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213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213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志常道:“是刀背。”

寇仲终于有些惊讶,刀背钝而无锋,要想用它来这种青石上做刻很是不容易,难怪这画工这么粗浅。

李志常似乎知道寇仲的想法,慢慢道:“你以为是因为用刀背,宋缺才雕了这么一个简陋的石刻么?”

寇仲问道:“难道不是,要知道用刀背刻出这样的石刻,对功力要求很高,力道的把握更要微乎其微,心力用在这些地方,忽略了其他也很正常。”

PS:感谢葬月公子的588赏、两间一点红的100*2赏

第八十一章分庭抗礼

李志常叹息道:“小仲你看不出来,这也怪不得你,若非到了精妙入神的入微阶段,是看不出来的。”

寇仲仿佛灵光一闪,再次注视这道石刻突然这上面的线条豁然分开,形成了一道道形状一致,深浅一致,长短一致,完全一模一样的小段线条。每一段石刻连接起来就拼成了李志常的形象,但是蕴含的本体,却是一段段石刻,每一段都没有完全连接,才造成了那种没有丝毫美~感的画工,因为其本身的不流畅,所以每一段刀刻的刀意都完全不同,每一道刀刻都是一招精妙的刀法,顷刻之间寇仲便算出这上面共有九百九十九段刀刻。

李志常道:“宋缺用刀背,便是为了隐藏其中的刀意啊,不然以小仲的本事,第一眼就看出来了。嘿嘿,虽然还没见到宋缺,就向我出了九百九十九招。”

寇仲脸上犹自带着震惊的神色,终于忍不住说道:“刀法用到这种地步,我真不知道该用什么形容,虽然只有九百九十九招,但是其中又何止九百九十九招,到如今我才明白天刀为何在江湖中有那样崇高的地位。”

李志常淡然道:“小仲你可知道宋缺为何让你带这个时刻回来。”

不等寇仲回答,李志常接着道:“当然是因为你便是宋缺预定好的传人,他是在借我的手向你展示他的刀,宋缺啊宋缺,难道在你心中李志常便是一个小气的人么。”

漫空风雨之中,宋缺和宋智立在江水左岸。悠长的河水自两人面前流过。宋缺神情闲适。意态悠然,丝毫看不出一个绝世刀手的形象。

宋缺道:“长江就像一条大龙,从远酉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峰倾泻而来,横过中土,自西而东的奔流出大洋,孕育成南方的文明繁华之境。与黄河相比,大江多出几分俏秀温柔。江、淮、河、济谓之‘四比,大江多出几分俏秀温柔。江、淮、河、济谓之‘四渎’。都是流入大海的河道。天下第一大河称语的得主虽是黄河,但我独钟情大江,在很多方面是大河无法比拟的。‘

宋智微笑道:“还记得大兄少年时亦曾去探索过大江的源头,一晃都多少年过去了。”

宋缺道:“前尘往事如云烟,的确过去很多年了。”他忽然道:“阿智,我有多少年没离开岭南了?”

宋智低头道:“大兄你有十五年没离开岭南了。”

宋缺目送长江之水,露出如夫子在江边叹惋‘逝者如斯夫’的神情,儒雅的面庞映在江水中,有一种江水流动,人影却恒定不变的味道。

他淡然道:“自十五年前我追杀石之轩不成。就再也没有离开岭南了,你可知道为什么?”

宋智道:“大兄一向雄才大略。只因十五年前隋室如日中天,因此大兄不得不在岭南静待时机,此是天力,所以人力不及。”

宋缺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罢了,阿智还有没说出来的话。”

宋智道:“大兄当年也未全力追杀石之轩,应当是因为看穿了石之轩的另外一面,让他去祸乱天下,以待时机,收拾残局。”

宋缺叹息道:“这话应当不是你想出来的,是李志常跟你谈起的吧。不过阿智世人都说天刀地剑,我知道你一向是不服的,父亲给你取了一个‘智’字,早就说明一切,你是个聪明人。”

宋智抬起了头,他和宋缺几十年兄弟,却很少正视宋缺,不是不敢,是怕自己不自觉露出对宋缺的不满。

宋智终于苦笑道:“我的确一直不服大兄,不是不服‘地剑’在‘天刀’之下,不是不服宋缺在‘岭南’苦守几十年,毫无作为,而是不服大兄对我的不认可。”

宋缺淡淡道:“我知道。”

宋智道:“我当然知道大兄知道,宋智终归是凡人,而大兄已经近乎天人,若非大兄的威势,宋智恐怕连地剑这个名声也没有。”

宋缺感慨道:“是我一向显得完美无缺,所以害了玉华、害了师道,也害了你,任谁有我这样的兄长、这样的父亲,都会不好过,这一切都怨我。”

宋智道:“我实不敢相信这种话会出自大兄的口中。”

宋缺道:“因为天下一统的希望就在不久后,所以宋缺也不必再继续做宋缺了,你明白么?”

