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之极品富商 >

第242章

大唐之极品富商-第242章

小说: 大唐之极品富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李瑁已经说了是藏头诗,而且这身居高位的官员们也都是文人墨客,根本没有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但是对于此诗的意思,众人却都是惊骇,这杨姓之人自然是比不说,那这李姓之人到底是谁,其实他们心里也都跟明镜似的,所以这官员们自然也都是惊骇,惊骇这李瑁怎么这么傻,当众念出这首诗。

见众人议论纷纷,李瑁也是义正言辞的解释:“大家都听明白了,其实藏头诗就是露头诗,所以并不难解,这首诗其实就是想告诉本王四个字,李杨乱/伦。”

听到这里,李瑛却是笑了,他了解李隆基的脾气,而且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李隆基不想曝光,所以昨天晚上他才去寿王府闹事,拿的就是武惠妃和寿王的这个短处,而这李瑁却是如此放肆,所以李瑛也是想帮一帮李隆基的心,义正言辞的站出来指责李瑁道:“十八弟,在父皇面前不可如此放肆。”

不过李瑛却是不知道,人家李瑁就等着她站出来呢。面对李瑛的指责,李瑁这次没有躲避,也没有生气,甚至可以说连看李瑛一眼都不屑看,鄙夷的笑了笑说:“小弟原是在朝廷不敢放肆的,可是大哥昨天晚上,在本王府放肆了一回,小弟我就想,大哥可以放肆,小弟我为何就不能?”

面对李瑁的指责,李瑛也是胡搅蛮缠道:“住口,昨天晚上那是大哥我,我以兄长至尊教训教训你。”李琚也是不怕事儿大,也是赶紧附和道:“对,教训教训。”

让李瑛意外的是,李瑁依然是没有生意,依然是没有正眼看他,脸上只有那种即鄙夷又不屑的表情。李瑁说:“是,小弟接受的了教训,而且,当此庭上当着各位兄弟,当着满朝文武小弟向大哥再聆训示。”

见李瑁竟然这样说,李瑛也是搞不明白,疑惑的说:“你说什么?”

李瑁不解释,直接道:“大哥请想啊,这首长藏头诗里头说李杨乱/伦,这个杨自然是我家王妃,可这个李姓之人那就不好说了,儿臣将此诗呈上父皇,原想请父皇指出这个李姓之人是谁,因为父皇和儿臣们都姓李,然而过去好一段时间了,父皇也未给儿臣一个答案,所以对于之/事,父皇也尚未有解,儿臣我呢,自然也是查无此据。”

李瑁的这些话都是看着李隆基说的,而且丝毫不掩盖眼睛之中的那种敌意。

不过面对李瑁的敌意,李隆基却是没有任何恼怒,有的只是羞愧于不安,李隆基也是缓和的说:“那就再等等嘛,等查清楚了再说。”

谁料李瑁就在这儿等着李隆基,李瑁道:“儿臣原来也是这么想,可昨天晚上,我大哥,当朝太子刚才他说了,他是想教训教训我这个兄弟,所以就到了我的府上,给我送去了这顶绿帽子。”说着李瑁还估计将那顶绿帽子举起来,晶莹剔透的绿帽子显的格外的惹人眼球,其实更多的人昨天晚上都见过这顶绿帽子,不过现在在李瑁的手上,那可是显的格外的威武。

李瑁又是鄙夷众人道:“大哥送给我绿帽子的意思人人都懂,我如何才有资格得到这顶绿帽子呢?只有一种可能,当我家王妃红杏出墙的时候。当本王收到这首藏头诗的时候,不知道是谁写的,儿臣将此藏头诗交给父皇,看来父皇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可这个写诗的人一定是知道,我家王妃红杏出墙之人。”

说到这里,李瑁漫步到李瑛的身边,鄙夷的看着李瑛说:“所以,大哥,说吧。”

正在看好戏的李瑛见李瑁竟然这样责问自己,也是一愣,问:“说什么呀?”

谁料李瑁却是笑了笑,说:“我就知道大哥不会告诉我,所以才逼着大哥在这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特别是当着咱们父皇的面,你非说不可。”

李瑛还是没反应过来,其实李瑁让李瑛说的,其实就是这李姓之人到底是谁,虽然李瑁多多少少也知道一点,但是他也知道如果要是真说出来,那可就惹恼了李隆基,所以他才这样逼问太子的。

李瑛道:“我没什么可说的。”李瑛不傻,知道这事儿无论怎么说都不行。

不过人家李瑁也早就等着李瑛这样说了,李瑁义正言辞道:“大哥一定是这首藏头诗的作者。”

见李瑁这样质疑,李瑛也是赶紧反驳说:“不不不,不是我,不是我。”这诗本来就不是他写的,而且李瑛也知道如果要是承认的话,那可就真的得罪了父皇了,到时候可是有苦吃的,所以无论如何他都不能承认。

“只有藏头诗的作者,本网为何戴了这顶绿帽子。”

“不是我写的。”

“反过来说,给我送去绿帽子的大哥、五哥、八哥、你们三位兄弟,或者其中一个是此诗的作者,或者你们三个全都是,所以送绿帽子的人,与写绿帽子诗的人,一定是同一个人,或者是同一批人。”

李瑁依然是一准认准了这三个人,当然换做是谁也是这样认为的,毕竟这李瑛是第一个表明身份知道这李瑁带绿帽子的人,所以李瑁这样认为也不错。

“不是,不是,不是。”三个皇子也是赶紧反驳。

进三人反驳,李瑁言辞激烈的道:“那我就不懂了,你们既然给我送去绿帽子,你们又不是写绿帽子诗的人,也就是说,绿帽子诗另有其人。”

这次李瑛却是肯定的说:“对,一定是,一定是另有其人。”

李瑁早已等到李瑛这样说了,反问:“那此人是谁呢?”

