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62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62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谦眼光毫不避让,对视片刻后笑道:“是贾公子吧,陶三,你这朋友果然是个人物。”
    “那是,贾芸公子在京城的赌场可是大大有名,号称临安赌王。”
    “是吗?”陶谦点点头,犹豫了一会道:“既然大家都号称赌王,贾公子,不知你敢不敢和我赌上一场血战到底?”
第122章 持续性发展
 正文 第122章 持续性发展    
    第122章 持续xìng发展
    血战到底,不死不休。
    虽然不至于真的以命相搏,但仅仅从这个名字上就能知道,血战到底是赌场中最为残酷的争斗之一。
    贾芸一听,不禁呆立当场。
    作为赌场老手,贾芸自然知道什么是血战到底,而他本人也曾经经历过,“临安赌王”之名并非空穴来风,一年前,贾芸就是凭借血战到底击败了当时祥云赌坊的高手花小鸿,导致其倾家荡产,赌王这个称号就是那时候赢得的,所以贾芸十分清楚血战到底的含义。
    这下轮到陶谦用挑衅的眼光看着他了。
    “公子,算了吧。”贾六低声劝道。
    贾芸“哼”了一声,但很快便冷静下来,不管迎不迎战,至少气势上不能输。
    “陶公子,先说说如何比法?”
    陶谦道:“贾公子,既然我提出血战到底,那具体比试内容就任由你定。”
    “大哥,这?”
    “陶三,不相信大哥还是不相信贾公子?”陶谦似笑非笑道。
    以自己最拿手的方式来比赛,应当不至于输吧。贾芸心中稍稍有了几分底气,这才点点头道:“好,我们去里屋。”
    二楼一处角落,作常人打扮的允泽看见陶谦和贾芸进入里间,从怀里拿出一锭十两的白银,悄悄地放在陶三手中,面无表情地转过身,走下楼去。
    咸淳元年五月三十一rì。
    枢密院每rì准时送来襄樊情报,正如龙牙所得到的消息,蒙古大军的确在襄樊北面的新野一带集结了二万多人马,但其目的始终不明。五千禁军拖拖拉拉,还在行军途中,这让贾似道十分不爽,脸上哪里还挂得住,飞书传令夏建刚,限rì到达。
    御书房里,全玖取出临安知府事潜说友的奏折,递给我道:“官家,这是潜大人关于临安城市建设的详细报告,昨夜玖儿根据官家的意见,在需要改动的地方做了记号。”
    我接过奏折笑道:“玖儿,你这个私人助理还是很称职的嘛。”
    全玖脸上泛起一阵笑容:“谢谢官家夸奖,能为官家分担事务,玖儿觉得很开心呢。”
    “玖儿,你先下去休息吧,把小七叫来。”
    “嗯,玖儿告退。”
    小七进屋后道:“官家,小的在。”
    “小七,潜说友到了吗?”
    “回官家,潜大人早已到达,正在宫门外候旨。”
    “哦,文天祥呢?”
    “也到了。”
    “嗯,宣。”
    一刻钟后,文天祥,潜说友来到御书房。
    “臣潜说友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皇上。”
    “潜爱卿,这是朕的御书房,不必过于拘礼,坐下说话,宋瑞,你也坐。”
    潜说友第一次来到这里,一听还能坐下说话,顿时一种受宠若惊之感油然而生,坐下后道:“臣再谢皇上恩宠。”
    “爱卿,朕已经看完了你的奏折,朕以为十分不错,就你奏折中所提及的问题,朕与你们逐一商议。宋瑞,你曾在地方为官,颇有建树,就一起听听。”
    我拿起奏折,不紧不慢言道:“二位爱卿,这奏折中第一点提到,需善治繁剧,政通人和。京城内外,百姓安居乐业;千里之内大治;撙节(节省)浮费,桩酿库本;善调民讼,判案公正果断,力争短时内使监狱少有犯人;体谅民情,爱护百姓。朕认为完全正确,身为地方父母官,当以民生为本,政通人和,才能造福一方百姓,这也是为官之根本。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心怀百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百姓就是水,切记,切记!”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
    “第二点,建设京城,改善市容市貌,以道路为先,舟车畅通无阻。”
    “想要富,先修路。”我暗自乐到,看来这潜说友还有些后世的先进观念。南宋咸淳时期的首府临安,人口已经接近七十万,名副其实的是天下少有的大都市之一。然道路陈旧,且规划混乱,除了皇宫周边的街道外,大都需要修整,以适应越来越多的常驻人口。
    “道路建设的具体规划你上报工部,朕会令工部协同于你,以实用美观为主调。”
    “是,陛下。”
    “第三,关注京城百姓民生的基础设施。维修和新建公共水井,将城市按东南西北中方位划分为五个区域,使水井遍布各区,并深扩加固;井上加盖石盖,并建亭保护,改善百姓饮水条件;增建水池,加强防火能力;修建粮仓数座,使京城能够储米六百万石;制定民居扩建,公共建筑扩建条例,以求整体和谐。针对这一点,朕会加上一条,全面新建改建地下排水系统。”
    “地下排水系统?”潜说友不解道。
    “正是,最近的几次大雨之后,不少道路都有积水现象,给百姓生活造成很多困扰。宋瑞,朕记得赣州的地下排水系统已有数十年历史,你去过那里,知道这事吗?”
