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恬喜嫁 >

第16章

欢恬喜嫁-第16章

小说: 欢恬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5章 谈话(推荐票1500+)

    偏生,连她自己的女儿都还对她的行为不认可。

    吴氏只要一想到这里,就忍不住生闷气。

    心里不痛快之下,吴氏自然看谁都不顺眼,又正好瞧着姜氏正扭过头与徐玉初和徐玉见姐妹说着话,脸上尽是舒心的笑容,叫本就心里不痛快的吴氏看了只觉有些刺眼。

    三房和四房都是嫡出的,与长房怎么着都是嫡亲的兄弟,将来就算是分了家,长房总也得顾念着手足之情,可他们二房呢?

    只等将来分了家,只怕二房的日子立马就会从天上落到地下!

    吴氏越想越不痛快。

    捏着帕子的手一紧,她就冲着姜氏那边笑了笑,“三弟妹,不知你觉得呢,咱们大嫂是不是个有福气的人?”

    这是每日早晨,府里女眷前往荣寿堂请安之时。

    老太太今儿起得晚了些,现在正在内室里梳洗,外间各房夫人小姐都已经到齐了。

    听到吴氏这话,所有人于是都朝着姜氏看了过去。

    姜氏微微一顿。

    吴氏这样问,她还能如何回答?

    难不成还要否认了,直言孙氏就不是个有福的?

    姜氏于是轻轻笑了笑,道:“二嫂说的是,咱们大嫂可不就是个有福的?”

    听了这话,吴氏不仅没有得意,反而更觉心里堵得慌。

    虽然与她说了同样的话,但姜氏看起来却是淡然而优雅的,哪里看得到半点逢迎与巴结?

    这又更让吴氏不痛快。

    总觉得,就像是找了面镜子,照出自己所有的丑态一般。

    屋里气氛一僵。

    正好这时候老太太收拾妥当走了出来,以孙氏为首的几人都齐齐起身向老太太行礼,才算是将方才的事给揭过了。

    众人一起用完早膳,趁着早膳后坐下来喝茶的时间,老太太轻轻啜了一口温度正合适的茶水,再看了姜氏一眼,“下个月十六,就是初姐儿及笄的日子吧?”

    姜氏微怔之后点头。

    现在已经是四月底,离五月十六,也只有半月多的日子了。

    老太太于是又拍了拍侍立于她一侧的徐玉初的手,眼里满是温和与慈爱。

    自小疼到大,只差没养在跟前的这个最钟爱的孙女,眼见着就已经要及笄,该是说亲事的年纪了,老太太又是欣慰又是不舍。

    所以,明知道姜氏亦是个疼女儿的,她仍忍不住再三嘱咐道:“老三家的,姑娘家及笄可是件大事,初姐儿及笄,你这个做母亲的可不能轻忽了去,及笄礼怎么着也得大办,若是缺什么只管与我说,总不能委屈了初姐儿去。”

    其他几位姑娘听了面上虽然不显,心里却都各有所思。

    在老太太心里,其他的孙女怎么都是越不过徐玉初去的。

    姜氏听到这里却松了口气。

    她本以为老太太是要提到徐玉初的亲事,正愁着要如何开口与老太太说徐玉初与姜伯羡的亲事呢,现在听到老太太听是在说及笄礼的事,心里一松,然后连连点头:“母亲,儿媳省得,初姐儿也是儿媳的女儿,儿媳也断不会让她受委屈的!”

    老太太这才满意地点头。

    这天之后很快就到了端午。

    自打长房袭爵之后,府里的事老太太就尽数交到了孙氏手里,自己则安心的享起了清闲,所以今年的端午一应大小事都是由孙氏操持着的。

    孙氏这些年虽然并未完全掌家,但府里的事至少一半都是她在管着的,所以虽然这是老太太第一次完全放手,却也一点也不怵,还将所有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天,徐玉初和徐玉见,以及徐承允都是在丝竹苑里用的午膳,徐勋外出未归,便只有姜氏领着姐弟三人一起用膳。

    姐弟三人都有午休的习惯,但这天日头又毒得很,姜氏瞅着外面那明晃晃的太阳,想着姐弟三人若是就这样回了自己的院子,就算不中暑也指定不会舒坦,干脆就安排了姐弟三人都在丝竹苑里歇着,只等着他们午睡好了,日头也不那么毒了再回自己的院子。

    徐玉初和徐玉见就歇在了孙氏房里的碧纱橱里。

    屋里摆着冰盆儿,虽然不能完全将暑意压下去,却也算得上舒适宜人,姐妹俩都有些犯困,自然很快就睡了过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玉见半睡半醒间迷迷糊糊地听到姜氏在与人说话。

    “……往东宁伯府去的节礼可送到了?”这是姜氏的声音。

    “回夫人的话,您备下的东西都已经送到伯府去了,舅夫人还直说您客气呢,道是咱们侯府已经送过一次节礼了,偏您还要再送一次……”

    回话的是姜氏跟前的方嬷嬷。

    姜氏闻言声音里便带了笑意,“咱们侯府的是侯府的,我给娘家送点东西那是我自己的心意,总归也只是些小玩意儿,不值当什么。”

    想着早就与娘家嫂子程氏有了默契的两家儿女的亲事,姜氏面上的笑容又深了几分。

    方嬷嬷也跟着笑了笑,然后感叹道:“眼瞅着咱们家二姑娘就要及笄了,再在府里也呆不了一两年了,好在啊,二姑娘也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嫁去了东宁伯府,有舅老爷和舅夫人照看着,世子爷也是个重情重义的,二姑娘的好日子可在后头呢!”

