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自知--不畏浮云遮望眼 >

第17章

自知--不畏浮云遮望眼-第17章

小说: 自知--不畏浮云遮望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现实是怎样的,人要有最起码的一点“自主”,这样才能有负责人生的心力与霸气。只有相信自己,靠自己才能撑起头顶的一片天。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成功怎么会青睐你呢?你可能拥有满腔的热情与才能及崇高的理想,可是你不相信自己,不能放心地把自己交给自己,那你永远也无法成功,永远也无法征服世界!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人生的路上有许多的岔口,但其中也许只有一条是通往成功的路。选择时,要么自己根据个人情况来选择,要么就听从别人的建议,走别人为你选择的路。但是,如果自己不为自己的人生搏一回,是不是有一些遗憾呢?再说,并不见得别人的意见就是正确的,有很多失败者就是因为他们在犹豫之后选择了别人为自己选择的路,他们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断。然而,别人挑选的终究不是自己熟知的,即使一路荆棘,一路伤痕,你也无力怨恨,因为这也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别人的选择,而狠心地否定了自己。如果不能走出别人的阴影,那么你永远也无法真正感触到不远处阳光的照『射』,也许那就是成功的呼唤。

    我们在生活中做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件事,可能都得不到别人的一致认同,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不去做,当然,别人的意见固然重要,可能很多还是忠言逆耳,但思想终归是自己的,对与错,可行与不可行,青少年都有能力判断。因此对别人的看法不要过分的在乎,过分的在乎就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古希腊人曾经在阿波罗神庙的石柱上刻下“认识自己”作为神灵的谕示,就是提醒世人认清自我,审视自我,避免在别人的眼光中『迷』失道路。青少年也应该以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不要总是瞻前顾后,一味的犹豫浪费时间,害怕说错话、办错事,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改善。那么,长大以后也会养成缩手缩脚、底气不足的不良习惯,这样既失去了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也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因此,青少年一定要培养自己的自主能力与判断能力。

    成功者一般都是善于坚持的人,他们对于脚下的路充满了信心。希腊有一句名言:经常问路的人,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凡是成功者从不随意听从别人。他们也不为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常常自己制定计划并付诸行动。失败的人大多只会在事后去后悔当初的摇摆不定,因此错失了大好机会。寻求成功就好像是在挖金矿,开采地点一旦选定就要用心去挖,也许别人会告诉你那是白费功夫,但你要做的只是坚持。你要相信自己不是毫无根据地找一片废地来采金的,也许再坚持一下,你就会看到地下闪耀着的金子的光芒,如果放弃,也许你离成功就只差那几毫米几厘米的距离。走自己选择的路,过快乐自在的人生,在永远的激情中去攀登高山,向顶峰行进。

    路,自己选择,命运,自己去改变;路,在自己脚下,命运,把握在自己手中。手与脚都长在自己身上,何必让别人去左右自己呢?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当然,相信自己并不是盲目执着,一意孤行。也并不是要你完全排除别人的意见与看法,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既不能过于自负,也不能盲从。别人不会为他们的言行负责,也不会为你的失败负责。青少年要相信自己,把握机遇,成功总有一天属于我们!

    

自知——不畏浮云遮望眼 第七章 摆脱自己——剔除心灵毒瘤

    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自我”中总有一些不太和谐的部分,它们是来自地狱的一股摧毁人健康心理的力量。不论是贪婪还是嫉妒抑或是贪慕虚荣,每一种疾病的细菌都在啃噬我们原来完好的心灵。如果不能根除这些恶劣的病灶,那么起码要将它们封存、约束,进行有效的控制,否则最终它们会毁了我们的人生。

    1。不要和自己过不去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遇到许多这样的现象:只要你越是看重的东西,你才会去与计较;反之亦然。生活中,往往爱指责他人的人,常常是会被别人所指责;而往往爱在背后爱议论别人的人,常常会被别人所议论。在很多时候,快乐其实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伸手即可得到,而我们却偏偏视而不见,自己与自己过不去,整天不仅总想着那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而且还自己制造出一件又一件让自己不高兴也让周围其他人不高兴的事情。但是,青少年朋友们要知道:自己活着就是活着,要活就活在自己的内心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睛里,也就是说千万别与自己过不去,所以,不与自己过不去是获得精彩和快乐人生的前提。

