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46章

奸雄天下-第346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陪同君王临朝,在君王出征时摄政,若君王驾崩,太子年幼,配君便是当然的摄政王。而且配君除非与他人通奸,并且得到天下之君、天道使团和贵族议政大会的同意,否则不可更换!”

说到这里,陈德兴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翠仙一眼。这个女人就是自己的配君,大明帝国未来的皇后,她的地位是相当有保障的。

李翠仙也深情地望着陈德兴,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

陈德兴笑了笑,然后放沉了语气道:“封国之君,同样不可轻易更换或废除,除非背叛华夏投靠胡虏,背叛天道改宗异教,天下之君才可在取得天道使团和贵族议政大会的同意之后,将之废除!”

第598章咱们不独裁

“贵族议政大会?”

赵复又听到一个新词儿,不过这词儿不难理解,仿佛就是由贵族代表济济一堂,商量国家大政。

“和蒙古人的库里台大会一样么?”李翠仙问。

库里台大会是蒙古人选举大汗的会议,严格说起来算是大蒙古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不过因为忽必烈的破坏,库里台大会已经名存实亡。同样,大蒙古国也名存实亡了。昔日旭烈兀西征时蒙哥尚在,因此可以让整个蒙古国所有的千户十丁出其二,凑出大军进行远征。而忽必烈现在却不能动员西道诸王的力量,只能靠自己和被他强行吞并的东道宗王的兵力去和陈德兴决战。

“有点类似,不过不能选王。”陈德兴点点头,道,“咱们大明,将要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封建共和。这国家大事,是不能由孤王这个皇帝一个人说了算的,得大家伙儿一起讨论商量。西周那个时候就有国人议政之说,只是没有个章程流传下来。”

其实所有的国家民族都是有民主传统的,这是原始部落流传下来的。只是有些国家民族将这个传统保存到了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就成了所谓的民主国家。而有的国家,因为自有国情,走了圣心独裁的路子。

这独裁、民主,当然也是各有千秋,不能说民主一定比独裁好。但是陈德兴既然选择了回归封建的路线,那就不能不搞民主了。因为民主其实是从封建发展而来的,而独裁则是从集权发展出来的——这也是没有法子啊,因为陈德兴已经知道了中式集权王朝的必然没落,而且他也想不出比宋、明、清三朝更好的专制体制了。

既然专制没有出路,那陈德兴也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走封建民主化的路子了。而且这还是红朝太祖给中国的周期性大乱开出的解决方案,这红朝太祖何等英明?想来是不会错的……

陈德兴思索着道:“贵族民族和封建共和的大方向,得在《陈礼》里面得到体现。皇帝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封君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贵族有多大的权,又要负担什么样的义务;士绅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还有各级议会——包括县议会还有府议会……唔,将来还要有路或是省议会,还有国议会和最高的贵族议政大会,它们各自的权有多大,如何决策,议员又如何产生,贵族和士绅又如何产生——他们承担了什么样的义务,所以能够得到相应的权利……等这些原则性的东西,都必须要在《陈礼》里面毫不含糊的讲清楚。

另外,天道使团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政的。他们又多大的权,管些什么事情,也要在《陈礼》里面说清楚。而且这《陈礼》将来定好后要颁布天下,要印成书本,叫大明和华夏诸国的学童从小学习和牢记!”

封建民主也要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的!要将《陈礼》通过教育灌输到每一个华夏人的思维和灵魂当中!将《陈礼》当中规定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和各个阶级的权利义务,都溶到华夏之人的骨髓里面去。

或许五年、十年的教育和灌输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只要一直坚持,过个几十年上百年,华夏之人就会将《陈礼》当成他们思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传说中的民主传统,也会烙印进华夏子民的灵魂。当然,同时他们还会将自己当成华夏世界和各自国家的主人。

这就是传说中的公民意识!

民主传统和公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东西,而它们的起源其实都是人类最原始的民主传统。由原始的民主发展出封建贵族民主,再进一步发展成精英民主,最后则是普遍民主……红朝太祖虽然知道民主的好处和优点,但是他面对一个封建贵族民主已经中断了两千多年,精英民主根本没有出现过的,有浓重专制传统的国家,也只能有心而无力了。

而陈德兴现在则有机会重塑本源,复兴华夏的封建贵族民主,并且搭建好通往精英民主的道路。至于普遍的民主,最后当然也是会出现的。不过陈德兴现在是不会主动提出,恩赐给什么人民主的……因为民主这事儿也得有个认识的过程。

首先是帮着打天下的功臣封了爵,可以与国同休,他们和他们的继承人参与分享国家权力是很顺理成章的——天下是大家一起打下来的,大家都是一份的,天下大事当然应该大家伙商量着办。

而且陈德兴还会在《陈礼》中给功臣的继承人们规定不少义务,不仅要依法纳税,还要接受严格的教育,还要去服兵役,服完兵役还要去照顾老功臣,总之当个士爵也挺不容易的。

其次是出了血本的士绅,没有他们出钱,陈德兴也养不起军队,士爵兵们也买不起钢甲。而且国家的财政还得继续依靠他们掏钱,让他们参与政治也说得通。

至于那些什么事情都没做的历史旁观者,现在当然没有资格来当家作主了……因为当家作主不仅是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不知道负责任和尽义务的人,是当不好家的!

