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欢恬喜嫁 >

第86章

欢恬喜嫁-第86章

小说: 欢恬喜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并不如何美丽的误会。

    沈熙在武定侯府用完午膳就自回了端郡王府,徐玉见亦是如此。

    出了荣寿堂,徐玉见就被姜氏拉着去了丝竹苑。

    半个多月没见着自家女儿,姜氏可真是想坏了,自然要拉着她问问这半个多月以来在庄子上的情况。

第194章 虎毒

    母女俩携手坐到罗汉床上。

    姜氏半个多月没见着自家女儿,自然想得紧,拉着徐玉见的手上上下下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才笑着道:“恬姐儿,庄子上住得可还舒心?”

    徐玉见笑着点头,“母亲放心,庄子上很好,什么时候母亲得了空,女儿再陪着母亲一起去庄子上小住几日如何?”

    姜氏闻言眼中俱是满足。

    徐玉初出嫁,允哥儿大部分时间又都在书院里,这几年时常陪在徐玉见身边的,倒只有徐玉见了,如今徐玉见有这个孝心,姜氏又哪里有不高兴的?

    “好好好,母亲等着恬姐儿陪着一起去庄子上小住。”姜氏拍着徐玉见的手,然后问起了沈熙,“端郡王为何会与你们一起回来?”

    徐玉见一顿。

    “母亲,隔壁庄子前段时间正好易了主,新主人便是端郡王,端郡王这段时间也住到了庄子上,又正好碰到了同一天回来,这才一起结了伴。”她道。

    姜氏虽然觉得有点怪异,但也没有多想。

    因为提到了沈熙,姜氏还多说了几句,“这半个月来京里关于成国公府和端郡王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的,端郡王倒也宽心,竟住到了庄子上。”

    徐玉见听了有些惊讶,“母亲,成国公府和端郡王的事?”

    姜氏这才想起来这些都是徐玉见去了庄子上之后才发生的,于是便解释道,“恬姐儿,说起来,你和老太太其实倒是不用特意为了躲着成国公夫人而去庄子上的,你们去了庄子上的没几日,大概就是重阳节之后吧,成国公夫人就已经没有精力见天儿的往咱们府里来了。”

    徐玉见未离京之前,成国公夫人王氏隔三岔五的就要往侯府来,为的就是说服徐玉见去趟成国公府那滩浑水。

    没成想,徐玉见才以侍疾的名义去了庄子上,几日之后过了重阳节,伴着满京城的菊花香,就有了关于沈熙的流言传出来。

    在那流言之中,沈熙在成国公府的生活可以说是水生火热的,不仅不得祖父母的喜爱,就连亲生父亲都对其置之不理的。

    更有甚者,穆宗一脉这唯一的一点骨血,在成国公府里不仅没有被人好生照顾,反而还连生命安全都没办法得到保障,五年前更是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就遭遇了两次生命危机。

    若只是这样的话,倒也算不得太过。

    沈熙的身份特殊,有人会打他的主意以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其实并不奇怪,但偏偏,在这流言之中,亲手将沈熙送到危险的边缘的,竟然是沈熙的至亲,也就是成国公府的三老爷沈兆临!

    这个消息传出来之后,京城可算是炸了锅了。

    虎毒尚且不食子呢,成国公府的这位三老爷平日里看着风光霁月的再是儒雅不过,又怎么会是这样一个冷血无情之人?

    但那流言又实在是太过逼真了一些,就犹如是人亲眼目睹的一般,叫人都有些不得不信了。

    于是,大部分人立刻就倒向了沈熙这边。

    要知道,先前因为沈熙明明回京了去一直不肯回成国公府,就连家中年迈的祖父母再三让人相请都置之不理,京城里可有许多人都在暗地里嘀咕着沈熙不孝呢。

    而现在,京城百姓们可算是明白沈熙为何宁愿被人议论成不孝,也不肯踏进成国公府一步了。

    这样一个连亲生父亲都时刻为了利益而算计着自己性命的家,换了谁也不乐意回啊。

    就算沈兆临是沈熙的生父,但沈熙还是皇室血脉呢,更是穆宗一脉唯一的骨血,论起身份贵重,沈兆临一个并无官职在身的成国公府三老爷,可是远不及沈熙的。

    在这个流言之后,成国公府现在可不就成了京城百姓眼中的狼窟与虎穴了么?

    徐玉见听了心中惊讶不已。

    重阳之后,那也就是沈熙被她踹入水中生病的那两日了。

    而沈熙当年遇险之事……

    第一次,也就是徐玉见重生那日发生的事,当是桃姨娘做的无疑。

    那么,这流言之中沈兆临算计沈熙一事,应当是指的第二次,也就是徐玉见在五年前的七夕灯会上碰巧救了沈熙的那一次。

    原来,竟是沈兆临所为?

