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137章

奸雄天下-第13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还是指望和亲能长久吧。俺听说蒙古的真金王子也是个读书人,讲道理的。若是娶了公主,将来再当了大汗,应该会和俺们大宋和睦相处的吧?”

“也该是如此,若能有数十年的太平就好了,这仗还是不打的好……”

在围观群众既有些替陈德兴惋惜,又有些期待将来和平岁月的议论声中。盘踞余杭门的300霹雳水军,也在迅速调整着部署。

“道士,廷扬(张熙载),你们带50人守住城楼!其他人都跟某来!”

陈德兴这时已经披挂整齐,也是一身蒙古怯薛军的行头——陈德兴的财力有限,队伍扩张的又快,还在桨帆船和大炮上花费不少,自然没有多余的财力去给部下购置好甲。蒙古怯薛的柳叶铁甲,已经是他能搞到的最好的铁甲了。这种盔甲的防护虽然不如宋军的步人甲,但是因为选用的材质较好,重量要轻很多——怯薛军是骑兵,当然不可能披太重的盔甲。柳叶甲里再披一层锁子甲(也是缴获的)和丝绸内衣(丝甲),这样就可以获得不亚于步人甲的防护。

“整队,两个三列横队,前队准备盾牌弓弩,后队准备小天雷,统统带上弯刀……”

陈德兴再次大声下令,将余下的250人编组成了两个小横阵,都是三列横阵,每排就是40人(还有10名军官在阵列后方),正好能在临安宽阔的城墙上面展开。

“全部强弩张弩上箭!全体向后转!”

陈德兴将手中的弯刀指向了东方怒吼着下令,那里正有1500名三衙军整队开过来。队伍居然也算整齐,不过和陈德兴麾下的250人自然没有办法相比的。但是却胜在人多,1500军汉排出来50几排近60排,远远看去,显得非常浩荡。

“举盾!前进!”

陈德兴没有废话,直接下达了前进的命令!跟随他到临安城的300人俱是精锐,根本用不着动员。

“差不多以1敌5,这陈德兴还真是有胆……”

看到陈德兴分出200多人迎着其中一路三衙军扑过去了。刚刚登上一处高楼督战的韩震和董宋臣同时长出口气。他们最担心的恰恰是陈德兴死守城门楼,升国公主多半就在那里!

万一误伤了公主,就算生擒了陈德兴也是无功的。

“韩镇抚,1500打200多,这下陈德兴那逆贼必死了吧?”

被赵昀派来的董宋臣哪里知道霹雳水军的厉害,说话的时候已经是笑逐颜开了。

韩震的嘴角微微一抽,1500三衙军能打200多蒙古怯薛吗?那些霹雳水军可是以少胜对败了怯薛,他们身上穿着的盔甲,手中使用的大刀,都是从死了的怯薛身上剥下来的!

他可不敢指望用1500人灭了200多陈德兴的精锐,能稍稍拖住他们,好让另一路三衙军打下城门楼救出公主就算大功告成。

只是……自己为什么要在余杭门瓮城外面摆2000人呢?余杭门瓮城的大门已经合上了,那2000人又没带梯子和攻城锤……

想到自己的步署失策,这位韩太尉也只能暗自叹息了。他是三衙军世将,文采和武艺都非常出众,年轻时当过御带,还靠过四次礼部试,也作为援兵上过两淮前线,只是没有真正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

今天在余杭门战场上的差不多所有三衙军,都是头一回上战场。一开始的时候还有兴奋——上阵前就发了一遍赏,上官还许了诺言:打下余杭门就加赏会子百贯,砍了一级贼兵首级就转一官,拿住陈德兴便封一军督统制!

这可是一步登天啊!这让大家伙如何不眼热?

“快快快,快上啊,别放跑了陈德兴!”

“捉了陈德兴就是都统制,从此便是人上人啦!”

“封妻荫子在此一役,快点冲啊!”

1500人的队伍拉得很长,除了最前面的几十人,其他人根本看不到陈家军的阵型有多严整,只能看见别人的后脑勺。自然也不知道害怕,只是一个劲儿的鼓噪。

不过走在前面的人,却是个个色变。和他们这边的人人鼓噪不同,对手虽然只有两三百人,却是严整如一,沉默着行军,两百多人的步子同时抬起落下,砸出的声音好像是阵阵金鼓。

“硬弓手!”

“神臂手!”

督阵的三衙军将官估摸着双方的距离已经到了可以发挥弓弩威力的时候儿,开始给阵列后方的弓弩手下令——韩震集结起来的队伍是甲械俱全的。按照宋军标准的编制办法,4成是肉搏兵,6成是弓弩手。临阵是肉搏兵在前,弓弩手居后。也就是说,这1500人中有弓弩900只,刀矛巨盾一共600把(副)。

随着命令的下达,900名弓弩手都停止前进。

“神臂弓,张……”

900名弓弩手中,约有450人配备了神臂弓,余下的都装备了八斗步弓——这些武器全都是御前兵器所制作,在宋军使用的武器中算是非常优质的。无论弓弩,都是弦力十足。唯一的缺点,便是不大容易张开。

“快点!没吃饱饭么?”

