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399章

奸雄天下-第399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宝音却偏偏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母亲相信太一神。生活放荡的索菲亚是一个虔诚的正教徒,信仰基督,每天都会在十字架前为自己的放荡而忏悔。

“可以考虑,不过我有个条件……”索菲亚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几乎已经半卧在一张柔软的毛毯上了。“宝音,我们互不干涉,包括宗教和私生活。怎么样?”

“在燕京,你最好检点一些。”宝音特穆尔皱着眉头,看了看自己风韵犹存的老娘。“另外,您最好皈依天道,哪怕是假装的也好!”

“假装?”索菲亚眨了眨美眸,“还可以这样?呃,宝音,这就是你的宗教观吗?你自己真的相信太一神,相信明王降世吗?”

“我当然相信!”宝音很肯定地点头,“但我也不是一开始就真信的。”

宝音跟随陈德兴的时候还没有天道教呢,而且天道教的教义是一步步完善严谨起来的,各种“神迹”也有一个逐步彰显的过程。宝音又是和陈德兴同床共枕的女人,当然知道自己的枕边人是肉骨凡胎。所以刚刚入道皈依的时候,不过是为了讨好陈德兴。

但是信教这事儿,是个逐渐洗脑的过程,久假成真,信着信着往往就会迷进去。如果一代人不着迷,那么两代、三代、四代就会变成真正的信徒了。

“好吧,我可以假装一下。”索菲亚只是轻轻点头,“为了讨好那位中国皇帝,就假装一下吧……不过我是不会真的入道的,就和你的那位海都堂兄一样!”

宝音之所以会那么容易被陈大神棍迷惑,当然也是有原因的。宝音是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子,之前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仰——贵由、蒙哥时代的蒙古宫廷在宗教信仰方面非常混乱。传统的萨满教式微,而基督教、喇嘛教道教和天方教则互相争斗,所以没有确立什么国教。宝音也就没有被从小洗脑洗成某教的信徒。而她的母亲索菲亚则是从娃娃抓起的基督徒,当然不会轻易改宗,就是表面上改了,内心也仍然是基督徒。

至于海都,他虽然也没有什么坚定的宗教信仰,但是当君王的人岂是那么容易忽悠的?对他而言,什么神能给他带来利益,他就会相信什么神。他入天道教,完全是为了利益。

如果天道教不能给他带去相应的利益,他随时都会翻脸。就在索菲亚和宝音母女聊着宗教信仰问题的时候。海都也正在赶往和林天道观的途中。

今天的会议上,海都总算取得了成功——成功说服了和林的贵人们假装相信天道教……如果大明能够开放互市,放开南芬钢和火药的出口,允许蒙古部落到东蒙古草原和漠南草原过冬的话。

这三个要求是海都磨了半天嘴皮子才和几个宗王、贵人们谈下来的——和林的蒙古贵人中可不乏糊涂蛋,都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人想要陈德兴给多少多少的岁币呢!他们以为陈德兴是宋朝的皇帝吗?

想到宋朝皇帝,海都就有点埋怨自己的祖父窝阔台——宋朝皇帝要河南之地就给他吧,让宋朝每年给个几十万上百万的岁币不就好了。何苦没完没了的打仗?结果打出了陈德兴这么个怪物!如果不打这几十年的蒙宋战争,陈德兴这会儿多半还在读书考科举呢!

海都想到这些,就是一声长叹。一个骑马走在他身边的小姑娘突然听到了他的叹息,好奇地转过头,眨着一双在蒙古人中算是很大的大眼睛就问:“父亲,您因何叹息?是因为舍不得让女儿去中原吗?”

这个女孩子名叫忽秃伦,今年只有六岁,却是海都最喜爱的孩子,总被他带在身边。宝音知道海都宠爱忽秃伦后,就提出要收忽秃伦为弟子,将她带去中原——要被宝音带去中原的当然不止忽秃伦一人,海都麾下所有的千户都必须交出至少一名未成年的子女,跟着宝音去中原求学。

他们是事实上的人质,也是天道教在蒙古传播的重要棋子——宗教信仰需要从娃娃抓起!海都、索菲亚这样的中年人,你再怎么忽悠顶多就是个浅信。

而这些蒙古贵族少年一旦入道,经过十年八年的持续洗脑,就会变成虔诚的信徒。等到他们长大以后回到草原,就会成为天道教最得力的传道人。

到时候,就是天道教在蒙古真正大兴的时候了!

由于宝音并没有索要各家的嫡子——蒙古人的继承法,只有嫡子才有资格继承家业——因此海都和他麾下的千户,包括蒙古本土的千户,全都同意了这个条件。有不少千户还非常乐意送出自己的庶出子女,宝音只要一个,他们却打算送出一窝……在失去了中原后,蒙古草原上的千户都成了穷光蛋,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维持一大家子的奢侈生活。特别是这些庶出的子女总要长大,他们虽然没有继承权,但是当爹的还是得替他们找出路,准备嫁娶之资。

这可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能让他们加入天道教成为一名道人,或者在富裕的大明朝廷和军队中谋到一个职位,可就能省下一大笔开销!