    虽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很是奇异的,徐玉见却并点也没有怀疑这件事的真实性。

    可是,沈兆临无论如何说也是沈熙的亲生父亲,纵是再没什么父子情,又何至于就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陷入那样的危险之中?

    徐玉见想起在庄子上时时都表现出一副痞痞的模样,往自己跟前凑的沈熙,心里不知为何有些微微的疼。

    “母亲,虎毒尚且不食子,沈家三老爷为何会如此狠心?”徐玉见问。

    姜氏又哪里能知道沈兆临为何会做这种事。

    不过……

    听徐玉见如此一问,姜氏面上便微微一动,“其实,那流言还不只这些……”

    话才说了一半,姜氏就按住了话头。

    她突然想了起来,另外那些不知真假的流言,可不适合徐玉见这种未出阁的小姑娘听。

    便也不打算再继续说下去了。

    徐玉见虽然看出来姜氏的神色有异,但她也知道,姜氏不想与她说的话,她是怎么也套不出来的,也就没再继续追问。

    真想知道,她也可以差了丫鬟去打听便也是了。

    笑着将这个话题揭过,徐玉见又问起了徐玉初的情况,“母亲,您这段时间可去看过二姐姐了?”

    姜氏摇了摇头。

    自从上次程氏四十生辰之后,姜氏这段时间倒也没有去东宁伯府探望徐玉初。

    虽然姜氏自己就是姜家女,但她毕竟已经出嫁了,若是回去得太频繁,而且还是为了看徐玉初,难保不会让程氏觉得姜氏这是信不过自己能照顾好徐玉初。

    为了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矛盾,姜氏就算心里念着徐玉初,也顶多就是写信勤了些,再隔三岔五的给徐玉初送东西。

    徐玉见自然能理解姜氏的心思,于是道:“母亲您且宽心,二姐姐是个有福气的,定能好好的,等过上几日,女儿陪您一起去看二姐姐可好?”

第195章

    姜氏自然是点头应好的。

    母女俩随后又说了会儿闲话。

    徐玉见说起在庄子上的这半个多月的日子,姜氏则谈及徐玉见和老太太不在府里的这段时间,府里的一些琐事。

    比如说,这段时间,徐玉见的长嫂文氏,就被孙氏极为严厉的折腾得快没了人形。

    也正因为有了文氏分担着,庄姨娘和徐玉蕊的日子倒比以前要好过了许多,也不知道对她们来说这算不算得上是意外之喜了。

    据说,文氏这段时间下来,看着倒比以前要端凝沉稳了一些了。

    徐玉见倒是没见着。

    不过,姜氏在提到文氏时,神色之间有些淡淡的,摇了摇头道,“别看你大嫂现在对你大伯母毕恭毕敬的,也再不敢像从前那样鲁莽行事,但到底是装出来应付你大伯母的,还是确实有了长进,只怕还是两说。”

    徐玉见若有所思地点头。

    她自是明白自己母亲的,姜氏从来都不是个爱嚼是非的人,更不会说出不负责任的揣测的话,既然在徐玉见面前这样说了,显然也是看出来什么了。

    不过……

    文氏如何,徐玉见和姜氏其实都不太关心。

    虽然同住一个屋檐之下,但母女俩其实都有种无欲则刚的心态,无论如何她们的日子都不可能因为文氏而有什么变化,既然如此,文氏到底是装的还是真的有了改变,又有什么重要的?

    姜氏体恤徐玉见坐马车累着了,也没有多说什么,就催着徐玉见回屋休息。

    徐玉见也没有坚持。

    她们是母女,又天天都在同一个府里,想要见面与闲聊本就是再容易不过的事,自然不是非得今天一次将话说完,于是便也依言向姜氏道了别,自回了碧水阁。

    虽然主人半个多月没在,但碧水阁里仍被留下来的丫鬟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徐玉见才一进了院子,就被一群丫鬟簇拥着,这么些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虽然有些吵,但无疑也很热闹。

    坐了半上午的马车,又在府里走了这么一圈,徐玉见身上见了汗,便也就让丫鬟们送了热水沐浴,之后换了身家常穿的衣裳。

    自有小丫鬟拿了干毛巾替徐玉见绞头发。

    徐玉见微闭着眼,想到姜氏先前那未说尽的话,便问道:“关于京城最近关于端郡王和成国公府的流言,你们谁知道得清楚些?”