    与自己过不去的人很难得到快乐

    多年从事高科技研究的阿姆尔,在事业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她在生活方面却是个『性』格怪异、愤世嫉俗之人。她很是听不惯年轻一代喜欢的流行音乐,而且她不是一般的“不喜欢”,而是一种“愤恨”。在家里,她只要听到什么摇滚音乐啊、网络歌曲的,她就会愤愤然地痛斥一番,甚至采取棉花球堵耳朵的方式以示抗议,此外,她也不喜欢那些什么青春小说,一看到什么可爱淘啊,郭敬明等的书,他就扔掉,也不允许别人在她面前谈论什么狼之诱『惑』、梦里幻城。

    阿姆尔的女儿很孝顺也十分的优秀,研究生毕业后,她被分配在研究所里做学问。阿姆尔于是就对女儿说,做什么学问啊,挣钱那么少,我都做了一辈子的学问了,没什么意思。听到此话后,女儿就听了母亲的话,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应聘到一家跨国大公司做白领,工资也很高,而且生活也很好。对此,阿姆尔还是不满意,她一天到晚就唠唠叨叨,说女儿的工作没有前途,公司总归是别人的,以后老了怎么办。女儿一赌气,也不愿意做白领了,自己就开了一家公司,又凭着自己的努力,很快成为行业内很有名气的女强人。

    阿姆尔很是感激母亲的培育之恩,她也千方百计地顺着母亲的心,为的是让母亲能有个幸福的晚年。她以后从此以后,母亲就该满意了,可惜她错了,母样仍然唠唠叨叨,而且还莫名其妙地『乱』向她发脾气,经常对她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生着无关紧要的人的气。而且她也总是陷入杂事之中不能自拔,经常为找一个小的东西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阿姆尔是“没事老与自己过不去”的一个曲形。其实,她完全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一种愉悦内心的、完全没有压力的、自己喜欢的生活。阿姆尔可以说是事业有成,经济上没有任何压力,有什么事情女儿也是随叫随到,按道理说,她应该活得很好,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她整天愁眉苦脸,总觉得谁欠了她似的,多少人想在这样的生活也都只是一个梦想,而她却将这种生活当作负担,觉得生活总缺少快乐一样。

    老与自己过不去的人是很难得到快乐的,而快乐在很多时候是用钱买不到了,快乐不是一般的感官层面上的快乐,而是从灵魂上感到愉悦和满足,而金钱也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从生活当中汲取快乐,来充实我们的心灵,丰盈我们自身的精神家园。

    知足才能常乐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他年轻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住在一起。他们合住的单间也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但他却总是乐呵呵的。后来,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问他:“与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你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而苏格拉底却说:“朋友们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交流思想,交流感情,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

    后来,苏格拉底成了家,先后搬出去了,屋子里只剩下苏格拉底一个人,但是他仍然很快乐,于是,那人又问:“现在的你,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你还有什么好高兴的?”

    这时,苏格拉底仍旧很兴奋地说,我现在有很多书啊,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与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我时时刻刻都可以向他们请教,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不令人高兴呢?”

    后来,苏格拉底也成了家,也住进了七层的大楼里,但他的家也仍旧在最底层,而底层的境况是非常地差的,既不安静,也不安全,还不卫生。那人见苏格拉底还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便问道:“你住这样的房子还快乐吗?”

    这时苏格拉底说道:“你不知道在一楼住有多好。比如,进门就是家,搬东西也十分地方便,朋友来玩也十分地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也有许多乐趣呀,这样的乐趣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

    一年后,苏格拉底将底层的房子让给了一位朋友,因为这位朋友家里有一位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十分的不方便,而他则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里面。尽管这样,苏格拉底每天也依然快快乐乐地。又有人问他:“先生,您在七楼住有什么好处呢?”

