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93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93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会亲自负责。”
    我的意思很清楚,天下财富都是我的,我自然不会贪污自己的银两,如果让别人来管,我是不会不放心的。
    随后,我把建立监察公署的具体想法一一告诉了在座的朝臣。
    “陛下之言颇有道理,只是其中细节臣还需好好思索消化。”马廷鸾听完后道。
    我知道这个监察公署的道理很简单,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是有不少问题:“各位爱卿,监察公署和银庄等一样,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只要方向正确,即使中途遇到挫折,也会到达我们的目地的。在监察公署成立后,随之而来的南衙也会重开,南衙只负责审理官员受贿案件,dú lì于刑部和各级官府,同样也只对朕负责。其断案之依据只是我朝律法和即将出台的官员行事准则。”
    贾似道仔细听着,并不言语,毫无表情的脸庞掩盖不住内心的忐忑,“赵禥的用心也太露骨了吧,先前的部门分解,如今的监察公署,都是在强化皇权,长久下去,基本上就会变为皇权独大了。但是,赵禥的行为全打着中兴宋朝的幌子,自己也无法反驳,而且从太后的言行可以看出,后权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赵禥,倘若自己公然反对赵赵禥的变革,很容易被抓住把柄,遭致皇权后权的打击,毕竟大宋姓赵,而且是强势的赵禥当家。”
    我自然听不见贾似道的心声,但是他的猜测的确十分正确,我就是要让皇权独大,倒不是因为我喜欢dú cái,而是我认为自己多出八百年的见识,一定能够更好地针对现状做出正确的决策。更何况掌握相权的贾似道并非贤臣,很可能是阻碍我变革的绊脚石。
    说到这里,我突然问道:“陈文龙,你明白朕设立监察公署的意义了吗?”
    陈文龙连忙起身道:“陛下,臣明白。”
    “那就好,陈文龙接旨听封。”
    陈文龙离开座位跪下道:“臣陈文龙候旨。”
    “陈爱卿,福建路监察公署首任监察使就由你担任。”
    “臣接旨。臣陈文龙谢陛下隆恩。”
    监察公署虽然品衔不高,却是代表皇上,又不受地方辖制,自是强过陈文龙在会稽的职务。
    “陈爱卿,你出身福建路,对于那里的官场情形也该略知一二吧。”
    “回陛下,臣有所耳闻。”
    “恩,陈爱卿,你曾祖父曾言,人才当以气节为主,希望你谨记此言,如果你自身不洁,休怪朕之无情,在这里朕明确告诉你,别人贪污,按律法处置,你若贪污,朕会定斩不饶。”我看了陈文龙一眼,语气缓了缓道,“当然,朕对你的人品略有所闻,所以才将此重任交付与你。至于福建路的详情和监察公署的权限细则你会后找政务院陆秀夫询问,官员的行事准则朕已经安排赵顺孙在起草,近两rì你也协助赵爱卿一起拟定吧。”
    陈文龙擦了擦头上的冷汗道:“是,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好了,起来吧。下面朕继续说第二件事。陈宜中陈爱卿,朕记得先帝宝佑年间,你和与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等六人上书抨击殿中侍御史丁大全而被削籍除名,谪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有这事吧?”
    我在说到六君子上书评击丁大全时,眼神下意识地瞟了下贾似道,心里想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好像是正确的吧?
    陈宜中自豪道:“陛下,确有此事。”
    “很好,当年你们六人不畏强权,敢于直言,朕颇为欣赏。朕打算出版一份刊物,专门刊登我朝各部各院之公示,宣传朝廷的动向以及对部分时事的评价等。简单而言,其目的有二,一是公示和宣传,二是舆论造势及监督。”
    陈宜中不明所以,问道:“陛下,公示宣传好理解,但舆论造势监督?臣却不明。”
    “所谓监督,就是将有违纪之官员公布于众,让百姓都知道其罪行及受到的惩罚,对于这名贪官,以及其周边之人,是不是都能起到监督jǐng示作用呢?又如当年你们六君子上书朝廷,如果有这样一份刊物,让全天下的百姓都能知道丁大全之罪行,也知道你们上书之事,就可以得到百姓的支持,如此以来,反对丁大全的声势就会更加浩大,你们六君子也就不必孤军奋战了。各位爱卿,可别小看这种舆论之势,其作用之大,有时候甚至超过律法的制裁。”
    陈宜中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道:“陛下圣明。”
    “陈爱卿,你们六人之中,除了你身居要职,其余五人现在大都在京闲职,你通知他们明rì下午到朕的御书房,朕打算见见他们,顺便也看看他们五人是否能够担当此刊物发行的重任。”
    “是,陛下,臣领旨。”
    在这六君子中,陈宜中因后来拜相名气最大,但却因投靠贾似道而有了污点。黄镛和刘黻一生颇有好评,基本上没有留下劣迹,至于其他三人史书上则少有记载。六君子均出自太学,文笔上应该没有问题,从品行上看,除了陈宜中也应该没有问题。
    礼部尚书马廷鸾再次问道:“陛下,这刊物又属朝中何部治下?”
