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恬喜嫁 >

第18章

欢恬喜嫁-第18章

小说: 欢恬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年和锦华虽未尽信了,但想着近些日子以来,自家姑娘也确实不似以前那般粗心了,倒也放下心来。

    看着手里那由丝线结成,并缀以金玉等饰物的五彩长命缕,想着待会儿就要去荣寿堂里给老太太请安,徐玉见又问道:“这些日子我绣好的香囊,可已经准备好了?”

    端午除了长辈会给晚辈戴长命缕,做晚辈的亦会以五彩丝线绣了日月星辰乌兽等物,以及做形状不同的香囊敬献于长辈,同样是取了祈祷长辈祝寿延绵之意。

    徐玉见这些日子的空闲时间就都花在了做这些香囊上。

    虽只是小东西,但不同年龄的人分别适合佩戴形状不同的香囊,一下要做十个,可也不是件轻省的活儿。

    武定四房人,她的长辈可是不少,总不能送了这个缺了那个的?

    自然是每位长辈一个了。

    期间徐玉初想着徐玉见的绣工不好,还曾提出要帮她做来着。

    徐玉见自然拒绝了。

    真正的十一岁的徐玉见,绣工自然是不好的,但现在的她经历了这几世,就算原本再不好的绣工,总也练得像样子了。

    锦年和锦华听徐玉见如此一问,连忙点了点头:“回姑娘,香囊都已经准备好了,而且香料也早已经装好。”

    徐玉见这才满意了。

    之后主仆三人才下了楼去。

    徐玉初这时也早就已经梳洗妥当了,正等着徐玉见呢,见着徐玉见下来,她一边起身,一边笑着道:“恬姐儿,香囊我抽空多做了些,你真的不从我这里拿些去?”

    这是还不相信徐玉见的绣工呢。

    徐玉见也知道要改变徐玉初对很多事的印象并不容易,干脆也没分辨什么,只让锦年将托盘里放着的香囊都送到了徐玉初的跟前。

    徐玉初拿了香囊一个个仔细看,又分别嗅了嗅其中的香料,待确认了徐玉见没有出任何的错,这才真的对徐玉见改观了。

    她本就是个爱护弟妹的长姐,这时看着徐玉见,一时之间又是欣慰又是骄傲。

    徐玉见感受着徐玉初这样的骄傲,心里也跟着一暖。

    然后,她挽了徐玉初的手,“姐姐,咱们该去荣寿堂了吧,今儿可不能去迟了。”

    徐玉初点头。

    姐妹俩让各自的丫鬟将自己准备好的香囊都带好,这才朝着荣寿堂而去。

    荣寿堂今天格外的热闹。

    老太爷自从将爵位传下去之后,这些日子都清闲了下来,许多时候徐玉见姐妹来荣寿堂里请安时,都能见着老太爷。

    今天是端午,老太爷自然也不会缺席。

    老太爷如此,各房的老爷少爷自然也不会例外,再加上女眷们,荣寿堂里自然是一派的花团锦簇。

第40章 香囊

    徐玉见姐妹到达荣寿堂时,院子里已经极为热闹了。

    早一步到的徐玉瑶正向老太太和老太爷敬献自己亲手做的香囊,一边还娇声道:“……祖母向来喜梅,这个梅花形状的是献与祖母的,这个桃子形状的则是献与祖父的……”

    直惹得老太太“呵呵”直笑。

    就连向来严肃的老太爷,这时看着这儿孙满堂,皆承欢膝下的景象,面上也没断过笑容。

    老太太和老太爷才接了香囊,徐玉瑶眼角的余光就扫到了正走进来的徐玉初和徐玉见。

    她抿了抿唇笑,然后又说了几句凑趣的话,这才拿了剩下的香囊分别送予其他的长辈。

    老太太见着徐玉初和徐玉见进来,连忙朝着两人招了招手,“初姐儿,恬姐儿,快过来让祖母瞧瞧……”

    两人并肩来到老太太和老太爷跟前。

    向老太太和老太爷请了安,徐玉初浅浅笑着道:“祖母,孙女和恬姐儿可也亲手做了香囊,您可不能嫌我们做得不好。”

    老太太自来就疼徐玉初,哪里能嫌弃?

    自然是连连笑着说“好”。

    至于徐玉见嘛……

    她的绣工不好,这是武定侯府上下都知道的,老太太对她做的香囊可没怎么期待。

    两人于是都将自己做的香囊送到老太太和老太爷跟前。

    徐玉初性子温柔,行事大气,女红出色,但凡淑女应该会的她无一不是极为精通的,做出来的香囊自然也精致非常,老太太拿了那个苹果形状的香囊,颇有些爱不释手的模样。

    不仅老太太,就连老太爷眼里也颇有赞许。

    待将徐玉初准备的香囊收下,老太太和老太爷的目光便落在了徐玉见准备的香囊上。

    早就对徐玉见的绣工有了心理准备,两人其实并无多少期待,不过真看到徐玉见送上来的香囊,两人却又着实意外了一番。

    这香囊……

    就算绣工算不得非常出色,但怎么也拿得出手了。

    两人倒没有怀疑这是徐玉见命了丫头做的,徐玉见可是个直性子,就算空着手到他们近前,也断不会就拿了别人做的东西来类型他们。

    所以,老太太眉眼间放柔了,道:“恬姐儿这些日子倒真是长进了。”