宋智道:“难道大兄其实已经决意和李志常联手了。”

宋缺微笑道:“李志常确实有厉害的手段,割据荆襄,斗四大圣僧,再有寇仲、虚行之为臂助,一战而下巴陵,其势已成,便是宋缺也不得不承认虽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但能和宋缺分庭伉礼的人也只有李志常一个。”

宋智当然明白万乘之主指的兵精粮足的窦建德,千乘之君自然是李渊,这两人隐然间已经是北方霸主,王世充击败李密后便骄奢淫~逸,大封亲族,露出了衰败迹象,比不上李渊和窦建德。

他说道:“那大兄此去既然是联合,还会动手么?”

宋缺道:“当然要动手。”

宋智道:“我还是希望大兄不要出手。”

宋缺道:“你是怕我们会两败俱伤罢。”

宋智点了点头道:“大兄没有见过李志常,所以很难明白他给人的一种感觉。”

宋缺道:“我怎么不知道,李志常定然是一个‘绝云气、负苍天,如逍遥游中鲲鹏神鸟那样的人物’,无拘无束,悠游自在。”

宋智惊讶道:“大兄此言正合乎我对李志常的印象,至今让我最难理解的便是,他那样的人物怎么会去争夺天下。”

宋缺似不经意间,踢了一颗石子,在不住旋转中,落入江面,一起一伏,悠然有趣,偶有一只水鸟误以为是出~水的游鱼,喙往石子啄去。

宋缺微笑道:“李志常并非是宁道奇那种假洒脱的人,他才是真正的道家人物,一切任乎自然。并不因为自己是什么身份,或者表现出什么形象,便要去做合乎他形象的事情。他已经看破,是阿智你看不破。”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徐子陵终于来到了净念禅院的山门前,春雨刚刚过去,脚下的土地酥松柔软,而且还有着泥土芬芳的气息,让徐子陵心中一片宁静。

‘当!当!当!‘

悠扬的钟声,从徐子陵耳边响起。

那副著名的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从徐子陵的心头缓缓流淌,他不禁生出一股嘲笑。

净念禅院若真清净,便又不会成为武林圣地了。

虚极静笃,徐子陵此刻真气藏于檀中穴之中,小至无限,思感无限蔓延,终于选定了一个方向,往那而去。

过了深幽的禅院,奇伟的塔林,前面露出一条清澈的小溪,依山而傍的一处茅亭,溪水边一个素白衣裳的女子静静立住。

仙音响起,让人心头澄净,“徐兄不是第一次来净念禅院了罢”。

徐子陵道:“仙子如何得知。”

师妃暄缓缓转身,柔声道:“徐兄和寇兄、李兄当日不正是在这禅院之中联手盗走了和氏璧么,今天徐兄来这里是李兄有什么事情传达,是么?”

徐子陵露出尊敬的神色,师妃暄乃是踏入精妙如神的入微境界的超卓人物,他刚才纵然进入井中月的至境,但是师妃暄背对着他,也能给他庞大的心灵压力。纵然没有交过手,徐子陵也知道师妃暄确实比他高明不少,难怪李志常称许师妃暄是慈航静斋历代最出色的人物。

他点头道:“仙子说的没错,李师确实有话带到。”

师妃暄微笑道:“李兄的心意我已经知晓,徐兄远来是客,妃暄这里却不免有些简陋,只有去年在山间采摘的陈茶招待,徐兄若是不嫌弃,便到茅亭那里坐一会。”

徐子陵道:“我也是不喜欢繁琐礼节的人,此处山气佳然,能多呆一会,便是仙子对我最好的招待。”

师妃暄怅然道:“徐兄真会说话,可惜咱们却做不成朋友。”

徐子陵道:“如果仙子退出天下的纷争,不但是我,就算李师也定然把仙子当成很好的朋友。”

师妃暄淡淡笑道:“我自不会怀疑徐兄的真心实意,可惜徐兄不是李兄,如果是他就不会说出这样的话了。”

徐子陵缓缓道:“确实如此,李师会尊重任何人的决定,也不会对任何与他为敌的人手下留情。”

师妃暄淡然一笑,这确实是实情,天下间或许没有人比她更了解李志常了,正因为了解,师妃暄才知道李志常的可怖、可怕、可尊、可敬。

自天师孙恩之后,恐怕李志常便是道家最为超卓的人物了,假以时日李志常突破武道极致,如天师孙恩那样破碎虚空而去,师妃暄也一点不会觉得意外,那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她轻轻道:“即便如此,妃暄也不会放弃,请徐兄去转告李兄,半年之后我会和宁道兄在净念禅院和李师作最后的斗争。”

PS:感谢做人留一线啊的打赏

第八十二章江流天地外

PS:感谢无措的1888赏、含沙的588赏和两间一点红的100*2赏,推荐一本我最近最喜欢的竞技文《火爆控卫》,虽然才十多万字的幼苗,不过实在太好看了,忍不住给大家推一下

