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41章

奸雄天下-第341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如何保护和开拓市场,如何布局产业上下游,如何扶植制造业资本,如何鼓励创新发展生产力,蒙古大爷们是根本不会考虑的。

他们只知道抓人去当奴隶,然后再让老奴隶生小奴隶,一代代的为大蒙古劳作。

但是没有了上下游产业和市场的支持,没有了资本的推动,没有了良好的经营管理,没有创新和生产的积极性,奴隶们又能制造出什么样的好东西?

蒙古人拥有的制造业,又怎么能和已经站在资本主义门槛上的大明相比?

……

忽必烈看着前方骑兵拼杀的场面,脸色却苍白得比其他蒙古人都要厉害,因为他对汉家文明的了解,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蒙古人。

此时看到那么许多身披钢甲的八旗兵,他突然明白了自己错在哪里。

钢甲、抬铳、火药,拼的其实都是生产!大蒙古的生产比汉人差了何止千百倍?陈德兴虽然草创大明于辽东,但是却把根扎在了海贸,扎在了江南——陈德兴其实有的是机会抄掠江南,完全可以一次掠到亿万贯财富和千万口奴隶。

但是陈德兴却总是手下留情,忽必烈原本还以为陈德兴是妇人之仁,不敢杀尽江南千万人,不配和他这个蒙古大汗逐鹿争雄。可是现在……陈德兴虽然没有占领江南,却可以从江南吸取财力物力,养出如此精悍的强兵,给他们装备上坚硬无比的钢甲钢刀和大炮!

而大蒙古虽然拥有无比辽阔的疆域,但是境内却一片破败,可以说是要什么没什么。如果战场上面所比的,还是勇士的武艺和将军们的兵法。大蒙古也没有什么好怕的,可是如今却是比谁钢多炮利,实际上就是比生产!

看看明军配备钢甲和大炮的速度,再想想那3800门没啥用的火铳费了大蒙古多少气力。就知道双方的差距在哪里了……便是大蒙古的细作从北明那里搞到了南芬钢和火药(颗粒火药)的配方,短短的时间内,忽必烈的那点儿兵器作坊,又能打造出多少钢甲火药?

大蒙古的生产远远不如大明,所以这场战争还没有开始,蒙古人就已经输了!

忽必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最后却苦笑一声:“叫咱们的勇士退下来吧,勇士们的弓马不比明贼的八旗兵差,他们是输在身上的甲,手上的兵器不如人……这是咱们蒙古人的弱项,咱们太好杀戮了,杀的太多,抢的太狠……那都是在杀鸡取卵啊!如果咱们还有将来,绝对不能像过去那样了!”

第590章军粮不够怎么办?

夜幕下的巨鹿原野之上,却是一片灯火灿烂,蒙古和明唐联军双方都下了明营,灯笼篝火星星点点布满旷野,如同两片星海遥向而对。

白天的交战,是以明唐联军的初战告捷而终的。蒙古人的火器部队在明唐联军的弓箭、甲士和骑兵的打击下溃不成军。哪怕是动用了骑兵马队反击,最后还是败在了八旗兵手中。

最后,忽必烈只得下令收兵回营,将第一天的胜利拱手相让。还在战场上留下了数千具尸体和不计其数的抬铳,还有上千色目人当了俘虏,被押回了明唐联军大营,现在正在各个营寨巡回展出。

明唐联军士气,顿时为之一振!

李翠仙在中军营中审阅了王陆飞呈上的明日交战部署后,就叫了李雄一块儿巡营,出营时正好看见三五里外火箭发射的光点,李翠仙得意地笑了一下。那是明都天道书院的郭守敬发明的火箭,在辽东庄河之战中曾经用来轰击陈德兴。而现在明军装备的已经是第四种改进型了。大明军务司给这种火箭命名为若思——四号火箭。这种火箭的射程在四里左右,虽然精确度很差,但是用来骚扰和发信号倒是不错的。

天色一暗,王陆飞就派出一个火箭连队,在八旗兵的掩护下,出营去对蒙古人进行持续不断的骚扰了。目的不在杀伤,只是想影响蒙古人的夜间休整,制造些恐惧气氛,从而消耗他们的士气。如果运气好的话,有几枚火箭落到蒙古人的马群当中,乐子可就大了。

明军和唐军的明营,在很多方面都类似,都是以灯笼为夜间之旗号,灯笼上面用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标注番号——因为明军的军校一度也招收益都的将门子,所以阿拉伯数字在唐军中也普及起来了。

李翠仙和李雄带着一队卫兵,打着中军的巡夜灯笼,先往北面唐军左武卫的营地走去。

一边走,两人还一边低声交谈着。

“王妃,这一战胜得有些出人意料了……”

李雄话中却没有多少喜悦。“本来以为蒙古人的火器军很厉害,谁知竟不堪一击!火器军一败,忽必烈便计穷了,靠他那个狼牙棒……王妃,这一战被您给拿下了,这份功劳是不是太大了些?”

