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159章

奸雄天下-第15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94章敌人是不会睡觉的

高丽,开京城外,一处僻静的庄园之内。

木门轻轻被推了开去,发出两声轻响,让闭目打坐的刘孝元睁开了眼睛。

门口站着两个身穿儒服的男子,一人上了年纪,须发皆白,正是卢兆麒。另一人是个白面书生,正是梁崇儒。

看着这两位,刘孝元微笑道:“卢太尉,易夫兄,请进吧。不想同二位在异国相见,不知二位在高丽可安乐否?”

两人走了进来,室内没有桌椅板凳,只是铺着筵席(就是榻榻米之类的东西)。两人脱下鞋子,端端正正的和刘孝元相对跪坐。梁崇儒微笑着道:“承蒙高丽的金相公的照顾,吾翁婿二人在高丽还算逍遥。只是和明经兄无法相比啊!”

自然无法相比,卢兆麒、梁崇儒不过是高丽门下侍中金仁俊的宾客。而刘孝元却是代表大蒙古国的高丽、倭国招抚使。是代表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所以刘孝元现在居住的庄园,是高丽王室的财产,在高丽算得上一等一的奢侈。至于高丽方面提供给刘孝元的其他各种待遇,都是参考王世子的。甚至还从王氏宗女中选了几个有些姿色的送来陪寝!

刘孝元微笑:“大蒙古是高丽的宗主,高丽君臣自然要讨好我这个蒙古招抚。不过如今在高丽土地上最逍遥的,还是陈德兴啊!”

陈德兴占据济州岛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开京。不用说,自是举城震惊!

高丽北疆的大片土地已经被蒙古国占据,高丽西京平壤就在蒙古大军刀口之下,随时可以攻取。若是南面的济州再被宋国武臣所占据。高丽就是腹背受敌,恐怕亡国也不遥远了。

对于这支打着北伐旗号的宋国藩镇军,高丽方面是有两种态度的。以一部分三别抄武将为核心的反蒙派希望联陈伐蒙,利用陈德兴的武力去收复高丽北疆之地。而以高丽国王王倎为的亲蒙派则主张向蒙古求援。

而卢兆麒和梁崇儒二人依附的金仁俊,却是没有公开表示意见。这几日一直在向他们二位打听陈家军的实力——卢兆麒和梁崇儒也只能如实以告,毕竟击毙蒙哥汗,八千破十万的威名已经传到了高丽。

听着刘孝元的酸溜溜的话,卢兆麒沉声道:“此等逆贼,早晚身败名裂!如今的风光只是昙花一现,刘招抚又有什么好羡慕他的?这高丽一国,终是大蒙古的属国!”

梁崇儒在边上,不住沉痛地点头:“陈德兴此贼狼子野心,若令其在高丽得逞,必会进而图谋辽土、燕京,若其事成,定会南下行篡逆之事!”

对于失去北方半壁的南朝来说,没有比克服失地更能让权臣的威望上升的事情了。东晋时期,想要篡国的桓温、刘裕都利用北伐中原建立威望。

现在陈德兴明显也在走这样的路线,不过他的北伐路线却与众不同,不是从陆路一城一地打过去,而是泛海取高丽为跳板,然后再进辽东,再取燕京。看着有点像当年的日本鬼子!不过他可是苗正根红的汉人,还是大宋的北地招讨使,海东、辽东节度使。一旦取了辽东、燕京,便很容易能得到北地汉侯和大宋藩镇的效忠,南下夺位也就易如反掌了——至少在目前的大宋的文武臣子之中,是普遍流传着这等看法的。

“易夫兄觉得以陈代赵不好吗?”刘孝元微笑着又道,“若陈德兴得逞于燕云,北地不是又回到汉人手中了吗?”

