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第一太子 >

第635章

大宋第一太子-第635章

小说: 大宋第一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契丹真的是欺人太甚了,要不是我们现在和南唐交战,朕真的就要御驾亲征了。”

赵匡胤接道下面的禀告,这契丹最近是不断的骚扰大宋的边疆,奇怪的是这一次没有北汉的搅合,这也不错。

没有了北汉的参与,这一点让赵旭十分的郁闷,这北汉一向都跟着契丹,这一次是怎么回事。

“陛下,微臣的意思我们的军队如果发现了契丹人还是要追击一下,和平时一样,不能让契丹知道我们现在在南方用兵,契丹的事情早晚都要解决。”

苗训站在赵旭的身边说道。

“以后陛下可以学习一下当年的秦始皇,修建一下边关的长城,阻挡那些游牧民族的侵扰,这样我们就可以省去很快很多的事情。”

“不行,朕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这样做的,汉朝偶长城,但是阻挡住匈奴了吗?长城始终只是一个摆设而已,则平你想知道真的好主意吗?”

修建长城是赵普提议的,不过直接就被赵匡胤给否决了,赵匡胤提出来一个更为好的方法。

还没有等到赵普说话,赵匡胤又继续道:

“长城只是一堵墙,什么意义都没有,解释长城修建的再高,还是城墙我们城池的是一样的,这些城墙要是没有人把守有什么意义呢?”

“朕告诉你,百姓才是朕要的长城,天下的民心才是最大的长城,如果百姓都向着我大宋,还怕没长城吗?”

赵普听完楞了一会自语道:“天下百姓的心才是长城,民心才是最大的长城。”

是呀民心,民心才是最大的利器,无论哪个朝代要是没有百姓的支持,一切都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像五代那些国家一个个不停的换,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人心。

赵匡胤接着道:“你们你还记得朕当初说的话么,天下百姓过的只要好,才是真的好,这也是朕当初继位时候的初衷。”

“如果朕不顾及百姓的死活,不管百姓的喜好,天下的百姓不效忠于朕,那么朕的龙椅也坐不稳。”

赵匡胤登基之后连续统一了其他的势力,大宋朝已经渐渐的显示出来一统天下的意思,这些倒不是大宋的军队有多么强悍。

当然了也不可否认这大宋的军队比其他的国家的军队要强上不少,但是唐朝不强悍吗,到现在大家还怀念着盛唐,但是他最后却灭亡了,这一切都是要因为失去了民心。

正是因为这一点存在两百多年的人大宋烟消云散了,才出现了五代的混乱,这才最终让赵旭有了当皇帝的可能。

“你们难道还不明白,修建长城那只会劳民伤财,我我大宋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朕有信心用我大宋的民心修筑一座大大的长城。”

赵匡胤和其他的帝王果然不一样,从来没一个帝王敢这样的话,他就敢说。

“朕希望有朝一日我大宋国内的连城门都可以不用关闭,只依靠民心朕相信我大宋一定能万年长存的。”

赵匡胤的有着强大的自信,他始终相信民心才是最大的长城,民心向北才是他大宋王朝的根基,这也是他一直以来想要做到的和正在做的。

“陛下圣明!”

用民心做长城,这句话也让赵匡胤成为了一代明君,后世的人在评价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时候,就两个字:圣明!

赵匡胤是一个圣明君主,把百姓放在你一位,也许你会说这和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差不多,但是却比那个高明多了,不过赵匡胤想到这一点没有:

那就是要是出现一个昏庸的君主,不仅不会善待百姓,反而会祸害百姓呀,不过呢他现在还没想到那么多。

第1383章夫唱妇随

大宋当即又想边关增加了不少的兵力,为的就是防止契丹会趁着这个机会出兵,未有绸缪总是好的吗?

再说现在吴越地区的的陈洪进,本来他是想在汴京居住,为的就是好好的享福,当然了最重要的是想消除皇帝对他的戒心,毕竟他是一个投降的人。

接到了赵匡胤却直接让他去掌握吴越地区的水师,并且给了他的一个新的职务,叫做水师提督。

这个职务目前只有两个人一个叫做宋延渥,是太子的老丈人,另外一个就是他。

不久前他接到赵匡胤的圣旨督促练兵,圣旨中还要陈洪进与知州赵麟商议一下怎么训练水师。

赵麟被赵匡胤外放为官,当了一个知州,也算是对他的历练吧。

昨天陈洪进接到了赵旭的军令,要他立刻向荆湖地区进发。

只不过现在训练的水师还没有成,怎么能去呢,但是赵旭的命令他不听也没有办法。

如果不去的话,那么什么时候去最合适呢,商议之后,即刻回奏赵旭。陈洪进接了这个命令,不敢耽搁,便坐了轿子,直奔赵麟的知州府衙。

陈洪进这个人掌握着水师,以前是清源军的最高长官,赵麟听说陈洪进来了,便率领着一干手下迎至大门。

虽然赵麟也是赵匡胤的儿子,但是他只是一个知州,被陈洪进的官阶还要低。

陈洪进也不谦让,直接就和赵麟一走了进入,大宋也算是一个讲究军功的地方,何况人家陈洪进还是有爵位在身上的人。

听陈洪进大致说了一下目前的情况,赵麟沉思一会说才说道:

“陈大人,这是太子殿下的命令,太子还是兵马大元帅,所以我们应该慎重才是呀!”

“而且在南方是我们大宋的大事情,我们也应该出力,听说前一阶段我们大宋损失了近万人,我想着才是殿下着急的招我们去荆湖的原因吧。”

陈洪进一言不发听完了赵麟的话,沉思了一下,笑着说:

“赵大人,你的话有道理,我们都是大宋的一份子,应该为国家效力,况且现在前线的战事正酣,我们这里大多都是水师,可以派上用场。”

陈洪进也没有客气,直接的就开始称呼赵麟为赵大人,这也没有错,这赵麟是知州,称呼他大人也是应该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水师多年没有经过战事了,而且吴越归为大宋的时候,很多的水师老兵都已经退役了,现在很多的都是新兵,这如何是好呢?”

陈洪进先是肯定身为大宋的臣子,对大宋的统一大业,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目前的情况不利呀,都是一些新兵蛋子。

“照陈大人你这么说,我们不应即可就出兵吗?”赵麟试探性的问道。

“对。”

“但是陈大人可曾想过,如何回应殿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总要有一个恰当的借口吧。”

陈洪进微微一笑,他们二人相处时日也多,陈洪进知道这赵麟一直都是兢兢业业的,估计是想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便笑着说道:

“赵大人放心,本将说不会立刻向荆湖地区出发,但是并没去说不去,至于怎么去,才是末将最为关心的事情!”

不是说不去,只是说不去荆湖,但是还是要给当帮主当宋完成统一大业的。

“那陈大人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本官都有点糊涂了。”赵麟彻底的听不明白了。

“呵呵,赵大人不知道吧,本将以前是南唐的之臣,只不过后来本经看清楚了天下的大势将清源军交给了当今的陛下。”

陈洪进任泉州留后的时候,确实还是南唐的臣子,但是先这一点他不会否认的,但是谁也不敢拿这个说事,因为他先生是大宋的归侯,就是归顺的意思。

人家陈洪进直接将自己的十万人交给了大宋,就凭借这一点谁也不能说什么。

“本将知道南唐的水师哪里最薄弱,我们的水师虽然没有练成,但是本将相信在我的运筹之下一定能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取得胜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陈洪进以前是南唐的将领,自然知道南唐的事情,也知道南唐的底细。

赵麟沉吟一会道:“作战这事,本官是不能过问的,本官只管理政事,这些还是由将军做主。”

大宋实行的是分权,这州官怎么能过问军事呢,只不过这事情重大,所以才来商议一番的。

“恩,也好,本将这就给皇上和殿下禀报。”陈洪进点点头。

“好,那本官就开始为将军准备粮草,为出兵做准备,本来本官还想和将军好好的喝一杯呢,看来现在没有时间了。”

“赵大人,公务最重要嘛,我们来日方长,我现在就去准备了,等到我们天下一统的时候,我和大人好好大醉一番,哈哈。”陈洪进是军人出身,天生的有一种粗犷的气势。

“好我们就这样约定好了,让我们一起见证大宋的强盛吧。”赵麟和陈洪进两人的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随后陈洪进就离开了知州府,他要将他的想法给赵匡胤和赵旭知道,这些要是没有这两位的同意也不行。

而赵麟也开始让手下的官员连夜查看官府的粮仓中海有多少库存,确保如果大宋行动的时候又足够的粮草。

如果不够的话要上报朝廷了,这财政也不归知州管,没有的话只能上报了,不然赵麟也是没有办法去弄那么多的粮草去,因为地方的财政控制在转运使的手里。

“这大宋的知州也是一个穷光蛋呀,就是不知道母亲现在在皇宫之中怎么样了,过的好吗?”赵麟闲暇之余还想起来了自己的母亲,毕竟自己在外面做官也不能时常见到自的母亲。

“雷倩,你说这一次天下一统之后我们去大山名川走走怎么样?”赵麟已经和朱雷倩成亲很久了,朱雷倩自然是跟着他来上任了。

“如果天下能太平,我们去哪里都无所谓,关键是看你愿不愿意了,现在你是知州管着一州的民政,造福着百姓,这也很重要,不过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