    老太太是真这样想的。

    似乎,自打孙霖宇来徐家那天,碰巧救了沈家五少爷之后,这个从前在她印象中一直横冲直撞的孙女,就突然有了极大的改变。

    好在,这样的改变是往好的方向的。

    老太爷这时也深看了徐玉见一眼,轻轻点头:“恬姐儿,你很好。”

    徐玉见救了沈熙,对武定侯府来说意味着什么,老太爷最是明白不过。

    闻言,徐玉见轻轻抿了抿唇,半点不见有张狂的模样。

    之后,徐玉华和徐玉容也到了。

    两人同样围着老太太和老太爷献上自己的香囊。

    老太太看着手边这几个香囊,连连笑着道:“瞧瞧,这么多的香囊,可要如何戴得过来?”

    同样得了几个香囊的孙氏这时便拿了帕子掩着唇,笑道:“母亲,这可也是家里这些姑娘的心意,您和父亲啊,就一天一个戴着不同样的香囊,可不就好了?”

    屋里顿时笑声连连。

    笑罢,老太太又想起另外一件事,问道:“老大家的,可有派了人去成国公府以及袁家接你两个小姑回来?”

    孙氏忙道:“回母亲,马车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保管误不了两位姑奶奶归宁。”

    端午自来有接出嫁女回娘家归宁的习俗。

    老太太又从来都极疼徐慧贞这个独女,自然十分看重这件事。

    至于庶女徐慧英嘛……

    不过也就是面子情,随意问问罢了。

    听孙氏给了肯定的答复,老太太满意地点点头,“安排好了就行,老大家的你娘家未在京城,倒是不能归宁了……”

    孙氏闻言轻轻笑了笑。

    出嫁的女儿,若说是不想娘家,那自然是假的。

    不过,孙家并不在京城,而在河间府,虽然算不得远,但一来一回也得耽误不少日子,孙氏如今身为武定侯夫人,一府的事都由她主持着,自然难以成行。

    老太太这时倒是想起徐慧贞自打出嫁之后,即使同在京城,也并非想回娘家就能回的,一时之间倒也多了几分感慨,“老大家的,你嫁进来这么多年也鲜少有归宁的时候,什么时候想回娘家了,便暂且放下手里的事回去走走吧。”

    孙氏自然连声道谢。

    老太太然后又看向其他几个儿媳妇,“你们的娘家都在京城,趁着端阳节,就都领了哥儿姐儿回娘家走动走动吧。”

    姜氏几人自然笑着应喏。

    才说着话,徐承信兄弟几个,以及孙霖宇就进来了。

    孙霖宇怎么说也来者是客,老太太既是主人又是长辈,自然要表示一下关心,“宇哥儿,这些日子一切可都习惯?”

    孙霖宇向来从容的面上多了几分笑意,点了点头,道:“烦劳老太太关心,一切都习惯。”

    言谈举止之间极为进退有度,虽年纪不大,但已能看出其身上的气度。

    这样的后辈,纵不是自己的后辈,又有几个人会不喜欢?

    自那日被孙霖宇骗了一声谢谢之后,这还是徐玉见第一次见着他。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但徐玉见在内宅,孙霖宇在外院,若不是像今天这样的日子所有人在一起用膳,两人倒也不容易见着。

    即使那日有些牙痒痒的,但徐玉见这时已经没什么生气的情绪了,再见着孙霖宇也只是淡淡扫了一眼,就又回头与徐玉初低声说话。

    姜氏今天要领着他们姐弟三人回东宁伯府,姐妹俩这时正说着这件事。

    比起武定侯府,东宁伯府的人口就要简单许多,除了徐玉见的外祖父母、东宁伯府老太爷及老夫人之外,也就只有东宁伯姜振怀,以及庶出的二老爷姜振愉,再加上长房两个儿子,二房一儿一女。

    撇开二房不时的闹腾之外,东宁伯府倒也算得上是极为平静了。

    这几世以来,外祖家都是徐玉见极为喜欢的去处。

第41章 归宁

    徐玉见的舅母程氏只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因此就格外的疼着徐玉初和徐玉见这两个外甥女,每次徐玉见姐妹去了东宁伯府,程氏都格外的亲热。

    当然了,程氏会对徐玉见和徐玉初那般亲热,其中有没有看好徐玉初和姜伯羡的原因,这就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

    徐玉见瞧了瞧老太爷和老太太正与孙霖宇说话,便偷偷朝徐玉初挤了挤眼睛,“姐姐,待会儿咱们可就要跟着母亲一起去东宁伯府呢……”

    话只说到这里,之后便拿了一种戏谑的目光看向徐玉初。

    徐玉初哪里能不明白她这是在打趣自己,颊畔顿时飞上红霞,忍不住轻轻拧了拧徐玉见的手,低声斥道:“恬姐儿!”