听着刘孝元带笑问话,梁崇儒沉声道:“吾生为宋臣,死为宋鬼,绝不会苟且仕陈!而且陈德兴之所为,乃是欲绝吾华夏根基!若任其成事,吾华夏将会名存实亡。所谓克复北地,不过是将蒙古汉侯变成唐季五代的藩镇,使南北二朝共存之世变为战国七雄相争混战的地狱!是要将吾温文儒雅的华夏之民变成好勇斗狠的胡虏禽兽!名为驱除鞑虏,实为举国入胡,乃是亡国亡天下之道!”

卢兆麒在一旁,不住沉痛地点头。

刘孝元微笑:“若是蒙宋两家连手,再拉上高丽人,或许能谋了这逆贼的性命吧?”

语声淡淡的,却把席上两人震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卢兆麒和梁崇儒只是看着刘孝元,讷讷地道:“陈德兴有数万强兵……就算有大蒙古和大宋联手……也未必能拿下济州岛吧?这济州岛毕竟是海岛,没有水军如何能打下来?只是这大宋和蒙古的水军,如何能击败陈德兴的水军……”

刘孝元微笑,轻轻道:“取陈贼性命,该用智谋。”

“用智谋?”梁崇儒瞪大了眼睛,卢兆麒却是一副不相信的表情。

刘孝元神色很有些悠然自得,眼神越过他们瞧向远处:“陈德兴和升国公主的大婚总是要好好操办一下的吧?这么一个大好机会就放在面前,我们难道就这么白白浪费不成?”

陈德兴和升国公主的大婚?卢兆麒和梁崇儒二人只是互相看看,不明白刘孝元要用什么奇计妙策?

刘孝元看着他们,淡淡一笑:“二位只需照在下的谋划行事!陈贼的大婚之日,就是他的丧命之时!”

……

夜色渐渐笼罩下来,沙洲大营内外,火把高烧。陈家军的军将,都已经扎束整齐,握着兵器,在军营内外重重戒备,在码头之上列队相迎。一副恭候陈大将主回营的景象。

码头上面,除了留守沙洲的几个陈家军大将,刘和尚、张世杰、朱四九、孔玉等人,就是陈德兴的娘亲郭芙儿和李翠仙、宝音公主、王蓉儿还有杨婆儿。哦,还有一个崔月儿也在,就伺候在身怀六甲的李翠仙身边,看来也准备跟着李翠仙一块儿入陈德兴的房闱了。

长长一溜的桨帆战舰,此时已经靠上了码头。陈德兴这次带了5艘桨帆战舰回到沙洲,其中就包括那艘装备了6门青铜大炮的海天号。不过这6门青铜大炮已经不是全世界唯六的存在了。

就在陈德兴在外面几乎把天都捅个窟窿的时候,留守在沙洲的齐塔和他的工匠们已经铸造出了另外12门能用的青铜大炮——铸炮的成品率并不高10门里面有2门堪用就不错了,剩下的都得回炉。

除了大炮之外,沙洲大营的工匠还打造出了一艘使用风帆驱动的炮舰——霹雳号,这是一艘将中式硬帆和桨帆船的修长型船身拼凑在一起的四桅帆船。载重超过8千石!换算成公吨也接近400吨,这不是排水量,而是载重吨,若是以排水量计算,估计在1000吨到1200吨之间。

这艘帆船除了甲板上面可以布列18门大炮之外,还有一层置于船身内部的炮舱,同样可以布列18门大炮。也就是说,这艘战舰最多可以装载36门火炮!如果陈德兴真有那么多大炮可用的话……

这样的火力在后世的风帆战列舰时代并不算什么,不过在当下却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唯一不足的就是航速稍慢了一些。

“若是换上阿拉伯人的三角帆,这船的航速就能上个台阶了。”走下跳板的陈德兴望了一眼自己的新旗舰,满意地点点头。

阿拉伯三角帆是软帆,风帆面积比中式硬帆要大,但是操纵起来又比西式的横帆要容易,缺点则和中式硬帆差不多,受到材料的限制很难将三角帆做得很大。因而在大型帆船上,三角帆往往只是个补充。