朱雷倩很是支持丈夫的行动,无论他干什么都支持,这就是夫唱妇随吧。

第1384章背后主使之人

“这李煜还真的不知道好歹,还居然想着要恢复他的皇帝称呼,就凭借这一点真的就不应该饶了他,不要以为真的大宋不能过了长江天险,朕发誓一定要灭了南唐。”

赵匡胤当然是有自己的渠道知道利益在朝廷上发生的事情,他生气了,真的生气了。

“李煜这可是你逼朕的,因为她朕一直对你相当的忍让,想不到你居然还想着这些,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赵匡胤的双眼怒睁,让人害怕。

“陛下,蜀地的捷报,崔彦进等将军送来了捷报,蜀地已经彻底的被平定了。”赵普这个时候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个奏章。

“哦,快让朕看看,这蜀地几个月终于被平定了,好呀,不过这些人还是不能给他们功劳,要是他们当初不知道约束手下,想必也不会有这些事情,下诏,让他们继续保境安民,一定不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否则格杀勿论。”

赵匡胤前一阶段还是相当高兴,不过很快他的连有阴沉着了,立刻下了这么一道旨意。

“陛下在我们这个应该嘉奖他们呢,为什么您的措辞还这么严厉呢,难道您就不怕……”

赵普的后半句很清楚了,想让赵匡胤做到赏罚分明,以防他出现什么意外,比方说那些将领会不会因此造反呢?

“不用担心这些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而且这也是陛下的高明之处。”赵匡胤没有回答,但是苗训却替他回答了。

这些将领本来就是因为蜀地大乱而战战兢兢的的,生怕自己被处置,但是奇怪的是朝廷一点都没有过问,只是让他们自己的尽快的平定叛乱。

他们还等着朝廷对他们的惩罚呢,毕竟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不会放过他们的,所以那些将领现在都是有点害怕,等着朝廷的旨意。

“还是先生了解朕,有的时候使功不如使过,这些人都是有过错的,他们从此不敢在自持功劳高,只能勤勤恳恳的为大宋做事了,这就是真的目的,则平拟旨去吧。”

赵匡胤真的深深的懂得用人之道,知道什么人的可以用,什么样的可以重用。

赵普要禀告的事情也差不多了,所以他离开了,只剩下孟昶了,这个是苗训开口了,不过他是来替孟昶说话的。

“陛下这孟昶还真的不错,在蜀国的时候,还知道让官员做一个好官,这些是他当初写的官箴,请陛下御览。”

苗训给赵匡胤的一个奏章,说是孟昶写的官箴,这是从蜀地刚刚呈上来的。

“官箴是怎么东西,朕要好好的看看了。”赵匡胤也不明白,这官箴到底是什么东西。

孟昶当政时,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但鉴于前朝国君王衍因吏治腐败而亡国的前车之鉴,于后蜀广政四年撰写了篇振奋人心的“官箴”,颁于郡国。

以期让官员们“历历在目”,“则必能隐惕于其心”,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原文一定有二十四句共九十六个字: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长,抚养安绥。政在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所得,风俗可移。毋令侵削,毋使疮痍。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爵赏,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人父母,罔不仁慈。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哦,以前蜀国灭亡的是怎么没有人给朕说这事情,这孟昶还知道这些,真的是不错。”

赵匡胤看完这九十六个字,也是赞叹不已,要是真的能够做到这些,那皇帝还真的是一个好皇帝。

“那个时候大家都想着要军功,谁能想顾忌这些东西,这还是这一次大乱的时候在一个郡县里得到的,这些确实是孟昶书写的,谁能想到这么一个皇帝,最后却变成了亡国之君呢?”

苗训感慨道。

“这都他孟昶自作自受,不过这一首官箴,朕决定在我大宋实行,每一个衙门都要立上碑文,不过其中有些东西要修改一下了,这孟昶总算为我大宋做了一件好事。”

好的东西都要哪来借鉴,赵匡胤不是哪一种迂腐的人,后蜀的好东西用到大宋这里那最好不过了。

“好了先生你知道真不是问这件事的,朕让你办的那件事怎么样了?”

“哎,根据全师雄的交代,蜀地的一切叛乱都是有人在背后指使着,陛下你说对了正是那个人,他在背后指使,我们还真的是小看他了。”

苗训无奈的说了一句,好像有什么事情是他不敢相信似的。

“哼哼,还真的是孟昶,当初旭儿跟朕说的怀疑的时候,朕还不相信,那孟昶一个懦弱的人能够有什么出息,想不到他给我大宋带了这么多的麻烦,如果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