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天生韩信 >

第210章

天生韩信-第210章

小说: 天生韩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狄重重哼了一声,道;“元宗师弟未免太小看我阳狄了。虽然我之前一直看好刘邦,可不代表我会对钜子令阳奉阴违。我阳狄是个有原则之人,之前的争论既然在墨者大会上得出了结论,我自然会遵守钜子的号令。”
    当初在墨家的墨者大会上,曾为拥立何人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以钜子元宗为首的,提议拥立韩信治下的秦国,另一派则立场鲜明的提出拥立以仁义闻名的刘邦。为此二派在墨者大会上足足辩论了三天三夜,拥秦一派送算占据了上风,与之相对的是拥汉派放弃了理念。
    这次墨家在齐地的行动就是为了配合秦军,元宗正是因为担心阳狄的消极对待,所以才派冉易前来。
    冉易有些尴尬的笑了笑,岔开话题道;“不知齐国形势现在如何。”
    阳狄面色微微抽动,“自从吕雉屠戮诸田一族后,齐人对刘邦大多生出疏远之心。就连老夫也没有想到,这个刘邦竟然是二面三刀的小人。老夫白活了大半辈子,五十多年的日子都是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如今刘邦逃回了齐地,正在大肆征兵扩军,完全不顾后果的征兵纳粮,这样一来更加激起了齐人的怒气,民间和军中不满的声音到处都是。我们墨家弟子也有许多趁机混入了汉军,甚至不少成为了中层军官。
    冉易点头道;“这么看来民心可用,待我请示过韩信后再做决断,如何?”
    狄痛快的答应了。犹豫了一会,阳狄又面带犹豫的问道;“你见过韩信吗?”
    见冉易点头,阳狄又问道;“你观此人如何,当真是我墨家寻找百余年的真命天子?”
    冉易苦笑:“师伯你这不是为难于我,观人之术并非我所长。”
    “那你师父说的呢?”阳狄不甘心,仍然追问道。
    “我师傅说,不管他是不是,墨家已经在尝试了,若是失败的话,我们若是再失败,只能继续蛰伏下去,等待下一个明主。”
    阳狄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道;“好,那我们索性全部压上,来场痛快的!”
    
二百三十六章 天下为棋(上)
    秦王元年十二月,博士郑经秦王,以新朝新象为由,奏请改元称制,以年号纪年,而非之前的以新王在位之年。、QunabEN、监国华阳公主闻之欣然同意,召集三公九卿临朝商议,决定改元“初平”,以新年为初平二年,往来文以命为“制”,令为“诏”。
    同时犒赏河北战事有功之臣,晋李左车为驷车庶长,领邯郸郡守,督邯郸、钜鹿、衡山、代、广阳、谷六郡;蒙石为大造,为前将军;张耳为少造,领辽东郡守,督右北平、辽东、辽西、渔阳四郡;辛剧为少造,领河东郡守,督河东、党、太原三郡;同时重建北军行辕,督北疆事务,但较之前的北军所辖范围缩小了许多,仅辖郡、云中、雁门、九原四郡之地,以老将王歧为北军统帅,赵毅为副帅。
    但最大的功臣韩信却没有得到任何封赏,仅仅是他尚在襁褓的儿子韩彻承父荫获封右庶长,成为秦国立国以来最年轻的右庶长。
    韩信功高不赏,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提出异议,反而觉得理所当然。如今秦国已经成了他韩氏一家之物,秦王的废立皆决与他一人之口,较之前的数代秦王乃至始皇帝都是有过之而不及,谁曾见过秦王自己封赏自己的?