    徐玉见这才呵呵笑着住了嘴。

    这时老太爷和老太太已经说完了话,早膳也准备好了,于是一大家子人分坐了两大桌,一起热热闹闹的用完了早膳。

    早膳之后,姜氏以及二房的吴氏,四房的郑氏,便都与各自的夫君一起领了孩子回娘家归宁。

    就如同老太太早早的就吩咐了孙氏遣了马车去成国公府接徐慧贞,东宁伯府的马车亦是在武定侯府外等候多时。

    东宁伯府来了三辆马车,姜氏和徐勋乘了一辆,徐玉见姐弟三人坐了一辆,剩下一辆则坐了他们各自的丫鬟小厮等。

    东宁伯府与武定侯府相隔并不远,姜氏与徐勋领着徐玉见姐弟三人上了马车半个时辰不到,马车就已经在东宁伯府的门前停了下来。

    姜家人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三人才一下了马车,立即就见着了守在门口亲自相迎的东宁伯夫人程氏。

    姜氏一见娘家嫂子竟然守在这里,立即往前迎去,嘴里还有些抱怨地道:“大嫂,你怎么自己等在了这里,有于嬷嬷守着不就行了?”

    徐勋领了徐玉见三人连忙跟了上去。

    于嬷嬷是程氏身边极受信任的嬷嬷,这时也跟在程氏身后,她与姜氏亦是极为熟悉的,听了姜氏的话,便笑着接道:“姑奶奶,这一大早的喜鹊就在枝头叫,咱们夫人哪里还能有心思坐在屋里等着?”

    程氏看模样三十五六岁,穿了身象牙白的广袖褙子,容貌十分秀丽端庄,气色亦十分红润,显见生活是极为顺遂的。

    她听到于嬷嬷这般凑趣,便笑着道:“清怡,你可甭听于嬷嬷浑说,我哪里就有特意等在这里了,只不过是随意出来走走而已,谁知正巧就碰上了……”

    清怡是姜氏的闺名。

    姜氏闻言也只是轻笑,并未再多客气什么。

    当年程氏嫁进东宁伯府的时候,姜氏还未出嫁,姑嫂两个可是相处过两年的,对各自的禀性亦多有了解,程氏待她如何,姜氏自己是再清楚不过的。

    既然清楚,又何需多言。

    程氏这时才抽出空来与徐勋互相见了礼,然后转向徐玉见三个,笑着道:“才一段时日未见,这几个小的看着倒是又长大了许多,快过来让舅母瞧瞧。”

    三人上前围着程氏就是一通唤,直叫程氏喜得眼角眉梢满满都是笑意。

    徐玉见发现,每次在目光扫过徐玉初时,程氏的笑容之中便又总带了几分喜意。

    一行人说笑着很快进了府里。

    之后徐勋与随后过来的东宁伯姜振怀一起去了书房,姜氏以及徐玉见三人则被程氏领着去见老东宁伯夫妇,也就是徐玉见姐弟三人的外祖父母。

    老东宁伯姜续,以及老夫人贺氏,拢共也就只有姜氏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时常心中牵挂着,知道今天姜氏会领着三个孩子回来,亦已经等了许久。

    两人年纪都快至花甲,虽平时保养得好,但面上的皱纹以及鬓角的白霜却仍不可避免的透露出了他们的年纪。

    见着姜氏领着三个孩子进来,贺氏眼里立即就多出几分喜色。

    “父亲,母亲!”

    “外祖父,外祖母!”

    姜氏和徐玉见三人都连忙向姜续和贺氏见礼。

    屋里顿时就呈现出和乐融融的情景来。

    姜续会等在这里,本就只是想先见见姜氏以及三个外孙,互相问候了一番之后,知道徐勋与姜振怀在书房,他便也自去了书房,只将贺氏这里留给了女眷们。

    姜氏领着孩子们坐下,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来。

    先前只顾着回到娘家高兴了,这时才意识到,程氏的娘家同样在京城,怎的今天没有归宁?

    “大嫂,你今儿如何没有回娘家?”姜氏问道。

    话才一问出口,见着程氏看过来时脸上那隐隐的笑意,姜氏就明白这是为何了。

    当然,是为了姜伯羡与徐玉初的婚事。

    虽然这桩婚事程氏与姜氏早就有了默契,不过到底尚未真正定下来,若再拖下去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而姜氏到底是别人家的媳妇,平时也不可能老是有事无事的回娘家,这样一来,趁了今天来商量婚事,倒成了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当着徐玉初姐弟几个的面,程氏却也没将事情说透,只笑着道:“清怡,你可就不用担心我了,这几日啊我可没少往娘家去,若今儿再回去,你们回来了岂不连个招待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