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239章

奸雄天下-第23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虻猛菲蒲鳌5鹊嚼钊┙低焉砘氐揭丫谎蠲钫嬲剂斓某荩欢然瓜敫剿巍?墒谴笏畏矫嫒丛缇褪永钊⒀蠲钫嫖嬖簟R悦钥交矗酱笳揭怀。詈罄钊芩溃蠲钫姹W爬瞽f逃亡益都。而蒙古人却因为忙着和女真人血战,暂时顾不了山东,就让当时还是半大小子的李璮(李璮的年纪和贾似道差不多)继承了李全的官职地盘。这才有了红袄军统治山东的三十年。

但是这帮山东老农民出身的红袄军却比南宋的皇帝和士大夫们有志气。赵昀和赵葵最大的野心,也就是据关河抗蒙古。而李璮却敢想燕赵之地!

而如今,恢复中原似乎已经不是想象,而是很快就要实现了!

多年的梦想将要实现,而且还不是靠抱赵家的细腿实现的,而是恢复李唐,李璮自己当皇上!这种种桩桩的好事儿加在一块儿,能不让这些武夫们的嗓门儿越来越大么?

李璮的儿子,太子李彦简,赵王李彦国(王文统的外孙,李翠仙的同母兄长),楚王李彦邦都坐在一旁,也不加入讨论当中,只是含笑打量着场中诸将。尤其是看着红袄军的三个大将,左武卫上将军李雄,右武卫上将军历元帅,领军卫上将军田师都。这三位的官,都是原先唐朝搞府兵制时候的官名。

李璮是以恢复大唐为旗帜的,实行的军制当然是府兵制——在过去近一年中,李璮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搞这个府兵制和均田制!

府兵制和均田制其实联系在一起的,有均田才有府兵。因为府兵是不支薪的士兵,而且还要自备资装(军资、衣装、轻武器、驮马)。没有国家的授于足够多的土地,农民根本负担不起这样的开销——唐朝初年的授田标准是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合计就是一百亩!另外,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如果这些人是户主,还可以再加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就是说,一户三丁之家,理论上至少可授三百亩土地(妇女不死老公不得授田)。

以三百亩田地的收入供养一个府兵,负担也不算太重。因而府兵在隋唐,特别是唐初得以大兴,成为大唐扫荡四方的主力,就是因为有均田。而均田之所以能实行,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少地多。而后来之所以崩溃,则是因为人丁繁衍,土地集中,国家无田可授,自然也没有府兵了。

不过人多地少的问题,对才开张的东唐来说并不存在。在东唐直接控制的半个河南道的土地上,人口不过三百万。其中符合授田标准的丁男、中男、老男、残疾、寡妻弃最多占一半,有个一亿亩土地就足够应付了。

因此李璮才得以在一年时间内,在自己控制的地盘上按照唐朝初年的标准重建了府兵制!这也给了李璮和忽必烈一较高低的底气!

第424章大唐动了

“大唐天子驾到,各官恭迎!”

一个仿佛是女高音般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这是李璮宫中的宫女在唱名。因为唐朝中后期宦官干政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李璮吸取教训,宫中不用宦官,而是选健壮妇女为宫人,不是什么美貌少女,就是些做活的仆妇。

而且李璮也不甚好女色,后宫就是两位皇后和四个妃子——李璮和陈德兴一样,都是双正妻配置,其中一位是李翠仙的母亲王氏。她是李璮的续弦,只生了李彦国和李翠仙。李璮的太子李彦简和楚王李彦邦都是李璮的元配所出。

还有一位皇后是塔察儿的妹妹名叫霍真(也可以译为华筝),长得有点儿粗,但并不难看,性格也甚爽利,年纪又比李璮小了二十岁,居然颇得李璮喜欢。并没有因为李璮叛蒙而受什么影响,仍然封了皇后。

至于李璮本人,现在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依旧没有什么架子,和什么人说话都和和气气,好像一个忠厚长者。和他的娘亲灭门师太绝对属于相反的脾气。

听到李璮到了,李璮的三个儿子互相看了一眼,连忙起身,太子李彦简还高声道:“都仔细些,站好班次!”将领们嗡的一声乱纷纷的四下归位,还你撞我我碰他的乱了好一阵子。这李璮为人忠厚,下面的人自然不怕他,做事情就难免松散了。

李家诸将才按品级站好班,就看见李璮和王文统两个人有说有笑从一张屏风后面转了出来。将领们纷纷跪下迎接,一张张热切的面孔都抬了起来,就看着李璮。

李璮朝着麾下诸将淡淡一笑,一一扫视过来。慢腾腾的一挥手:“坐,都坐吧!”李璮以复唐自居,所以他这里官员上朝是可以坐的,不是坐椅子而是坐垫子,理论上要跪坐,不过实际上都是比较舒服的盘腿而坐。至于唐朝的蹈舞大礼,一帮山东老农民也不会跳,就马马虎虎跪一跪了。

李璮自己和王文统,还有李璮的三个儿子也是跪坐,不过他们的跪坐姿势非常标准,显然是练过的。

看到众将都坐踏实了,李璮脸上堆出了微笑,说道:“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史天泽上表,说是愿意替朕扫平河朔,驱逐蒙古!”

