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 >

第143章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第143章

小说: 穿越之彪悍农门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但采上了,苏小月就舍不得放下,问方河:“明个儿还去不?早一点,我跟三弟妹,有你在,心里不害怕。”

元南花听了苏小月说要做松蘑酱,心里高兴,也恨不能多采些回来。

方河看到苏小月累得红扑扑的脸,叹道:“你跟三弟妹都是爱操劳,真是那么喜欢,我叫几个人上山里头帮着采便是,给了工钱,铁定有村人愿意去,也免得他们说三道四的。”

苏小月想起刚才回来时听到那些人的话,对于村里人来说,这松蘑真不算什么,看他们这么宝贝着便多了舌。

于是还是同意了方河的建议,只要有方河在,他们不怕进山。方河见苏小月宝贝着呢,于是第二日寅时便起了床,乘小媳妇睡得熟,他先上山头探探路,昨个儿去村里叫了几人,带着一群人去,自然要保护住他们的安全。

转悠一圈回来,这周边还真没有什么大野兽,如今是连野猪都难得见了,倒是顺手打了两只兔子拿了回来。

洗了脸和手,天边才泛起白肚,他进屋,就见小媳妇正在穿衣。

“你大清早上哪儿去了?”苏小月对镜梳妆。

“上山头探了探,很安全的,今个儿大家不用怕。”

有他在,她从来没有怕过。

苏小月打理好,两人出了屋,院外已经有人敲门了,庄户人家都起得早,要做什么事,最喜欢大清早的把事情干完了,晌午休息。这样一天下来能干不少事。

一日之计在于晨,还真说的没错。

来了六个妇人,三个大男人,元南花也来了,苏小月和方河带着他们一起进山去。

这次直接进深山,外头也有,昨个夜里一夜冒出来的,却是小小个的,也不多。还是下了点毛毛雨,这会儿上了山里,裤脚都打湿了。

大家伙第一次进深山,一脸紧张却也一脸兴奋。

看到满地的松蘑,大家都傻眼了,居然这么多。

人多就是力量大,庄户人家眼睛又好使,这么灰蒙的天气,又在深山老林里遮住了大半光线,没想对着松蘑,一看一个准。

快到晌午,大家伙一人扛两袋出来 ,方河已经走了两趟了,他一扛就是四五袋。

这么折腾到院子里,一下子堆了好宽的一块地,苏小月望着这么多松蘑,心里生了一个主意,对着大家的面说道:“从明年起,大家伙可以进山里采松蘑,我只收这种样子的蘑菇,其它的不要,到时我再给大家一个公道的价格,大家觉得怎么样?”

有人愿意收那敢请好,要想镇上县里那些酒楼可是不收庄户人家手中的蘑菇的,送去铺子里,又被那些人再三苛刻,也赚不到几个钱,还不如上镇上做苦力活。

来年采菇,村里人也只能在外围,深山里头的,还得方河亲自来一遭,带着人进山。

就这样接连采了四五日,把周边几处的松蘑采的七七八八了,外围的又长了起来,苏小月一家人就不进山了,由村里人采了送他们院子里来,他们直接论斤给钱。

这边方平带着闻师傅跟租户们把田地里打了药,方河把闻师傅送回种子铺去。

苏小月叫来花秋菊和钱土梅两家的妇人,大家伙帮着挑拣松蘑,洗净晒干。

天气倒是不错的,正午阳光日晒,几日下来就晒干了。

院子里地方也大,晒东西最好。

把闻师傅送走,苏小月交代元南花帮着给帮忙的几人做饭,她跟方河和方平决定去趟莫家村去。

那边田契在手,得把那边的田地分配一下,至于果园,打算调用几个农仆去那边守着,方平在这边也时不时的过去瞧瞧。

三人翻山越岭的去了莫家村。

莫家村村长见着方河立即带着族老们迎了上来,开口就问:“听人说莫明裕的田地被大河给买下了,可是真的?”

又有族老说:“前几日莫家那些农仆全都撤走了,那田里下了麦种,还连夜被人给挖得七零八落,种的豆子也是,他们不是收就是乱挖一气,族长使了银子去打探才知道的,原本那些家伙还要砍果树,被族长派村里人守着了,要不然那片果林弄不好就光秃秃一片了,好在他们也走的急,没有为难村里人。”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苏小月一阵后怕,当初买下这些,特别是那果园,就是看中了那片果树,他们居然狠下心去砍,莫家几辈人种的,前人种树后人享福,有的上百年了,这也舍得,还好被村里人拦住。

方河对莫家村人存了感激,当即便说道,他们是来接手这片良田的,原本只管莫家村这片自然算少的了,从莫家村连绵到县城郊外的这一片如今都归方河所有,所以便是莫家村里人种也是种不完的。