“不知道”李瑛那里知道这诗的作者是谁,其实这也难怪,可以说满朝文武根本就没有一个人知道,因为这首诗是跟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干系的人,也就是梅妃所写,然后派人送给寿王,所以才有了后面的这一系列事情,不过当初见李瑁收到这首诗的时候,没有发货,梅妃也是叹气。

不过如果要是让梅妃看到现在的寿王,恐怕也会开心万分。

见李瑛反驳,李瑁不怒反笑:“那三位兄长的弟妹,也就是我家王妃红杏出墙之事,三位兄长又是从何而知。”

同样,这三个人依然是口吻一致的说:“不知道。”

这下李瑁却是没有为难李瑛他们了,而是转过来看着李隆基,说:“父皇,儿臣此奏就是要澄清真相,请父皇明查。”

原本还看的津津有味的李隆基突然被牵扯到戏里面来,不由得也是有些招架不住,但是这件事情本来就是他干的,现在被人质问自然也是有些力不从心,叫道:“瑛儿,既是你把绿帽子送给你十四弟,那李姓乱/伦者是谁你是知道的。”

李隆基知道李瑛是个聪明人,所以才这么说。

果然,李瑛立即就是反口说:“不不不,父皇容禀,儿臣不知。”

看到这里,李隆基的嘴角又是略微的扬起一丝想笑容,显然是对李瑛非常赞赏,主动给李瑛找了个理由说:“那所谓李杨乱/伦你是道听途说?”

李瑛赶紧点头说:“是,道听途说。”

见李瑛终于找了一个理由为自己开脱,李隆基也是教训起来太子了,指着李瑛就道:“以太子身份之重,以兄长亲情之伦,你还有遥儿,琚儿,你们三个竟然道听途说,便诬陷兄弟,诬陷弟妹,如此为长不尊,胡作非为,朕岂能容。”

李隆基那是说的一个义正言辞,仿佛这件事情真是道听途说的一般。

第387章 金銮殿

见李隆基这样义正言辞的说,李瑛和李瑶,李琚三个兄弟也是心领神会的赶紧跪倒说:“父皇赎罪啊,父皇赎罪啊。”

对于这件事情本来太子李瑛就有错,所以李隆基也根本不会留情,毕竟说到底还是这李瑛去寿王府闹事,所以李隆基才会这样难堪,所以李隆基罚起来也毫不脸红,那义正言辞的模样仿佛这个绿帽子简直就真是太子道听途说一般。

李隆基,说:“太子李瑛,罚俸三载。李瑶,李琚,一载之内不得上朝,闭门思过,以观后效。”

可以说,如果这件事情真的就这么了解的话,那么李瑁完全就是稳赚。因为李隆基对于他已经有了愧疚感,而且太子也得到了惩罚,至于太子对于李瑁的侮辱,武惠妃自然不会吃亏,肯定会找别的事情还给太子的,而且肯定还是加倍的。而且这满朝文武都看到李隆基对李瑁的咆哮置之不管,肯定对于李瑁当上太子的信念更加坚定。

但是这李瑁就是个死脑筋,根本转不过来弯。他这次咆哮根本就不是为了让李隆基责成李瑛,而是想让李隆基撤销杨玉环梨园任教的谕旨,并且揪出那个叫李三郎的人,或者直接当众揭露李隆基就是这个李三郎。要不然李瑁才没有那么大的胆子来咆哮金銮殿的,而且要不是事情逼到了份上,凭借李瑁的那个胆子,他也不敢咆哮金銮殿。

李瑁还没开口,李隆基就开口说道:“瑁儿,这个案子了结了。”

看到李隆基这样说,李林甫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是放下来了,李林甫知道如果李瑁不再说话的话,这次他又是稳赚,而且说不定还可以加速让李瑁成为太子,这样李林甫也就能早日成为呼风和雨的权臣了。高兴之余,李林甫又是看了看一眼朝堂上的李瑁,只是这一眼,他心里那点高兴一下子就消失不见,取代之的是那种冰凉的感觉。

因为李瑁眼神之中充满了杀气,李林甫曾经为刑部尚书,审问过死囚犯,现在李瑁眼中的那股气势就跟死囚犯临死之前的眼神一模一样,而且隐隐只见李瑁眼中的杀气比死囚犯眼中的杀气更为严厉,更为广泛。

最关键的是,李瑁的眼睛是看着李隆基的。这让李林甫一下子胆战心惊,李林甫虽然善于用计谋,但是他根本就没想过跟李隆基抗衡,更别提弑君篡位了,现在看到李瑁眼中的这种杀气,自然知道李瑁心里面是怎么想的,所以一下子就胆战心惊,但是随之李林甫也是眯着眼看了看李隆基,又看了看太子,不由得点了点头。

就在此时,李瑁爆呵一声:“没有。”

微微笑的李隆基听到李瑁竟然说这案子没有了结,他一下子也是傻眼了,这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敢反驳自己的话,虽然李隆基有点不开心,李隆基惊讶道:“没有?”