老李说话的时候,脸上的笑意是怎么都遮掩不了啦。原来的蒙古汉侯当中,就数史天泽和刘黑马两人最能打。而史天泽允文允武,才干犹在刘黑马之上。现在刘黑马已经死了,史天泽又投靠大唐。看来中原已经非唐莫属了!

听到这话儿,下面的众将也都笑逐颜开。史天泽一旦完全倒向大唐,那么邓州董家,顺天张家也看到跟着一块儿倒戈。而史、董、张三家都是能打的汉侯,三家拥有的总兵力不下六七万。加上李璮目前兵马,二十万唐军已经有了。而且还得到了史天泽、张柔和董文蔚这样的将帅!

李璮笑吟吟的看着大家,“太后昨日也回宫了,她老人家在普陀山和明王谈妥了……宋国由明王牵制,明王的水师在十天前已经占领庆元府所属的舟山岛了!

此外,明王还答应在今秋出兵扫荡辽西、漠南和辽中,替咱们大唐牵制住蒙古东道四王!”

“儿臣替父皇贺!儿臣请战!”

“有陈明王牵制蒙古东道诸王,我大唐此战必胜无疑!儿臣替父皇贺!儿臣愿为前驱!”

“父皇,儿臣愿为前驱,率兵直捣京兆府!”

李璮的话音方落,三位李公子就几乎同时跳起来请战,声音极大,仿佛互不相让。

李璮微微苦笑,他有许多儿子,比较有本事的就有三个,可是皇帝宝座就一张。

不过苦笑只是一闪而过,换上的又是一张信心十足的笑脸,李璮道:“长安、洛阳乃是吾大唐帝都,益都只是行在。如今史天泽已经实心归附,朕当先还都洛邑,再与蒙古会战与崤函之地!”

底下嗡的一声,虽然洛阳是大唐故都,但是早已经破败了几百年,昔日大宋端平入洛时,洛阳几乎是空城,远远没有李璮经营多年的益都繁华。而且洛阳虽然地势险要,依河傍山,但是距离忽必烈的大本营京兆府毕竟太近。洛阳以东又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万一塔察儿等蒙古东道四王弃了辽北和辽西的老巢,走漠南、燕云南下,那就有可能会切断洛阳和益都的联络!

李璮当然知道属下在担心什么,他缓缓一抬手,慢慢儿地道:“北面事尔等不用担心,朕会遣使明都,请明王尽速攻拔开平。开平控扼金莲川草原,乃是统御漠南草原之根本,是忽必烈、塔察儿所必救!若明王想成为塞外之主,取大辽昔日之势,那开平便是大明夏捺钵的所在了。”

“捺钵”是契丹语行在所的音译。虽然陈德兴不会学契丹人搞四个捺钵,春夏秋冬按时轮回,但是建立一个统御漠南草原的大据点还是很有必要的。而开平城就是这么个所在,只要拿下开平,大半个漠南草原就都在陈德兴兵锋之下。这样肥沃的漠南草原东部就不能成为蒙古人的冬季操场了。同时,陈德兴在辽东的据点沈阳又能成为扫荡大兴安岭以东草原的根据地,那里同样是东道四王的冬季操场。

失去了两大冬季草场,蒙古人在蒙古草原东部就难以立足。要么西迁,要么在开平——沈阳一带和陈德兴会战!

无论蒙古人如何选择,对陈德兴都是非常有利的。

听老李这么一说,众将都是一笑。想想塔察儿等四王也不会不管自己的冬季操场被陈德兴控制,而出兵中原的。眼下已经近秋季了,冬天可是眨眼就到的。要是没有个草场安顿,他们的牛羊马匹能挺过一冬?

李璮笑吟吟的看着大家,伸手点着自己的爱子李彦国:“南山……”

李彦国早就跃跃欲试了,站起来躬身行礼,声音极大:“儿臣在!”

李璮笑道:“你妹妹翠仙如今的明王正妻,明都府就你说去吧。待从明都回来,你便和你奶奶一起留守益都。”

“儿……儿臣遵旨!”李彦国自然不情愿,可是父命难为。而且他也知道,他老爹是有意支开他,不让他参战立功,省得变成个“李世民”。

李璮缓缓道:“咱们现在已经改行府兵制,有八卫百府,上府1200人,中府1000人,下府800人,算算额子,10万多差不离。再加上依附咱们的济南兵、徐邳兵、河南兵、顺天兵、邓州兵。就是不下20万众!这次府兵动用一半,金吾卫、左武卫、右武卫,领军卫全都出动。加起来就是马步五十来个军府(李璮的府兵和唐朝也不大一样,并不是兵将分离的,军府都尉也要领兵出征,不过军府出征时一分为二,在驻防之地还会留下部分官兵,保持军府建制,以便继续训练和征招后备军),每府的长征健儿都补到1000,有缺额的抽调另外四卫的府兵补齐。5万精锐,就全部交在你们手上了!”

