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117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117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师臣所言的几点理由,朕来说说法。先说最后一点,朕认为这是条很好的建议。目前,我朝军队的主力是在前线作战的各大战区之边军,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战斗力来说,镇边军都要强于在京的禁军,十万禁军虽然训练有素,但是其中的大部分将士都没有上过前线,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所以还算不得真正的jīng兵。朕既然要军改,除了要和在座的各位爱卿讨论外,自然也该和他们商议。所以,师臣的这点提议朕予以采纳。师臣。”
    贾似道又恢复了毫无表情的神态:“老臣在。”
    “以枢密院和兵部的名义,起草军令,将这两次军改会议的内容通报各大战区统帅,并令川中,襄樊,扬州,还有庐州战区制置使返京,朕将于九月九rì重阳节这天召开第三次军务会议,商讨我朝军改事宜。”
    “是,陛下。”贾似道边回答边在脑海中盘算着,含庐州的四大战区中,吕文德一定会站在自己一边,夏贵一向与自己交好,即便李庭芝是个未知数,自己也可得到半数的支持。而朝中的军事官员中,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提拔起来的,优势应该更大,只要边军的反对声达到半数,枢密院,兵部的主要官员再一起上奏表示反对,那应该还是大有机会的。
    我继续言道:“但是,师臣所言的第一点缪也。朕一向认为师臣乃是识时务,与时俱进之人,这次给朕的感觉怎么像马廷鸾一般守旧了?我朝的军制源于太祖,这点没错,但现在的局势和太祖之时已经完全不同了。太祖时期,我朝军队英武善战,其战力强于周边,乃处于攻势,而眼下我军战力弱于蒙古,乃属于守势,势态迥异之下,却用同样的军制是不是显得过于迂腐呢?答案当然是。因此,朕以为军制不该一成不变,军制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当下的情势。师臣,你说是吗?”
    “陛下,臣以为。。。。。。”
    我打断了贾似道,继续道:“先不议论此事。朕再说说师臣的第二点,军队的变革需要一步一步进行,这点很好,对于好的提议,不管是谁所奏,朕都会认真思考。目前,厢军的裁撤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对于这项事务,枢密院,兵部以及配合的吏部等都做得十分出sè,这让朕感到很满意。而水师的改制,兵部的计划也是详尽可行。这两样军改事务的确占据了相关爱卿的大部分时间,如果现在就进行陆军变革,枢密院和兵部都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为了减轻枢密院和兵部的负担,朕会效仿政务变革措施,设立军务院,其作用只是针对陆军军改,进行事前的准备和计划,以及充当皇室与枢密院等军事部门的联络者。至于军务院的人选,朕打算先期暂时由朕,师臣,范文焕范爱卿,陆秀夫陆爱卿和各大战区的统帅组成。对了,君实,你在政务院的事宜就交给赵顺孙赵爱卿,今后便专注于军务。”
    陆秀夫起立道:“是,陛下,臣遵旨。”
    “军务院?”贾似道心中冷笑道,“又是这招,不过呢,起来总算能将军改的时间延后了,这军务院我得发表下法。”
    “政务院在削老翁的权,这军务院不就是在削枢密院和兵部的权吗?”范文焕暗道。
    贾似道想了想,意yù发言,却听我已经继续说道:“师臣的第四点是关于当今宋蒙的局势。自朕登基以来,蒙古人已经三次南下,最早的一次是一百多名黑衣人在会稽伏击朕。”说到这里,我脸sè一沉,着贾似道,“师臣你也知道,当时若非朕命大福大造化大,就已经成为刀下之鬼了。是了,师臣,这事调查了半年了,有结果了吗?”
    “陛下,目前尚无确凿证据。”
    “是吗?算了,此事也暂且不议。第二次呢,蒙古兵发襄阳,幸得吕文德将军临危不乱,不伤一兵一卒将其惊退。第三次就是近rì蒙古阿术兵犯庐州,虽然我军守住了城池,却折我四员大将。师臣,这说明了什么?”
    贾似道正yù出声,我却不给其机会,又问道:“难道我军不进行军改,就没有纰漏了吗?”
    “陛下,这个嘛,臣以为。。。。。。”
    我仍然不给其解释的机会,继续道:“正是因为我朝军务的问题不少,才让蒙古人三次南下。而且第一次还是在我京城附近的会稽,十万禁军啊,简直就是形同虚设,百名黑衣人突然出现在我京城附近也毫不知情,这样的禁军怎么能让朕高枕无忧呢?试想下,如果有一天,百名黑衣人突然出现在这宫中,禁军还来得及护驾吗?各位爱卿,在短短的半年内接连发生了三次,这难道是偶然吗?再说了,我朝水师的改制不也在进行中吗?蒙古人为何不从水路发动攻击呢?”