不过对于千吨以下的帆船而言,三角帆的布局还是非常实用的。

……

“娘亲,这些日子孩儿在外闯荡,可累得娘亲为孩儿担心了。”

陈德兴将目光从新造好的战船上收回,一眼便看见自己那个韵味十足的养母郭芙儿,一头秀发梳得服服帖帖,淡淡峨嵋,浅浅红唇,发髻上还插着一支翠玉的发簪,容颜也甚是妩媚,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的。只是这身子,稍稍有些清减,看得陈德兴好一阵心疼。上去就躬身行礼问候。

“有甚担心的?吾儿做得好大事业,为娘喜欢都来不及。”郭芙儿嫣然一笑,伸出雪白的玉手将陈德兴轻轻扶起,一双明眸细细打量了陈德兴一番,才浅浅笑道:“吾儿真是英雄男儿,就是天下也能当得了,为娘看来是有后福的。”

陈德兴一听,嘻嘻笑道:“这个……,这还早呢,孩儿的事业才起步,离那一日还早着呢。”

郭芙儿欢喜的看着陈德兴:“早晚总有那一日的!临安的大官人都和我这么说了,一定错不了!”

“哦,娘亲见过大伯了?”陈德兴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老爹会来沙洲。

郭芙儿道“大官人就在扬州,是和你廖世伯一同来的,明儿就该来沙洲见你了。”

“哦,他来的正好。”陈德兴一笑,已然明白自己的爹爹和廖莹中是为了蒲家的事情而来的。他呵呵一笑,搀着郭芙儿一臂,又冲李翠仙、宝音她们招招手:“走,先回家去,这些日子,我可有点想念娘亲做的饭菜了。今儿一定要好饭好菜吃上一顿。”

第295章婚礼还是英雄会?

回到沙洲军营中的家里,自然有好饭好菜奉上,是郭芙儿和杨婆儿一起弄的,虽然谈不上什么天上有地下无的美味,但是比陈德兴这些日子在船上在济州岛上的伙食可好了不知道多少!

吃饱喝足以后,还有好女一只侍寝,献身的自是宝音公主,让当了好些日子和尚的陈德兴狠狠发泄了一番,还玩了不少刺激的花样,真是腐败到了极点!一直闹到午夜,陈德兴才让宝音公主告退,自己一个人沉沉睡去。待到一觉醒来,已经是日上三竿了。

才洗漱完毕,吃了点儿早饭,就有当值的少年近卫蒙起来报:陈淮清和一位姓赵的老先生来访。

赵老先生?是那一位?不会是赵昀吧……

陈德兴带着满腹疑问,让人叫上赵复、张熙载二人,一同迎出了都统司衙署。就在大门口瞧见已经下马在等候的陈淮清和一个身形长大,虽然穿着儒服,却无法遮掩着透出一股久经沙场的军人才有的英锐之气的老者。

“不知大伯远来,小侄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陈德兴忙满脸喜色地迎了上去,开口却管自己的亲爹叫大伯。

陈淮清身边的那老者注视了陈德兴一眼,如果说临安之变前的陈德兴浑身上下都透着锐气,好像随时准备扎人的话。现在的陈德兴,已经内敛了许多,也深沉了不少。就连眼神,也比过去温和了一些。

陈淮清笑着点点头,一指身边的老者,笑道:“这位是建康来的赵世翁,他可是你爷爷虎山公的恩主!”

陈德兴一怔,陈虎山的恩主……那不是赵葵吗?如今大宋江山的擎天玉柱,架海金梁!他怎么跑到沙洲来见自己这个反贼了!?难道他就不怕朝廷的耳目知晓?还是他也对大宋朝廷有了什么不臣之心!

