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30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0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先生,全觉,来坐下,这位是方姑娘,这位是萧天。”
    几人稍事寒暄后,我拿出手稿递给全觉说道:“沈先生,全觉,这是我写的物术简要,你们回去后看看。那味jīng,硬笔等物品有进展了吗?”
    全觉放好手稿后,从随身包袱中取出几样物品,放在桌上。全觉先拿起一些粉末状的东西介绍道:“公子,这是公子所说的味jīng。”
    我伸手沾了点粉末放进嘴里,用舌头品尝起来。片刻后,我道:“灵儿,萧天,你们也来尝尝。”
    两人学着我的样子,伸手沾了些许粉末放进嘴里,只一小会就听方灵叫道:“真的有股鲜味啊。”
    “萧天,你是行家,怎么样?”
    “公子,的确有鲜味,只是这味jīng怎么食用呢,吃口菜,吃点粉末?”
    我失笑:“自然不是,是放在菜里做调味品,和食盐一样。”
    萧天兴奋道:“那一会我就去试试。”
    “沈先生,这味jīng的浓度还不够,我估计是发酵的问题,你们回去后再想法改进。到五月份海带上市时,可以尝试下从海带中提取。”
    “是,公子,再看看这第二样,硬笔。”
    这支硬笔用鹅毛做笔杆,笔芯是在羽毛根部斜削一刀作出口子,再在底部中间向上划一刀作为注入墨水之槽。
    我在纸上试着写了写,虽然不是很流利,但比起用毛笔写字快多了:“恩,不错,比毛笔好多了。”
    “公子,只是这硬笔的墨水比较难调,太浓,太淡都不行。”
    “用墨汁调和是有这个问题,可以试试染布的黑sè染料。”
    全觉想想道:“这个可以试试,染料的浓淡相对好调。”
    接着全觉又给我们展示了肥皂,放大镜等物品。
    这些东西在我看来都是稀疏平常,粗制滥造,但在方灵萧天眼里却视为珍宝。
    “萧天怎么样?”
    “公子,这些东西真是闻所未闻,我现在更加确信公子所言之天下商业了。”
    “这几样东西中,味jīng,肥皂可以立即安排小批量生产,全觉,你和沈先生回去后一边安排生产一边加紧配方改良,争取第二代产品早rì上市,萧天,在临安近郊寻找地方,开建作坊,放大镜需要一定的工艺设备,还有味jīng,肥皂等物品的包装,正好前二天赢了很多银两。而硬笔要让人改变写字习xìng,则不会这么快畅销的,也只做一小批即可。”
    “公子,萧天倒不这么看,这种硬笔我认为很快就会有销路的,那些管账的先生们用硬笔来书写,一定会大大提高速度的。”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我总认为这个时代的人思想固化,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
    账房(财务)该用电脑嘛。
    “萧天言之有理,正好殿试之rì快了,全觉,可以做一批放大镜,硬笔给来京的学子们试试。”
第60章 该抓经济了
 正文 第60章 该抓经济了    
    第60章 该抓经济了
    我在御书房中焦急地等待着火枪试shè的消息,这是世上第一支火绳枪,我的渴望之心自是急切。
    文天祥一进门便道:“陛下,昨rì傍晚火枪试shè成功,只是。。。。。。”
    我紧张道:“只是什么,快说。”
    文天祥喘了口气:“回陛下,这火枪最远shè程可及一百二十米,但实际的有效shè程只有三十米多点,超过三十多米弹丸就发生偏移,而且发shè一次的速度也很慢。”
    我松了口气,发现文天祥满头是汗,看来是一路马不停蹄,我顾不得叫他歇息,高兴地说道:“三十多米的有效shè程算是不错了,朕要好好奖赏。”
    早文天祥一步到达的陆秀夫道:“陛下,恕臣愚钝,臣在扬州时见过蒙古兵的弓箭shè程至少在百米以外,这三十多米的shè程根本不足以和弓箭手抗衡的。”
    文璋也道:“是啊,陛下何以如此高兴?依臣所见,还是那炸弹够劲。”
    我知道众人心里依旧没能重视火枪,便道:“各位爱卿,这只是第一次试shè,朕相信这shè程和速度都会慢慢提高的,其二呢,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两三年吧,而火枪手只需一两个月的训练就能发shè弹丸了,至于其它优点到时你们自然会知道的。文璋,那炸弹的威力当然强劲,只是人力所限,很少有人能掷出五十米远,而未来的火枪shè程却是能够到数百米开外。”
    “陛下,那要开始成批制造吗?”