大家伙要租种田地的事一时间也不是那急了,个个对方河一脸的恭敬。

莫家村里人拥着三人往祖祠那边去。

方河感激族长把那片果林给拦住了,本来这次买的就是折价的,就算莫明裕砍了果木树林,他们拿他也没有办法。

不过终究是莫家祖先的希望,莫明裕没有下死命令,要不然这些村里人也拦不住。

方河和苏小月点田地,看界碑,方平便跟一位族老去莫家村里与各家谈了话,看各家家里有没有亲戚,有多少人口,一一统计起来,到时租给他们种也能按着实情来,不会厚此薄彼。

先给莫家村里人方便,剩下种不了的,方河打算在这周边村里找租户。

族长和一群族老跟着方河和苏小月跑了四五日,才把这片地区看了个全,莫明裕做得非常好,每处的界碑崭新如故,看来时常有人在巡视的。

苏小月想的就更多些,每看一处,直接用自制的小铅笔画草图,等一一看完,把几张草图结合在一起,成了一副完整的地图。

把地图交到方河手中,说道:“周边十村的挨着咱们田地的远近我都标了位置,咱们的田地还真是多,这么一片下去,翻了五个山头。”

莫明裕祖先想得明白,不浪费一分好田,所以果园都种在山头,那二十顷果园占据六座山头,圈的地果然不容小看。

良田绝对是最好的田,水田的水资源更加丰富,想起这片地,苏小月忍不住想笑,方河把那日与莫明裕的谈话告诉她后,她就忍不住的,按十两银子一亩的水田,那是开荒前的价,没想到他小叔还搞了个折价,也就是用五两银子买下一亩水田。

那果园也是了不得,若是以前不知道山头地可以开荒成水田,一般是八百文一亩地算,种了果木园,按四两银子一亩地买算是对果木树的补偿,可是他小叔折价成二两银子。

何止占个小便宜,这可是天大的便宜,先不说钱,便是没有这样的地可以买,若不是对莫明裕逼迫了一下哪能买到这么好的地呢。

方河拿着手中的地图看了半晌,不得不夸一下自家小媳妇,这点子也想得太妙了,有了这地界图,几年不管事,也不会被人偷吞了去。

这边田地看完了,那边方平跟族老的统计也出来了,在莫家村开了个大会,至少把莫家村的田地给租了出去,翻过山的那头,得去下一个村。

应该说莫明裕对莫家村还算有一点人情的,至少给族里人留了一小部分田养着他们饿不死,也别想发展壮大,但翻过山那边属于他的田地,听说以前也是村落,如今都不见了,不是背井离乡走了,便是直接入莫家做农仆。

不过那些都是百年前的事了,只有莫家村的族长还能在祖辈那儿听到一些传闻。

正在方河和苏小月火急火燎的寻租户的时候,霍林吉派人来叫两人赶紧回县里一趟。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结束后,接档种田文是《地主婆之农女进化史》,如果收藏高,可能跟重生之掌中宝一起双开!

☆、第125章 。

两人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当即把方平留在莫家村主持大局,他们俩直接回去了县里,连镇上都没有逗留。

见到霍林吉,他拉着两人直接往牙市去了。

原来莫明裕一下子少了这么多田地,手中多出的农仆没地儿放,最后决定在牙市卖了,霍林吉是什么样的人物,莫家才动手,他这边就收到消息,立即把两人召回来,直接奔那儿让方河把人全部给接收了。

这些人世代在莫家种田为生,一时间被莫明裕卖掉,一向只会种田的这些人,弄得妻离子散不说,弄不好运气不行,半途被折磨死也有可能,权当方河做件善事,正好那些田地都要人种的,这些人长年累月打理,对那些田地更加熟悉。

霍林吉没有在莫府就把这些人给谈妥,他不是不知道莫明裕会把人撤走再卖掉,莫明裕的性格便是自己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但当时霍林吉没有出手,他就等着他这招,到这时这些农仆对这个老东家彻底失望,方河再接手时,在他们眼中只有感激。

从妻离子散,对未来一片迷茫,到安居乐业,重回故里,前后两种改变,他们总能不感激方河。

便是买个农仆都能想到这么多,苏小月喟叹,她跟方河都没有他小叔这心计。

三人来到牙市,那牙商看到霍林吉,面露恭敬之色,谈妥了价钱,霍林吉看向方河,方河和苏小月傻了眼。

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买个良田又回到穿越当初,再买下这农仆,他们家只能卖稻谷,再回到当初吃豆饭的时候。

霍林吉拍了拍方河的肩膀,只道:“你啊,就是个死脑筋,不接受你父亲的财产,这次小叔借你的,你们卖了这批酱还我。”