    我知道这些新的机构部门都不在原有礼制中,笑道:“这刊物之人员不在朝廷编制内。”
    “啊?这个还是直属皇室吗?”
第183章 大宋皇家报
 正文 第183章 大宋皇家报    
    第183章 大宋皇家报
    对于一些简单的奏折,全玖的批复越来越贴近我的思路,或许这就叫做默契吧。
    我简单复核了一遍全玖批复过的奏折,又拿起另外一边的“复杂”奏折仔细看了起来,最上面一份是刑部宋承祖所上的奏折,内容是关于金华府的。“金华府案有消息了?”我暗道,随即打开了奏折。
    “臣宋承祖在调查金华府任一松等官员时,意外发现通判邢方卓与盖叫天一案有关。。。。。。”正当我翻看时却突然觉得心里一颤,浑身上下有种怪异的不舒适感,大脑也隐隐有些作疼。从赵禥的记忆中我知道其身体虚弱,但成年后很少出现头疼等现象,何况自我占据赵禥的身体以来,每rì勤于习武,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连小感冒都不曾有过,今rì之不适来得过于意外了吧。
    “玖儿,你继续批示奏折,朕到外面随意走走。”
    全玖见我脸sè不霁,紧张起来:“官家哪里不适?快传御医来看看吧。”
    我安慰道:“玖儿,朕没事,可能是最近有些疲累,出去走走透透气也许就好了。”
    “那玖儿陪你一起吧。”
    “不用了,朕就在宫外走走,很快就会回来。”
    “那好吧,官家。”全玖边答应边对外叫道,“小七。”
    “全妃娘娘,小的在。”
    “陪官家去屋外走走。”
    夏rì的夜晚,蝉鸣风中,偶尔出现的萤火虫点缀在半空,犹如一曲温情的和弦,zì yóu而闲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虽然同样是夏季,但这个时代的空气远较后世为好,夜晚时也没有后世南方那种燥热。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宁乾宫外,身上的不适感渐渐消失,但脑海中却是越来越迷糊,似乎意识有些不受自己控制。走着,走着,眼前突然出现四座高高的宝塔,“咦,这里怎么会有四座宝塔?”我喃喃惊讶道。
    这四座宝塔均有七层之高,外形也是一模一样,矗立在黑暗之中,凭借着一丝星光,我看见塔身周围隐约绕有淡淡的烟雾,在宝塔之外,却是什么也看不见。我下意识地朝着宝塔走了过去,尽管觉得十分奇怪。
    靠近宝塔,只觉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我能确定,这是侵骨的凉意,绝对不是凉快。离我最近的宝塔塔身上有一个巨大的“风”字,这是何意?风之塔吗?我在塔下站了一会,来到塔门前,塔门紧闭,只见门上写着,此塔名为风,入内可得开启云之塔之法。
    果然叫做风之塔。
    我没有直接入内,又走到其它几座塔前看了看,只见上面分别写有云,雷,电三个大字,“风云雷电”,这是什么塔?怎么看上去像是玄幻武侠小说中的机关阵势。
    难道是要我打到四座塔的塔顶,再取得什么宝物或者秘籍?
    云之塔,雷之塔门前所写的内容一样,都是塔内有开启下一座宝塔的方法。最后的电之塔门前,其内容则完全不一,我默默念道,“进入此塔者,可见自己所想之人。”
    “自己所想之人?那不就是rì思夜想的乐菱杉吗?”
    我一阵激动,也没有去想这里为何会凭空出现四座宝塔,便急忙回到风之塔的塔门前,这时大门已经敞开,我没有丝毫犹豫,便yù入内。
    正在这时,我忽然听见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你恨她吗?”
    声音苍老,我对此却是记忆犹新,这不就是当rì我在少帝陵前听到的那位黑衣老人的声音吗?正是这个声音让我后来走进少帝陵,从而穿越到了宋朝。
    “我恨她吗?”
    我毫无意识地重复了一遍,随即冷不丁地打了个冷颤,脑海中却是渐渐恢复了清明。我止住脚步,四下看去,却没有看见黑衣老人的身影,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正站在皇宫花园的一处亭榭中,周围乃是一片花丛,哪里有什么宝塔存在。
    “小七,朕怎么走到花园里来了?”