宋缺和宋智改乘木筏从长江逆流而上,入了汉水,过了荆门,襄阳城遥遥在望。

宋智充分感受到自长江到汉水这一路上,宋缺变得焕然一新,让人既觉得宋缺高高在上,但又不至于让人心生畏惧,气势充沛天地而又不会伤人,仿佛佛经中的菩萨,有大神通大~法力,却不会让凡人过于敬畏。此刻的宋缺归于平凡而毫不平凡,得刀而忘刀,舍刀之外再无他物,见天、见地、见众生、见自己。

从这一点宋智便知道宋缺和三大宗师之流相比,已经稳稳高出一线,宋智也不由感慨若非对李志常的万般重视,宋缺也不会有此调整,从而做出突破。

这一路上宋缺不如以往那般冷然无语,而是变得唠唠叨叨许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似乎几十年对这如画江山未尽之语都尽数说了出来。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宋缺缓缓低吟,这首李志常攻下襄阳大宴群臣所做的诗句早就传入大江南北,随着李志常的声势日隆,即便随便几句歪诗也有人穿凿附会。何况这首诗十分绝妙。足以流传后世。

宋缺今日见到襄阳。便不得不佩服李志常八句之中,便将襄阳说尽,亦可以表明李志常始终处于超然世外的心态,不曾有半点尘埃。

汉水穿襄阳城而过,有宽广平缓的河道,随意引流,便是天然的护城河,可谓襄阳城天然的屏障。而且最宽的河道亦宽达百余丈。即便是大宗师级数的高手想横渡上城,也得被城上的军队击退回去,这并不是虚言。

宋缺悠然道:“自汉中始,自汉口终,方有了汉水之名。北有黄河,南有长江,环抱荆楚大地,北望中原,南接长江,可以说南北用兵。汉水是必须要了解的江河,将来我们也可以从汉水出兵。兴师北伐。”

宋智沉吟道:“只一个‘汉’字,汉水便有了别样的意义,也希望有一天,我们汉人能够重新树立起强汉的风采。”

汉水苍苍,古城悠悠,李志常静坐在襄阳城中,亦能心生感应,宋缺来了。这是源于一种奇妙的心灵体会,定中生静,静而触碰虚空,感受到平时无法感受到的信息。

这也是宋缺太过强大,亦不曾丝毫掩饰自己的气机,才能隔着这么远,被李志常感触到。名震天下的无常剑横放在李志常双膝之上,李志常轻轻抚摸无常剑的剑身,低声笑道:“无常啊无常,你是否感受到了天刀的气息,若是叶孤城没有来,届时只好咱两勉力一战了。”

傅采林凝聚生命的重击,并非一般的伤势,而是介于虚实之间,只有李志常闭关静养,才能慢慢将伤势养好。

但是宋缺来此,亦是不能拒绝的一场较量,这是一场在南方势力博弈中,谁来主导其中局面的谈话,并非一般的江湖争斗。

正如天下大乱,诸侯林立,一方势力如果衰弱,另必然会趁势吞并,此乃天道使然。宋缺首先便是高明的战略家,在天下博弈中,首先就会脱离一个江湖人的视角,这和宇文阀阀主宇文伤一直以江湖人自居的心态完全不同。

这也是宇文伤明明是宇文阀第一高手,亦是四大阀中仅次于宋缺的高手,反而却让宇文化及主导族中事务的缘故。

寇仲在李志常吩咐下来到襄阳城外,静立在战船之上,井中月握在手上,人与刀浑然一体,任何少有眼力的人见到寇仲,亦可以感受到寇仲已经步入了‘人即刀,刀即人’的妙境。等了不知多久,直到明月跃出~水面,斜照汉水,终于看到了一叶扁舟,一人操筏,分明便是宋智。

另一人立在船首,不消说便是天刀了。

从寇仲第一次逃出扬州城,便听闻了天刀的名声,直到如今多少年过去,方才亲眼见到天刀宋缺。

那是张没有半点瑕疵的英俊脸庞,浓中见清的双眉下嵌有一对像宝石般闪亮生辉,神采飞扬的眼睛,宽广的额头显示出超越常人的智慧,沉静中隐带一股能打动任何人的忧郁表情,但又使人感到那感情深还得难以捉摸。

这便是寇仲对宋缺的第一印像,亦让寇仲心中生出难以言喻的感觉,因为纵然他进入了井中月的至境,他也丝毫把握不住宋缺的气息。

似乎只要他一闭眼,宋缺便会因为和茫茫汉水融为一体,而让人不能感受到他的存在。

宋缺未发一言,寇仲也能从心灵上感受到铺天盖地的压力,此刻李志常身负重伤,寇仲便只能义无反顾的担起第一道屏障,而且他近来刀法在李志常指点下,已经初步进入了入微的化境,自忖天刀如何厉害,自己也能给他造成一点麻烦,有时候只要一点点麻烦,便能在宋缺见到李志常的时候,消弱一分宋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