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53章

奸雄天下-第353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原词陈淮清是能倒背如流的。只是不知道陈德兴的天下大同是什么样的?

“大明受命于太一,有教化天下万邦之责,当使万邦之民大同于华夏,守《陈礼》而遵天道……”

陈淮清才看了个开头,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这个是天下大同?天下大同,就是要把普天之下所有的国家都变成华夏的分号?还要普天之下所有的百姓都和汉人一样?

陈德兴郑重地点了点头,大声道:“当今天下有数百国,其中唯有我中华富庶文明,实乃是列国之典范。因此我华夏之人,是有义务领导列国,传播华夏文明,教化愚昧蛮夷的。我当使蛮夷之国移风易俗,同于华夏,入我华夏。当使蛮夷之民,也得以沐浴于华夏天道之下,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当使普天下之人,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以建立地上天庭。这才是真正的天下大同!”

这个陈德兴的前世到底是受党教化多年的,而且还保留了一部分党的最原汁原味的理想——为人类解放而奋斗!

这是全世界最壮丽的事业啊!在后世有九千万同志为之奋斗终身,身为他们中的一员,陈德兴又如何会将之忘记?

未来将要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美国人民、德国人民、日本人民,还有沙特阿拉伯的人民,还有其他各国人民,现在都等着他陈德兴去解放呢!

哦,应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祖先,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着他陈德兴去教化呢!

只有先把蛮夷教化了,让他们先入天道,再守《陈礼》,入了华夏,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自己的使命,然后才有被解放的可能。

“大人,这个天下大同可好?”

陈德兴盯着陈淮清的眼睛道:“想当年,西周之先民应该就是带着这等理想和信念,踏上漫漫征程,去教化千里万里之外的蛮夷。我华夏今日之疆界,便是因此而奠定的!

如今,我们这些后人难道不应当循先民之足迹,扬华夏之风帆,伸张《陈礼》于四海吗?”

陈淮清轻轻点头。陈德兴这番话,道理是不错的……昔日华夏的基本盘不过在河南、陕西一隅。如今得以扩张如此,还真是西周先民教化四方蛮夷的功劳。

而陈德兴要伸张《陈礼》于四海,还真是在步西周的后尘啊!

只是四海如此之广,蛮夷如此之多,真的能教化的过来?

“能的!”陈德兴信心满满,放沉了语气,“我大明是一手横刀,一手天道!愿意入天道,守《陈礼》,入我华夏者则教化之!不愿意的……自有横刀对付!或严加管束,或一了百了!”

……

“你们这些蛮夷听好了,我是奉了上天之命,来明洲教化你们的。你们都听我讲,你们的故国早在几十年前就叫奇奇梅克人给灭亡了,所以你们才成了他们的奴隶……”

文天祥这个时候,就站在太阳金字塔下,手里拿着个树皮卷起来的喇叭,正扯着嗓子用纳瓦语教化蛮夷呢!

在他的头上大约二三十尺高的地方,还漂浮着一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挂着个篮子,里面还有个印第安八旗兵,正是文天祥的得意门生虾学道。

这个虾学道的眼珠子也瞪得老大,傻愣愣看着下面将近两万个正在接受教化的蛮夷——这些人大多是奴隶,是墨西卡谷地各国遵照约定送来的。和他们一起到达的,还有不计其数的谷物和火鸡还有狗(火鸡和狗是墨西卡谷地中诸城邦饲养来吃的)。

这墨西卡谷地还真是个宝地,虽然这里的土著不大会种地,但还是不大需要为吃饭发愁的。而且谷地中的大约四十个城邦的统治者,其实也是外来的征服者。

他们是来自北方的奇奇梅克人,征服了谷地中拥有较高文明的托尔特克人。而托尔特克人也是征服者,不过比奇奇梅克人文明,被他们征服的是玛雅人。

现在被当作奴隶送来的,大多都是托尔特克人和玛雅人的混血,也称纳瓦人。大部分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在墨西卡谷地,他们是最多也是最不值钱的奴隶。

不过蒙起却不想让这些奴隶去种玉米,因为他想要尽快征服整个墨西卡谷地,将这里的四十个城邦,都变成大明谷地总督府管辖的属地。

为此,他需要更多的士兵,越多越好,而且也不管男女!因为在他看来,墨西卡谷地中诸邦皆弱,军队装备极差,而且毫无纪律。只要有几万真正组织起来的军队,哪怕全是女兵也足够荡平诸邦了。

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把武器交给奴隶多少都是有些风险的。在这么做之前,总要给奴隶们洗一下脑,或者是教化一下。

