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95章

奸雄天下-第395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岸的草原——原来那里都是大片的耕地,被蒙古人破坏后大部分变成了荒漠,只有一小部分距离水源较近的土地变成了草场,成了蒙古部落的地盘。而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城市和农业区,则基本上由色目人自治,蒙古人以往并不干涉。

实际上,以往生活在两河(忽章河、阿姆河)流域的蒙古人并不多。主要是由成吉思汗封给察合台的几个千户繁殖出来的,再加上中央兀鲁斯派驻此地的驻军。根本没有几十万之众,因此也无力建立起巩固的直接统治。

不过现在,忽必烈带来了四十五万人,而且还会收编两河这里的蒙古人,总人口至少会有五十几万近六十万,如果再能将安置于河套地区的蒙古部落调来三河,总人口突破百万也是有可能的。以百万人管束数百万人,仿佛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另外,三河这里的色目人也要给他们上升的路子。”刘孝元继续往下说道,“一个是科举,考喇嘛教的佛理和儒家的道理……大汗的朝廷里面应该流出一些官职专门给色目进士们来当;二是军功,大汗可以募色目勇士当兵,建立起单独的色目军,由蒙古将领担任统帅,战时冲当选锋,替大汗建功立业。有了功勋,大汗可以封他们做官,封他们当士爵,也可以让他们补入汉八旗。”

忽必烈捋着胡子,皱眉思索,半晌之后才重重点头,大声笑道:“好!刘卿,你果然是朕的张子房……三河之地就按照你的办法来治理!”他说道这里,浓眉又紧皱起来,“只是治理国家不是一朝一夕,朕现在被别儿哥、旭烈兀和海都三面夹击,当如之奈何?”

第678章一路向西

听到忽必烈的问题,刘孝元只是苦苦一笑,脸色也凝重起来了。

呃,当然是装的!他是个有秘密的男人,他的秘密是一个使命,就是把忽必烈大汗忽悠成忽必烈法老——实际上就是祸水西引!

三河之地不过是忽必烈西行记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后世中国的新疆那块地盘),接下去还有慢慢征途呢。

想到这里,刘孝元就是一声长叹:形势很不好啊!忽必烈丢了中原,又是个伪大汗,别儿哥和海都肯定不容他,赖在河套不肯西行的东道四王多半也恨死忽必烈了。唯一和忽必烈关系不错的就只有占据波斯大食的旭烈兀。不过旭烈兀和忽必烈的“关系”也因为阿里不哥之死,存了很深的裂痕。

叹完了气,吊足了忽必烈的胃口,刘孝元才淡淡开口道:“其实别儿哥、旭烈兀和海都三汗都不是大汗的对手,只要大汗能在三河制地推行‘明法’,改革军制,便是三汗联手也不是大汗的对手。况且三汗之中,别儿哥和旭烈兀势同水火,激战连年。而别儿哥和海都虽然关系不错,但是别儿哥所奉之天方教和海都所奉之天道教同样水火难容。三汗在库里台大会上或许会联手,但是上了战场是很难联合的。大汗完全可以将他们各个击破。”

“各个击破,朕也是这么想的。”忽必烈皱着眉头道,“刘卿,你觉得咱们先击破谁比较好?”

“当然是萨莱的金帐!”刘孝元道。

“别儿哥?”忽必烈愣了一愣,他本来以为刘孝元会建议先打旭烈兀的——在三汗王中,海都虽然实力最弱,但是有陈德兴撑腰,打败是不容易。而别儿哥实力最强,又和海都要好,仿佛也不容易消灭。倒是旭烈兀比较好对付!

一方面旭烈兀的在波斯、大食的根基较浅,蒙古人在那里建立统治不过几年时间,天方教的反抗力量还非常强大;另一方面旭烈兀和别儿哥矛盾很深,又和西方埃及的马木鲁克人开战,可谓是腹背受敌,应该比较容易拿下。

“金帐汗可不好对付!”忽必烈摇摇头。“金帐汗国自术赤草创,由拔都壮大,至今已经有四十年了。钦察草原上的游牧之民,已经很金帐汗国一体,别儿哥麾下勇士只怕不下二十万!西面的罗斯诸国也都被其征服。而且金帐汗所辖之土辽阔,若战之不利或一走了之。”

金帐汗国的根底就是个草原行国,打不过还可以跑,又能从西面的罗斯诸国得到补给,战争很容易长期持续不决。

刘孝元缓缓摇头,“只需摧破萨莱,屠戮钦察草原,给金帐汗一个教训即可。”

“不灭了金帐汗国?”忽必烈微微皱起了眉头。

“灭不了的!”刘孝元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顿地道,“因为有大明存在!大明不会容我灭金帐、吞海都的。大汗若久留钦察,海都必自蒙古而来!说不定……还会有明军跟随!”

“海都这个叛逆!”忽必烈怒骂一声。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认同了刘孝元的分析。

海都占据蒙古,又无力南侵汉土,其实就是仰赖大明鼻息。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只有一个办法——夺取富庶的三河之地,用三河的财富来养草原。

所以海都一定会想方设法入侵三河!