    “宋瑞,先叫云伯飞打造一百支即可,一来让工匠有所经验,二来让新军有所认识,大批量的火枪等改良后再制造。还有,宋瑞通知云伯飞,除了要改进火枪外,其弹丸也需改进,弹丸的分量太轻也会影响shè程和jīng准度。”我接着又对文璋道,“文璋,落石山下的营房已经基本搭建好,你们明rì便搬过去,顺便将火药司的外围防御接过,切记。”
    “文璋遵旨。”
    “恩,青年卫的训练进展如何?”
    “回陛下,一切顺利。”
    “你们搬过去后就开始投掷和瞄准训练吧。”
    “是,陛下。”文璋跃跃yù试道,“那炸弹威力强大,先给我们青年卫配备吧。”
    “这还不行,炸弹可是朕的秘密武器,眼下青年卫人多舌杂,暂时还不能配备,你们只需练好投掷即可。”
    文璋无奈道:“臣尊旨。”
    我笑笑对陆秀夫道:“君实,萧天已将同乐楼开往临安以外,你的情报部也随之渗入。”
    “陛下,臣已安排妥当,目前情报部已经在临安之外建好了八个据点,京城中也有三个,只是蒙古那里暂时没能进入。”
    “恩,已经很好了,蒙古那边你可以去问问张世杰,他来自蒙古,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切入。”
    “是,陛下,扬州李大人按照陛下旨意,将武税军扩充至三万多人,由大人手下将领姜才统率,分为陆军两万五千,水军六千,目前正在rì夜cāo练。”
    我点头赞许道:“君实,修书一封,告诉李庭芝,在原扬州军和武税军中秘密发展龙牙成员,作为朕之新军的组成之一,文璋也是,秘密发展组员。”
    “是,陛下。”两人应声答道。
    袁棘见我们说完,起身道:“陛下,近rì臣发现在狮峰商行附近时常有生人出没,可能是在盯梢。”
    文璋一听急道:“盯梢?先生,是何方鼠辈,让文璋去收拾他们。”
    袁棘道:“目前还未知,情况不明,臣也不敢打草惊蛇。”
    “恩。”我道,“这其中贾似道,蒙古的可能xìng最大,朕还是太子时,贾似道便知道这个茶楼,而蒙古人想必在朝中也有细作,小七。”
    “官家,小的在。”
    “让萧天分批分人将皇宫到商行之间的房屋全部买下。”
    “是,小的立即去办。”
    “君实,情报部重点监视贾府动向,还有查查魏权中在灵隐山麓中的山庄。”
    “臣遵旨。”
    袁棘道:“臣也觉得是贾似道的可能xìng大,也许是陛下预言天象一事引起了贾似道的注意。”
    我的看法和袁棘一致,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忌惮贾似道了。
    经过三四个月的了解,我基本上看清了这贾似道。
    贾似道其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捕捉皇帝的心思,可以称得上是心理学大师了。其成功之处就是给宋理宗造成一种假象,他贾似道能文能武,文能摆平朝臣,武能抗衡蒙古,他是大宋朝唯一的能人,宋理宗离开他就玩不转了,而宋理宗也慢慢相信了,在得到宋理宗给他的权力后,贾似道又在朝廷内外大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并封锁川鄂一带与蒙古交界地的真实消息,时不时向理宗帝说,蒙古人要打来了,理宗昏庸,指令贾似道处理,贾似道编造故事,使理宗认为,只要让贾似道出马,没有做不到的事。
    贾似道的权谋之术登峰造极,却并非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况且朝中重臣也有不少是属于太后一党或是居于中立,所以贾似道并不能完全遮天。
    当然,要剥夺贾似道的权力也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其在朝中经营了二十来年,早已是根深蒂固了。狗急了还会跳墙,何况贾似道还掌握着禁军。
    不过,最终的大敌还是蒙古,打遍天下的蒙古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想到这里,我道:“今后出行时多派细作于周边,朕料那贾似道也不敢公开叛乱,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吴铁山的同门,长沙吴家。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蒙古人的可能,上次那些黑衣人必定有同伙潜伏在京中。”
    袁棘道:“臣等会安排龙牙保安部小心从事。”
    “恩,此事不可着急,慢慢摸清情况后再做定夺。明rì就是中旬朝会的大朝之rì,朕要和群臣讨论当下的经济事宜,各位都知道,现在国库空虚,宋瑞君实,有何良策?”