    徐玉见也不知自己这是做梦还是醒着,但听到这里也不由跟着笑了笑。

    就听方嬷嬷还在说话。

    “夫人,方才老奴回来的时候,正巧碰见了成国公府来送回礼的人……”

    徐家可是有位嫁去了成国公府的姑奶奶,成国公府会有人送回礼也并不奇怪。

    姜氏并未在意,只问道:“可是二姑奶奶身边的人来了?”

    方嬷嬷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倒确是二姑奶奶身边的人,老奴见着吴嬷嬷了,领了两个丫鬟,还不知道为什么领了个看着有些脸生的小厮……”

    小厮?

    姜氏有些疑惑。

    吴嬷嬷跟在徐慧贞身边多年了,做事最是沉稳老辣,这次怎的竟会领个小厮往武定侯府的内院里来?

    姜氏怎么也没想明白。

第36章 小祖宗

    徐玉见也没想明白。

    不过,她这半睡半醒之间,知道思考就已经不错了,又哪里还能像清醒的时候一样将事情都考虑得清清楚楚的?

    想了一会儿没想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徐玉见翻了个身,便又睡了过去。

    等到徐玉见再醒过来,都已经快到申时了。

    她伸了个懒腰。

    这一觉倒是睡得好,如今醒过来只觉神清气爽的。

    往旁边一看,却又没能瞧见徐玉初的身影,徐玉见有些纳闷儿地起身,扬声唤了侍候在外面的锦年和锦华进来服侍她梳洗,一边问道:“姐姐呢?”

    锦年和锦华立即轻笑出声。

    这倒叫徐玉见有些好奇了,连忙问道:“我问姐姐去哪了,你们这是在笑什么?”

    两人这才说起原委来。

    徐玉初比徐玉见醒得要早,便与姜氏一起到了外间说话,不知怎的就说到了往东宁伯府送节礼的事,之后又谈到了徐玉初的婚事。

    徐玉初到底也是个正要及笄的姑娘家,谈及自己的婚事哪有不害羞的,都没等到徐玉见醒来,就先自己红着脸回了碧水阁。

    锦年和锦华那时就在碧纱橱里守着徐玉见,对姜氏和徐玉初的谈话虽然没听个完全,只言片语总也是听到了的。

    徐玉见便也跟着笑。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本就是常事,又哪里有什么好害羞的?

    不过……

    她想了想又觉得,大概徐玉初的反应才是正常的,她自己已经嫁过七次人了,所以才会对这种事如此淡定?

    徐玉见的心情顿时就颇为复杂。

    不多时,锦年和锦华就服侍着徐玉见梳洗完毕。

    徐玉见出了碧纱橱,眼见外面的太阳已经不如之前那般火辣辣了,便与姜氏打了个招呼,准备回碧水阁去。

    教她们姐妹读书的先生端午之后就要回来了,徐玉见还有些先生留下来的功课没有完成,自然要回去临时抱佛脚。

    这时的太阳其实仍有些烈,不过倒不似正午时那般是直射着的,连个树荫都没有,徐玉见一路捡了树荫或者围墙的阴影中走,倒也没怎么被晒着。

    但这天气毕竟热,这一路走下来,脸上也仍变得通红。

    才从一处院墙的拐角处拐过来,徐玉见就见迎面过来一行人,若不是她及时往后退了几步,只怕就要一头撞上去了。

    “原来是五姑娘……”

    有妇人的声音传来。

    徐玉见抬头看过去,正好就看到吴嬷嬷面上带了歉意朝着她扶过来。

    想起半睡半醒之间听到的姜氏与方嬷嬷的谈话,徐玉见没来得及与吴嬷嬷说话,就先往吴嬷嬷身后看了过去。

    据方嬷嬷所说,吴嬷嬷是来送徐慧贞的端午节礼的,谁曾想她还巴巴的将个小厮给领到了武定侯府的内院里来……

    徐玉见这样一看,就正好看到了吴嬷嬷身后不仅跟了两名丫鬟,还真的有个小厮。

    那小厮穿了一身半旧的青衣,头发用一块方巾束于头顶,他低着头,徐玉见看不清他的容貌,不过从他的动作来看就绝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人,大概是以为吴嬷嬷与徐玉见说话不会注意到他,这小厮还颇有些百无聊赖地拿了脚去踢地上的小石子儿。

    这人……

    正巧那小厮听到吴嬷嬷的一声“五姑娘”,猛地抬头看过来,顿时就与徐玉见的目光相撞。

    徐玉见看清楚这“小厮”的容貌,先是“嘶”了一声,然后指着他就要说话……

    吴嬷嬷见势不妙,立即就抓了徐玉见的手,“唉哟,我的好姑娘哎,您可千万别嚷出来……”

    徐玉见一阵的无语。

    什么小厮!

