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奸雄天下 >

第497章

奸雄天下-第497章

小说: 奸雄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德里苏丹国到了这个份上,多半是要灭亡了!虽然损失有些惨重,但仍然不失为一场决定国运的大胜利!

想到这里,花园里面受了伤和没有受伤的英军军官,都一个个把胸脯挺得老高——都是开国功臣啊,就等着太子殿下来给大家伙发犒赏了。

脚步声响动,一群钢甲鲜亮的武士簇拥着两个人已经来到了花园。来人正是陈德芳和古迪特·所罗门。虽然陈淮清坚决反对,但是陈德芳还是纳了古迪特当侧妃。而且两人甚是恩爱,入了德里城后就粘在了一块儿,分都分不开了。

“参见太子!”

花园里面的军官纷纷行礼,断腿的就鞠躬,没断腿的就下跪,而赖蛤蟆自然是鞠躬了。

“免了,免了,诸位都是随吾出生入死的将士,何必行这样的大礼?”陈德芳很随意的挥了挥手,然后就在众人前面站立着,目光炯炯的从这些被他的瞎指挥折腾得够呛的军官们脸上扫过。将他们的表情,全都收入了眼底。

仿佛没有谁心存不满,个个都是激动不已。有点心虚的陈德芳稍稍松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更加诚恳了几分。这些人,都和他同生共死过,可以算是他的班底了!得好好拉拢安抚上一番才行,金银、爵位、美人,该给的都不能吝啬……天竺这里的斗争,现在才刚刚开始呢!

……

“李三发是吧?”

一个颇为威严的声音传到了正单膝跪地的泼皮李的耳朵里,他是被王宫的黑太监直接从工地上叫的华氏城内的菩提宫中的。

是大英国王陈淮清要见他!

“回禀大王,臣正是河边知县李三发。”

“抬起头。”

李三发抬起头,看见的却是一个须发花白,脸色阴沉,穿着件明黄长袍的陈淮清。

大王仿佛很不高兴!?前线不是刚刚报捷吗?李三发微微有些奇怪。

“李三发,”陈淮清淡淡地问,“你是军官学校出身的?”

“臣是随营武校出身。”泼皮李回答。大英军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军官并不多,但是大部分军官都念过随营军校。泼皮李因为少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是一个有文化的泼皮),因此在随营军校中的成绩非常优异。

“哦,那也不错了。”陈淮清面无表情,“既然是随营军校出身,你就别当县令了,回到军中当个团长吧。”

团长!?泼皮李愣了一下,这变化也来得太快了吧?可是,大王为什么要让自己当团长呢?莫非德里那边没有打好?是诈称大捷……

正胡思乱想,陈淮清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团长可以给你做,军官也可以给你,但是兵却要你自己想办法去招募……你在河边县该有些基础吧?”

难道真的打败了?泼皮李心里忐忑,面子上却只有恭谨,“臣的确有些办法,可以招募到一些天竺的武士,只是不知道能不能凑起一个团……”

“好!”陈淮清依旧面无喜怒,只是点点头,“孤王命你做近卫第十八步兵团团长,该团的团部,稍后会在华氏城中组成的。李三发,你有什么人要推荐,就去和陆军部的人说吧。”

近卫第十八步兵团!?泼皮李更是一头雾水了,英王近卫旅就三个团而已。现在番号居然排到十八了,这岂不是说至少一口气扩建了十五个团?这个扩军步伐也忒快了吧?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带着满腹的疑问,泼皮李行了一礼,退出了大殿,刚刚走出门口,就听见里面有人在说:“大王,光是组建20个团也不解决问题,眼下的关键……”

陈淮清一摆手,阻止了身边一个摇着折扇的干瘦老头的话。

“琢如,孤王知道。”陈淮清叹了口气,“眼下的关键在江都在北京。”

和陈淮清说话的人名叫石秀文,字琢如。是陈淮清在武学任教时候的同僚,颇有些机谋。在陈淮清开府建衙后就来投靠,成了陈淮清最信任的谋士。

“得要有人走一趟了。”陈淮清看着自己的这位谋士。

石秀文却摇了摇头,道:“说服圣人可不容易……”

陈淮清默然。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很难得到陈德兴的支持。出家当法王会让陈德兴这个明王处境尴尬,明王的父亲却是个和尚……

不过这件事情不是不能转寰的,如果陈德兴坚决反对,陈淮清可以让达玛波罗的儿子陈德施代替自己出家去当大宝天圣法王。但是兴佛教以控天竺的国策,恐怕已经不符合陈德兴对天竺的安排了。

而且,天竺大英国的地盘也太大了一些。不仅控制了孟加拉和恒河平原,现在还把手伸到了德里。而德里也不是陈淮清心目中大英国扩张的终点。

陈德芳在德里会战前和史天泽、李庭芝和吕文焕等人商定的分配领地的方案并不是他自作主张,而是和陈淮清商议之后决定的。

这个分配方法,可是很有门道的。

八国联军中最能打的史家军被安排在了英宋吕三国之间,地盘虽然不小且非常富庶,但是却没有什么扩张空间了。除非史天泽吃了熊心豹子胆向英宋吕三国下刀子……他要敢这样做,大明帝国就该来讨伐了!

