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65章

奸雄天下-第36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烦死人的事情困扰着。

但是这种开天辟地,凌驾于亿万人之上,唯我独尊掌控一切的感觉,实在太令人陶醉了!

太一殿前,大明的文武百官,前来观礼的使臣代表,大明咨议大会的议员(由十一省二府的议会选出,一共二百十八人),天道教的道人,天道书院的老师和学生,陆海军学院的师生,全都排列成行。看到陈德兴的马匹靠近,全都单膝跪地。

陈德兴就在太一殿正门口的地方下了马,一路跟随而来的李翠仙也随即下马。

“臣等恭迎圣人!”

群臣齐声欢呼。

陈德兴上前几步,就看见丞相黄智深,陆军尚书任宜江、海军尚书高大,咨议会主持赵复和首席天道使墨影娘,都单膝跪在最靠近门口的地方迎候陈德兴。

“诸卿平身!”陈德兴朗声道。

众人纷纷站起身来,并没有谢恩——和皇帝老子一起站立在陈明之中并不是什么恩典,无需称谢。

“圣人,臣在前引路。”一身白色道装的墨影娘几步走上前来,冲着陈德兴躬了下身,然后就转身走向太一殿。陈德兴也随后大步跟上,不过大明的文武百官包括李翠仙,却都没有跟着去。

诺大的太一殿中,也空空荡荡。除了块世界上最大的太一神牌位和数千个整齐摆放的蒲团,仿佛就是陈德兴和墨影娘二人了。按照《陈礼》中的规定,君王登基前要在太一神位之前祈祷膜拜,在场只能有一名天道使。旁人不得观看。

祈祷完毕,那名天道使就会亲自将皇袍或是王服穿在君王身上,还要替君王戴上冠冕,至此礼成,君王就算登基了。

第629章大封建

从太一殿中出来,陈德兴已经穿上了一身金黄色的龙袍,头上还带着黑色的乌纱冠。这是郭芙儿设计的天子礼服,是在各种大典中穿戴的。

看到一身土豪金的陈大皇帝,太一殿外,顿时一片山呼海啸的欢呼之声。

陈德兴登基称帝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克服中原,驱逐鞑虏,定都幽燕,牢控白山黑水,可以说是一扫唐中后期以来华夏文明的种种颓势。而且还兴天道,定《陈礼》,立志开拓寰宇,教化世界。这等英雄如何不比南朝的傻儿皇帝强上千倍万倍?

华夏只有让这等英雄来领导,才能建立一个远超汉唐盛世的超级帝国。华夏亿万黎民,也能长久的沐浴在太平盛世的繁荣安定之中。

一辆十二匹骏马拉着的四轮御辇,此刻已经停在了太一殿之外。陈德兴就在一片欢呼声中,和李翠仙一起登上御辇,在近卫军的护卫之下,返回昭明宫。这一次,大明的文武百官和咨议大会(贵族议会)的议员,还有李彦国、史天泽、王倎这些大明天子麾下的封君,也都紧跟其后,往昭明宫步行而去。

登基大典之后,还有一连串的仪式要举行。首先是册封大典——就是给手下的功臣和军阀还有属国君王封爵。

……

“李彦国,朕封卿为唐国王,暂领山东一省,并徐邳、宝应州之地!”

紫宸殿内,册封大典正在进行。第一个受封的是李彦国。他被封为唐国王,地盘还是原来那些,暂领二十年。至于永镇之地,现在还没有最后敲定,不过大致上就是高棉帝国故地了。

“王倎,朕封卿为高丽国王,永镇高丽七道之地。”

第二个受封的是高丽国王王倎,获得了黄海道、京畿道、忠清道、全罗道、庆尚道、江原道、平安道等七道之地。大致上后世朝鲜的咸镜道地盘并不属于如今的高丽国,那里现在属于辽东省的铁岭州。

“陈昑,朕封卿父陈晃为安南国王,永镇安南十二路之地。”

安南十二路大致就是后世的越南北方。后世越南南方的地盘,现在属于占城国所有。而占城国又是安南和高棉相互争夺的肥肉,陈明早晚也会插上一手的……

“陈亨,朕封卿为泰国王,永镇媚南河中下游两岸之地。”

陈亨就是泰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兰坎亨大帝,这次也不远万里跑到燕京来了。因为素可泰王国是新开张的国家,没有太多的传统势力,而且地盘不大,人口也不多,转型是相当快的。很快就从上部座佛教转向天道教。因此被接纳为诸夏之一,王室得赐陈姓,国名也被定为泰王国。不过这个国家只是初兴草创,其实就是个部落联盟,国土到底有多少他们自己也不清楚。

所以陈德兴也就大致让他们永镇媚南河中下游——那里其实还有不少泰人小邦,高棉王国也没有完全放弃。最后能打出多少地盘,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事实上,封个大致的区域,然后让封君、封臣自己去各显神通,才是“陈氏封建”的主要模式。由陈明中央帝国去经营出一块地盘,再分封出去。那可得是陈氏嫡系功臣或陈德兴的子嗣才有的待遇。