    只瞧那厮的长相,有什么小厮能长成他这样的?

    就冲他那张长得比小姑娘还好看的脸,不是上次差点死在了武定侯府的沈熙,又还能是谁?

    她将视线从沈熙的脸上收回来,又看向吴嬷嬷,“吴嬷嬷,他……”

    吴嬷嬷连忙低声道:“五姑娘,老奴这也是没办法,您可千万别嚷……”

    沈熙顽劣的名声在京城可谓是十分响亮,不过,因为安阳郡主太过宝贝这唯一的儿子,京城倒鲜少有人见过沈熙,只是听闻了他的事迹而已,若非如此,他今天往武定侯府里来,也不会没被人认出来。

    不过,以前沈熙的顽劣还只是在成国公府里,若是今天他扮成小厮跑到武定侯府内宅的事传了出来,可不就成了祸害到别人府里来了?

    徐玉见忍不住摇了摇头。

    她觉得自己是没办法理解沈熙的想法。

    武定侯府与成国公府乃是姻亲,沈熙若真的想来武定侯府,光明正大的来也就是了,难不成老太太和孙氏等人还会将他拦在门外不成,却偏要这般偷偷摸摸的。

    也不知道老太太有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但想来是有的吧。

    老太太好歹做了几十年的侯府女主人,一双眼睛不可谓不利,再加上沈熙就算穿了件破烂衣裳,他看起来也不像乞丐啊,想不发现什么端倪还真的不容易。

    徐玉见冲着吴嬷嬷摇了摇头,“行了,吴嬷嬷您放心,我不会嚷的,不过,你总不会以为没人说就真的没人知道吧?”

    吴嬷嬷有些尴尬。

    沈熙在成国公府里那就是个小祖宗,谁能拿他有什么办法?

    今天吴嬷嬷被徐慧贞遣了来武定侯府送节礼,也不知道怎么的就被沈熙给知道了,不仅要跟着一起来,还非得扮成小厮的模样。

    徐慧贞也没办法,最后也只能如了他的愿。

    原本吴嬷嬷来得早,送完节礼又在老太太跟前说了会儿话,早就该回府的,但这小祖宗也不知道是为什么硬是拖着不肯走,吴嬷嬷好说歹说的劝了好半天,沈熙这才肯跟着她回去。

    不曾想,就差点撞到了徐玉见。

    又冲徐玉见点了点头,吴嬷嬷回头低声向沈熙道:“五少爷,时辰可真不早了,再不回府郡主只怕要担……”

    话没说完,就见沈熙已经越过她,直接来到徐玉见的跟前,故意用了一种睥睨的眼神看向她,“你就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徐五姑娘?”

第37章 踮着

    徐玉见沉默了片刻。

    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人好像比上次见的时候长高了一点点”。

    徐玉见还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虽然沈熙是躺在那口破缸里的,但明显可以看出来,他的身高不会比自己高。

    但现在,因为两人离得不远,她发现沈熙比她高了一点点。

    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总是比上次要高了。

    然后,一句话跟着就脱口而出,“沈五少爷这些日子是吃了什么了,怎么看着长高了些?”

    沈熙脸上跟着就是一黑。

    被一个比自己小的小姑娘唤作是“小矮子”,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耻辱好吗?

    要说沈熙这人,出身好,长得也好,但就是在身高上有些欠缺,成国公府七位少爷,沈熙别说是与他的那些堂兄比了,就是比起小他一岁的堂弟沈煊,都矮了那么一点。

    这本来就是沈熙心里最不乐意被人提及的事,现在徐玉见就这样直接给说了出来,也难怪沈熙会变脸了。

    吴嬷嬷一见情况不好,立即下意识的就护在了徐玉见跟前。

    按说徐玉见还是沈熙的救命恩人,不过沈熙可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脾气的,真的将他惹怒了,就是成国公府里那些堂兄弟姐妹,他都不一定会买账。

    吴嬷嬷这也是担心沈熙会将徐玉见怎么样。

    这里可是武定侯府,徐玉见还是沈熙的救命恩人,若是沈熙在别人府里还欺负他的救命恩人,那像什么话了?

    见着吴嬷嬷这样完全出自本能的动作,沈熙脸上更黑了。

    他先是朝着吴嬷嬷瞪了一眼,斥道:“吴嬷嬷,你退远点,我有话要与徐五姑娘说!”

    这话说得不容置疑。

    吴嬷嬷哪里肯,她是徐慧贞身边的心腹嬷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