    文天祥似乎并不赞成:“陛下,臣知道,的确能够排涝,只是这项工程耗时耗力耗钱,颇为不易。”
    “两位爱卿,城市建设不能只建设表面,面子观点要坚决杜绝。地下排水工程牵涉千家万户,是件泽被后世的大事,你们想想,倘若今年的雨水再大几分,临安城里不少低洼地带是不是都会浸入水中?这地下工程尽管一次xìng投入很大,但可以用上百年之久,算算这个帐,不是很划算吗?朕前几rì已经令工部在做规划,先在临安实施,然后强制推广到全国。”
    “是,臣等遵旨。”
    “第四点也挺好,疏浚西湖,修葺名胜,建设以西湖为中心的景观。清除湖中菱荷,保持湖水清洁;西湖两岸及其他景观补种花木树木;保护西湖水质不受污染,严格执行保护西湖环境的禁令,禁止人们乱抛粪土,栽菱荷及浣衣洗马,以免污染湖水。草木润而鱼鸟乐,朕似乎已经看到好一派西湖新胜景了。”
    “陛下放心,臣一定会做到。”
    “嗯,以上几点朕全部同意,一边进行还需一边反思,所有的计划不会十全十美,要随时修正。另外需要谨记,你们所做的计划一定要有可实施xìng,所以在之前需要先调查清楚,再仔细研究,如此才不会盲目从事。在城市发展中,朕还有一点要求,你们在发展的同时要做到可持续发展。”
    “持续xìng发展,这是何意?”
    我知道他们二人不明白,这个名词是二十世纪才出现的。我解释道:“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朕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有一处池塘,里面有很多鱼,如果我们天天只知道抓鱼捕鱼吃,是不是也会觉得生活还行,每rì三餐都能温饱,但是,我们的子孙后代突然有一天发现,鱼被吃完了,那他们该吃啥呢?”
    在座的二位反应都很快:“不能只吃,还要养鱼才行。”
    “很好,池塘里的鱼是有限的资源,所以我们在开发利用这些有限资源的同时,还需要加以保护,甚至再生,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后代能够长有,简单而言,就是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必须合理利用资源。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文天祥道:“陛下英明。”
    对于资源越来越匮乏的后世来讲,各国对于可持续xìng发展的重视度也是越来越高。然而,在宋朝这可是过于前卫的理念之一了。
    潜说友不似文天祥,早已对我的“新鲜”言论习以为常,愣了半天,才缓过神来,跟着文天祥道:“皇上圣明。”
    我静静地看着潜说友,停顿片刻道:“潜爱卿,虽说你是由贾太师推荐,但从这份奏折中可以看出,你还是很有才华。”
    潜说友不知为何我突然提及贾似道,心中有些忐忑:“皇上过奖。”
第123章 密码传信
 正文 第123章 密码传信    
    第123章 密码传信
    皇权,相权之争,朝中大臣哪个不知?虽说潜说友级别不够,只算得上是一个地方官员,但却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官,自然十分清楚这些权力斗争,何况潜说友与廖莹中私交甚密,廖莹中时常会有意无意地透露一些朝中消息,使其更是知道不少朝廷之事。
    潜说友低着头,心里直嘀咕,“难道皇上把我划入贾似道一党了吗?”
    我语气温和道:“潜爱卿,好好做事,为天下百姓,也为朕的大宋王朝。”
    潜说友突然想起外界的种种传言,当今皇上乃天命所归,真龙天子。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对于外面的那些传闻自是半信半疑,甚至连皇上在贡院的训示都有可能是他人之作,但刚才在听皇上的持续xìng发展言论时,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暗生敬意。
    持才傲物的潜说友觉得,在这个时代,除了皇上,还从未听说过有第二个人能有如此卓越长远的见识,难怪有朝中大臣曾经说过,陛下乃神人也。
    脑海中瞬间想到这些,潜说友急忙起身,随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皇上旨意,臣潜说友句句铭记在心,臣定当不负皇上厚爱,为中兴我朝奋斗。”
    “爱卿,平身。”我笑笑,“朕说过这是御书房,不必拘礼。”
    一旁的文天祥也道:“潜大人,在皇上的御书房议事时,不用过于拘谨,以后慢慢习惯就好。”
    文天祥只是随意言道,没料到在潜说友听来,似乎变成了一种暗示,“以后。。。。。。”那不是说我以后会常常到皇上的御书房?