而海都其实也有类似的心思,他知道天道教中有两位女天道使,自然期望自己的女儿成为第三位女天道使——将来再扶植她出掌蒙古大教方,这样就能将蒙古的天道教势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了。

他宠溺地看着女儿,微微一笑,道:“忽秃伦,我的掌上明珠,你到了燕京一定要听宝音姑姑的话,她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你还有认真学习汉语、蒙语、突厥语和天道教的经典,将来当一个天道教道姑好吗?”

忽秃伦嗯了一声,重重点头,“女儿能在燕京见到神仙吗?女儿听说汉人现在的皇帝是圣人,是神仙下凡,女儿能见到他吗?”

海都笑了笑,半开玩笑地道:“能,当然能见到。说不定他还会收你当徒弟,传你仙法呢!”

第685章苛政猛于忽

就在蒙古草原上的海都假装相信天道教,还准备把他的宝贝女儿忽秃伦送去燕京学道的时候。刘孝元正在忽毡,就是那座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入口处的城市,这里现在是“忽必烈的”大蒙古国的首都。

忽毡是中亚的著名古城,始建于波斯帝国时期,是波斯帝国的北方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在之后的一千几百年间,这里一直都是中亚地区的重镇,城市之中商业发达,周边则是富饶的农耕区。哪怕经过了蒙古人的摧残,忽毡城和附近的费尔干纳盆地,仍然是两河流域最富庶和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忽毡的城市是阿拉伯帝国的遗物,气魄恢宏,单论面积不逊于燕京城,而且人口也不在燕京之下,城中居民,多达十万。城中的建筑都是阿拉伯风格的,拥有许多高大宏伟的天方寺,也有装饰精美的宫殿和豪宅。

不过比起忽毡的鼎盛时代,现在的城市还是显得有些空旷,城内还有大片被废弃的住宅区,显得地广人稀。路上往来的多是白人特征非常明显的色目人。和后世中亚人种差别很大!因为蒙古人统治这里只有四十年,而且驻防中亚的蒙古人并不多,虽然不懈努力实行“成吉思汗民族融合法”,但还是不足以达成人种替换。

看到蒙古人或汉人士兵走在街道上,忽毡的色目人都会在第一时间闪躲到一边,深深地弯腰行礼。看得出这里的天方教徒非常惧怕蒙古人——这里可不是中原,天方教色目人不是什么二等人,而是被蒙古人屠杀了九成,现在还被蒙古人压迫剥削的贱民。

刘孝元那个用“二等汉治西域”的办法看来是很对的,西域的色目不是中原的色目。他们和蒙古人没有共同利益,只有国仇家恨!忽必烈根本不可能和他们“共天下”,他能依靠的除了蒙古人就只有中原追随来的汉人了。

“啪!啪!啪……”

响亮的皮鞭抽打地面的声音,在忽毡城的主要街道上响起。大队大队衣衫褴褛的色目壮丁,在汉军士兵们的押送下正向西城的工地走去。他们是去替大汗修建工地和城墙的——在断事官兼汉军正黄旗都统刘孝元的建议下,忽必烈下旨在他统治的所有大城市中建立“汗城”。

所谓的“汗城”就相当于满清时期的“满城”,就是将各大城市用城墙隔成两半,一半住色目人,一半属于蒙古人和汉人。蒙汉和色目人在大城市中,将会实行隔离政策。基本色目人造反,蒙汉驻军只需封闭汗城,就能保护好他们的家眷,也能从容坚守或调兵镇压。

看着大群的色目民夫一点一点的将分隔城市的城墙垒砌起来。工地上面,担任大蒙古汗八里府(包括忽毡城和费尔干纳盆地)尹兼户部尚书的刘秉忠的眉头却仍然紧紧皱着。

一道城墙并不能给他多少安全感,因为色目人的敌意太浓了,几乎都能用手触摸到了。

“明经,咱们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刘秉中拈着胡须,有些担忧,又有些不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咱们对色目人做的事情,若是落在咱们自己身上,可能忍受?”

刘孝元冷笑了一声,道:“这才到哪儿?不过就是杀掉了几个占据大城的色目王公,驱走了一些色目贵人,然后在城里砌一堵墙而已。”

之前蒙古人都在草原上晃悠,没有建立直接统治,在几座大城市中虽然有些驻军,也派出了达鲁花赤,但是并没有把原来的统治者都废除消灭。仍然让他们管理城市,只需要定时给蒙古人交税就行了。

但是现在,在霸突鲁和刘孝元的主持下,蒙古人开使在两河流域的大城市中建立起直接统治了,原先的色目统治者自然会被镇压。而且每座城市都有“汗城”,自然会有一部分居民被赶出家园——他们大多都是色目贵人,因为“汗城”的位置多半选择在豪宅林立的贵人区。他们的房子好嘛!蒙古贵人和汉八旗当然要抢他们的房子住了。