联军中和陈德兴关系最密的宋国则得到了整个天竺西北的地盘,地盘虽然不错,也可以向西北扩张,但是却要承担天方教和蒙古帝国的压力,实际上宋国就成了大英国的西北屏障。而且,宋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无法向天竺腹地扩张。

这样一来,可以在天竺腹地大肆扩张的国家就只剩下了英吕二国。而吕文焕此人在陈淮清看来早就暮气深沉,得到了一块富庶地盘还有甚不知足的?如何敢和大明圣人的父兄抢地盘?

也就是说,整个天竺中部、东部和南部,都是大英国扩张的目标。可问题是,陈德兴会容忍大英国拿下大半个天竺吗?

陈淮清看见石秀文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边挥挥手,让身边的黑太监和宫女告退。诺大的殿中,只剩下他和石秀文二人。

石秀文摇着纸扇子,压低声音道:“大王子嗣众多,皆是圣人兄弟,岂能没有一块安身立命的封地?”

陈淮清微微有些失望,摇摇头道:“哪儿有恁般容易?老夫子嗣虽多,但大多没有成年,一介孩童如何领有一国?孤王就是给他们谋个国家,他们也坐不稳江山。”

石秀文淡淡一笑,“大王不是天竺大英之主么?大王这个国王不是有权分封大公和君侯的吗?”

陈淮清苦笑:“那只能封在孤王自己的地盘上……”说到这里,他的脸色突然一变,“琢如,你的意思是……”

石秀才笑道:“大王可以让诸王子在孟加拉和恒河北岸之地建国,一如汉之推恩。再让太子殿下领兵南向,去打出一片新的国土。”

第832章帝国的界限

在陈德兴崛起之前,陈淮清只有一名发妻和两个儿子。而如今,他已经有了二十七名妾室。不包括陈德芳、陈德兴兄弟,这些年出生并且存活的儿子就有二十一个,另外还有二十三个女儿。

不到十年,一个庞大的家族就这样被陈淮清缔造出来了!不过这并不等于老陈是个不知羞耻的老色狼,而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妻妾和子嗣的数量,就是一个家门兴起的标志。一家之主的地位越高,财富越多,就越要广纳妻妾,多生子嗣……特别是在身体非常强壮的情况下。

这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享乐,也是一种对家族传承的责任。而我们的陈大英王,就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中国传统士大夫。所以随着地位日隆,他的妾室和子嗣也就越多。已经多到了让他的长子陈德芳都有些头疼的地步了。

“大王如今领有孟加拉、恒河两岸和德里周遭之地。已属辽阔之极,且多富庶安逸之土。若比之中土,当是江南、两淮、京湖、两广及福建之和。如此家国,在大明藩属之中,当是绝无仅有。圣人其心不安,也无可厚非。”

陈淮清的“纸扇子”军师还在摇头摆尾分析着陈德兴的心理,天竺大英国的确有大的有些过头了……这也是分封制下最常见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分封到遥远地区的封国,其发展情况往往不受宗主国的控制。有时候封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灭亡,有的时候则会过分做大。

陈淮清的大英国,显然就是一个运营良好,以至于过分做大的封国。虽然同德里苏丹国的战争让英军蒙受了不少损失,南天竺的婆罗门诸国现在又结成了同盟。

但是大英王国还是控制了恒河流域和孟加拉的大片富饶土地。而且,还将其北方的法王国(统治尼波罗)、拉达克王国(在克什米尔一带)、古格王国(在后世印度的喜马偕尔邦一带)和阿洪大公国(在阿萨姆邦一带,是英王藩属)等五国牢牢控制。现在的大英,俨然已经是天竺华夏诸国的盟主了!

“我大英若想一统天竺诸国,必不为圣人所容,大王和圣人也难免至亲反目。”

石秀文顿了一下,仿佛在斟酌着用词,“不过大王若是自行推恩,授圣人庶弟以封国,大英自然就无法一统诸天竺。但是大王的血脉子孙,却能占有诸天竺之绝对多数……大王之庶子,皆是圣人之庶弟,他们领有一国,本就是天经地义。”

的确是天经地义,陈德兴自己现在不也在为庶子的封国操心劳神?陈德兴的庶子可以封国,他的庶弟就不能有国吗?而且这些庶弟的国又不建在陈德兴的地盘上,他们瓜分的是陈淮清的遗产。只是这样分封就苦了陈德芳了……

且不说陈淮清还能继续生子,就是眼下的二十一个小王子,若是人人都得个小封国,大英国三分之二的地盘就都能分封出去了。

陈淮清却丝毫不为自己嫡长子打算——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嘛!