    而苏格拉底却说:“好处很多呀!比如,每天上下楼梯几次,就是很好的锻炼,这样很有利于身体的健康。而且七楼光线也好,看书写字都不会伤眼睛,又没有人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十分的安静。”

    上述事例中,苏格拉底是一位十分乐观的人。他快乐的心境之所以不会受到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就是他很容易知足。

    在现实生活当中,青少年朋友们没有必要与自己过不去,也无须将所有的事情压在自己的头上,让自己不好受;失去的东西也已经失去,不可能再回来了,而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也不必勉强。生活还要继续,路还得靠自己去走,人生旅途之中难免会经历挫折,在哪里摔倒就得在哪里爬起来。所以,不要与自己过不去了,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世界上也没有完美的人,这样想来,不是为自己开脱,而是使心灵不会被挤压的支离破碎,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美好认识和执着的追求。

    不跟自己过不去,是咱精神的解脱,它会促使我们从容地走自己所选择的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让人生获得更多的快乐。

    2。摆脱心灵的枷锁

    在当今社会,人们心与心的距离似乎很远,很多时候我们总会在自觉或不自觉间给自己的心灵加上一把无形的锁。尤其是青少年,受功利主义影响,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就是不能够摆脱心灵的枷锁。他们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这往往影响人际关系,伤害自己及他人的感情,也常给自己带来烦闷、苦恼,这样长期下去,肯定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有心灵枷锁的具体表现

    1。思想枷锁。青少年经历的事情少,没有什么社会阅历,很容易出现认识问题的绝对化和极端化。偏激认识一旦产生,就会导致情绪上的冲动『性』和行为上的莽撞『性』。有的把攻击对象指向别人,出现暴躁和敌对情绪,导致伤人的过激行为。有的把攻击对象指向自己,出现自卑和自伤行为。现在许多青少年拉帮结伙,打架斗殴,离家出走,脾气暴躁等行为都是由于思想枷锁。

    2。行为枷锁。有些青少年总是以我为中心,把目光投向自己,唯我独尊,固执己见,时时处处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在交往中更是极力排斥“异己”,容不下别人比自己强,他们只愿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时间长了,他们的自负心理就会增强,交际范围也大大缩小。这样一来,必然带来孤独、寂寞和空虚的困扰。而孤僻、猜疑等不良心态是形成心灵枷锁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男生中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这种就是典型的行为枷锁的表现。

    形成心灵枷锁的原因

    1。生存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一个人的『性』格和品格都是主体同环境互相影响的结果。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封闭、抑郁的环境里,同别人交流比较少,他就容易给自己的心灵加上一把锁。如果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比较开放,与别人交流地比较多,那么他的心胸就越开阔。目前,许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因此,他们心目中只有自己,就会形成“自我中心”的自私『性』格。

    2。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些父母心胸狭窄,为人处事的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对子女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些青少年的『性』格和自己父母的『性』格是比较相似的。另外,优越的生活环境、溺爱的教育方法往往易形成子女任『性』、骄傲、利己主义等品质,自然受点委屈便斤斤计较,不肯接受和容纳别人。

    3。遭受挫折的影响。现在许多青少年生活条件优越,成长过程顺利,平时总是受父母的保护。当初次遇到问题,容易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也想的过于简单,因此免不了出现“冒失”、“妄断”的言语和行为。由于缺乏深思熟虑,从而给青少年带来挫折和失败。而有些青少年又把一时的挫折和失败无限夸大,出现“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态,变得顾虑重重,畏首畏尾。再遇问题,则把事情想得过于困难和复杂,也不能很好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就会出现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摆脱心灵枷锁的方法

    1。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要想摆脱心灵的枷锁,开阔自己的视野是很重要的。平时可以多参加集团活动,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参观一些名人、伟人纪念馆,多听英雄人物事迹报告会,这些活动能够使你从亲身经历中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从而使你更好的摆脱心灵的枷锁。

    2。多同学交往,做到宽以待人。多和别人交往,不仅能够使你的人际关系良好,还可以使你对不同的人与事,有不同的认识,从而积累很多丰富的经验,你也会从中明白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