三个人的谈话,不知道进行了多久,马车外面的天色已经渐渐昏暗,一盏油灯正摆在马车内的案几上,散发着昏黄的亮色。

马车突然颠簸了一下,就嘎然而止了。然后就是朱四九的声音传来:“大王,时候不早了,咱们就在这里歇息一宿吧?”

“好!”

陈德兴应了一声,便退开车门,钻出了车厢,双脚踩在了雪地上。外面已经是黄昏时分,红日西垂,散发着无比美丽的霞光。周遭是没有什么人烟的雪原,现在的北地大多都是如此,人烟稀少,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荒芜在那里。和人口密集的江南,对比鲜明。

穿着白色皮袍的近卫军官兵,都已经停止了前进,正在军官组织下忙着扎营。

陈德兴背着手,缓缓地在雪地上散步。扎营的事情不用他管,朱四九和陈千一都会搞定的。他现在要考虑的还是国家大事儿。

“这次回了燕京,有两件大事儿要抓紧办。”陈德兴仿佛是在喃喃自语,跟在他身边的赵复、李翠仙却都把耳朵竖了起来。

还有一个徐子元更是拿出毛笔和小本子准备记录——刚才马车里面的议论是由赵复代为记录的,记录下来的文书也都交给他这个秘书官负责整理。

“第一件事情是大会诸侯!”

赵复和李翠仙闻言都肃然起敬,大会诸侯就要称帝了!

陈德兴缓缓地道:“投靠咱们的北地豪强,还没有表面立场的南朝镇帅,还拥护宋主的团练首领,还有高丽国王、日本的国王和幕府执权、素可泰国王、安南国王还有吕宋岛的赵与郁,都要下帖子去请。这是他们加入华夏世界的机会!”

高丽国一直都是大明属国,而且国中汉化程度很高,又以天道教为国教,自然是华夏一员。安南国的王室是陈德兴的同宗,都是义门陈氏一族(更早的祖先是南朝的陈朝),而且历史上蒙古人又在安南吃了大亏,陈德兴当然不希望和自己的同宗兵戎相见。如果安南陈朝肯接受天道教和《陈礼》,安南陈朝自然是诸夏之一。至于素可泰王国,现在是以天道教为国教的,而且人口、地盘都不多,也可以让他们当个华夏小国。赵与郁现在还在吕宋岛,并没有正式受封,也没有称王,不过那都是早晚的事。至于日本国,虽然知道他们的天皇和幕府执权不可能来,甚至连有分量的代表也不可能派,但是陈德兴还是打算请。

机会总是要给人家的,而且这也是在表面准备将日本华夏化的态度。现在可不是21世纪,对于华夏化,肯定会抵触的日本人,也会有欢迎的日本人……

陈德兴踱着步子,缓缓地道:“第二件事情,自然是消化夺取的北地地盘了。这一次咱们可得了不少土地、人口,需得好生治理。大明的地方过去只有州府、县市、乡镇三级,现在地方大了,得考虑在落干州府之上设立个什么总管的官衙了。至于是道、路还是行中书省或者是部,得好好合计一下。另外,士爵的册封和移封也得同步进行。须得让士爵之家分布北地,使之成为国家的基石。”

徐子元记录好了陈德兴的话语,抬头望着他,似乎在等待着这位明王殿下继续发话。陈德兴却将目光投向了李翠仙,“仙儿,还有一事,看来得你亲自去做了。”

李翠仙点点头,道:“可是招降吾父?”

“正是。”陈德兴道,“老泰山毕竟有反蒙之功,如果肯归顺,当以唐国太公的名义在燕京养老,李彦简、李彦邦皆赐田宅与燕京。至于妙真师太,还是请她在益都养老吧!”

第599章文天祥在干什么?