不过眼下,这些人都还不会被封为封君、封臣。连琼花楼的众兄弟,也不过是公爵、侯爵的地位。至于陈德兴的儿子们,除了嫡长子陈长安受封太子。其余因为年幼,都没有得到任何封爵……

……

分封和封爵的仪式,没完没了的进行着。根据《陈礼》,士爵之上,还有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亲王等六个贵族封号——这些贵族只有俸禄、田庄而无封地,实际上就是大号士爵。这些无封地贵族的封号都是不带地名的,譬如忠义伯,忠勇侯,护国公等等。

此外,还有一种封臣和封君——这是拥有封地和人民的贵族。最低一级称领主,之上是男爵、子爵、伯爵,这四个等级都称封臣,不能独立建国,但是在封地上有全权,形如君王。四等之上是君侯、大公和国王三级封君。是可以建立侯国、公国、王国的。所有的封臣、封君的封号则是带着地名的。

在册封封臣、封君的时候,还要附带上封地,而封地又分成有期限的暂领和无期限的永镇两类。暂领的封地期限一到就要收回,实际上就是作为封君封臣们开拓海外的大后方。

而永镇的封地当然是在海外了,永镇的封地也可以转封,但不能无罪收回——只有在取得天道使团和华夏贵族议政大会(不是咨议大会,而是由华夏各国的贵族代表组成的大会,职责是协助大明皇帝处理华夏诸国事务)同意后,才能废除封国或封臣领地。如果封君要除封其名下的封臣,也要走同样的程序。

另外,陈德兴还要在册封大典上将李翠仙封为大明皇后,将郭芙儿封为大明太后。

册封大殿之后,就是内阁任命和咨议大会开幕两项大典。陈明的天子并不直接管理政务,而是通过任命内阁首相和阁臣管理国家。同时,内阁还需要接受代表地方的咨议大会监督。咨议大会议员还有弹劾首相和阁臣之权,职能有点类似御史。不过不能风闻言事,也不能由单个议员直接上弹章,而是要由咨议大会进行投票表决,取得简单多数后才能形成倒阁决议,取得三分之二多数才形成弹劾决议。不过无论是倒阁还是弹劾,最终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

根据《陈礼》君君臣臣篇的规定,大明的各项法律,也要由内阁和咨议大会讨论修订,然后再提交给皇帝批准。此外,在大明的各项法律制定完成以后,大明的司法也会从行政体系分离,建立起直接向皇帝负责的司法审判体系。

至此,陈明帝国的封建民主制算是全部成型。单就国家治理来说,大明已经算是一个相当近代化的国家了。国家的权力并不集中于帝王一人之手,而是由皇帝、官僚、贵族(士绅)共同掌握。而且官僚(文官)和贵族士绅之间,至少目前来说,还能形成一定的互相制约,以确保国家不被某一个利益集团完全掌握。

如历史上朱明那般,需要用宦官来制约文官的恶政,在陈明的政治框架下仿佛是不会发生的。

不过,在陈德兴来看,这样一个颇为近代化的政治体系还不是最让他得意的东西。最让他感到满意的,还是一个正在构建中的华夏国际体系,这不是一个中央帝国可以统治一切的华夏世界,就如历史上西周无力控制全部的诸侯国一样!

因为华夏世界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国际间的竞争——虽然中央帝国拥有最多最好的底牌,但是竞争依旧不可避免!想要保住中央帝国的荣耀和辉煌,就必须要努力奋斗,而不是关起门来妄自尊大。

如果那样,另一个奋发勃起的华夏王国甚至是共和国、合众国就会取而代之。就如同历史上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样!

一个充满竞争,充满压力的国际社会,大概就是陈德兴留给后世华夏人最好的礼物吧?

……

连串的典礼仪式,虽然都比较简化,但是也忙活了一整天,到了夜色深沉的时候方才结束。

杨婆儿没有资格参加这些典礼,就领着后宫一干仆妇整治了一桌酒席,好让忙活了一整天的陈德兴、李翠仙还有太后郭芙儿回宫后享用。

今晚是陈德兴称帝后的第一夜,围坐桌边的人们,想必是不会有丝毫睡意的。就是失去了正室地位的赵琳儿,娇媚的面容上也都是笑意。一叠声的给陈德兴、李翠仙和郭芙儿敬酒道贺。看不出有丝毫不悦。

席间气氛如此,原因无他。就是陈德兴已经许诺让赵琳儿继承宋国王位了。琳儿当然不可能离开陈德兴去执政,不过这名分却已经敲定,将来继承宋国的也只能是她的儿子,而且还要沿用赵姓。算是继承赵匡胤、赵光义开创的国家。至于这国家会在什么地方,陈德兴现在还没有想好……

