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195章

天生韩信-第195章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百一十四章 燕赵归心(三)
    濡水西起太行,东流与博水、滱水、易水相会后汇入沧海,是为赵国南北之地的分界线。。昔日齐桓公曾会盟燕国于濡水之上,向天下昭告了他尊王攘夷的霸业开启。
    虽同属赵国,南北的差异却极大。濡水北为代地,多以平原,民以游牧为主,多善弓马骑射,是赵国闻名天下的精骑的产地;南为赵地,依太行扼守井陉八关,是以农耕为主传统中原文明,为赵国主要的产粮之地。
    赵歇逃回邯郸后,急忙将赵国存余的恒山、邯郸、钜鹿、晋阳四郡之兵收刮干净,又从民间强征了数万兵卒,凑齐十万之数,以陈余之子陈泗为大将北上濡水,拒河以抗秦军。同时派出使者连夜奔往齐地,请求汉王刘邦援助。
    韩信领军南下抵濡水,与赵军相持河两岸。陈泗自小聪敏,深晓兵法,下令尽焚浮桥,以数百里为一烽火台巡弋河面,严防秦军渡河。
    在赵军的严加防范之下,秦军不得不暂时停住了南下之势,和赵军在濡水一线对峙。
    而在遥远的中原,正在成皋对峙的项羽听闻韩信居然出现在了北地,顿时勃然大怒,以为被他戏耍了。于是下令在中原起进攻。楚军主力出成皋,与秦军会战于阳翟。
    项羽仗其勇力,亲率大军连破秦军七道防线,迫得秦军连连败退,尽丢颍川之地。楚军虽然小胜,却在精锐秦兵的抵抗下折损极大,张良见项羽之勇不可正面挡之,便转换方法,以英布出南阳袭扰楚军左翼,赵无忌出河内威胁彭城,王泾则亲帅中军严防新郑。
    项羽尝着进攻了两次,却收效甚微,王泾在张良的辅佐下防守严密,丝毫没有疏忽和携带被项羽所趁。反而英布和赵无忌的两支奇兵连下楚地数城,楚国后方震惊,项羽为了稳住后方不得不退后回缩。中原之局再次僵持。
    ……。
    齐国,临淄。
    若说天下诸侯中此刻过的最为焦虑着者,恐怕当属刘邦是也。一方面他为密切关注着中原僵持不下的秦军鏖战,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加入这争夺天下的战团。
    刘邦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虽然他侥幸的占据了齐地用以立身,可南面却被强楚所压,丝毫没有扩张的空间。齐国虽然富庶,却并非善战之地。无论是国势还是兵力,刘邦都远远不能和秦国和楚国相比,唯有团结起一大批小诸侯才能与两国对抗。
    而中原的战局便成了刘邦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他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无论是楚国胜还是秦国胜,都必然会元气大伤。这时候他刘邦忽然挥军杀之,那整个中原便是他刘邦的囊中之物了。再想的远点,领兵南下淮南,西进关中,那整个天下都是他刘邦一人的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秦楚两败俱伤,而不是一场大胜或者大败。所以他虽然打算置身事外,却仍然时刻关注着战局,以免突变生起。
    可从赵地传来的消息却让他瞠目结舌,他实在不敢相信韩信竟然会在这种关键时刻丢下中原战场,带着一支偏师去经营河北之地。他当然想不到韩信这么做的初衷,竟然是为了防备自己。
    秦楚决战于中原,以刘邦为的一众诸侯势力的观望态度无疑为战事增加了许多变数。中原地接淮北彭城,项羽若是取胜的话,轻易能将中原与楚地连为一体,刘邦未必能有可趁之机。
    而秦国则不同,若是击败了楚国占据中原,那整个秦国地域将成凸出状,刘邦以及河北的赵魏无疑将对其侧翼造成极大的威胁,让韩信无法继续深入楚地,就算能击败项羽也未必能在中原站稳脚跟。
    所以韩信的构思是想主力和项羽对峙中原,偏师攻略河北,经营赵地,然后迂回齐地消灭观望的刘邦,最后与王泾的主力大军会师中原共击项羽。
    这种想法若是放在别人身上,恐怕会被冠以“疯子”之称,毕竟韩信所率的不过三万轻骑,而赵国燕国魏国再加上齐国的军队,足足有七八十万,而韩信居然想将这些大军一锅烩。
    所以当刘邦听到韩信出现在赵地时候不由吃惊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实在想不明白韩信是不是吃错yao了,怎么会亲自犯险跑到河北去,他应该老老实实的在中原和项羽激战才对呀!
    不管刘邦怎么百般不理解,眼前他最需要处理的便是赵歇派人送来的求救书信。他思来顾去,权衡了半天,决定还是召回萧何、曹参、陈平等人商议一番再做决断。
    议事堂之内,刘邦将赵歇的求救信大概的说了一片,目光环视四周,道;“好了,如今我们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你们几个有什么看法,但说无妨。”
    萧何老成持重,沉yín片刻说道;“我主张不救。”
    刘邦扬了扬眉,“哦?不知丞相何意?”