刘孝元接着道:“大汗北击萨莱,旭烈兀一定乐见其成,而大汗可先破萨莱,再和别儿哥议和。”

先打一顿,再议和!这样金帐汗国至少能消停上几年。

“然后呢?”忽必烈又问。

“再和海都议和!”

“什么!?”忽必烈闻言一愣,险些就从马背上跌下去了。“和海都那个叛逆议和?”

“是的,”刘孝元点点头,道,“可以割让别失八里、哈密力、阿里麻里和海押立等地。”

“还要割地!?”忽必烈愣了又愣,“为什么?”

“自然是为了向西发展!”

“向西?”忽必烈道,“去哪里?”

旭烈兀(已经死了)的汗国虽然挡住了忽必烈西进之路,但是从方位上说,伊利汗国是在南方。

“去叙利亚、去埃及、去弗林。”刘孝元道。

他现在还在忠实履行陈德兴的嘱托,把忽必烈忽悠成埃及法老!

“为什么?”忽必烈摇摇头,不大明白。

“为了避开大明的兵锋!”刘孝元一叹,“陈德兴好大喜功,比之汉武唐玄都大大有过之了,现在又有明洲的黄金白银,又取了江南富庶之土,还用天道教收服了海都。现在他不缺钱,不缺动西,不缺人马,不缺野心,怎么会不发动西征呢?他在天道三经中不是宣称要用华夏之礼教化全天下么?这全天下什么的,他多半够不着。但是汉唐的西域之地,他还是能到达的……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因而大汗在三河之地,不过是暂居,将来还是要向西发展的。”

还是要逃?忽必烈心中郁闷,自己怎么就那么倒霉呢?偏偏跟个颇为灵验的半仙生在同一个时代!其实论心狠手辣,论文治武功,他都不比陈德兴差。可无奈陈德兴是半仙,这可叫人怎么对付?

“暂居……得多少年?”忽必烈思索着问。听这问题,就知道他预备去当埃及法老了。

“十年吧,”刘孝元沉默了一下,又道,“中土连年战乱,数十载不息。十年休养总是要的……这就是大汗的机会。”

“十年?”忽必烈苦笑,十年后他都60岁了,还要再当一回丧家犬,他这一辈子真是时乖命蹇啊!

……

这个时空,因为陈德兴而时乖命蹇的老男人肯定不止忽必烈一人。不久之前当了丹心碧血大忠臣的贾似道算一个,贾似道的姐夫大宋太上皇帝赵昀也算是一个。

他现在还在洪都城的长寿宫中,而洪都城里的政治气氛,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做凄凉。这里居然还没有被明军占领——整个江南西路,现在就是这座孤零零的洪都城还是大宋的,别的地方都归了大明。

而大宋的官家赵禥,平章军国事江万里,还有重要的文武百官,还有赣勇主力近六万人,还有超过十万人的“义民”,都已经逃之夭夭了。不过留下来陪着赵昀的人还是有的,都是些上了年纪实在走不了的老家伙,各个衙门里面都有一二十号这样的人在维持。

而赵昀也不管自己是什么太上皇了,一连串的圣旨下去,给留守的老家伙们都封了高官。居然硬凑出了一个百官俱全的朝廷——不过这朝廷也没有啥用,除了一座人心惶惶的洪都城,什么地方都管不着了。

不过最有意思的事情还发生在赵昀的后宫,那个伴随他多年的红行首唐安安居然修成正果,给封了个太皇贵妃!这事儿要搁过去,真不知道有多少官儿会伏阙上书,不过现在也没有人管了。

反正这大宋朝就快没有了……哦,也不是没有,大宋还是有的,而且还很有可能变成两个!

其中一个宋正在慢悠悠的往大理国去呢,现在可能已经到了荆湖南路的什么地方了。而另一个宋,这会儿正浩浩荡荡往洪都而来,由一个女人带领着!

格局和气派都小的不像话的洪都长寿宫中,太上皇赵昀的气色居然不错——不知道是因为马上要见到宝贝女儿还是因为又掌握“大权”了。

他正坐在一张软榻上,身边还有一个美人儿唐安安伺候着,手捧着一盏参汤——当然是赵琳儿让人送来的最好的高丽人参,这玩意陈德兴宫里面有很多,不过没有什么人吃。赵琳儿都挑好的让人送去给她爹了。另外还有什么辽东的珍珠,长白山的皮货,东北海里面的海参,各种好东西都成筐成筐的给赵昀送过去。哪怕两国正在交兵,送东西的使者都照样往洪都而去!

所以……赵昀手中的这碗参汤还加了可可粉……是可可味的参汤!不过比前几天唐安安亲手弄得辣味参汤好喝多了。另外,玉米、土豆、番薯这些明洲“美食”,赵昀都已经品尝过了。

“太上,太上,”屋子外面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是公鸭嗓子的叫喊,这是赵昀的心腹宦官董宋臣来了。“公主殿下已经带着大军到了洪都城外二十里啦!”

