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117章

大宋第一太子-第117章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自己提出来要为他搜集情报,这样的话还真的说不定能够是太子注意到自己有用,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帮助自己报仇也说不定。

赵旭也是想着怎么将江南的情报及时的汇总起来,虽然风影已经赶到了江南,但是始终不是本地的人,多有不便。

按照赵旭的想法,还是用本地的人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熟悉当地,什么地形啦都是知道的。

最重要的他们是本地的人,这样的话还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这样很好开展自己的工作。

如果在本地发展其他人的话,绝对是有难度和有风险的,这个险赵旭是不想冒的。

因为一旦这些人出什么事情了,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情报站就极有可能被摧毁。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即使再次重建也是十分困难的,这样的风险谁也负担不起。

现在有江南的人要自己自告奋勇的干这一行,赵旭自然是同意的,可是他并没有当场就答应下来。

他还没有对江正信任到那个程度,第一次见面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自己也不是傻瓜,如果他真的是唐国的奸细那自己岂不是天底下最大的傻瓜了。

赵旭也没有说什么拒绝的话,只是让他先等等,等自己处理完最近的事情在给他给明确的答复。

同时他给了江正不少的银两,足够他最近几日在城中的花销了,他江正找个客栈住下。

江正带着他那颗不安的心离开了,因为他不知道赵旭能不能帮他报仇。

在他离开之后,赵旭摆手叫来两个人,低耳吩咐了几句,两人也是不住的点头,然后尾随着江正而去了。

皇宫内赵旭回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不过在书房内的赵匡胤还没有休息。

张德钧正端着一杯茶,准备向里面走去,正好看到赵旭的到来,连忙就要行礼。

“好了张公公,你看你这忙的,行礼就免了吧。”看着张德钧手里端着杯茶,还要给自己行礼。

那样子是有点滑稽,赵旭所以连忙将他给扶了起来。

“老奴多谢太子殿下。”这样体贴的主子谁都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喜欢的。

“好了张公公,父皇还在里面没有休息吗?”赵旭看到里面的灯光还亮着,这张德钧有端茶送水的,赵匡胤一定还是在里面没有休息。

“回太子殿下,皇上从下午一直在里面批阅奏章,还未曾休息过,老奴看着都心疼,要不您去劝劝万岁爷吧,这还是龙体要紧呀!”

张德钧这句话倒不是恭维的也不是做作,而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太监的命运是和他伺候的主子是息息相关的。

现在张德钧的后台是皇上,只要皇上在位一天,他就会风光一天,所以他真的是从心底关心赵匡胤。

不管是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地位也好,还是其他的也罢,这句话说得是十分的真诚的,这一点是没有人任何作假的。

“你们先下去休息吧,张公公你把手中的茶给我吧,我进去就行了,好了,你们先下去吧!”

赵旭接过张德钧手中的茶水,自己走了进去,赵匡胤依然是在哪里头也不抬的批阅的奏章。

可能是他听到了外边的门行了一声,还以为是小太监进来了,因为以往这个时候,都是有人前来端茶递水的。

果然在他面前放了一杯茶,他就知道是小太监进来了,所以他连头也没有抬。

“恩,将东西放下你出去吧!”赵匡胤头也没有抬,在奏章上不停的批注着,吩咐道。

可是这个小太监却丝毫没有听到自己的话,非但没有退去,居然还在翻动这自己御案上的东西。

什么时候这下人这么没有规矩了,这胆子也实在是打了一点,这是什么地方。

这里是皇帝处理奏章的地方,是国家大事决策的地方,所有的大事都是通过一纸的奏折,传达给皇帝。

然后皇帝做出批复就下发执行了,你一个小小的太监居然敢如此的胆大妄为。

这还得了,你难道是想学着秦朝的赵高,想专权,难道是想学东汉的宦官。

“大胆奴才还不……”赵匡胤想说大胆奴才还不退下,可是后面的两个字还没有说出口。

来人并不是他想的是也小太监,而是他的儿子,当朝的太子赵旭。

“难道是哪个奴才又惹您生气了吗?怎么发这么大的火呀,火大伤身体呀。”

赵旭好心的提醒道。

“我还以为是哪个小太监竟然敢如此的胆大妄为呢,原来是你!”赵匡胤放下手中的笔,笑着对赵旭说道。

“哪个太监敢如此的大胆,敢翻阅皇上的奏章,父皇你多想了吧?”

