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20章

奸雄天下-第420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赖蛤蟆摇摇头,表示不知。宋朝那会儿官吏分离,台州的官数也上了百。如今官吏合一,台州的官怕是要以千数论了。

泼皮李一脸向往,侃侃道:“昔日的大宋偏安江南,即使不算吏,官数也有好几万。如今福藩才多少人?军队三四万,另有不带军职的门客有五千。福藩军中带衔的军官,拢共不到三千。李某如今已经是三千军官中的一人了!将来平了天竺,李某就是开国功臣。台州的镇长能和我比?”

“开国功臣!?”赖蛤蟆想了想,突然道,“你是开国功臣,那我也应该是功臣啊!我也替福王出生入死来着,你能当官,那我呢?”

“对对对,你也是功臣,虽然功劳没有我大。”说着话,泼皮李笑盈盈摸出一本书递给赖蛤蟆,“所以你有空就别数钱了,赶紧识得几个字儿……这是上面发过我的《兵士识字书》,是用来教兵士识字的,你先学起来。识了字,将来才好到天竺去做官。”

……

“陆军银甲师火枪兵团,开拔!”

“火枪兵团第一营,火枪手,枪上肩;副兵,牵马!”

“全体,齐步……走,出发!”

一声声的军令在开封城外,陆军银甲师(郭侃部)的营地中响起。未来的欧罗巴旗人的祖宗们,现在要开拔赶赴千里之外的巩昌州了。

根据陆军参谋部的计划,银甲师将在巩昌过冬,明年开春以后,就从巩昌出发向乌斯藏发动进攻。在迫使乌斯藏臣服之后,银甲师会继续西进,进入西域,去解放水深火热中的西方人民……

刘斗终于没有累死,熬过了几个月的魔鬼训练,被打了不知道多少鞭子后,现在总算成长为了一名光荣的火枪手。二十斤重的火枪,三十斤重的盔甲,一共五十斤的负重,扛起来就走,走上一天都不带喘大气的。

不过要当一名解放者,光会这些还不够,还得练枪法。不是扎大枪,而是把火枪放在架子上开火。还得瞄准了打,而且还不能乱打,得在军官下令的时候打排枪。在训练的时候,郭侃会让一队钢甲兵杀气腾腾的从对面压上来,同时还会有军官拿着鞭子站在刘斗这些可怜的火枪兵身边,只要无令开火(放空枪),就是一顿皮鞭。

“当个兵真是不容易,现在又要西征,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回家乡的时候?”

刘斗扛起火枪和盔甲,冲着身边的副兵,一个名叫王肆,长得有些俊俏的青年点点头,然后就迈起步子向前进。

王四生得有些瘦弱,因而当不了火枪正兵(天道二年式火绳枪太大,后坐力太强),只能做副兵。火枪副兵要负责和正兵一起装弹,上阵的时候还得扛个三脚支架。行军的时候则负责牵一匹驮马,马背上有两人的行李和干粮、水袋,两人的盔甲则轮流放在马背上,以节省体力。

看到正兵刘斗开动了,王四也连忙牵马跟上了,他和刘斗一样,他来自江东省,家里面也是被退了佃的农民。本来在江都的工地上干活,却不老实,搭上了包工头的闺女,把小姑娘的手给牵了。结果丢了工作,也没法在江都立足,只好投军去当未来欧罗巴旗人的祖宗了。

第719章天花,天谴

大明天道三年十二月末,北京府,北京新城。

北京城中心的几条街道,现在有了一些熙熙攘攘的样子。这座新城是天道二年初正式动工营建的,坐落在燕京老城的东面,靠近通州城的地方,全部建成后的占地面积将多达15万亩!

和江都城一样,北京新城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布局和江都城类似,也是由行政、商业、工业、教育、住宅等各个功能区组成的。只是没有海港区,而且军营区的规模也更加宏大。北京城的北城大营是按照驻兵三个军的标准营建的,而在北城大营旁边还有从明都迁来的大明陆军军官学校和大明陆军兵器局试验场。

如此规模的城市,当然不可能那么快就全部建成——新北京可不能跟旧燕京似的马马虎虎造个脏乱差的城市。北京城是有规模宏大的引水、排水沟渠(许多宋朝的城市都有)的,还有专业的垃圾和粪便处理站。甚至还模仿天方教世界的城市,修建了公共浴池和医院,对了,还有规模巨大的图书馆。

这样一座几乎达到近代水准的城市,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营建自是不能建成的。现在仅仅不到两年,建成的不过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大明宫、内阁府、四军部衙门、内阁各部衙门、天道宫等等都已经初步建成(地皮都给了很多,以后还有扩建的空间),北城大营则建成了一小半儿。大功坊、功臣楼(地名,听着很不吉利啊)、公侯坊等高官功臣们的住宅区也初具规模。北京城的商业区也有了些样子,和江都商业区一样,北京商业区也是依托大运河展开的——大运河的终点站也从通州延伸进了北京城,运河两岸都是连片的商铺酒肆,繁华无比。