    萧何细条慢理的说道;“我们如今的储粮和军资贮备并未达到决战所需的要求,若是仓促加入河北的战团,那对中原就力不从心了。”
    “再者,我观韩信攻略河北无非只是想开辟个次战场,解决掉后顾之忧。中原才是关乎天下的主要战场。如果主战场失利,次战场怎么样辉煌都无法挽回其败局,所以我们只要掌握关键即可,一击毙命,而不是平白1ang费军力。”
    萧何的话让刘邦不沉yín为之一奋,随后连连点头,曹参也接着说道;“丞相说的极是,臣也以为然。况且这赵歇实在是个见利忘义的小人,当初我等已有约定,说要集兵共观战局,他却跑去攻打燕国。我等若是助他,他事后必然对我们没有一点感激之心,没准还会打我们的主意。
    刘邦一拍大腿,“那就这么定了,赵歇这小子的生死管我们屁事,我们只管中原便是了。
    当下便拿定主意,刚想派人回绝掉赵国的使者,却瞥见一旁的陈平低着头,一副若有所思的的样子,心中一动,微微躬身道;“不知陈长史有何见解。”
    陈平见汉王朝自己行礼,顿时吓了一跳,连忙回礼,“汉王折杀微臣了,微臣确实有些想法,但却谈不上见解。”
    刘邦故做吃惊的说道;“哦?那不妨说来给寡人听听。”
    陈平自年前归降刘邦后,虽然一直深得他的器重,但总觉得和萧何等人相比,自己总是似乎少了些什么,就是那种他们能有的对刘邦的亲近感,他心知肚明,虽然刘邦对自己极为器重,其实真正的地位远远不及萧何他们这些共同患难的哥们。
    所以他大部分时候都是三缄其口,尽量少说话,以免惹人猜忌。不过日子一久,刘邦到对他看轻了许多没觉得他有些言过于实。
    陈平也正是现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才打算出谋献策,否在汉军中连位子都保不住了。
    他上前一步,略略思虑,说道;“汉王,我只想问一句,你是想固步自保呢,还是想1uan中取利。”
    “这还用说。”刘邦不假思索的说道;“当然是1uan中取利呢。”
    “这就对了。”陈平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这么看来那这事也并非不是好事情。”
    “我知道汉王你一直苦于无处展,无法扩充势力,现在不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吗?”
    刘邦瞪大眼睛,愣了半天才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乘虚攻打赵国吗?”
    “非也。”陈平摇了摇头。“兵戎相见是最差劲的办法,我们若是趁火打劫攻入赵国,一定会激起赵人的强烈反对,这样不但进展缓慢,反而会失信于天下。”
    刘邦兴趣十足,他忽然觉得陈平这个“毒军师”的称号一点都不为过,这种人才项羽却白白放走,真不知道是他的不幸还是自己的幸运。
    “那我们该当如何?”
    陈平轻捋下须,缓缓道;“汉王你不如假装答应赵国使者,让他为我们大军开道,为大军提供粮草。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的一路接手,不战而屈人之兵。我看邯郸、钜鹿、恒山、太原四郡空虚异常,只要我们夺下邯郸,俘虏赵歇,再以他名义号令赵国。”
    刘邦哈哈;“好计,好计,果然是好计观先生之谋,丝毫不亚于当年的张子房。”
    “来人。”刘邦提高声音喝道。
    “在”。兵推门而入,大声应道。
    “传我话给赵国使者,就算我已经决定出兵救援赵王,还望他能在路上多多配合。”
    “诺!”
    见亲兵退下,刘邦霍得转过身来,脸上却再不是嬉笑轻浮,而变得正经无比。
    “诸位。”刘邦端起案上的酒爵,站起了身子来敬向诸人,一旁的数人急忙也随之端酒来。
    “自古常曰‘富贵险中求’,我们今日就共同努力,来搏搏这大好江山的归属,如何?”
    ps:抱歉,最近工作实在太忙,写作的时间少之又少,都是半夜打着瞌睡写的。所以没办法,只好压缩一点了,每天更新少一点,让江南缓一缓,还望见谅。
    再次抱歉!