功高震主对人臣来说并不是好事儿,而对李翠仙……仿佛也有些不妥。李翠仙其实算是大明军政集团的创始股东,声望本来就高,现在又立下这样的功劳,如何不是震主?

李翠仙嗤的一笑,微微摇头,“明王哪里是恁般小肚鸡肠?他何时猜忌过有功之臣?何况吾是他房帷中人……明王的路子和历代君王皆不同,他乃是天降神人,何须猜忌芸芸众生?你往后入了明就知道了。”

李雄点点头。益都李家将来自然是要一分为二的,李彦国一系要去海外建国。李翠仙要在大明为后——自然还要有个外戚集团当后盾,李雄虽然只是益都李家的养子,但是文韬武略都算不差,又会做人,入明后必可成为李翠仙在朝中的靠山。

李翠仙又道:“明王处事向来公道,你入朝后只管放心做事,不必有什么顾虑……大明也没有什么鸟尽弓藏的事,因为明王志在寰宇,要效仿周朝,夏君夷民,一同天下,真正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所以,今后的征伐之事不会少,你立功的机会也不会少!”

这时两人已经到达了左武卫军大营的营门——十万明唐联军有一个总的营盘,其中还分成落干个半独立的区域,都有各自的寨墙营门。

守门的唐军兵士自然认识李雄,但是依旧喊道:“口令!”

“老虎!”

李雄大声回答。然后又摸出自己的腰牌,递给一名值守军官,那人验看过腰牌后,又到了李翠仙跟前。李翠仙也取出自己的腰牌递过去,那人又是一番仔细验看,然后才行礼放行,但是只开了侧门,让李翠仙和李雄等人从侧门而入。

这等严谨小心,其实就是李雄用兵的特点。别看他一副面团团的和气面孔,待人接物也非常温和,犹如一个恭喜发财的商人。但是他的军队,一直都是益都军中纪律最严和训练最紧的。李雄用兵的特色,就是周密无隙。

左武卫军营之中,随处可见巡哨的军官,各处都透着小心谨慎。如果忽必烈想要派兵劫营,估计是不会有什么好事情的。

李翠仙满意地点了点头,她的心思是想让李雄入明后担任燕京卫戍之责。倒不全是因为李雄是她的私人,而且还因为李雄的这份严谨小心,当然还有必要的圆滑。

等到此战结束,她就会向陈德兴大大方方的提出推荐。

李翠仙这时已经和李雄一起登上望楼,举起望远镜看着十多里外的蒙古大营。看来一会儿,忽然低声嘀咕道:“仿佛有杀气!”

“杀气……”李雄也掏出望远镜看了一会儿,胖乎乎的脸上多了几分严峻的表情。“没有退兵的迹象,忽必烈……还不死心!”

对于忽必烈,他们两人都不陌生。这位蒙古大汗不是个犹豫不决的性子,如果要走,今晚就一定会做准备——这可是大军远行,需要做的准备是非常多的,不可能没有一点动静。

“蒙古人在休息,明日当有血战!”李翠仙一笑,“也不知道忽必烈是怎么想的,今日的教训还不够么?”

……

距离李翠仙十几里外的蒙古大军营中,忽必烈正在自己的金顶大帐中,和几个心腹一起研究地图。有兀良合台、阿术、安童、伯颜,还有刘秉忠和刘孝元。

地图是燕山山脉的地图!

今日的大战虽然只是初战,但是忽必烈已经试出了对方的深浅,知道自己不可能击溃眼前这十万人的明唐联军了!打不垮他们,想要去河南,走陕西,再去西域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选择翻越燕山,走漠南草原去往河套了。

忽必烈轻轻敲打着地图,沉吟道:“破燕山一口容易……但是破明贼大城难啊!”

屁股后面跟着十万追兵,还有十万更加精锐的追兵不知道在哪儿。这种情况下要去攻大城那是找死。

“大汗,臣可以出使敌营!”刘孝元一抱拳道,“凭臣三寸不烂,定叫那李翠仙……”

忽必烈摆摆手,道:“李翠仙怎么做的了主?”

的确不行,李翠仙可以灭了忽必烈,但不能私自放了忽必烈,因为她没有得到陈德兴的授权。

“打!打疼他们就是!”忽必烈深吸口气,看着刘秉忠,“粮秣可以支撑多久?”

“如果安阳的粮秣能及时运上来,再省一些用……当可再支持一个月。”刘秉忠沉吟着道,“若能宰杀驮马,还可以再多半个月的粮食。”

一个半月!就是45天,每天行军50里可以走2250里,倒是可以抵达河套了。

但是河套草原上并没多少存粮,十几万蒙古大军去了也是挨饿!现在不过是正月,距离牛羊肥美的秋天还有十个月呢!靠河套和灵州的存粮,根本支持不了。

“可以向乌斯藏征粮!”刘孝元提议道,“乌斯藏有十三万户!”