屋子门口一个人影一闪,就看见头发花白,一身内侍装扮的董宋臣满脸欢喜地走了进来,下跪在了赵昀跟前。

“太上,妾身也给您道喜了。”唐安安也笑盈盈地起身一福道。

再看赵昀更是笑得嘴都快合不拢了——女儿当王,这事儿别以为赵昀会真心反对!这女儿终究比侄子亲啊,若不是大宋祖制和华夏传统不许,他早就立赵琳儿当皇太女了!

至于大宋的华夏共主地位被大明取代……这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赵昀早就有了思想准备,在端平入洛惨败后,他就知道大宋江山要完,问题就是完在谁手里,最后能落个什么下场。

现在看起来,仿佛也不是太坏。

第679章会有宋灭元吗?

“快,快,快,准备车马出城,朕要去接琳儿!”

赵昀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原本的历史上,他现在已经因为女儿的早逝而悲痛的死掉了。

而现在,赵琳儿天天锻炼成了女汉子,他老人家有个盼头也就吊着条命。听说女儿要来洪都和他相见,这精神头更是一天好过一天,现在喊话的嗓音都洪亮起来了。

车马还有上百个殿前诸班直早就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赵琳儿抵达的消息——董宋臣多会办事儿的人,这种小事儿出不了纰漏的。

洪都城原是江南西路的治所,在江南不算什么,但是和北地那些名城重镇一比,也算是大城,户口数万,人口有十几二十万!工商繁荣,物产富饶。从长寿宫通往城东的长街上,鳞次栉比的都是店铺酒肆。如果不是在战时,这里可是人头攒动,江西一路,甚至还有临近的荆湖南路的货物,包括米粮、茶叶、果干、竹器、木器等等,都在这里交汇,然后通过水路运往各地。

不过如今,城池之中萧瑟了不少,长街上的店铺大半都上了门板,也没有多少行人。倒是方便了赵昀一行出城,也没有让城内不多的驻军上街去撵走行人。只是叫几个班直在前面开道,不多时就车驾出城。

城外“包围”的部队是李庭芝的部队,也打着宋国的旗号,不过和城内宋军打的旗帜不一样。是一面绿底红日月旗帜和一面绿底团龙黑字的宋字大旗——大明的国旗是金底红日月,大明的皇朝旗则是金地团龙黑字的明字大旗。而其余华夏诸国,也都是差不多的旗帜,只是颜色不同而已。土豪金是大明专用,宋国则是绿色,唐国是淡黄色而且旗帜上的日月都是白色的。

李庭芝本人没有出来迎接赵昀,他带人去三十里外接赵琳儿了。赵琳儿抵达的消息,就是他的人报告给董宋臣的。而李庭芝所部的宋军,则是分列在城外官道两侧,严密警戒。

城外十里已经搭起了彩画牌楼,还有专门供贵宾休息的凉棚。这些都是董宋臣吩咐好的,赵昀到底上了年纪,而且身体不好,不能太过劳累,离城十里就差不多了。凉棚里面,已经有提前赶到的宦官宫女打扫干净,铺了筵席,摆好桌椅,还准备了瓜果小吃和茶水。就让赵昀在此坐等。

董宋臣则带着几个宦官,袖着手探头探脑的在朝外张望。过了不久,突然当中一个宦官就一蹦老高:“公主殿下的旗号,公主殿下的旗号到啦!”

一声喊立马就招来了太上皇,赵昀个子不高,伸长了脖子也看不见什么。董宋臣连忙让人挪了把椅子,让赵昀站上去,又递过去一支望远镜。这才让赵昀看见了汉国、周国公主的认旗,还有认旗下面那位穿着钢甲,佩着长刀,骑着骏马的女汉子。女汉子的脸儿,隐约瞧着还真有点像赵琳儿……

“这是琳儿吗?这是朕的琳儿?”赵昀惊得连声发问,“朕的琳儿怎么会骑马了?”

一旁的董宋臣笑答道:“公主现在不仅会骑马,还会射箭和击剑呢!”

“啊!还会射箭!?”赵昀愣了又愣,“我大宋自太祖、太宗之后,就没有出过真会射箭的官家了。”

大宋嘛,就是那种把自己忽悠瘸了的典型!贵文轻武这种事情本来是拿来哄骗天下英雄的,可是赵官家自己却第一个相信了,历代官家都文弱得很。不过却出了不少明明很文弱却自以为知兵的皇帝……这也是给自己忽悠傻的,相信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鬼话。

历史上,直到电报发明之前,就没有什么决胜千里的事情。连拿破仑这样的大军事家都是赤膊上阵亲自指挥的。所以想指挥作战的君主,就得如我们的前任乖萝莉,如今的女汉子赵琳儿一样,顶盔贯甲,佩刀骑马和她的军队在一块儿。

骑在马上的赵琳儿并不知道自己的老爹正站在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