这批酱按以往的量来算,能卖到二万五千多两银子,买这些农仆不在话下。

霍林吉把钱私下里给了方河,由方河当着众多农仆的面把钱交给了牙商,果然那些农仆原本灰暗的眼里露出晶亮的光,个个都露出感激之色。

这么一来,两人再回到莫家村的时候,身后跟着老老少少几百号人。

那莫家族长看到这些熟面孔,不用方河说也猜到了一二,好在方河对莫家村里的村民好,先把这边的田地挨家挨户租出去,至少村里的人都有田地。剩下的人家要怎么种都是东家的事,他们也管不着。

现下租户也不用找了,先前莫明裕给农仆们建的土坯房子都空置在那儿,敞筒型的,像关在猪栏里似的,看得方河有些生气。

从县里来的时候,霍林吉给方河塞了银子,让他好好安置,这些钱都在酱汁银子里扣。

在方河的招呼下,几百号人一拥而上,苏小月随即画了图纸,与方河和方平讨论了一下,决定建一长串独户房子,只是户户挨的紧,节省用地,这样大家伙一家人一家人的住着,倒也像个温馨的小家庭了。

建房子他们超级热情,吃食由苏小月请了几名莫家村的村妇给大家伙做了疙瘩汤。细问下比以前莫明裕的伙食好了不少,听说以前经常吃不饱,多半还吃豆饭。

如今跟着方河,苏小月本来就是个现代人,也没有要奴御别人的思想,权当他们给她打工来算。方河却是个心善的,看着这些人吃苦,自己也做不出来这种事。

于是两人夜里在一起商量,决定按每年稻谷的收入来确定给每户一年多少稻谷、麦粉、豆子,再怎么说,实在不是丰收年的时候,一天一碗疙瘩汤必须得有,豆饭只能是附加,稻谷按收成计。

苏小月还决定在这几百号人里选几名小掌事,专门登记这些人的出工情况,生病可以请假,但会影响年底分谷米,麦粉和豆子不计算在内。

就是基本需求必须有,多给的谷米他们可以跟东家折现成钱,也可以自己拿给家里人吃,这些人每年几套衣裳,还有看病的钱全部由方河包了。

苏小月原本想建议方河除了他们的奴籍,就像莫家村里人一样做租户,但方河却说小叔特别交代了,就怕他们俩一时心软把这些人除了奴籍。

他小叔交代:“若想自个儿轻松,以绝后患,就不能太过妇人之仁了。”

苏小月听了,觉得他小叔说的好有道理,她竟然无法反驳,这里毕竟是古代,不能按着上世的思想,再说别轻看这个时代的人,干起坏事来那手段让人叹为观止,就像莫明裕的长子,有几次听到方河说的,这些大世家,哪家手上没有几十条冤死的人命,便是娶回来的小妾,没有什么靠山的,在后宅里死了就死了,连外面的人知都不知道。

这个时代背景下,苏小月也只能随大流,尽量让这些人过得再好些吧。

方河和苏小月就这样在莫家村住了两个来月,终于把那一排屋子建好,得了新房子,这些农仆已经对方河完全臣服,再没有半点旁的心思,方河知道苏小月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跟这个时代不同,也知道她不同的身世,于是乘着小媳妇进村里忙活去了,他跟方平来到这边给众农仆开了会,又点了几名做小管事,最后指明有什么事必须听令于方平。

又有他小叔再三交代的,对这些人言词敲打了一番,恩威并施,终于把这田地的事给安置下来。

方平一下子做了总管事,忽然有些不适应,等剩下他和方河单独在一起时,才把心中的不安说了出来。

方河笑道:“三弟就不必自嫌了,咱们方家几兄弟就应该团结起来,三弟管着这边,若是有什么事只管跟我讲就是,待这边的事安排妥当,大哥那边会慢慢接手我小叔的船队,到时咱们三兄弟齐心协力干一番事出来。”

说得方平满腔热血,他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有这一天的,吃上白米饭已是不易,以前大家在方家院子里为了一点吃食争来吵去,大家都错了,往事整整便不说了,如今兄弟齐心,一起好好把日子过下去。

这么两个月耽误下来,再回到方家村,这边元南花居然干得有条有理,也亏得她那些年一个人守在镇上帮人家洗衣,后来捡回方平,两人又帮大富人家杀鸡,虽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是被生活所迫,待人接物都硬逼着学了进去。

他们去莫家村后,村里陆续有村人采了松蘑过来卖,元南花买下了,不会计数算数的事,就由方金满帮着来做,方忠也在一旁协助,两位小将帮着,倒也是做得条理分明,钱计在账上,方河这边把银钱给村里人送去。

钱土梅和花秋菊带着一家妇人帮着把松蘑都晒干了,元南花收拾的妥妥当当的,只等苏小月来做酱。

回到村里头第二日,苏小月做松蘑酱了。

又在村里头呆了二十几日,处理好松蘑,两人才跟方平夫妻打了招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