,但他们自己也不断有人倒下。
        贤宝眼里闪过一丝焦急,她突然一挺脖子,猛地撞向贤杰的剑刃……贤杰闪电般的缩手,但贤宝的脖子仍撞到了剑刃上,被割开了一条很长的血口子,鲜血溅了出来!
        众人大惊失色。然而贤宝却没有倒下,她用手一抹伤口,将血糊了一脸,然后跃上马,挥舞双刀,猛地向唐军队伍冲去!
        单铁勇一见,也急忙跃上马,抓起托天槊,跟随贤宝而去。两人的身影很快就被潮水般涌来的唐军给淹没了。贤安也想冲杀出去,怎奈有气无力,怎样也爬不上战马。
        高应虎等人也“哇哇”嚷着“拼了”,准备同唐军撕杀。
        贤杰此时却冷静了下来。他本来也已经跨上了战马,但又跳了下来,喃喃自语道:“我心爱的人皆已离我而去,我还要这江山何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罢了罢了,吾心已随她二人而去,实已无意再争什么狗屁的江山!管他李家的江山也好、唐朝的天下也好,又与我有何干?”乃向龙彪等人道:“诸位弟兄,我已无意与大唐争雄,决定与唐朝停战、讲和,诸位兄弟有何看法?”
        龙彪默然道:“大哥诏令,我等无不遵从……当今形势已容不得我等再作他想。大哥若能和唐朝停战,实是天下苍生之福……今百姓皆渴望安居乐业,早已厌倦杀伐纷争,我等若再纠缠不休,必被世人所唾弃,不若顺应天时民情,归顺王道……当然大哥若是令我等死战,我等也绝不迟疑!”
        高应虎、谢志君等人也点点头——莫非他们也早已看清形势、知道与中央政府对抗没有出路?当然他们所想的与贤杰心中的想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想不做“识时务的俊杰”也不行。因为不做“俊杰”,唯有战死。而贤杰实因吴巧、乌云的去逝而心灰意冷,失去了和大唐争霸天下的雄心。贤杰注定了不能成为唐太宗那样的千古帝王,因为他的心太软,心中被太多的情愫羁绊,逃不开一个“情”字,只能成为项羽式的悲情英雄。项羽之所以不肯回江东,实是他的心已随虞姬而去,一个心已死的人还会眷恋这个冷漠如冰、没有情爱的尘世么?
        不过贤杰却还有悲观到项羽要诀别尘世的那一步,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还存有一份对未来的企望,尽管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企望什么,但他却觉得冥冥中仍有什么在引导他,虽然这听起来是如此诡异,但在这时却救了贤杰一命,至少,他不会作出项羽那样彻底悲观绝望的选择……
        虽然他的选择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但个人的荣辱却换来了天下的安宁,这,其实也值!
        “滋!”他撕下一块白色的战袍,用枪尖撑起,缓缓地举向了空中……
        唐太宗李世民远远望见逆军阵中升起了白旗,知道逆军投降了,于是下令停止进攻——大逆和大唐的这场战争终于结束了,这是唐贞观四年暮春发生的事。
        杨贤杰从贞观三年五月初六起兵,到贞观四年四月十七日战争结束,共坚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势力影响到鄂、皖、苏、豫、鲁、陕、晋、翼、川(有些省逆军的兵力并没有达到那里,但影响却是扩大到了那里,比方说调动了那里的官军勤王——所谓“勤王”,就是地方政府组织武装来保卫中央政府),但终因各种原因及唐朝政府的镇压,这场无法定性的起义是失败了。
        这场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一度逼近帝都,但在历史上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和名气,所有的正史和野史都未记载,因此也就不曾流传到后世。以至现在的史书上只记载陈胜、吴广、绿林赤眉、黄巾黄巢、王小波李顺、李自成、洪秀全起义,而丝毫也没有提到杨贤杰起义。究其原因,一是无法定性,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农民起义,倒象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和唐朝争地盘;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唐太宗心里有个疙瘩,不好对天下人明说,故意叫史官掩盖真相,不让官方修订的唐史记载这场起义。久而久之,这场起义也就逐渐为人们所忘却……
    正文 第二十九章 兵指东海
     更新时间:2010…3…20 16:44:25 本章字数:4038
        战争是结束了。1⑹  k    小  说  wαр。⑴⑹kxs。COM整理
        唐太宗倒也宽宏大量,让贤杰立了营寨,并要他前去谈判。
        贤杰收兵后没有找到贤宝和单铁勇。他怀疑二人可能被俘,也可能死在乱军中了。他瞪视着茫茫战场,眼里充满疑虑和哀伤……他攥紧了腰间的宝剑,几次都想要抽出来。
        众兄弟们都盯着他的手,生怕他做出傻事……
        “呛”地一声龙吟,贤杰终于拉剑出鞘,他凝视着剑上的幽幽寒光,脑子里浮想联翩……如果贤宝战死了的话,他这个大哥真的罪该万死、永不可赦!贤宝,贤宝,你在哪里?贤杰在心里一遍遍地念叨,忽然他的手腕一抬,那剑刃似要往颈间横过……
        “大哥!”石明亮慌忙冲上前,欲夺过贤杰的宝剑,没想到却扑了一个空,摔了个狗吃屎。只见贤杰推剑回鞘,看了众弟兄一眼道:“龙彪、高应龙随我去和唐朝皇帝谈判,其余众弟兄继续寻找贤宝和铁勇的下落,一定要找到他们!”