而教化蛮夷的使命,当然就落在了文天祥和杨阿过身上了。为此,文天祥出使玛雅的计划,也被推迟。这些日子就是整天在太阳金字塔下给蛮夷奴隶们讲道理,让蛮夷知道华夏不是来奴役他们,而是来解救他们出苦海的。

而杨阿过的办法就简单多了,就是神迹加迷信。又是热气球又是火药,然后才是天道教的神仙论——太一大神法力无边,知识无限,无所不能。想要死后上天庭,只有诡异太一。而墨西卡谷地原有的神,都是伪神,不能再相信了。

第610章一部《陈礼》治天下

琴声荡漾而起,平和中正,让人听得如沐春风。

窗外,也是春意盎然,草绿花开,波漾荷碧。十几个穿着儒服或道袍的男女坐在昭明宫中荷塘的花厅当中,一脸肃然,静静的听着崔月儿在厅中抚琴。一个个都神色俨然,点茶的清香,同时在花厅当中幽幽飘动。

崔月儿的歌声也响了起来,优雅而动听:“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明明天上,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鼚乎鼓之,轩乎舞之。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她唱起的是一首上古时代的诗歌《卿云歌》,相传功成身退的舜帝禅位给治水有功的大禹时,有才德的人、百官和舜帝同唱此歌。

大禹治水,陈德兴治虏,倒是有同工之妙,只是赵家天子却不肯当舜帝禅让天下给陈大明王。

琴声嘎然而止,崔月儿神色淡淡的,轻轻点头为礼,然后飘然退去。

这次在昭明宫内,来的都是天下英雄,或者是自以为英雄了得的人物。连当过大唐天子的李璮都来了。现在北地的战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郭侃和杨阿喜的大军,在三月初的时候就占领了被蒙古人放弃的京兆府、凤翔府、平凉府、巩昌路等地。陆虎和刘和尚指挥的另外两路大军,也在三月份和四月初接连占领了开封府、河南府(洛阳)、南洋府、归德府等地。还和北伐响应陈德兴的夏贵、高达两军在顺天路和南阳府实现了会师。

至此北方汉地,已经基本上被光复。虽然陈明的直接控制区域仍然不大,但是已经拿下了北地大部分战略要地和有象征意义的大城市。俨然是中原之主了。

自古,得中原者有天下!

拥有了中原的陈德兴,已经有了称帝建国的资格。

不过陈德兴一直是比较有想法的,便是当个皇上也弄得与众不同。是不肯随便搞几个祥瑞,然后来个黄袍加身,百官劝进就把皇帝老子给当了的。

而且他一直标榜复礼,要当天子自然要向武王姬发同志学习,大会天下诸侯。先定礼乐,再接受诸侯拥戴登基称帝——这样看上去更像是个合法皇帝而非篡位的奸贼。

这一套东西,在中国古代叫得天下之正!就是这天下是不是从正路上得来的。大禹治水,武王伐纣,始皇帝一统六合,汉高祖平秦灭楚,都算是以正道得天下。而赵家老祖宗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则是得天下不正的典型。所以当了皇帝之后整天不放心这,不放心那个的,最后想出了自废武功的办法,反正当个缩头乌龟不去招惹蛮夷总行了吧?谁知道最后还是让蛮夷得了中原,历史上还造成了一场华夏天倾的巨祸!

而陈德兴的天下得的仿佛是极正,逐蛮夷,复中原,功劳比起周武王也不逊色分毫了。但是他也有不正的地方——他是宋朝的臣子出身,而且还是叛臣,在临安做乱,祸害了大宋天下。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宋朝的那个傻儿皇帝自己退位让贤,就算赵禥肯让,一干大宋儒臣也不肯退让分毫。现在的临安,可是众正盈朝,誓保大宋的时候!

既然大宋不肯禅让——在大明甲子年之前,陈明一直在用赵宋年号,这表明了陈明是以赵宋为天下正统的——那陈德兴就只能用合诸侯,会英雄的办法来取得正统地位了。

这个就和后世红朝开国之前先要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是一个意思。不过,陈德兴版的“政治协商会议”还要讨论制定一部华夏民族的最高行为规范《陈礼》。这事儿仿佛比登基做皇帝更加重要!

因为陈德兴建立的大明,可不是朱元璋的那个关门锁国的大明朝。而是一个立志要将华夏文明布于四海,建立华夏大同世界的大明朝——就如同昔日的周朝一样。

如果没有一部《陈礼》来区别华夷,教化四方。那么陈德兴最多能将华夏的基因散播出去,而不会有一个天下大同的华夏世界。

另外,《陈礼》对于当下的大明,也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大明还没有在中国各地建立直接统治的力量,军阀诸侯和豪强,还大量存在。而且陈德兴也不打算把他们统统剿灭——这些力量也是属于华夏的,完全可以用于开拓四海!