这十三万户是八思巴自己报上来的,因为乌斯藏地位特殊,不需要按照人口多少给蒙古人上贡,所以这十三万户肯定是有水分的——后世西藏和平解放的年代,藏人都未必有十三万户那么多呢!

而且,乌斯藏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就算八思巴筹集到了那么许多粮食,也很难运给忽必烈。

“不可!”忽必烈摆摆手,道,“乌斯藏有大用……咱们要在西域立足,少不了乌斯藏!”

忽必烈的盘算是一等蒙古,二等汉藏,三等色目!

蒙古人负责征战,汉人负责管理,乌斯藏的喇嘛负责宗教,色目人好好劳动……同时也是炮灰!

没有办法,谁让西域就是色目人最多呢?他们不当奴隶、当炮灰,谁来当?

“大汗,那咱们没有恁般多的粮秣啊!”

兀良合台摇摇头,他倒不担心打不过燕山。陈德兴只要脑子没进水,不会拦着忽必烈不让他走的——忽必烈去了西域就得和旭烈兀、别儿哥三国大战!他们胜负未分之前,陈德兴可以笃定收拾南宋!

而且就算忽必烈平定了他的兄弟们,多半也不敢再来东面找麻烦了。

“够的!”忽必烈咬咬牙,“打一打就够了!狠狠的打一打!”

什么意思?

在场的众人互相看看,都是一头雾水。这军粮还能打出来?

忽必烈猛吸口气,冷冷道:“吃饭的人少了,粮食不就够了?咱们去西域……用不着恁般多的人!那三万色目有甚用处?西域还会少了色目人?而且,一个人就是几十斤肉啊!三万人,就是一百多万斤……怎么都够十四五万大军吃上十几二十日了!”

第591章色目咸肉们

“都给老子站好,你们这些该死的色目。”蒙古千户莽哥的怒吼声在前排响起。

李恒呆滞地抬起头来,看见平素和自己称兄道弟,出身移相哥所部的莽哥千户官,正提着一把弯刀对着一名唐兀色目兵殴打,那唐兀色目兵惊恐地回头看着自己的主公李恒,满脸都是难以置信。

唐兀色目,就是西夏党项人。跟着李恒他爹李惟忠一起投靠蒙古,被蒙古人称为唐兀人,归入了二等色目。而且因为李惟忠认贼作父,当了移相哥他爹合撒儿的养子,所以这些唐兀色目的地位比寻常色目还高,基本上可以算一等半人。

过去他们一直驻扎在山东,和李璮一块儿,可没少欺负山东的汉人百姓!长久以来,他们也自认为比汉人高等。可是没想到如今却一夜之间从云端跌落,成了三等色目!

马被蒙古人没收,青唐瘊子甲也被蒙古大爷没收,连弯刀都被收走,变成了一把钉头锤!

而且,还要用这把怎么看都很难砸死人的钉头锤去打头阵!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蒙古大爷要这么对待忠心耿耿的唐兀色目?难道是李恒做了什么触怒大汗的事情?

李恒面无表情的站在那里。他当然还是这个唐兀军千户的千户官,身上还穿着坚固的青唐瘊子甲,腰中的弯刀也在——那可是成吉思汗的兄弟合撒儿大王赐给李惟中的宝刀,除了有点软(百炼钢嘛)之外,绝对是把好刀。不过他胯下的战马也不见了,看来要走着上战场了。另外,蒙古人还派了个千户莽哥来“协助”他指挥部队……

这意味着什么,用屁股想也知道了!

一死而已!李恒知道自己断无生路……他的义父移相哥就在忽必烈军中,如果能救他一命,移相哥是不会不出手的。但是移相哥却没有为他说一句话!至于原因,李恒也很清楚!

他是李元昊的子孙!

忽必烈要退出中原,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灵州路,那里是大白高国的故地!那里……还有不少党项遗族!他这个大白高国的王子,在那里还是有号召力的。而且,他还有军队!

所以,他和他的部下们统统都要死!所以,他们才会从骑兵变成了步兵,拿着盾牌和钉头锤站在了一个回回色目万人队中——就是原来的抬铳军万人队,昨日一战损失了好几千人,不过还收拢起约七千,加上李恒的部下,现在有不到八千人。

今天,他们要打头阵!

“必须得死。”李恒喃喃道。

他的低语在战场喧嚣的背景中无人听到,蒙古人莽哥却大步走到了他的跟前,“李恒安答……好好去死吧!到了长生天上帮俺占个位!”

李恒摇摇头,苦笑着道:“我不去长生天,我下十八层地狱……因为我到了长生天上没面目见太祖、太宗、景宗、献宗和宝义皇帝!所以,我还是下阴曹地府吧!”

他说的太祖、太宗、景宗、献宗和宝义皇帝,当然都是西夏的皇帝!太祖李继迁,太宗李德明,景宗李元昊,这是西夏开国的三位君王。而献宗李德旺,宝义皇帝李睍则是西夏亡国时期的两位皇帝……

西夏亡国亡的惨烈,国人十不存一,皇族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