随着李璮不紧不慢地说话,兼领金吾卫上将军李彦简,左武卫上将军李雄,右武卫上将军历元帅,领军卫上将军田师都都肃然起立,大声应诺。四人出列排成一排,一齐躬身:“臣等愿为陛下扫荡胡虏,兴我大唐!”

……

“二位到了临安,一定要小心行事。锦衣卫给你们单独布了个联络点,临安纪家巷的齐福客栈,掌柜莫寡妇和跑堂吕小猴都是我们的人。”

锦衣卫头子刘阳这个时候正在送客,在舟山岛上一处不起眼的渔村码头上送客。被送走的是正在遭受锦衣卫“追杀”的昌国名士邓秋忠和他的弟子白展基。

昌国邓表面上看是垮了,超过10万亩土地被没收——就是因为邓家上下铁骨铮铮,誓死不愿附贼!而邓家的要人,不是“流放”辽东去开矿,就是软禁昌国,闭门不出。只有邓秋忠在他的弟子白展基的帮助下逃亡……还好,他们不是空手逃亡,邓家在大陆上还有产业,还在某处产业中藏了10万贯铜——藏铜是这个时代流行的,士大夫们有了钱就喜欢在家挖个坑埋了,所以邓家在大陆上的庄子里藏铜是不奇怪的。

有了身份,有了铜,还有了和组织单线联系的渠道。邓秋忠和白展基的特务活动就可以开展了。

而两个特务在临安的主要任务其实也不危险,并不是刺探大宋的机密情报,而是唱高调呼吁变法复礼,给大奸臣贾似道不断的找麻烦。

“下官一定牢记判官嘱咐,到了临安定会小心行事的。”邓秋忠躬身行礼。

刘阳点点头,又道:“好的,那某就送你们到此了,再要见面当事吾大明入主江南之时!到时候二位就是开国功臣,明王殿下的赏罚素来公平,凡是立功必然有赏,二位伯爵子爵的前途肯定是有的!”

第425章过太平洋(一)

大宋咸淳二年的六月、七月,对唐宋元明四家来说,似乎是大战前的准备期。轰轰烈烈的普陀山辩法之后,唐宋元明四国已经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阵营。

东唐北明已经走在了一起,准备在这一年秋天对西元(蒙古)发动进攻!之所以是秋天,那是因为唐明两国都需要秋天收获的粮食吃饭——现在的东唐是一个只有300万直辖人口的国家,而北明的人口在夺取了舟山群岛后,也不到80万。大规模的兴兵需要动员大量的士兵和民夫,会给这两国的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只能在秋收以后出兵,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今秋的丰收。

而南宋西元显然也勾连在了一起。贾似道执政的南宋朝廷开始秘密向西元提供火药武器——西元并不是没有生产火药的能力,虽然他们和南宋还有东唐都搞不清颗粒火药是怎么回事儿,但是普通火药是难不住他们的。蒙古人在扩张征服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不少全世界一流的工匠,在燕京、开平、和林和京兆府,都有成千上万手艺精湛的工匠。但是在南宋的临安、明州、泉州,工匠的人数却是以十万计的!

这个时代的南宋,就是世界工厂!而且工业(手工业)产值肯定比全世界其他地方的工业(手工业)产值总和还要多的多!此外,南宋还通过国际贸易和天竺、日本、高丽、南洋、大食甚至是欧洲联系在了一起。凡是旧大陆上存在的商品,在南宋的土地上就能够大量的买到。其中也包括生产火药的两种重要原材料硝石和硫磺。前者主要从天竺进口,后者是日本出产的。

所以蒙古人在得到南宋供应的火药之前,火药武器在蒙古军中相当珍贵——这也是为什么郭守敬没有做足够的实验就拿飞天火箭来射陈德兴的原因。

现在有了大宋提供的火药,忽必烈的军队终于可以进入热兵器时代了!而作为回报,西元也向大宋提供了战马。而在咸淳二年六、七月间,蒙古人还没有积攒起足够应付一场战争的火药。同样的,南宋的团练也在草创之中,远远没有到达可以北明或东唐开战的地步。

因而,唐宋元明四方,在这两个月中都选择了等待。时间仿佛要在无聊的等待中,静静的流逝了。

不过,在后世的历史书中,咸淳二年六月、七月却是相当浓墨重彩的两个月。因为著名的“文天祥发现新大陆”便发生在这两个月中。

……

“好了,太好了,脚终于踩在地面上了……”

晕晕乎乎,胃里面还在不停泛着酸水的文天祥的双脚终于踏上了坚实的大地——不过不是明洲大陆的大地。而是日本国镰仓城外的大地。

镰仓是文天祥发现新大陆旅程的第一站。在过去的几天中,伟大的地理发现家晕了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