“他娘的,用力拉啊!”

“不对,不对,用腰力!用腿力……用脚蹬那个铁环!”

在一线指挥的部将、队将们都乱纷纷嚷了起来,有些是催促士卒快些张弩的,还有些在教士卒如何正确用力!真是有点儿荒唐,都上了前线了,神臂弩手居然不会张弩!

至于弓箭手,当然就更是废物点心了。拉弓可比张弩费劲儿多了,前者用腰力、腿力,后者靠的是臂力。若平日没有苦练过,任凭多壮的汉子也很难完全拉开八斗的步弓!

而且勉强张开了弓弩,也不等于能射中对方——因为弓弩手布置在肉搏兵背后,他们是看不见前面的目标的,只能抛射。而抛射有两个难点,一是测距,二是控制射程。前者是由军官执行的,自有几名身手矫健的汉子攀上了城墙垛口,远远的目测距离,自然不是很准的。

可后者的麻烦可就大了,因为在抛射中控制箭矢的落点是很不容易的!没有经过认真而长期的训练,普通人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把羽箭射到正确的距离之上。

而三衙军的这些业余兵,恰好没有经过认真而长期的训练……

“发!”

随着一声令下,“绷绷绷”的弓弦响动声连成了一片——将近900支羽箭不是同时发出,而是陆陆续续射出的。这些羽箭的落点,更是散得不大像话了。有些落到了城墙下面儿,有些落在了两军阵中,敲打在城墙的青石地砖上溅起星星点点的火星,还有些干脆落在了三军肉搏兵的头上了,顿时放倒了十好几个,惨叫声叫骂声响成一片。至于陈家军逆贼们的头上,却鲜有箭簇落下,就是落下来的也被盾牌挡住,几无损伤!

第259章王坚的坐观

“射个箭居然射到自己人头上去了,这不是笑话吗?”

“这就是三衙大兵?俺们临安城就靠他们在遮护?”

“这都什么人啊?俺们每年交那么多税,就养这种废物点心?”

射箭射到自己人头上这种事情在战场上其实并不罕见,但那都是在混战中发生的。如现在这样阵线分明之下抛射覆盖都能把自己人射死的,还真够奇葩的。也就难怪观战的老百姓破口大骂了!

三衙军的主帅韩震额头上的汗珠子顿时就下来了,他虽然知道三衙军有点朽了,但是朽到这种程度,还是大大出乎意料——虽然三衙兵奉行的是军将分离,但是他每年也要去校阅上几回,也没发现下面的人已经朽到这种程度了!

而且他年轻的时候,三衙军也没有那么烂——那时候用来发饷会子还值几个钱,所以大家好歹还练练兵。现在那几张会子只能用来擦屁股,下面的大头兵怎么肯放下手中的生计去训练?

而平时不流汗练兵的后果,自然是战时流干了血啦!

“第一排,蹲!”

“第二排,举!”

“第三排,架!”

陈家军的120支强弩也架起来了,这些都是陈德兴设计的“枪托弩”,就是弩机后部做成枪托的样式,可以抵在肩头,大大增强的弩机射击时候的稳定性,非常利于瞄准射击——因为对方前排的士兵都举着盾牌,因此陈家军的弩手都压低了弩机,瞄准了他们的下盘。

张弦士拔出了弯刀,一手持盾,就站在了弩手们的右侧,紧靠着城墙垛口。他的任务便是测距和下令。就看见他高高举起了手里的弯刀,刀身迎着阳光,泛出阵阵寒芒。

50步,40步,30步……张弦士只是默默估算着距离。当前方的三衙军推进到不足20步时,他才猛地挥下弯刀,怒吼一声:“发!”

然后就听见“绷”的一声巨响,120支弩的弩弦几乎同时将箭簇弹出!锋利的羽箭好像仿佛组成了一堵移动的死亡之墙,猛地就和正在前行的三衙军撞在了一起。

惨叫声立刻就响了起来,在不到20步的距离上,锋利的箭头毫不费力刺破了这些三衙兵身上的甲胄,又活生生扎入了他们腿部的肌肉!因为距离太近,箭簇的力道极大,不少箭簇干脆在这些大腿上射了个对穿。没有人能在腿步遭到如此重创的情况下站稳身体,至少临安的老百姓吃不住这样的痛楚。三衙军前排的三四十人全都扑倒在地,扔了手中的盾牌刀矛,只是抱着大腿哭爹喊娘!

这里是战场,根本不是他们这些老百姓应该来的地方啊!

“小天雷,投!”