依靠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北京、大名、开封、归德、江都、平江、临安等这个时代的繁华大城全部串联在了一起。如果再算上和大运河相连的水路,一条运河便将整个中国的主要城市,用水路连接在了一起。

作为运河水路的北方终点北京城,同时又是草原和中原贸易的终点,其地理位置虽然不如南京江都那么得天独厚,但也足够支撑起一个繁华的商业之都了。

况且,北京这里现在还云集了无数的军队、工匠、民夫和大明帝国的高官权贵,商业又如何不繁华呢?

在城市中心的御街上,北京城的居民们也开始穿起华丽的丝绸衣服,在街头上摩肩接踵地涌动。其中至少半数的行人,腰带上面都挂着宝剑或是横刀,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很有一些尚武好斗的样子。其中居然还有些是女子,都是天道书院的女生——现在大明的“大学生们”都是要随身携带刀剑的!宋朝以文弱而亡的教训,显然被这个陈明王朝充分吸取了,甚至还有些过了头。

几条主干道都分了马路和人行道,行人在道路两边,用青石板垫高的人行道上走。中间宽阔的马路上,则是车马如梭,来来往往,也是一种奇特的风景线。马路上偶尔有背插令旗,马脖子上挂着响铃的塘马通过。铃声响起,马路上指挥交通、维持秩序的巡路监察(就是交通警察),就会挥动旗帜,吹响哨子,大声喝令其他车辆、马匹避让。谁都知道,这是陆军邮传局的塘马急报——大明帝国没有如大宋一样去建立遍布全国的馆驿体系。不过却建立了一个单纯用来通信的陆军邮传局,既用来传递政令军报,也可以投递民间书信(当然是收费的)。而这种背插令旗,一路响铃的塘马,就是所谓的“六百里加急”,传递的都是紧急军情、灾情和军政命令。

如今中土虽然大致上太平了,可是四方不平啊!南方的大战正在进行当中。爪哇岛和占城国才打完,现在又传出了征天竺和征高棉的消息。

而大明的东面,日本国也在打什么“天道圣战”,一国二分,已经打了好几年了。

不过最悬的还是西边,据说大蒙古国有了复兴的迹象,什么伊利汗、金帐汗的,都被忽必烈降伏了。蒙古俨然又是大明西北巨患了。

看到六百里加急的塘马飞奔着向大明宫方向而去,路上的行人纷纷停下脚步,侧目而望,表情却是各异。有人兴奋——战争意味着建功立业,意味着机会!有人担忧——战争总是让人担心的事儿。

当然,还有人幸灾乐祸。

“还穷兵黩武么!”一个身穿破烂儒服,面有菜色的年轻人望着远去的骑士,狠狠骂了一句台州话。惹得他身边的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儒生连忙一拉他的衣袖,开口也是浙音,“升之,这里是北京的大街上……”

被人唤作“升之”的正是刘升。他现在也混出头了!几个信奉大同思想的儒生找到了他,把他从开封十字河口的工地带到了北京城。还让他入了一所“预科书院”,就是预备考“大学”的书院。

现在大明国的教育体系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类似于后世小学、中学(暂时用不着高中)和大学的标准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体系正在行成。

而这个体系并不是从小学开始建设,先小学,后中学,再大学的。而是倒过来,先大学,再中学,最后到小学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眼下是13世纪,陈德兴可没有地方去请外教,只能先培养一些名不副实的大学生(天道书院毕业生)。然后再用他们去教育中学生、小学生和其他大学生,同时再支持一些比较杰出的学生从事科学研究,以便逐步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大明大学教育的难度。

而且,没有了科举制度之后。华夏的读书人很快就意识到,考大学和考小吏还有当天道教道人,是他们新的上升通道。而在这些上升通道之中,考取大学肯定最有前途的。无论从政做官还是去当道人,一张天道书院或是别的大学的文凭,都是步步高升和获得高起点的保证!

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士子(考大学有年龄限制),现在都投入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去了。而“高考”的难度,也是一年比一年高。许多没有接触过新式教育的士子根本考不上大学。

于是,各种各样的“高考预科班”就在北京、江都和明都三个大学云集的城市纷纷设立了。目的就是给士子们恶补新学知识,好让他们能有机会挤进大学校园。

而刘升也得到了几个还有些身家的“大同儒生”的资助,准备去考北京的政法书院,将来好当一个讼师替江南的贫下中农打官司……至少刘升现在是这么个想法。

“快走,快走!”老儒生拉着刘升就急匆匆的离开,仿佛发现有什么暗探局的特务在盯梢一般。

就在两人急匆匆离开北京街头的时候,几骑加急塘马,已经飞奔进了皇城禁中。

“圣人,明洲急报!”杨婆儿急急跑进西秀宫的时候,陈德兴正好李翠仙一块儿逗弄一个刚刚降生的女婴,这是陈德兴的第五个女儿,也是李翠仙为他生的第四个孩子。

“圣人,娘娘,明洲发生大疫!天花肆虐,染病者数以百万计!”