大明甲子年二月十九,在燕京得胜门外,挤挤挨挨的都是人头攒动。

从今年的正月开始,陈德兴建立的北明政权就不再用南宋咸淳年号,而是改用甲子纪年——因为陈德兴还没有称帝自然不好建元了——今年正好是个甲子年,因此现在就是大明甲子年二月十九了。

如果按照西方纪元,则是1264年,是陈德兴的灵魂穿越而来的第7个年头。

短短7年,一个生机勃勃的帝国就已经被他草创出来了!这样的成就放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虽然这个被草创出来的国家,方方面面都很不完善,各种制度都只定了个框架,而且所牢牢掌控的地盘也不过是后世的辽宁、河北还有黄河沿岸的开封、洛阳等地,还有南方的泉州、舟山和台湾岛。

距离一统天下仿佛还相当遥远,但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最危险、最凶残的敌人——大蒙古国,却已经被新生的陈明逼出了中原大地!

而这座燕京城中的居民,都是最了解大蒙古国的强大和凶残的。在他们看来,能够将蒙古逼走的陈德兴,便毫无疑问就是整个华夏的真命天子了。

而真命天子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天下将会安稳,繁华盛世将会在几十年后出现,也意味着这些生于乱世,长于忧患的人们,可以享受到本来不敢去奢望的承平之世了。

久经乱世的人们,往往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和平和安全的君王,哪怕是个暴君,哪怕行事的风格背离了华夏千百年来的传统,他们也能够欣然接受——陈德兴做事再怎么出格,也还是华夏君王啊!

而且,陈德兴封士爵、卖士绅、兴贵族、绝科举等等所为,与北地百姓并无太大关系。倒是陈明理财有方,轻赋税、薄徭役,让苦了几十年的燕地百姓,过上了相对比较轻松的日子,对未来也更多了些盼头。

这人心自然就归附陈明了!

燕京从上至下,听说陈德兴凯旋归来,人人都被扰动了。不用燕京的官府组织,全都自发上街来为他们的真命天子欢呼。倒是让这个只有十几万居民的大城(城很大,人很少),瞬间变得繁华热闹起来了。

天道教燕京府教方,今日倒组织了不少道人在被更名为得胜门的燕京南门外设天道法会,渡战死的亡魂升入天庭。凡是在最近几场大小会战中阵亡的明军、唐军(李彦国部)将士的牌位,都会由近卫军的士兵军官捧着,最先到达燕京。由天道法会渡过之后,再送到燕京城内的忠烈宫供奉——保障河之战(陈德兴魂穿以后的第一战)以来,所有跟随陈德兴作战阵亡的英烈牌位,都被供奉在忠烈宫。由天道教负责祭祀,世世代代享受后人的敬仰和香火。

而所有牺牲英烈的棺椁,稍后也会运回燕京。在燕京和明都是有两个大型忠烈墓地的——当然,也是由天道教负责管理。

而那位志向不凡的刘敏中现在也到了燕京,他还没有饿死,而是成了天道教中最低级的青衣道人。天道教的道人衣服的颜色是有讲究的,白衣最高,只有明王陈德兴和天道诸使才有资格穿着——这些人后来还被西方的色目人称为“白衣主教”。白衣之下,依次是紫衣、红衣、蓝衣和青衣。青衣道人又称见习道人,就是非正式的尚在培训中的道人。

刘敏中就是个见习道人——这也是他没有饿死的原因。他是在将要饿死的时候,才寻到这一条活路的。而那一夜的情景,他是终身难忘的。

那时他已经饿了三天,身上的衣服、鞋子也都换了吃食。只是捡了几个麻袋套在身上,脚上也用麻布胡乱裹着,晕晕乎乎的在一处道观外面坐了下来,只等饿死。

可就在将死未死的时候,却突然听见有个轻脆悦耳的女声再喊自己的名字,还闻到了饭菜的香味。他就用最后的一点力气,顺着这声音爬进了那座天道观,然后就看到一张长条形的桌子上放满了饭菜,他就二话不说坐上去胡吃海喝了……

结果就来了个长得特水灵,穿着蓝色道袍名叫小爱的女孩子(就是陈德兴身边的那个小爱,她刚刚从天道书院毕业,被墨影娘派去塘沽市负责给新招募的道人学徒讲课,刚才就是她在给学生点名,点到个名叫刘明珠的,居然被刘敏中听到了),问了刘敏中几个问题,就让他留下来参加培训了。

而刘敏中也没有拒绝这最后的活路,在培训了几个月后,还以相当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见习道人的资格。这次是跟着小爱道姑到燕京面见陈德兴的——因为小爱道姑派了个仿佛会有去无回的差给他。

小爱推荐他去参加第二次明洲探险了……

“刘道人,看到明王的大军了吗?他们过来了没有?”小爱道姑什么都好,人漂亮,脾气也好,胸也挺大,唯一的缺点就是矮了点。街道上的百姓层层叠叠,挡住了她的视线,就算她踮起脚尖,也看不见正在浩浩荡荡开来的大队人马。只能不断向身边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