当个奴才能有多大的胆子,胆敢动皇帝的东西,这一点赵旭还真的是不相信。

赵匡胤听到也是摇了摇头,这个儿子什么都好,就是感觉有时候什么事情都不上心。

自己说了他好多次也是没有用,也懒得说了。

“这你可就真的说错了,难道没有这么胆大的奴才吗,秦朝的赵高不就这么一个胆大的奴才吗?”

赵旭听到之后恍然大悟,怎么把这个本家的人给忘记了,这家伙虽然是一个没有鸟的人,但是干的事情是许多没有鸟的人干不出来的。

在秦始皇死后,他居然敢伙同丞相李斯矫诏废掉公子扶苏,逼死大将蒙恬。

然后将大秦帝国的皇位传给了自己容易控制的公子胡亥,也就是后来的秦二世。

后来这个太监出身的权贵,又将李斯陷害致死,自己当上了丞相,皇帝都要听他的。

他也是个个奴才,也会死个太监可是没有人比他的权势大了吧,皇帝都不敢忤逆他的意思。

这样的奴才还真是了不起的奴才,成为这些后世的太监的偶像和老祖宗了。

经过赵匡胤这么一说赵旭也是反应过来了,是呀这不就是一个例子吗。

赵高也是一个奴才,更加的是一个太监结果最后也变成了主子,这个主子是比皇上还管用的主子。

这一下赵旭吓了一身冷汗,因为刚才他是没有把这件事情给放到了心上,现在是重视了起来。

因为每个王朝都避免不了要和一类人打交道,皇上皇后皇子公主之类的都避免不了。

这类人就是太监,充斥着整个皇宫的用人,除了女子就之上下太监了。

太监通常是指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古代皇室役使的官员。

一般的人还不能拥有,主要是给皇室人员使用的一类人,专用的的。

此外寺人、阉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都是他们的别称。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不可谓历史不悠久,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就连《诗经》、《周礼》、《礼记》这样的书中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

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专门用来服侍王室的人员,这时候的宦官也就是所谓的太监都是奴隶充当的。

第一位有记载的太监,据说还是一位假太监,他就是秦国宦官嫪毐。

受太后宠幸,给秦始皇的老爹戴上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剩下两个孩子更加被被封为封为长信侯。

他的后辈赵高比他还要牛,把秦朝都给败坏了,这样的太监想不青史留名都难。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太监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或者是那些犯了罪被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

极少数的是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将他们阉割之后送入宫中。

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东汉末期就是伴随着宦官专权,严重的消弱了王朝的最后气运,大汉基业瞬间倒塌。

大唐后期更加是太监的天下,皇帝的废立几乎都是由大太监一手把持的。

这样太可怕了,这就是所谓的下人,奴才干出来的事情,刚才赵旭自己还说没有什么事情,现在自己一回忆,真的是害怕了。

这太监也是一股极大的政治势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可以左右朝廷的政局的。

对一定要防止太监的势力膨胀,或者干脆直接限制他们的势力,不给他们出头的机会。

“是呀有时候就是这些所谓的下人,这些所谓的奴才也能够影响大局。”

“父皇说得对,我们大宋绝对不能出先东汉那样的宦官弄权,更加不能出现前唐那样的宦官乱国,我们要从根本解决这些问题。”

“我要让太监在我宋朝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接触政治的机会,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严格的规定宦官不得干政,否则诛九族。”

宦官不能干政,一旦干预朝廷的政治死的不是你一个人,你的九族都被连累了。

第191章询问统一策略

内廷的宦官不得干政,这是前几代的教训,宦官干政的王朝哪一个是有好下场的。

许多强盛的王朝局势因为宦官的兴风作浪才导致的衰败,这一点赵旭比谁都要清楚。

所以他才说出宦官不得干政,否则诛九族的,这不是看不起宦官,这是防着他们。

宦官本身就是心里残疾,本来这些宦官被阉割之后,心里绝对是有怨气的。

不为别的,就是说现在的时代都是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能损伤的。

你倒好自己身上少了一件零件,这对得起你的父母吗,不能吗?这是你不孝。

你已经是一个身体不健全的人了,已经不能称作为一个完人了,死后也不能被埋进祖坟,这也是很多净身的太监都把自己的东西留起来,以后死了好进祖坟。

再者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太监会有后代吗,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有后代,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呀!