听到这个消息,李翠仙的身子微微抖了一下,难以置信地抬头望着杨婆儿,“数以百万计?天……花?怎么可能!?”

天花在13世纪的中国也是有的,不过那大都是小孩子得的,大人很少会感染,而且也不是每个小孩都得天花。

“明洲才多少人?”李翠仙蹙起秀眉,“怎么可能有几百万人得天花?婆儿,你没有搞错吧?”

杨婆儿已经将红封的加急快报双手奉上——红封加急都是一式三份,一份送宫中,一份送内阁府,一份送军部(先送陆军参谋部)。

李翠仙接过红封加急,然后取出里面的信筏,先粗略看了一遍,然后又一字一字地细看。最后倒吸一口冷气,扭过头看着还在牵女儿小手的陈德兴。

“圣人,蒙起、周小七、杨阿过联名奏报……明洲天花流行,光是墨西卡谷地和玛雅国就有不下百万人染病,而且死者甚众!中明洲总督府、玛雅沿海总督府和明洲大教方无论组织疫病蔓延,请求朝廷和天道宫援助!圣人,您看这……”

陈德兴还在牵小姑娘的手,满脸都是宠溺的表情。他的孩子有许多,但是这些年来他一直忙于军务、政务,和孩子们不大见面,真还没有看着一个小小的婴儿一日日长大的经历。现在稍得空隙,终于有了机会,因此对这个孩子也就特别关爱了。

听到李翠仙的焦急地提问,他却丝毫不当回事儿,只是一笑:“明洲土人不信天道,笃信恶魔,终遭天谴。此事还需天道教想办法啊,婆儿,去召墨影娘。”

第720章阴谋论

墨影娘是挺着大肚子来的——在李翠仙的撮合下,天道教的首席天道使终于要当人母了,脸上自然溢满了幸福的笑容。她今年已经25岁了,在13世纪来说都算“高龄产妇”了,如果再不生养,这辈子能不能当妈都难说了。而且,她肚子的孩子还有个非同寻常的爹!明王陈德兴本人!明王和首席天道使的孩子,将来说不定就是天道教的接班人……

大喜之下,墨影娘这些日子脸上就没少过笑容,天道宫里面的道人们现在的日子也好过了许多,没有人天天板着面孔说这个不好,说那个不像话了——我们的女神棍墨娘子也就是在明王陈德兴面前有柔情似水的时候,对上别人都是一副冷冰冰凶巴巴的。天道教上下没有人不怕她的,要不然她也坐不稳“教皇”的宝座。

而今天,听说明洲那边有上百万人得了天花快死了,墨娘子还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明洲土人死多少,她才不会当回事儿呢!反正大明这边已经有了牛痘,天花是伤不着她和她肚子里面的宝宝的。

“圣人,天道使团可以组织祈福仪式,替明洲百姓祈福。”

虽然不当回事儿,但是墨娘子还是要尽责任的。到了西秀宫就开始给陈德兴出主意。

“圣人,前往明洲的汉人百姓都应该种痘,以防染病。”

“圣人,天道教可以派出医疗队和教团赴明洲救人、传教。”

救人还不忘传教,墨娘子真不愧是大明头号神棍。只是治疗天花是没有什么特效药的,无非就是些缓解症状的治疗,然后听天由命。得了天花,就算加入天道教也只能看人品。

而且,明洲天花大流行的消息是两个月前的——过太平洋需要时间嘛。等医疗队组织好了,再往明洲去,到了疫区,起码还得三个月。到时候,天花大流行差不多也该结束了!死的就死了,没死的估计也成了麻子,这辈子都不会得天花了。

这样的援救,不过是在尽人事而已。实际上,便是这样的人事,天道教也没有尽力去做,派出救援队和带去明洲的牛痘疫苗(有活牛,也有用羽毛保存的疫苗)数量都非常有限。最后唯一得到落实的,只有给前往明洲的汉人种牛痘这一项。

而这样装装样子的救援行动,并没有瞒过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几乎在明洲天花大疫爆发的同时,就有这样的传言产生了——天花大疫是中明洲总督府人为制造的!目的是为了化解将要发生的墨西卡人大起义!

……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蒙起,周小七、杨阿过……尔三人天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