二百一十五章 燕赵归心(四)
    齐地经过萧何半年多的梳理,原本田横治下混1uan局面已经大为改观。、)国势虽不及强秦和霸楚,但已隐隐有小成之治。
    刘邦这半年多来只是和项羽在淮北僵持不下,秦楚鏖战中原时也是抱着作壁上观的打算,所以并未有过多的扰民。治下的齐地六郡也得以休养生息,钱粮积累足够他进行一场大战所需。
    齐国实行的兵制是仿效秦国的耕战制度,就是非战时为农,战时则应征入伍。刘邦因为与赵魏二国是同盟关系,所以只需要在南面与楚国jiao战即可,所以常备军只保持了不到十六万的规模,以此来减小齐地的负担。
    如今既要出征,自然需要举国动员。有萧何这个内政高手在,刘邦没有费多少气力就将大军扩充了一倍,由周勃曹参二人留守齐地,萧何仍然负责朝政,他自己则带着陈平、樊哙二人领军二十三万北上援助赵国。
    听闻刘邦愿意倾国之力援救赵国,正在邯郸惶恐不安的赵歇一时大喜过望,急令赵地各级官员全力配合汉军北上,凡汉军北上经过的城池,一律城门大开,粮草器械任由汉军拿取。
    赵歇唯恐汉军不熟悉地界耽搁了北上援救的时间,便又特意派出亲信左大夫耿义南下迎接汉军北上,代表自己全权掌管赵国南部的大小事务。
    ……。
    “耿义,恒山郡真定人,少时父母皆亡。二世元年武臣伐河北,自立为王,耿义前去投奔,因其擅理账目,所以被提拔为治粟内史。后武臣被叛将李良所杀,他追随陈余立了赵歇为王,从此被赵歇引以为心腹。”
    刘邦耐心听完了陈平的汇报,问道;“这人品xìng如何,可有什么喜好?”
    陈平放下手中探子送来的牍卷,不由暗叹汉王果然极有眼光,一问就问到了关键所在。沉yín了片刻,又回道;“此人信崇儒学,xìng好沽名钓誉,为人极为自负,常常自诩孔孟在世。我看汉王你想要收买他恐怕很难,不过这家伙人情世故皆是不通,为人又刚愎自用,极为武断,我们到可以想方设法利用他一番。”
    刘邦闻言点头,“那就依陈长史所言吧。”
    在钜鹿城中的耿义闻汉军已经渡河北上,进入了钜鹿郡境内,正扎营大河之北等待赵使的接引。耿义便急忙领着郡内大小数十名官员前去迎接。还未行至汉军大营,远远的就见刘邦一众人在营门外翘相待,见耿义车架前来便笑着迎了上来。
    正在马车上的耿义听到车夫禀报,顿时大惊,急忙下车上前拜倒请罪道;“微臣只不过一个下臣而已,如何当的起汉王如此大礼,失礼,失礼。”
    刘邦豪爽一笑,上前扶起耿义,“耿大夫太过客气了,我和赵王曾立盟结为兄弟,齐国和赵国本就是兄弟之邦,又何分彼此亲疏呢!如今你为主我为客,耿大夫你代表的是赵王的仪架,我刘邦相迎有何不可!”
    “再说,耿大夫你为当世大儒,声明那是远扬各地,刘邦才疏学浅,在齐地也是多有耳闻,恨不得派人把你给抢回临淄为我所用。可惜相逢恨晚呀,耿大夫你已经是赵王的左臂右膀,这真是邦平生最大憾事呀。”
    刘邦顿足长叹,一副惋惜无比的样子,陈平在一旁看着觉得好笑,强忍着没有笑出声了,
    这个汉王真是个表演天才,装神装鬼样样精通,跟着这样的主公,倒也是件有趣的事情,至少他不会一怒之下学着项羽把人给活活的煮了。
    刘邦又上前亲热的抓住一幅受宠若惊样子耿义的双手,“耿大夫呀,邦对你心慕已久,恨不能得你为所用。你我不如以兄弟相称,我痴长你几岁,你喊我句大哥如何?”
    耿义见刘邦如此待他,脑中顿时热血上涌,激动的紧紧握住刘邦的手说不出话来。
    待听见刘邦竟然想和他以兄弟相称,顿时吓了一大跳,赶紧甩开手口中连称“不敢”。耿义不是傻瓜,他毕竟是赵臣,如果和刘邦都能以称兄道弟的话,那赵歇又算什么?赵歇可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听到这个一定会心中生疑的。
    见耿义头摇的跟拨1ang鼓一般,坚持不肯接受,刘邦也只好作罢。但耿义心中委实对这个之前未曾谋面的汉王大生好感,引以为高山流水、曲高和寡的知音知己。
    才不到短短一日的时间,刘邦和耿义便成了亲如手足的兄弟。按照赵歇的安排,汉军北上的粮草供给应该由赵国官署安排,本意是想减轻汉军的负担,却不料陈平坚持由汉军自己负责辎重补给,不辞千里的从齐国内地运送来粮草。
    刘邦对此做出的解释是:赵地本就不是产粮之地,二十多万大军的供给必然会给赵国子民带来极大的麻烦。而齐地富庶,供应大军并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齐赵之地的主食也略有不同,因为担心齐人思念故土,所以还是用齐国运来的粮食较为妥善。
    耿义见刘邦坚持,到也没有多想,心想既然你们喜欢那么麻烦,那我也就不伺候了,也省得费心,便随口答应。
    于是在汉军为了保持后勤补给的畅通,每隔数十里都留下千余的民夫和护粮兵。只是在陈平的暗暗cao作下,原本应该是老弱的后勤队伍却全部换成了精锐士卒,藏于赵国诸多要地之中,扼住了各城的咽喉。
    汉军的种种异常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