想着各种心思,陈德兴又是躬身行礼,赵老头子既然上门便是客了,而且他老人家的辈份高得不像话,陈德兴尽点礼数也是应该的。

赵葵看到陈德兴行礼下去,哈哈一笑,伸手虚扶了一下:“庆之不必多礼,老夫对陈虎山有提携之恩,和你却无半点瓜葛,你的基业……全是凭自己的本事打下来的!老夫也是佩服的紧啊!”

陈德兴顺势就直起腰杆,做了个请的手势:“老太尉客气了,若无老太尉提携家翁,何来德兴今日的地位?吃水不忘打井人,老太尉永远是陈家的恩主。”

赵葵胸口一热,陈德兴终是要为帝图皇的人,有他这句话,将来自己不在了,一门富贵还是有保障的!

……

花厅当中,众人对坐,待客的,却只有一杯点茶而已。

陈德兴现在的市面不小,口袋里的钱财更多,但是日子却过得依旧简朴,诺大的花厅之中也无甚装饰之物,就是简单的几件家具,看在也不甚精美。不过在花厅里充丫鬟的崔月儿瞧着却是个极品!赵葵心想,也不知道是那路人物送的女人,却被这武夫当成了使唤人儿了。

不过这等朴素,的确是做事业的样子。相比之下,吕文德、刘整、高达、夏贵他们几个都差太远了!

想到这里,赵葵微微一笑,望着陈德兴道:“庆之,老夫今年75了,没有几年活头了,也不是这天下的逐鹿客了,只是一介看客而已。”

陈德兴笑笑:“若早一二十年,德兴安敢在临安生变?那时两淮有老太尉,京湖有孟忠襄,四川有余樵隐,当真是将星云集。若是官家能使用得宜,恢复中原也是可能的。”

赵葵看着陈德兴:“你怎么看端平入洛?”

端平入洛是赵葵和赵范兄弟一起推动的,也是他们二位一生的败笔,更是理宗朝由盛转衰的开始。

“端平之役必败!”陈德兴回答的干脆。

“何以见得?”赵葵的老脸微微发红。

“老太尉以为端平年是承平还是乱世?”

“自然是乱世!”

“比五代如何?”陈德兴先设一问,然后自答道:“只怕还要乱上一些吧?若是太上生在五代,能如太祖皇帝一般,赤手空拳打出一副江山社稷?”

“呃……”赵葵无语。

陈淮清插话道:“太上比太祖差远了!太上若生在五代,是没有办法削平乱世的。”

“那窝阔台汗比辽景帝、萧太后如何?”

“……”

“太上若和太祖、太宗换个位置,就能克服燕云了?”陈德兴冷哼,“太上不如太祖、太宗,而窝阔台却强过辽景帝、萧太后,这端平一役如何能赢?”

赵葵沉着脸道:“蒙古残暴,杀戮过重,不得北地人心……”

“不得寻常小民之心而已,北地豪杰却多拥护蒙古!”陈德兴道,“若北地豪杰都归心大宋,中原克服多年矣!”

赵葵默然无语。陈德兴的话一点不错!北地的寻常百姓被蒙古人欺负的苦了,自然是向往大宋的。但是北地那些拥兵掌民的豪杰,却都效忠蒙古!

“看来老夫的确是所虑不周,端平之败,是老夫误国!”赵葵叹了口气,又瞧着陈德兴,“如今的北地豪杰也是忠蒙古的!不知庆之有何办法克之?”

陈德兴淡淡一笑:“当行周礼,复古制,约诸侯,先入燕京者王之!”

“什么?”

赵葵脸上浮出了最不可思议的表情:“庆之……你欲变藩镇为藩国,欲使天下割裂如同春秋战国!?”

但凡中国人,都有大一统的情节,对于国家统一看得很重,对于分裂割据非常厌恶。所以削藩永远是政治正确的,纵然藩镇乃至公开分封藩国,总被认为是取乱取祸之道。

而在以文御武深入人心的宋朝,朝廷和文官对军阀割据的厌恶程度更是胜于历代,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