    况且他是二十等军功爵位中最高的彻侯,加封太傅衔赐予九锡,出入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等酒中器物皆同天子。已经到了赏无可赏的地步了,若再往一步,那只有那有名无实的秦王位子了。
    相比较河北大捷而言,秦军在中原的小挫在咸阳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甚至极少有人扫兴的谈到这,大多是对秦军在河北的大胜津津乐道。
    王泾在数败项羽之后,仍坐拥二十多万大军,主力未损。收拢兵力后拒守荥阳—雒阳一线,而来自关中的物资补给正通过函谷关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原。项羽尝试着向函谷关发起了一次突袭,想要切断秦军的补给线,却告以失败,不但寸功未建,反而损兵折将。只得继续围攻荥阳和雒阳,抓紧攻城。
    真正能看出此处危机的也有韩信的寥寥数人,项羽的战略意图很简单,那就是趁着韩信在河北无暇分身之时,抓紧时间在河北的秦军南下前吃掉王泾的大军。要知道这支秦国大军可是秦军的主力所在,是秦国卧薪尝胆经过二年多的积攒才凑起来争霸天下的本钱。
    而相比较而言韩信虽然在河北已经征募了二十多万大军,但绝大多数都是赵人和燕人,真正的秦人只有不到四万。若秦国保持强盛,那这些人相比不会有什么问题,可一旦秦军落败,很难想象这些人会不会反正。
    当年陈胜起义后天下大乱,最初的起义军还是以农民为主,到后期真正成为叛军中坚力量的反而是秦国在关东各地的戍兵。这些人经过秦军正规的操练,由他们的加入起义军才得以走入正轨,和秦军有了一战之力。
    王泾赵无忌虽是良将,张良更是“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的”智囊,可惜他们仍然不是项羽的对手。项羽的突然发力让秦军措手不及,中原战局的实力对比瞬间改变,楚军已经取得了战场的主公权,兵力更是远胜秦军。反观秦军的形势却不容乐观,虽然仍握有二十多万大军,却被分散在函谷关—荥阳—雒阳一线大大小小十几座城池中,这样容易被楚军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王泾正是看到此处的危机,便向韩信报信求援,希望河北大军早日南下。
    但韩信却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河北新定,虽重新恢复了十五郡治,但短时间内这些新占之地对秦国的依附感仍然十分脆弱。赵地尚且还好,因为有李左车、张耳、辛剧、赵毅这些声望极高的人物在,赵人倒也对秦国并没有太多的抵触。至于燕地就显得有些棘手了,辽东王韩广逃到东境后,顺手灭掉了当地由商朝王族箕子所建的箕氏侯国,占据此处仍号燕国,一直派兵骚扰辽西边境。韩信只能派张耳为帅,经营辽东之地以灭燕国残余。
    更大的心腹之患则在东南部,刘邦逃回齐国后立刻大肆招募新兵,全军又恢复到了战败前的数量,正在大河以南虎视眈眈的与秦军隔河对峙。韩信不得不把主要的兵力集中在黄河以北,防止汉军突然杀入赵境。
    正是因为刘邦的存在,极大的掣肘了韩信的南下中原合会的战略意图,刘邦一日不除,秦军在河北的统治就很难确保万无一失。可项羽咄咄逼人的姿态又让韩信不敢在中原掉以轻心,若是中原的主力大军丢了,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所以摆在韩信面前的两种选择,要么以重兵防守大河,他亲自带着一部分精锐南下接掌中原军团;要么先集中兵力消灭掉刘邦,占据齐地后可以直接袭击楚军的后背。但这种方案的难度显然很大,且不说刘邦并非善类,麾下的能臣猛将并不算少,而且他极擅长笼络人心,势力已经不容小觑。
    项羽虽然不屑与刘邦这种小人为伍,但也不会愚蠢到这种时候来和汉军开战,所以刘邦毫不犹豫的将布置在南部的周勃大军悉数调集北,集中全力抵御秦军随时可能的入侵。
    齐地虽然以富庶著称,但连年的战乱让将齐国的商业破坏的十分严重,虽说在萧何的梳理下齐地已经有了小治之像,但也不代表齐国就真的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刘邦为了攒够争夺天下的本钱,不惜涸泽而渔,在齐国大肆征兵募粮。萧何本想相劝,却被他一阵大骂给骂了出门。
    “老子江山都快没了,还管什么修养民生,我告诉你,那些都是虚的,等老子坐了江山你想怎么折腾都行,现在那还管的这么多,先把这事堵。”
    萧何被刘邦一番话说的哑口无言,只好沉默的转身离去,尽量的为刘邦善后。
    彭越的叛离,夏侯婴的惨死,现在加樊哙的尽忠,如今刘邦麾下所能依赖的大将也不过只有周勃一人而已。刘邦便拜周勃为大将军,统兵二十万入驻济北郡,全权负责大河防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虽然只是早春,严冬的印记尚未缓过,天气依旧十分寒冷,但也耐不住点点嫩绿从地下竞相钻出。
    韩信信步走在河堤旁,口鼻中满是酒味,找了处干净的地方坐了下来,伸手揉了揉有些发痛的太阳穴。
    昨日正是正月初一,也是秦国非常重要的节庆之日。为了缓解在外远征将士们的思乡之情,韩信特意从关中运来了大量的美酒和肥猪牛羊,昨日允许大醉,用以犒赏三军。他正是被早已蓄谋已久的蒙石等人一阵猛灌,纵使海量也架不住一众人轮番阵,喝的是酩酊大醉,最后怎么回来都记不清楚了。
    走到河边,俯身用清水敷了敷脸,冰冷的河水让韩信精神顿时一阵,头脑也清醒了许多,站起了身子长舒了懒腰。
    不知道可儿和彻儿如今怎么样,想来是正在温暖的宫殿中祭祀着先祖,那么多宦官宫人照应着,想来不会有什么差池。
    想起了彻儿那可爱的小脸蛋,韩信脸不由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这是一种初为人父的幸福,只可惜彻儿出生不到一个月他就得出征外地了。
    望着河水韩信不由有些发呆。秒弋过得怎么样呢?