        众弟兄见贤杰并无寻短之意,方松了一口气,同时暗笑石明亮表错了情。
        却说贤杰带着龙彪、高应龙来到唐太宗行营前。贤杰让龙、高二人在帐外等候,自己独自走入帐中——但见唐太宗高坐在龙位上,两旁站着文臣武将。左边是魏征、徐茂功、房玄龄、杜如晦、徐进元、李靖等一班文臣,右边是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罗通等一班武将,排列森严。
        贤杰也不下跪,只是冷冷道:“李世民,你听着,我并非是败于你手,我是被女人所败……你高高在上,永远也不会明白人间的情爱……算了,和你对牛弹琴又有何用?又焉能唤回我心中所爱?”
        李世民对杨贤杰的事也有所闻,他也知道唐军之所以这么快就奠定了胜局,实在是和杨贤杰心中牵挂两个女人有关。他也不由万分感概,也幸这人为情所困,若不然唐朝的天下还真的岌岌可危……
        当下他对杨贤杰的不敬也并不在意,只是点了点头道:“朕很明白你内心的痛苦,朕劝你一句,若要屹立于天地之间,最好不要太沉湎于儿女私情。今番尔能以国家为重,息戈止兵,实为天下黎民之福也。杨爱卿,只要你保证不再反唐,朕即可保证尔等生命安全,为官为民,悉听尊便。”
        贤杰心中一呆,想不到这皇帝还很了解他的痛苦,这番安慰之语就象出自一个朋友口中,令贤杰大感意外。看来自己过去还真小看了这个李世民。当他听到李世民许诺只要他不造反便可保证他和兄弟们的安全时,心中也是一松,他知道皇帝的话便是金口玉言,正所谓“君无戏言”,自己和兄弟们的安全是有了保障。但他听到唐太宗“为官为民、悉听尊便”的话时,嘴边不禁又浮现出一丝冷笑。他冷冷道:“你放心,我杨贤杰习惯了闲云野鹤之生活,不会做你大唐的官。”说完头也不回,大踏步走出营去。
        贤杰去后,满朝文武颇不服气,觉得就这样放杨贤杰走,实在太便宜了他。魏征力排众议道:“陛下,千万不能再兴刀兵……黎民百姓实已不能再受兵祸之苦,若再纠缠不休,必有违民心、失去信义。就算杨紧杰授首,只怕人心也难服,同时会引起更大杀戮,必将动摇我大唐根基。不如就此息事宁人,也彰显我大唐以仁爱治天下,以信义服宾夷。赦此杨贤杰,则陛下宽宏爱民之心天地可鉴!”
        唐太宗见魏征说得有理,当即赞道:“魏爱卿此言甚合朕意,杨贤杰一事就此终结,尔等不得再议。传朕旨意,班师回朝!”
        贤杰回到营中,默然无语。这时石明亮、谢志君等向他报告,找遍了战场,仍未找到贤宝和铁勇,同时他们也同唐军进行了交涉,唐军并未杀死二人或将二人俘虏。贤杰长叹一声:“生死由命……罢了,我等也拨营东进,再作计议!”
        当下拨营东进,往汴州方向缓缓而行。四月二十一日,到达汴州地界,同普济、闲空的人马会合。普、闲二人正在攻打汴州,听得贤杰已经同唐朝罢兵讲和,便也停止了战斗,收拾了二万人马,同贤杰合兵一处。
        当下暂且在汴州城外安营。普济道:“现在不打仗了,咱们开往何处去?”
        贤杰叹息了一声道:“把大家都解散了,回去耕种田亩,做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吧。”
        高应龙道:“大哥,我看就这样作鸟兽散终是不妥——盖因兄弟们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