赵琳儿的儿子有了君王的前程,其他妃子自然也不能亏待了。

陈德兴举起一盏烧酒,笑吟吟看着自己的女人们,“众位爱妃,你们个个都有国色天香之貌,既美且贤,朕能得到你们,真不知是几世修来的福气。”他停顿一下,又笑道,“今日朕已经御极,你们也该有妃子的名分了。”他扭头看着皇后李翠仙,“仙儿,你来说吧。”

现在是要册封妃子了,个人的名分早就由陈德兴和李翠仙还有郭芙儿商量好了,赵琳儿当皇贵妃,一切待遇和皇后相同,依旧住在东秀阁内。皇贵妃之下是贵妃,宝音和庆安宫主因为出身比较高贵,都得到了贵妃封号。再下面就是妃,崔月儿、王蓉儿、柳珍三女还有即将要入宫的夏莲儿搁一块儿就凑了四妃。

另外,这事儿依礼该有皇后宣布。李翠仙也不客气,笑着点点头,就进入她的皇后角色了……

第630章战争还要从金融开始?

西湖葛岭,贾似道府邸。

今日的酒宴,早早就散了。

一则是行在所西迁洪都后,临安官场上顿时清冷,贾似道的党羽也大多出镇两浙各地去了。实在没有什么能说到一块儿去的人物好宴请的。二则就是陈德兴登基称帝的消息刚刚传来,贾似道哪里还有饮宴的心思?

陈德兴称帝之后,大概就要开始策划南征了!转眼又是秋冬,海上多西北风,正好是顺风南下的时节。浙西外海的舟山又一直牢控在明军之手。那个岛子可富庶繁华的紧,屯兵二十万约莫也不是问题。

贾似道估计,陈德兴会利用整个秋冬运兵南下,先在舟山集结休整,并且筹措粮饷。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大军就要攻打庆元、临安了。

而朝廷西迁之后,两浙的人心就纷纷浮动,地方上的名门大族都心怀疑虑,出钱出兵也不如过去那么爽快了——朝廷明摆着弃两浙,陈德兴明年说不定就是两浙之主,他们现在要是太卖力保大宋了,到时候就怕被人秋后算账。

可是这些人又不甘心失去往昔的特权,对陈明帝国依旧抵触,但是又无计可施,只好打起自扫门前雪的主意。纷纷把团练、钱粮抓在手里,还在各自家乡构筑堡坞。最多也就让他们的团练兵去防守各自家族所在的州城、县城。

如此一来,更加剧了贾似道集兵筹粮守临安的困难。

所以这些日子,贾似道在西湖葛岭摆酒宴请的,都是两浙地方的名门之主。陪着笑脸,拍着胸脯,甚至还要流几滴眼泪,就是想从这些没见识的书呆子、土财主手中把兵粮抠出来。可是成果却是非常寥寥,忙活了大半个月,临安城内的守军还是没有超过三万人。

诺大个临安,靠区区三万守军,连城墙都站不满,还守个屁啊!

又送走一波平江府来的士林领袖,许了不知道多少根本实现不了的诺言之后。对方才算松了口,肯给一千团练兵和一万石米。贾似道才算没白忙活。身边的幕僚之长廖莹中,觑着这个空子,亲自给贾似道端上一盏清茶。

贾似道接过喝了一口,摸摸嗡嗡发涨的脑仁,摇摇头道:“看来朝廷西迁也是步臭棋,两浙的人心已经散了大半,剩下的也就是自保的心思。可是仗没有这样打的……两浙路那么多府州军县,那里能都守?都要确保无虞,百万大兵也不够啊!现在这样每城都撒个一两千,大城不过一万,只有临安堪堪过三万……这要能守住,才是活见鬼了。”

廖莹中是置司参议,参与军机,贾似道说的事情他都知道。现在两浙就是人人自保,团练兵其实不少,杂七杂八聚在一块儿恐怕不下十二三万,再加上各路御前军和禁军,名义上二十万都有了!

可是那么多兵却集中不起来,东撒一点,西撒一些,像撒胡椒面一样。这压根就不是打仗的部署,陈明大兵一到,只要先打庆元,再拿下绍兴、临安,两浙的命脉就被陈德兴掌握了,那些乡下豪族守着个堡坞顶屁用?陈德兴只要有了临安、庆元、绍兴的手工业,再加上泉州、兴化军、泉州、广州、雷州这些沿海工商重镇,对外的海贸就能维持下去,这些城市的市税也都是陈德兴的。到时候陈明就能以战养战,想打多久就打多久……

廖莹中仿佛有什么机密事情要说,冲着屋子里面的仆役歌女挥挥手,将他们打发滚蛋。这才压低声音:“梁易夫从燕京捎信回来了。”

贾似道斜眼看着廖莹中,“信上都说什么?可见到陈德兴了?”

廖莹中低声道:“还没有,不过得到一个消息……陈德兴很快就要南下。”

“南下?”贾似道一愣,脸上滑过一丝恐惧,“这么快?”

廖莹中知道贾似道误会了,笑着说:“不是大军要来,是陈德兴独自南巡舟山,听说是为了筹钱。这事儿在燕京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