李瑁义正言辞道:“是”随之又是指着周围的人说:“他们说的不是实情,他们知道那个李姓乱/伦者是谁。”

面对李瑁的指责,原本还心灰意冷的李瑛也是高兴了起来。本来李瑛认为这次算是彻底的输了,但是没想到李瑁竟然这样呵斥父皇,这不是找死的表现,所以李瑛三人面对李瑁的指责,也是矢口否认:“不知道啊。”

谁料李瑁却就是等着李瑛三人这样说,鄙夷的看着李瑛兄弟三人,高声说:“连本王都知道的事情,他们不会不知道。”其实李瑁怎么会不知道这李姓之人是谁,杨玉环已经说过是一个叫李三郎的乐师,虽然李瑁现在没有证据,但是现在李瑛三人完全矢口否认,李瑁也自然顾不得证据了。

见李瑁竟然这样说,李隆基又是大为吃惊,问:“你知道?”

“我家王妃婚前便与这两个人相遇,一个是梨园总管李龟年,一个就是李三郎,据说也是梨园的人,可他究属何人。父皇,儿臣其实心如明镜。”

李瑁那里会不知道这李三郎是何人,不过还是说了,李瑁是在搜集证据,现在情况危急,自然也是用不上证据,而且李瑁也找不到任何证据,所以也是想当众指出这李隆基就是李三郎,李三郎就是李隆基。然后让朝野臣民直接责问李隆基,让李隆基对自家王妃放手。

李隆基听到李瑁这样说,也是一下子火大。你老子喜欢的女子还要一个儿子插手,要不是老子不想伤害玉环,早你妈的就一道圣旨将到你寿王府,你这寿王妃也直接成了老子的皇妃,至于你这寿王,也直接灭了你,要是你安生的话,还给你王爷当,要是不安生,直接发配到边角旮旯里面,让你这一辈子都出不来。

李隆基呵斥道:“你即是知道说出来好啦。”

李瑁见李隆基竟然这样说,也是诡异的笑了笑,毫不畏惧的道:“父皇真要儿臣说吗?”

“你说,你说。”

登时,金銮殿上满是硝烟弥漫之气。父子之间电光火石,似乎下一秒就要开战了一般。而这个开战的理由也是因为那个女人,杨玉环。

在场之中,多数的人其实都是开热闹的。其中看寿王笑话的人也就只有李瑛一人,李瑛巴不得寿王说出来这人说谁呢,只要李瑁说的是李隆基,到时候这父皇势必要盛怒,凭借李隆基的脾气,直接杀了李瑁,或者是直接将武惠妃连同李瑁打入冷宫都有可能,更别提什么太子之位了。

在场之中,也只有李林甫现在那是想说话又插不上嘴。不过李林甫现在的心思也并不完全在这上面,看李瑁今天这架势,那肯定要跟李隆基鱼死网破,到时候这李瑁和武惠妃势必要双双不得宠,不过这并难不倒李林甫,李林甫心中已经想到了一条扳倒太子的妙计。

而当事人,李瑁。此时面对李隆基的指责,刚想开口说这李姓之人就是当朝皇帝李隆基呢。这高力士就匆匆忙忙的走到了李隆基的身边,急道:“启禀陛下,梨园总管李龟年在殿外候旨。”

显然高力士已经联系到了李龟年,并且还想要了办法。李隆基虽然生气,但是听到高力士这样说,也是知道大局为重,毕竟自己还是对不起自己这儿子了,当即不搭理李瑁,疑问道:“李龟年,他如何来了?”

高力士精明,知道李隆基这是在演戏,他也是符合道:“是老奴见寿王爷禀奏之事,与梨园有关,便把李龟年请至殿外,请陛下圣裁。”

李隆基又是装模作样的说:“哦,让他进来吧。”

李龟年上殿之后,给李隆基行了一礼之后,李隆基也是装模作样的问:“龟年啊,寿王禀奏的事情与寿王妃有关,与梨园有关,怕是力士都已经告诉了,你都知道什么,说吧。”

其实在场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李隆基和高力士导演的一出戏,不过更多的人根本不愿意惹这样的事情,也都是冷眼看着,不说话。而且李瑁也知道这李龟年和李隆基在演戏,不过他也不愿意点破,他想看看李龟年到底要怎么演,他冷眼看着李瑁。

在众人的冷眼之中,李龟年丝毫不怵,说:“大约在一年之前,微臣在长安游玩,遇到了当今的寿王妃,当时她尚未嫁入王府,王妃的琵琶音声真是天下第一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