    屋里静了一静。

    然后,有个叫梨儿的二等丫鬟轻声道,“回姑娘,奴婢倒是略知一二。”

    这梨儿一家都是侯府的家生子,她的娘正管着大厨房的采买,时常在外走动着,对京城的这些动向自然也就知道得比较清楚。

    有这样一个娘,梨儿这个做女儿的消息灵通一些便也就极为正常了。

    徐玉见睁开眼看向梨儿,“说说看。”

    梨儿低声应了诺,然后将自己知道的都一一道来。

    她所说的这些,有姜氏已经与徐玉见提起过的,当然也有姜氏刻意没有提及的那些。

    就比如……

    沈兆临为何会忍心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下毒手。

    原来,沈兆临早在好些年以前,就瞒着安阳郡主在外面偷偷养了个外室,而且那外室还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如今大的女儿已经有十岁,就是小的那个儿子,也有七岁了。

    既然不是唯一的儿子,分量自然也就轻了许多?

    许多人都猜测,这就是沈兆临的想法。

    虽然这只是个流言,却将沈兆临的那个外室姓名年龄都描述得清清楚楚,只差没有将这外室身上哪里有颗痣都说出来了,就是这外室生的一儿一女的模样,那也按着这流言所描述的,那也能让人直接画张画像出来了。

    若不是确有其事,又如何会有这样细致的描述?

    毕竟,若这传言为假,当事人只需要站出来否定便能破了这流言了。

    应该没有人会做这样无聊之事才对。

    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间下来,成国公府的人因这流言之事可谓是焦头烂额的。

    就算沈兆临是三房的人,但怎么说也是成国公府的三老爷,如今出了这么一回事,王氏身为成国公府的女主人,又哪里还能有什么闲功夫往武定侯府来?

    “……安阳郡主前两日还在成国公府里大闹了一通,听说沈家三老爷出门之时脸上都顶着一个巴掌印呢。”梨儿道。

    徐玉见听到这里便微眯了眼。

    这几年来安阳郡主待徐玉见可是实打实的好,而徐玉见也与沈熙有那么一些些的交情,所以在听到这些有七八成的可能是事实的流言,徐玉见对那位沈家三老爷自然也就没了什么好印象,尤其是听到了梨儿这最后一句话。

    这年头的士族子弟谁不是最重脸面的?

    就算沈兆临平时表现出他的豁达与大度,但徐玉见可不相信,顶了那么一个巴掌印出门他不会有任何的难为情。

    但偏偏,沈兆临还真就顶着这样一张脸出门了。

    这是……

    在从另一个方面让人知道安阳郡主的彪悍?

    纵是郡主,但既已嫁为人妻,却如此对待自己的夫君,在那些卫道士老学究的眼里,安阳郡主此举只怕是极为不贤了。

    徐玉见心里便又多了几分厌恶。

    微微拧了拧眉头,徐玉见又吩咐梨儿,“这些日子我问问你娘外面的事,再回来说与我听。”

    还赏了梨儿一个大红封。

    梨儿面上立即就露了喜色。

    当然,不是为了那个大红封。

    在府里的姑娘身边做丫鬟,每月的月例自是不少的,平时逢了年节或主子高兴时都会有打赏,再加上梨儿又是有娘老子护着的,一个红封自然不会让梨儿如此欣喜。

    她高兴的是在徐玉见这里有了用处。

    对于做丫鬟的人来说,不怕主子交代事情给你,就怕主子什么事都不吩咐你做。

    如今徐玉见对梨儿有了吩咐,可不就让梨儿高兴么?

    徐玉见随后就挥手让丫鬟们退下了。

    正准备午睡一会儿,就突然想起了她从庄子上带回来的小鸽子扑扑,连忙召了锦年问话。

第196章

    “扑扑可带回来了?”徐玉见问。

    扑扑找不着回家的路了,徐玉见自然也不能就这样扔下它,只不过总不好将扑扑带到马车上,于是就让姚嬷嬷寻了个笼子,暂且让扑扑进了笼子,再由小丫鬟带了回来。

    一回了府就先是去荣寿堂用膳,然后又被姜氏拉着说了这会儿话,一时间倒是将扑扑给忘了。

    锦年可是知道徐玉见对扑扑的喜爱的,闻言连忙回道:“回姑娘,一回了府奴婢就让人将扑扑带回了碧水阁,只不过才将笼子打开,扑扑就自己飞走了,下面的小丫鬟急得差点没有哭出来……”

    徐玉见闻言倒也没有什么生气的。

    扑扑可没少来往于碧水阁与它主人所在之处,想来也是之前迷了路,现在又识得路了,这才会自己飞走了吧。

    有些遗憾的是,徐玉见原本还打算写封信让扑扑带回去呢,没成想这小东西竟然就这样飞走了。

    罢了,便也就这样吧。

    徐玉见于是也没有再计较扑扑的事,让锦年下去之后,伸了个懒腰就自去午睡了。

    没有了王氏三天两头的相请,徐玉见回到武定侯府之后的这几日倒也过得极为悠然,每天除了去覃先生那里,就是去荣寿堂陪老太太说说话,若是去丝竹苑与姜氏闲聊一番。

    要说起来,这些日子以来武定侯府里变化最大的,大概就要数文氏了。

    文氏从前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