    文天祥道:“臣对于经济一道并无太多研究,不过自古以来就有开源节流之说,所以臣以为需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
    陆秀夫道:“宋瑞言之有理,今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官府,都是花销极大,相比能省出不少费用,但更重要的是开源,类似龙牙中的商业部。陛下当鼓励农工商贸等业,只有民富了才能增加国库税收。”
    “恩,二位爱卿言之有理。宋瑞,朕听说你当rì在瑞州时曾经建立便民库,有这回事吧?”
    “回陛下,当rì的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
    “这便民库倒是可以推广,朕打算成立一个经济部,dú lì于六部之外,朕今夜再仔细考量,明rì朝会上再议了。近些rì子朕得主抓我朝的经济了,不然既没钱造枪炮,也没钱给诸位发俸禄了。”
第61章 开源节流
 正文 第61章 开源节流    
    第61章 开源节流
    “众位爱卿,今国库rì渐空虚,该如何是好?大家一起来议议吧。”
    我见贾似道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双眼微闭,或许是在看我这个真龙天子会怎么个真法,又或许是在准备看我的笑话,总之这种姿态让我十分不爽。
    自理宗帝以来,南宋的经济一路下滑,纸币贬值,物价攀升,军费短缺,南宋的财政税收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二六三年实行的公田法虽然缓解了边军军费的压力,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抑制住经济的下滑,加上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极其不力,反倒成为社会动荡的新源头。
    马廷鸾等人不谙此道,也不敢轻易上奏,虽然目前的经济确已是千疮百孔,但是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却仍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朝廷所发的那些俸禄,根本不够其花销的,倘若再弄出一个类似公田法的方案,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官阶过低,也没有出班上奏。
    一时间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
    “既然大家都不言语,那朕就来抛砖引玉吧。”我冷冷说道,“说到国库拮据,就不能不提公田法,那朕就先来说说这公田法吧。”
    自从我登基以来,朝中大臣为此分为极端的两派不停的争论,尽管以前我都支持了贾似道继续实施此法,但也从未正面回应过公田法,这一次应该是我这个皇帝首次对公田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贾似道,马廷鸾等人一下集中了jīng神。
    “朕首先表个态,朕是支持公田法的,公田法的本意也是可取的,而且在公田法实施的当年就筹集到了足够的军饷。”我开门见山地说道,“公田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公田的来源,二是公田的使用。公田的来源早期是源自官田,但由于官田的私有化势态不断加剧,使得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这才有了由官府回购土地拥有者超标部分成为公田一说。朝廷有了公田,再将其转卖给土地不足的农户,或者是通过建立官庄(类似国有农场)招揽农民,流民等承租耕种,这样可以解决农民流民的失业问题。从这些可以看出,公田法只不过是将土地进行了一次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讲,利多弊少,而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却是一片反对之声。为什么?因为涉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朕记得当rì若非师臣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田作为官田,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巴,先帝也许就会取消了此法。”
    说到这里,我突然提高了声音:“众位爱卿,你们告诉朕,为什么只占人口的一停之众却拥有土地的九停之多?”
    这朝中大臣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谁也不愿意当众说出,只是心道,原来皇帝还是支持公田法的,至于少数人拥有大量的土地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我恢复了正常语调继续道:“公田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公田法不能按照朝廷的指令贯彻下去。朕记得去年朝会时陈宗礼曾说过公田法的四大弊端吧,的确如此。但这些问题并非公田法本身造成的,师臣一心为公,只想为国库增加税收,以备rì益扩大的军费开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监管,造成了陈爱卿所说的几点弊端,是以前几rì朕让师臣拟定一个监督办法,正是为了杜绝这些弊端。师臣,进展如何?”
    贾似道见我点其名,也只得答道:“回陛下,正在会同各部讨论,月底前应该可以制定出来。”
    “恩,师臣费心了。下面回到正题,该怎么解决国库问题。”
    文天祥见依旧无人说话,便出班奏道:“臣文天祥以为,当以开源节流为原则。”
    翁应龙语气怪怪地说道:“文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开源节流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远非易事,不知道文大人是否有具体措施呢?”
    我知道翁应龙之言是贾似道针对我来的:“今rì朝会,各位爱卿无论有何想法均可畅所yù言,那怕是奇思妙想,不着边际之言,本旬之大朝所议之事全是围绕这点进行,我朝需要中兴,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国富民强,方能进行其它变革,正所谓古人之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