“除了施儿出家,当大宝天圣法王外,其余二十个孩子都可以封公封侯。”陈淮清站起身,在大殿中踱着步子。“这便是二十个公侯,恒河以北以东之地都封出去!就留恒河南岸直辖,将来留给芳儿……芳儿若想多些地盘,就只能自取了!”

石秀文躬身行礼,“大王英明,太子殿下毕竟是圣人一母同胞,圣人就算不念兄弟之谊,也要顾及母子之情的。”

陈淮清微微一挑眉毛,站住了脚步,“让王后归国去当说客?”

石秀文点头,“此事也只有劳烦王后了。”

陈淮清哈哈大笑起来,“琢如果然好智谋……如此,天竺三分之二,便能入我大英之手了!”

……

陈德兴的海外分封政策,其实就是用来打破华夏大帝国统治疆域限制的——大帝国都有这样的麻烦,对于距离首都遥远的地方,总会存在管制不利的问题。而为了降低边疆地区的统治成本同时提高效率,中央政权往往不得不任命一些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

而这些封疆大吏,很多时候也会让帝国的中央政府头疼。历史上让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实际上就是一次手握重权的封疆大吏的造反。或者说,这是大唐帝国达到了扩张最大界限之后的一个相当恶劣的后果。

陈德兴创立的这个陈明帝国也不例外,到了天道七年的时候,仿佛也已经达到了帝国扩张的尽头。

燕山北,金莲川草原,旗幡招展,营帐绵延。居中的是一顶金顶明黄大帐,陈德兴就在其中,正斜斜倚靠在软榻上看着奏章。他前来金莲川草原的目的是为了和蒙古的海都汗见面,顺便再向海都展示一下大明陆军的赫赫军威。

这会儿在大帐内伺候的人只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高个子道姑,正是陈德兴的弟子忽秃伦。高个儿的小姑娘端端正正跪坐在陈德兴的榻边,看到陈德兴看完一份奏章,就双手接过,然后将另一份陈德兴没有看过的奏章递上去。

“慢得要死……”

陈德兴突然恼怒地出声。一旁的忽秃伦怔了一下,看看陈德兴,开口问:“学生的动作不慢啊?”

“不是说你!”陈德兴的声音中仍然带着微恼。慢的是刘和尚!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想要保养性命了。这位元老重臣西行的速度很慢,过完天道七年的新年才慢吞吞出发,带着二十几个妻妾,上百个门客,几百个奴仆,一路浩浩荡荡,游山玩水。走了三个月还没有出甘肃省的地界……

照这个速度,恐怕要到今年秋后才能抵达伊犁夺了朱四九的兵权!

“整整一年!”陈德兴冷哼了几声,“幸好四九没有反心,要真有什么贰心,一年时间都够他夺下整个天山省了!”

是的,“三千童军八百客”的朱四九现在还是西征军军将。是目前西征军下属的三个步兵师,三个骑兵师(有一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留驻天山省,不在西军序列了),还有大明封臣郭侃、严忠济、刘整三部,近十二万大军的最高统帅。此外,天山省内还有数万军户兵,朱四九同样有权调度指挥。

如果说他和几个月前有什么不同,那就是门客的数量又增加了600,童军的人数也超过了5000。

另外,朱四九还给总参谋部打了报告,表示要寻找机会去进攻两河流域。说不定现在已经出兵了……他有这样的权限!前线将领虽然没有宣战权,却拥有战时的指挥全权。只要他们认为有机会,就可以发动进攻!

授予前线总指挥这样的全权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年头可没有电报、电话什么的。从伊犁到北京有上万里路程,六百里加急也得跑上近20天……这还是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如果遇上什么大雪封山封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送到了。若是前线总指挥没有全权,这仗根本没有办法打。

当然,陈德兴也不是没有一点办法制约朱四九。郭侃、严忠济、刘整等三支藩军他控制不了。但朱四九麾下的六个明军陆军序列的师,还是能够掌控的。这六个师的军官都是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拿着陆军部人事局的委任状上任的。而且所有直接带兵的军官都要定期轮换——标准化的军官训练和标准化军队,让军官轮换制度在大明军中成为可能。

身为主帅的朱四九,只能任命自己的军将司的幕僚和撤换各师师长——被换上去的人必须是大明陆军现役军官,什么军衔能够当什么官都有限制。那些人即便感激朱四九的提拔之恩,也不会跟着他去造反,他们可不是靠朱四九吃饭的门客家臣。

而且西征军中还有大义教官这个不受朱四九节制的系统,大明暗探局还在西征军和天山省安插了密探,朱四九的一举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