    “官家,您出门后就径直走向花园,然后就停在这座小亭内,来回踱步,小的和您说话,官家也不理睬,小的以为官家在思考什么问题,也就不敢打扰了。”
    “幻觉?”我自言自语道,不过全身上下倒是恢复了正常。
    或许是最近太累的缘故吧。我曾经是无神论者,自从穿越后,我的世界观已经改变,但潜意识中还是会以后世的想法来看待问题,对于常人而言,幻觉大都是出现在jīng神极其疲惫时,当然,吸毒者除外。
    回到宫里,我喝了碗全玖亲自炖好的人参汤,便早早躺在了床上。好在转天是朝歇rì,我直睡到中午才被我的助理叫了起来。
    “官家,起来吃饭吧,官家约见的六君子一会就要到了。”
    “玖儿,午时了?”
    “是啊,午时都过半了。”
    陈宜中等六人准时来到御书房。
    六人大礼参拜后,陈宜中将其余五人黄镛、刘黻、林则祖、陈宗、曾唯一一向我做了介绍。五人中,刘黻年龄最大,约莫五十来岁,其他四人的年龄都在三十到四十之间。
    稍事寒暄后,我便开门见山道:“各位爱卿,朕今rì叫你们前来,一是因为欣赏各位当年不畏强权之风范,所以想要见见你们六君子,二来是朕打算出版一种刊物,需要有正义感的文人来做编辑和记者,不知各位有否意向?”
    众人相互看了看,其中年龄最大的刘黻道:“皇上,刊物之事与权兄(陈宜中字)已经告诉了微臣,臣等五人均是激动万分,臣等虽然官职低微,却始终关注我朝局势,皇上当rì在贡院的训示,不少学子事后依照记忆整理成文,在天下读书人之间广为流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拘一格降人才等名言诗词深得人心啊,是以臣等昨晚连夜商讨,都十分愿意跟随皇上,只是不知皇上所言之记者是何意?”
    在五代北宋年间,有了“出版”一词,自然就产生了“编辑”一职,而“记者”的称呼则是到了近代才出现的。
    我笑着解释道:“呵呵,编辑和记者乃是刊物所需的基本人员,编辑你们都知道,朕就不说了,而记者则是从事消息采集和新闻报道的。朕举个例子,在某时某地发生了一起事件,就以当年你们六君子事件为例吧,刊物的记者们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即前往太学,将事情的起因,人物,过程,结果等一一记录下来,回来后交给编辑,再由编辑整理审核甚至加上评语刊登在刊物上,最后发行到读者手里,让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
    刘黻点了点头道:“嗯,臣等清楚了。皇上,本刊物的宗旨是何?”
    “这点朕已经想好,本刊的宗旨是扬善惩恶,监督时政民风;舆论督导,引导我朝积极向上;公示政务,宣传朝廷的法规条文。”
    出自太学的刘黻等人反应很快,听完后刘黻代表道:“臣等遵旨行事。”
    “好,各位爱卿,朕为本刊取名大宋皇家报,此报隶属皇室,在不违反本朝律法的前提下可以不受朝廷制约,本报先期每月一刊,然后过渡到半月一刊或者旬rì一刊。你们各位一旦加入本报,也就不能再在朝中任职了,这点你们需要自行想好。当然,朕会给你们一段适应时间,恩,就定一个月吧,如果你们觉得不适应或者朕认为你们不适应,那还是回朝任原职。至于本刊物所有的费用包括你们的俸禄暂且由皇室支出,本报前期免费供给读者,后续会收取一定费用,尽力做到收支平衡。各位明白吗?”
    “皇上,臣等明白,谨遵旨意。”
    “恩,刘爱卿,你年龄最大,就担任皇家报的总编辑,黄爱卿任副总编辑,林爱卿,陈爱卿,曾爱卿,你们三位担任编辑兼记者,具体事务你们自行确定,但每刊的内容都需要经过朕的审核后方可发行。”
    “是,皇上。”
    “最后一点,你们谨记,在维护本报宗旨和遵守本朝律法的前提下,本报所有内容必须真实客观。”
第184章 公和私的诠释
 正文 第184章 公和私的诠释    
    第184章 公和私的诠释
    在宁坤宫吃完晚饭,我便匆匆忙忙回到宁乾宫。全玖则留在宁坤宫,和谢道清等人一起商议为我纳妃之事。
    昨夜刑部宋承祖的奏折似乎提到金华通判刑方卓和盖叫天一案有关,不过我只看了奏折的开头便心神不宁,以致没有看下去。我坐在御书房的书桌旁,打开奏折,再次翻阅起来。
    以下是宋承祖奏折中有关盖叫天(同盟会)案的内容,至于金华府官员的贪污渎职状况和其它地方的情形都是一样,此处就不再转述。
    臣奉旨调查金华府官员渎职案及盖叫天案,无意中发现金华通判刑方卓与盖叫天之间的关联。盖叫天在落草为寇前曾在金华府一带与人斗殴,并将附近村民打残,当时处理此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