    深谙官场之道的潜说友内心忧喜交加,喜的是皇上似乎在招揽自己,忧的是贾似道可不是善良之辈,弄不好自己前途尽墨,xìng命不保,身在官场中,一旦站错队伍,那就不是玩笑之事了。
    潜说友起身道:“谢皇上。”
    “恩,退下吧。”
    潜说友前脚一走,小七后脚跟进道:“官家,陆大人到了。”
    陆秀夫进屋后递给我一份奏折道:“陛下,这是水师都统李北洋请臣转交给陛下的水师整编方案。”
    “李北洋?”我想起视察水师已经有一个月了,“君实,这李北洋的方案怎么直接由你转交?”
    按照大宋礼制,一般情况下,朝会外的官员奏折需要先交给中书省或者枢密院,再到皇宫,作为武将的李北洋,其奏折先要交到枢密院,由枢密院附上意见后交给皇帝审批。
    陆秀夫禀道:“陛下,臣近rì刻意结交李北洋,并由扬州边军中的水师将领乐知山(李北洋的弟子)引荐,臣和李北洋交往开始频繁,渐渐变得无话不谈。李北洋十分不满贾似道,也瞧不起我朝的禁军,边军,除了扬州边军外,他认为眼下的陆军根本不是蒙古铁骑三合之敌,只有我大宋水师才是无敌于天下,但是水师又不得朝廷重视,贾似道一党因其不愿附和,也就淡与水师的发展,后拉拢李曾伯的沿海水师,使得水师仅有的经费这些年大都拨给了沿海水师,殿前司水军的装备反而落后于沿海水师了,这当然激发了李北洋和贾似道的矛盾,只是李北洋根本无力和贾似道抗争,慢慢也就颓废了。”
    陆秀夫喝了口茶水继续道:“自从陛下视察水师后,李北洋又萌发出一丝希望,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超过其先祖李宝所建之功勋。这份奏折是李北洋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所写,但他不愿让枢密院中人见到,便委托臣转交,而他另外和李曾伯又做了一份奏折,目前已经交到枢密院,以应付皇差。”
    我笑笑,翻开奏折,道:“这李北洋的书法笔迹倒是很不错啊,豪放中不失轻灵,有大家风范。”
    陆秀夫也笑了起来:“陛下,这可不是李北洋的笔迹,他的那几个字还真是像狗爬般。”
    “是吗?”我惊讶道,“李北洋下面还有这等文人才子?”
    “陛下,这是欧阳建青的笔迹。欧阳建青入职殿前司水军后,勤奋好学,不知如何被李北洋看重,收为关门弟子,这份奏折是由李北洋口述,欧阳建青执笔所写。”
    “难怪,欧阳建青文武双全,如能继承李北洋衣钵,倒是喜事一件啊,这份奏折先放在这里,朕晚上仔细审阅。”
    陆秀夫接着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
    “何事?直接说吧。”
    “通过和欧阳建青进一步接触后,臣觉得可以让其加入龙牙。”
    我想了想道:“如果欧阳建青愿意,当然可以,这也算是件好事吧。君实,你自行决定就是了。”
    “是,陛下。”
    “君实,灵儿送来的信鸽你要派人尽快熟悉,有了信鸽,对于龙牙情报部的传信速度会大大加快。”
    文天祥道:“陛下,使用信鸽传信,速度的确可以加快,但是却受到保密xìng的制约,很难传递一些重要的消息。”
    “陛下,文大人所言极是,信鸽并不能用来传递重要情报。”
    “宋瑞,君实,这点你们大可放心,朕已经想好了,使用密码传信即可。”
    “密码传信?”两人心道,又是新鲜事物吧。
    密码是一种用来混淆的技术,它希望将正常的(可识别的)信息转变为无法识别的信息,这种无法识别的信息通过再加工便可以恢复成可识别信息。
    早在公元前405年,雅典人在和斯巴达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就使用了最为简单的密码传信。
    我随意拿起桌上两本一模一样的书,将其中一本递给了陆秀夫,然后说道:“两位看,这是两本完全相同的《论语》吧,你们拿一本,朕也拿一本。”
    随后,我又拿出一张纸,用硬笔写了三个数字,358,道:“你们看,这是358三个谢氏数字吧,第一个数字是3,打开第三页,第二个数字是5,在这页中找到第五排,第三个数字是8,在这页中看着第五排第八行,上面是个什么字?”
    “也,之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