他们的灾难还没有结束!120枚点着了火的小天雷又从天而降,全都落入了已经开始纷乱的三衙军军阵之中。爆炸声随之响起,火球此起彼伏的升腾,弹片如冰雹般飞舞,把惊慌失措的三衙军军将一片片的割倒在地……

因为这些小天雷的威力不大,所以大部分倒下的人只是受了非致死的损伤,如果能及时动手术取出弹片便可以活命。然而钢铁碎片割裂血肉之躯的剧痛,仍然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撕心裂肺的惨叫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响起,血腥的气味在城墙上蔓延,仿佛这里便是令人生畏的阿鼻地狱。

“陈家军!拔刀!”

“诺!”

突然,嘹亮的军令声和应诺的声音,仿佛破空而至的利箭,瞬间就刺破了各种各样的惨叫声,传到了城墙上面每一个三衙军士兵的耳朵里面。所有人,不管是已经倒下的,或是毫发无损的,只有尚有一息,便顿时陷入了无尽的惶恐。

一轮羽箭齐射加上一轮小天雷轰炸,已经让他们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是老百姓!而对方却是真正大杀四方的精锐,连蒙古怯薛军都抵挡不住,他们这些老百姓还能抵挡?

“跑啊!”

不知道谁先一声发喊,三衙军队伍前排的肉搏兵们便没有了肉搏的勇气,丢了手中的刀矛扭头就逃——倒是和另一个时刻的大清天兵有的一比!其实这就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没人练兵,最后把兵养成老百姓的必然结果……

前排的人挨箭挨雷的时候,后排的人们就知道打不过了,个个都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临安子嘛,自然是比较滑头的,这古往今来的大都市居民都这样,根本不是当兵的料,何况他们还不是真正的军人!哪里会傻乎乎等着陈家军的大刀片子砍下来?一个个撒丫子就逃,真个儿比兔子还快。

结果大部分人竟然都安然脱险,下来城墙后就丢了器械衣甲,消失在临安城的大街小巷之中了。不仅士兵们跑了,连带队的军官都逃了个干净——他们都是临安人,逃起来当然熟门熟路了。而且今天打来的又不是动不动就屠城的鞑子,是陈德兴这个“小老乡”,事后甭管是黄袍加身还是挟天子令诸侯,应该都不会为难临安老乡的……

城墙上的战斗犹如闹剧,250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1500人打垮了!战斗结束的是如此之快,以至于从临安城西墙开来的三衙军还没有接近余杭门城楼,战斗就已经结束了。

城墙下面观战的人,则是目瞪口呆,这个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不是陈家军如何精锐,而是三衙大兵竟然已经堕落如斯!陈家军方才的攻击实在很难说得上犀利,换成两淮、京湖、四川任何一个大军头的亲兵近卫,都是能打出来的。可就是这种算不上犀利的攻击,却让数倍于他们的三衙兵轰然崩溃!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宋朝廷手中的武力,已经形同虚设!惶惶大宋朝廷,原来已经被基本解除武装了!

……

“这这这……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

指挥作战的韩震目瞪口呆,前来督战的董宋臣跳着脚发问。虽然只交了一阵,但就是傻瓜也能看出来,余杭门打不下来了,陈德兴的3000精锐在临安这里根本是无敌的存在!

这临安城,很快就要被陈德兴控制了!

“鸣金收兵!鸣金收兵……”韩震哪里还敢打下去,高声急叫着收兵。

身为三衙管军,他倒是一直晓得三衙军不能战,但是终究还以为三衙军是军,但是今日一看,他们就是些百姓,哪怕拿着刀枪也全然无用。纵然能把临安城周遭的七万三衙军都集结起来,也是打不过3000陈家军的。

况且,现在能够召集到的三衙军不过一万多人,能够守住朝天门,保住官家和朝廷百官的安全已经不错了。

……

城墙之上,王坚王炎父子俩望着人山人海一般的明教徒众,脸色铁青。王坚猛地一拍垛口,回头就想要大喊些什么。王炎却把他一把扯住,朝他微微摇头:“没用的。”

王坚怒道:“难道就这样任凭魔教聚众么?万一他们和陈德兴勾连起来,这临安还是大宋的行都么?”

王炎叹息:“三衙军已经朽了,凭墙而守尚不足恃,强驱他们上阵只怕要全军覆没,到时候东墙就没有人守了。”

王坚摆手恨恨:“那却如何是好?若不能击散魔教徒众,待陈德兴的3000人入城,这些人必然会为其所用。以他练兵的本事,不出6月,便能将这些乌合变成精锐,到时候大宋江山可就要姓陈了!”老头子跺跺脚,“炎儿,赶紧派人去召集在各军中担当训练的旧部,总该有1000余人……”

王炎压低声音道:“大人,孩儿已经使人去召唤了,1000人马很快就能到来。不过大人想好要怎么用这1000人了吗?”

王坚怔了一下,突然想起来自己这儿子和陈德兴关系很好,理论上还是陈德兴的弟子!

“炎儿,你这是……”他左右看看,周围都是王家的亲兵,这才长出口气,“我父子终是宋臣,官家终有不是,我等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