而且,陈明的统治天下的模式也不同于之前的历代。陈明走的不是秦朝以来集权中央的路线,而是周式分权自治的路子。因而在地方上建立巩固统治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和分封士爵、扶植士绅同时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陈礼》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那些千里迢迢被请到燕京的各路英雄,这些日子天天都会在昭明宫御花园的这个花厅里面和陈德兴议论一下《陈礼》的内容。

这《陈礼》既然要用来教化全人类,也不能陈德兴一个人闭门造车,集思广益还是很有些必要的。

而且《陈礼》第三篇“君君臣臣”就是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的,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各路英雄的切身利益的——目前《陈礼》已经拟定了七大篇章。

第一篇是天下大同。讲的是教化全人类,建立华夏世界的远大理想。陈德兴准备将之变成整个华夏的理想!

第二篇是天道唯一。讲的宗教,当然是要将天道教置于诸教之上,确立其华夏国教地位。

第三篇是君君臣臣。讲的是君臣关系和上下秩序。包括天子和封君的关系;天子和直臣(没有封地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直臣的关系;天子和封臣(有封地但是没有建国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直属或封建)的关系;中央和封国的关系;君主和士绅的关系;君主和普通民众的关系等等。

第四篇是父父子子。讲的是华夏世界的家庭秩序。比如男子可以娶几个老婆——这个当然是要有限制和分等级的,依照天子、封君、封臣、直臣、士绅(士爵属于直臣)、平民、农奴、奴隶的等级排序决定数量。其中最多的是天子,最多可以拥有三十六个妻妾。另外,家产继承和侍奉父母也是“父父子子”篇中的重点。确定了嫡长优先和嫡长责任两大原则——陈德兴的思路就是权利和义务对等!

嫡长子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和全部封地、爵位,但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侍奉父母、照顾弟妹、守护祖坟和贵族兵役。

至于没有继承资格(爵位和封地)的儿子们,对于父母和家族的责任就轻多了。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开支散叶,打拼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家族,以确保在嫡流衰弱之时可以保持家族传承。实际上就是鼓励非嫡长子离开父母去远方闯荡,这是华夏开拓世界的需要——要是都呆家里当大孝子,世界人民谁去教化解放?

第五篇是士农工商。这是讲民众的,首先是“四民平等”和“绅爵平等”。就是只要是华夏之民,是平民身份,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而且平民只要购买了士绅身份,便能和贵族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主要就是选举权)。其次是民众包括士绅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当然还是权利和义务相等。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权利不如贵族,没有选举权,没有田庄。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比贵族少,没有强制的兵役,只需要依法纳税。

而士绅在拥有选举权以及和贵族平等的同时,就有责任缴纳更多的税。所以士绅是有最低纳税限额的,对于士绅逃税的处罚也比平民和士爵更重。

第六篇是衣冠礼乐。是管头管脚管唱歌管说话管写字的——管得很宽,不过也很有必要!实际上,这是华夏世界的教育和洗脑制度。语同音、书同文、人同俗、衣同制等等的原则,都要得到最坚决的贯彻。所有入华的国家,都必须从语言、文字、风俗、衣着等各方面华夏化!

第七篇是教化育才。这是管教育事业的,全民义务教育当然是目标。不过也得分阶段实现,首先是贵族和精英教育,然后再逐步普及。而且教什么也是要规定的。参考现在天道书院的课程,以华夏文化、自然科学、天道经典、军事体育和手工制作等科目为主,建立初等和中等教育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等和专科教育。

可以这么说,一部《陈礼》,七大篇章,包罗万象,将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全都浓缩在内。这是一部可以治天下的礼!在刚听说陈德兴要“制礼”的时候,北地南朝的各路英雄,还都有点将信将疑。比较礼乐制度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普天下那么多的大小儒生说穿了不就是搞这个的吗?陈德兴居然想用一己之力来做数十万儒生千百年都没有做好的事情,还真有些不自量力。

可是当他们真正拜读了《陈礼》,却忽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原来华夏的礼乐制度,是可以用简单明了没有歧义的语言,一条条说清楚讲明白的。

一旦说清楚讲明白了,这礼乐制度就有了可操作性。陈德兴的礼就能在普天下推行了。

一部《陈礼》是可以治天下的!

第611章陈礼出,烽烟起

《陈礼》的初稿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