    贾似道这次抢答得很快:“陛下,这是因为我朝水师强过蒙古之故。”
    “恩,师臣,你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我点点头道,“就是因为我朝水师的势力远远超过蒙古,所以不管我朝水师怎么改制,蒙古人都不敢轻易从水路发动攻击。朕要改制陆军,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就是要让我朝军队的战斗力超过蒙古骑军。蒙古觊觎我朝,朕又何尝不是想收复北方故地呢?师臣,难道你就不想我朝军队的战力超过对手吗?”
    贾似道似乎有些示弱道:“陛下,老臣并非反对军改,而是。。。。。。”
    我再一次打断道:“朕来替你回答。师臣之意是赞成军改,但同时也在提醒朕要注意变革的节奏,不能过激,要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师臣,是这个意思吧?”
    “回陛下,正是。”贾似道无奈道。
    “恩,不愧是朕之师臣,问题就是得深远啊。”
    贾似道老脸微红,尽管心里直骂,却也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过奖。”
    我接着又对范文焕道:“范爱卿,你是兵部尚书,应该很有发言权,你也来说说。”
    范文焕偷偷了贾似道一眼,小心答道:“陛下,臣赞同太师之意见,即便我朝要进行军改,也需要待时机成熟,否则会弄巧成拙。”
    “哦?那爱卿以为何时算是时机成熟呢?”
    “陛下,臣以为在水师改制完毕后再来进行陆军变革比较妥当。”
    我笑笑:“在稳定的基础上求发展,这话说得好,这也是朕的观点。各位爱卿,朕最后就此次会议做个总结,我朝军改势在必行,具体实施时间和措施等各战区制置使到达后,于重阳之rì在第三次军改会议上再做商议。军改事宜交由军务院负责筹划,陆秀夫,朕任命你为军务院秘书,具体负责此事的联络和计划。”
    “是,陛下,臣领旨。”
    “散会。”
    回到御书房,我回忆起后世我所知道的历史。贾似道在度宗登基后,飞扬跋扈,稍有不如意便常常以退隐要挟,怎么这点与史不符呢?要是贾似道以此要挟我,我便可以借此为机,让其下野,岂不简单?
    来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
    “官家,文大人与陆大人到了。”
    “是吗?小七,宣他们进来。”
    “陛下,今rì那贾似道公然反对军改,实为可恨。”文天祥一进门便愤愤不平道。
    “宋瑞兄莫急,陛下一定胸有成竹的。”陆秀夫笑道,“今rì之会上,陛下自然而然就成立了军务院,贾似道还不是被动地接受了。”
    “都坐吧。”
    “谢陛下。”
    “小七,去袁先生到了吗?”
    “是,官家。”
    小七刚yù出门,就听见袁棘的声音传来:“小七,留步。陛下,臣到了。”
    “恩,先生,事情安排好了?”
    “臣已经按照陛下指示,安排叶东升,姚朝辉二人亲自带领龙牙高手前往广南西路,又有善于追踪的易长江相助,只要那侬复不藏在大山中,定当可以将其秘密请到临安。”
    “好,先生辛苦,也坐吧。”
    “谢陛下。”
    文天祥和陆秀夫听得糊里糊涂:“陛下,为何要将侬复秘密请回?”
第221章 希望小学
 正文 第221章 希望小学    
    第22章 希望小学
    每年的中秋节后,临安一带的百姓都喜欢前往钱塘江观cháo,这也使得京城中秋节的热闹气氛一直会延续到八月二十一,二rì左右才开始逐渐减弱。
    方灵在八月二十一rì中午返回了临安。
    同一天,蒲寿庚也来到了京城,这次随其到来的还有其兄长蒲寿晟,其子蒲文峰等浦家jīng英。按照计划,蒲寿庚将浦氏贸易商行的总部搬到了临安,并安排蒲寿晟全权负责,泉州的事务交给了jīng明能干的蒲寿晟之子蒲文勇,而蒲寿庚自己则准备和萧天一起经营红十字会。
    尽管浦家之人对此决定都十分不解,但也没有询问原因,仍然服从了蒲寿庚的安排。数十年来,浦家能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商行一跃成为泉州,乃至全国最富有的商行之一,和蒲寿庚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在浦家,蒲寿庚居功至伟,完全可以说,没有蒲寿庚就没有今天的浦氏商行。由此可见其在浦家的地位和威望之高,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我去同乐楼吃饭的次数越来越少。自从同乐楼推出味jīng菜肴系列以来,常常有朝中官员前往,我不想他们认出我来,便让萧天将同乐楼的大厨叫到狮峰商行,办起了狮峰私房菜。当然,这私房菜是不对外营业的。