“这还不够?”刘秉忠吃了一惊,他和姚枢、杨果、商挺、宋子贞、赵良璧、李德辉、赵璧、张文谦、王磐、王鹗这些老资格儒臣现在大多被重用和疏远了,不大参与忽必烈的核心决策,所以不知道忽必烈肚子里的盘算。

现在重用和疏远,同昔日的亲近但不重用正好相反。昔日忽必烈在中原时,一干儒臣都是他幕府潜邸的谋士,替他出谋划策。但是忽必烈却从来不给这些汉人儒臣什么实权。相反,那些出不了什么主意的色目臣子却都能得到实权很大的官职。

可是如今,忽必烈身边的汉人儒臣却都被派了优差,不是当地方大官就是去管钱、管工匠,或是汉八旗各旗的都统参与管理军队。但是却又大多远离了决策层,只有刘孝元一人既掌握大权,又参与机谋,真是炙手可热。

相反,一批原来掌握实权的色目人,如廉希宪、阿里海牙、也黑迭儿、扎马鲁丁、阿合马等人,现在都变成了忽必烈的谋臣,替忽必烈出谋划策,整治两河流域的色目人了。

而这些色目谋臣,也都是大大的忠良,给忽必烈出了不少好主意。

“等到几座大城的汗城竣工,下一步就是跑马圈地。”刘孝元没有隐瞒自己的叔叔,低声说,“汗八里府的地都要圈下来的!撒马耳干、玉龙杰赤、不花剌、那黑沙不的地也都要圈下来,和汗八里府的地一块儿分给蒙古人。”

“哦。”刘秉忠的眉头拧成了一团。

“另外就是初夜权……”刘孝元道,“凡是蒙古人管着的色目佃户家里面娶妻嫁女,都要让蒙古主人先睡。如果色目佃户不愿意,就得交钱买回初夜权。”

“真够缺德的!”刘秉忠心道。蒙古人睡人家黄花闺女小媳妇的事情,在汉地也有。但是蒙古人并不是直接统治汉地,更没有把汉人的土地都分给蒙古贵人。所以这类事情有,但并不普遍。而两河之地就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就是组建童军。”

“童军?”

刘孝元解释道:“就是征募购买一些十岁左右的男童入行伍,找个绿洲把他们圈起来严格训练,把他们训练成战兵。这是也黑迭儿的主意,据说西边儿的马木鲁克兵就是这么来的。其中有不少马木鲁克人就是从两河之地卖过去的。大汗觉得可以效仿,练个三万五万童军,将来打仗就让他们打头阵。”

刘秉忠心想:“又是个缺德带冒烟的主意,这也黑迭儿怎么这样啊……”

“还有就是大兴释儒了,佛治心,儒治国,还要行佛儒科举,就像大理国一般……”

刘秉忠点点头,只有这条才像话!教化人心才是大道所在!只是所行苛政还是太多了,光靠教化恐怕难以安定人心,只怕会官逼民反。

刘孝元仿佛知道刘秉忠所想,哈哈笑道:“色目人翻不了天的……再过100年难说,现在不可能。他们已经让蒙古人杀怕了,就如当年的中原汉人一样。想要反……除非有个色目陈德兴!”

“倒也是……”刘秉忠叹了口气,“蒙古人所行之政虽然苛烈,但效果却也不错。”

叔侄两人正聊着的时候,一个怯薛歹突然快步走来,到了刘孝元跟前就是一礼。

“断事官,大汗召见。”

……

刘孝元感到忽必烈宫中的时候,就看见留在汉八里的蒙古重将宗王都济济一堂,每个人脸上都是悲伤中含着喜悦的复杂表情。只有旭烈兀的儿子药木忽儿在放声痛哭,好像死了亲爹一样。

忽必烈端坐在一张天方教风格的胡床上,手中捧着一封书信,脸上也挂着几滴泪水,仿佛很伤心的样子。不过刘孝元看来,这伤心怎么都有点假。

“刘卿,朕的兄弟旭烈兀回到长生天的怀抱中去了。”忽必烈语调哀伤地道。

“怪不得药木忽儿哭成这样,原来是死了亲爹。”刘孝元有些同情地看了这个蒙古宗王一眼——他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斗争中站错了队。可以有今日的地位,完全是托了旭烈兀这个亲爹的福。现在爹死了,他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旭烈兀的继承人是他的长子阿八哈,”忽必烈继续说道,“而阿八哈希望得到朕的册封!”

旭烈兀一死,伊利汗国肯定需要时间进行权力过渡,虽然阿哈八是旭烈兀早就定好的接班人。但是他想要坐稳位置,还是离不开忽必烈的支持。如此,伊利汗国在未来几年,就会和忽必烈站在一起,承认他是全蒙古的大汗了。

“忽必烈还真是走运!”刘孝元心说,“这样一来,他就能放心大胆的集中力量去教训北面的金帐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