很多的太监是从下就净身了的,哪里会有什么后代,这也是他们心里的一块病。

正是有了以上的种种菜导致太监个个都是阴阳怪气的,这跟他本身有关。

但是更多的是和他们的性格有关了,他们既然是不健全的人,自然有其他的追求。

美女如云他们是享受不了啦,那么剩下的就是权力和金钱了,这两人是他们最热衷的。

他们其他的追求又不能去享受,那么就只能去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了。

他们对于权力的渴望就如苍蝇闻到腥味一般,就是这么的渴望,他们得到权力之后就会胡作非为。

按照赵旭的理解这可能和他们的心里变态有这极大的关系,这一点是肯定的。

“好!好!好!”赵匡胤听到这里也是毫不吝啬自己的掌声和自己的赞美的语言。

三个好已经说明了他是赞同赵旭的这一提议,其他的不说就是太监专权这一条赵匡胤也是从历史的记载中看到了不少,朝廷和民众受到了多少的毒害。

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极力的限制和防止宦官专权,根本就不让他们接触政治的东西。

要不然刚才也不会这么敏感,还以后是那一个小太监这么胆大妄为呢!

可见他的心里根本就是不放心那些太监,还是平时多防着点好,这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宦官不得干政,这一点说的不错,我大宋朝就是要这样规定,不能给那些太监以可乘之机。”

赵匡胤拍板了,这一点是他明白,防微杜渐,自己绝对不会给身边的太监任何的机会。

所以宫内的总管张德钧现在都接触不到什么机密了,这一点就是赵匡胤故意而为之的。

“想想前面多少朝代是因为宦官最后而灭亡的,所以本朝要更加的引以为戒,这一条规定也要谢我赵家的祖训之中,永传后世。”

赵匡胤没有说将这一规定写进律法之中,而是先说要写进赵家的祖训之中。

这大宋的天下,是他赵家的天下,所以首要的身为赵家人一定要记住这一点,不能忘记了。

也就是说只要是赵家的江山在一天一定要记住这个规定,即使是赵家的人不当皇帝了,这条规定依然躺在赵家的祖训之中。

“虽然宦官们并不一定都是心怀叵测之人,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管这些事情,所以我建议还是写进律法中的好,让文武百官都是知道,进而也可以监督执行。”

这就是赵旭的建议,他知道再好的建议不执行也是没有什么用的,那也会成为一种没有用的政策,还不如让大家来监督。

多少双眼睛看着呢,即使是你皇室违背了,也有大臣出来极力的阻止不是吗?

毕竟赵匡胤是第一代皇帝,他制定的所有东西以后都会成为祖制,所有的人都要遵守。

所以现在他在位期间制定的政策,他的后代一般都是不会违反的,即使有违反的迹象,大臣们也是不愿意,也会冒死的去阻止的。

“好,朕也有此意,就在我们大宋的律法之中加入这一条。”赵匡胤决定了。

这件事也不用和大臣们商议,这样的事情只需要皇帝决定就行了。

历代以来大臣们对宦官们的印象都是不怎么好,自己等人去拜见皇帝还要经过这些个太监通传。

如果太监们心情不好的话,还不一定会给你通传,这样的话,你只能在外边干等着。

不是皇帝不见你,而是人家皇帝根本就不知道你来了,还怎么见你,这也不怪皇帝吧。

所以朝廷的大臣们是对这些太监没有好脸色的,但是当面还要陪着笑脸。

他们比皇帝还要爬宦官当政,宦官当政对他们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再说他们这些正人君子也是耻于和这些太监为伍,认为和这些太监同朝为官绝对是他们的耻辱。

现在皇帝要出台一项不准宦官干政的规定,要写入律法,绝对是没有一个人会阻止的。

阻止干啥?这是对自己等人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阻止呢,我有毛病我,不能阻止。

所以赵匡胤根本就不担心大臣们会反对,他们不仅不会反对而且会全力的支持。

门外的宦官根本就不知道因为一件小事就让这皇帝父子两个出台了一个队他们不利的规定。

这件小事就是皇帝以为是一个小太监翻阅自己的奏章,大声呵斥,谁知道这个不是小太监,而是当朝的太子。

当朝的太子呢,因为这件事情想到了前朝的宦官专权问题,进而提出了要限制宦官的问题。

本来就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是就是这么巧合就凑到了一块,用一句时髦的话就是撞上了。

这一撞上不要紧,就注定了宋朝的宦官是不能参政的,这一点贯穿整个宋朝也没有出现。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这个夜晚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却使得以后的大宋没有了宦官的威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