    蒲寿庚比方灵晚了半个时辰到达狮峰商行,进屋后,蒲寿庚恭恭敬敬地抱拳行礼道:“蒲寿庚见过呼延公子,见过方灵姑娘,袁先生。”
    我淡淡一笑道:“蒲先生一路辛苦了,坐吧。”
    倒是方灵和袁棘连忙起身回礼道:“见过蒲先生。”
    蒲寿庚没敢坐下,先将蒲寿晟向我做了介绍:“公子,这是属下之兄长蒲寿晟,今次随属下一同进京,负责打理浦氏商行在京的事务。大哥,来见过公子。”
    蒲寿晟是浦家除了蒲文峰外唯一的知情者,其岁数比蒲寿庚大了一,两岁,相貌却文雅得多,一便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学者,难怪和原福建路制置使施宏生甚是投缘。这蒲寿晟是第一次面见皇帝,不免紧张,抱拳道:“属下蒲寿晟见过呼延公子。”
    我“嗯”了一声道:“这是狮峰商行,两位蒲先生,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用如此客气,快坐下吧。萧天,上酒菜。”
    萧天点头,对外叫道:“可以上菜了。”
    我接过方灵倒满酒的酒杯道:“今晚一来为灵儿,两位蒲先生接风,二来商议下后续红十字会的具体事务。”
    蒲寿庚忙道:“谢公子赐宴。”
    方灵却乐道:“哥,还为我接什么风啊,这才分开几天。”
    “需要的。古人有句话叫,叫什么?哥想想,哦,对了,叫做‘一rì不见,如三秋兮!’这好几天不见,也就相当于几个季节了啊。”
    方灵脸sè微微一红,略显羞涩地笑道:“哥,你这是胡乱比喻。”
    萧天在旁一本正经道:“灵儿姑娘,公子可不是乱比喻的。这几天公子一来狮峰,第一句话总是,‘灵儿回来了吗?’,这说明什么?不就说明公子一rì不见灵儿姑娘,如隔三秋吗?公子,您说是吗?”
    我哈哈一笑,却听方灵道:“萧天,这个中秋是不是过得太舒适了,想讨打了?”
    萧天知道方灵武功了得,哪敢继续,忙讨饶道:“不想,不想,我去催下菜。”
    “催什么菜,这里又不是酒楼。”我道,“来,大家一起干了此杯。”
    浦家兄弟一饮而尽:“谢公子。”那蒲寿庚接着道:“公子,在商议红十字会事务前,属下想请公子先对于浦氏商行的后续事务做个指示吧。”
    “这个我可没有想过要给你们什么指示,一切照旧即可。蒲寿庚,既然蒲寿晟是你兄长,又和你一起经营浦氏商行长达三十年之久,我交给蒲寿晟打理就是了。在经营和管理上我只有一点要求,不得违背我朝律法,其余的就由蒲寿晟做主便可,如果遇到拿不定注意的事,大家在一起商议。还有,今后商行之人在与外藩做生意时,随时留意下他们的不同货物,比如有没有辣椒,玉米,红薯等。”
    “这是什么?”所有人都好奇地问道。
    “哦,这些是我在一本古书上到的,都是能吃的农作物。我朝之外还有无数国家,无数地区,生长着许多我们国家没有的农产品,如果能够将之引进我朝,又是一番造化。”
    蒲寿庚原本以为我会派人到浦氏商行参与管理,或者至少是监督,听见我所言之后也有些感动,完全的信任,这可是很难做到的:“是,公子。”
    “哥,这个慈善机构红十字会听你说过多此,灵儿也想加入,可以吗?”
    “当然可以,我希望有更多的善良之人都能加入到慈善义举中来,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关于红十字会的具体事务,我初步打算是在我朝境内开办学堂和医馆。目前,我大宋各地,特别是乡村,大都多数人仅能温饱,根本没有能力将子女送入学堂学习,因此,红十字会的第一项事务便是在各地开设义务学堂,普及基础教育,争取让所有的孩子从小就能有书可读。这项事务虽然所耗之人力物力财力巨大,但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善事。”
    “哥,这个好,灵儿支持。”
    蒲寿庚想了想道:“公子,这项事务涉及面广,虽说泽被后世,却是件极其庞大的工程。不过,蒲某觉得可以一试,萧天兄弟,你说呢?”
    萧天当即点头道:“我赞同,这才是真正的普度苍生之事,不管困难多大,有公子在,我想一定会成功的。”
    我笑道:“好!既然红十字会的三位领导都表态了,那就开始实施此项目。”
    “等等。”方灵道,“我也算是领导?”
    “恩,浦先生和萧天分别是红十字会的正副会长,灵儿也勉为其难,做个副会长如何?”
    “啊?我行吗?”
    “怎么不行,灵儿,你的亲和力远在他们两人之上,做慈善事业,亲和力是很重要的。”
    “哥,真的吗?”
    “哥哪会骗你。”
    “好吧,我就试试。”
    “恩,这些学堂的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希望小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