    彭城远离战场,应该不会被战事波及,虞家又是楚国的显族,有虞戚和虞子期二人在,秒弋定然不会受什么委屈。
    只是如今自己正在与她的父兄为敌,若是战场相见,当真不知怎么办,倒是为难她了,夹在中间左右不是。
    一阵脚步声传来,韩信头也没回,只是开口问道;“他们都酒醒了?”
    李左车走前来并肩而立,点了点头道;“都起来各自回营了,就蒙石那小子醉的太厉害,现在还趴在那打鼾呢。嘿嘿,昨天可是他喊得最凶说要灌醉你,没想到自己倒是喝趴下了。”
    韩信闻言不由一笑,“这小子,明天再和他算账,今天就算了,让他偷懒休息一天。”
    李左车哈哈一笑,又打趣了几句,便一本正经的看着韩信说道;“我刚刚看将军脸色似乎有着忧色,可是在担心中原的战局?”
    韩信暗暗好笑,心想你老还好不知道我是在想女人,也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李左车却没有察觉到有异,仍然沉吟说道:“以我之见,我军之所以会失利,并非项羽真的有多么高超多么不可战胜。原因无外乎其他,只是我们自己生出了骄纵心理。”
    “哦?”
    “故人皆云骄兵必败,我们秦军这几年来打的顺风顺水的仗太多了,下都养成了一股骄纵心理。我军初入中原时,一路势如破竹的收复失地,后面虽然被项羽反攻,可也不落下风。当时我就觉得有些问题了,按理说项羽的暴躁性子能忍那么久,怎么也说不过去。可如今想来他根本就是想先麻痹对手,然后再一蹴而就。
二百三十五章 天下为棋(下)
    韩信面带苦涩的笑道;“这个自然,他可是项羽,西楚霸王项羽!他怎么可能会如此不济呢?”
    “告诉你个秘密。。”
    李左车一愣,“什么秘密?”
    韩信看着远处缓缓流淌的河水,神情索然道;“其实项羽和我是结义兄弟。”
    “什么!”李左车面色震惊,久久才缓过神来苦笑道;“要是当初秦国高层有人知道这件事,那你不论如何也坐不今天这个位子,谁会让最大反贼头目的结义兄弟当上秦国国尉!”
    韩信笑了笑,“我可从来没刻意隐瞒什么,只是没人问起而已,可儿她就知道。”
    李左车长长叹了口气,道;“公主是个好姑娘,上将军你能娶到她真是你的福气。”潜在的意思就是赢可知道韩信会对秦国社稷构成威胁,却仍然义无反顾的全心全意支持着他
    韩信点了点头,面色有些凝重,“是呀,我也这么想的,我韩信何德何能,竟然能得到她的青睐,所以我会加倍珍惜她的。”
    斜眼看了眼李左车,道:“到是你,怎么从来没见过你的妻子,可好像听说你孩子都不小了。”
    李左车面色一黯,“我妻子每日都在府中,只是因为面容丑陋所以从来不肯出门,我便也没有为难她,每次赴宴都是独身一人前去。”
    见韩信脸上露出不解的神色,李左车便解释道:“我自幼隐居深山,以复兴赵国为志,她是我祖父部将的孙女,自小生的美艳动人。赵国亡了后,她的祖父数人护着父亲和我躲进了深山,按照父亲的吩咐,我十四岁的时候在山中迎娶了她。”
    说到这里,李左车脸色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沉入了往事之中,“她性情温良贤淑,十分懂得关心人,婚后我们也是相敬如宾,十分恩爱,没过几年就生下了一儿一女。”
    “后来我听闻整个天下都已经乱了,武臣攻下了赵地自立为赵王,心中便感觉大展才华的机会到了。于是不顾她的劝阻,执意带着全家下山投靠武臣。后来武臣的部将李良叛变,我当时在外领军,她在家中却被乱兵裹挟,为了保住清白只能划花了自己的脸。如今已经满脸的伤疤,从那以后就再也不肯以面目示人,还百般对我羞辱和辱骂,想要激我休了她。”
    李左车苦笑下,“我哪里会不知道她的心思,当初她曾经苦苦劝我不要下山,变成如今这个样子也是被我所连累的,我若再对她弃下那就当真禽兽不如了。所以我这几年来洁身自好,从未与她之外的任何女子亲近过,只不过是为了偿还心中的歉疚之情。”
    韩信抬头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打趣道;“没想到你平时整天一本正经的样子,倒也是痴情种子。”
    李左车常叹了口气,“什么痴情种子,还情债而已。不说这个了,你还没说你和项羽的事情呢,你们不是结义兄弟嘛,怎么会成如今势成水火的样子?”
    韩信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我来问你,你以前的梦想是不是推翻秦国,复兴赵国?”
    李左车点头道;“对呀,这确实是我当初的想法。”
    “你可知道我少年时代的想法是什么?”
    “猜不到。”李左车摇了摇头,他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