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29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29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福啊!反观我家主公,贵为汉室宗亲,却礼贤下士,志向高远,自任南阳太守以来,原本苦受兵灾,民不聊生的南阳,现在已是安民乐业,富足之况,天下何处可比?”

说到这个,郑横便不由提出自己最大的担忧:“可某却听说,南阳的豪强日子似乎都不太好过,全都是因为那个什么南阳新政……”

“足下所说的,是王、宋、许等豪强大族吧?他们破坏新政,罪行累累,但我家主公又是如何?非但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反倒想方设法,给他们找出路,如今王家开了矿山,宋家专门负责冶炼铁矿,还有许、陈等家也不亚于他们。所以足下的担心毫无必要,若非如此,某怎么敢来当这个说客?”使者巧舌如簧,成功的将郑横心头最大的担忧给消除了。

不过郑横到底是大族之长,如此重大的事情,还需多听听族人的意见,所以他并没有一口答应下来,对此使者很是理解,反倒劝其多权衡利弊,让郑横很是感动。

“江东早晚要归于荆州,此时投效,正当其时也!”郑横的侄子是个读过几本书的,野心也很大,只是家族中向来无人做官,也就无人举荐,所以常常以此为恨。现在有这样的机会,他又岂能放过?

至于族中其他有些身份地位的人,也都觉得这是个改换门庭,成为江东世家的良机。

毕竟豪强这种身份,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了……

第202章 可有良策平内乱

秋雨连绵数日,大江水面愈发宽阔,水流也愈发湍急,数十战船在这秋风秋雨中,艰难的逆流而上。

船头处的木栏被雨水冲得清亮光滑,厚实的木质从那紧密的木纹中,便可见一斑。从船身两侧伸出的木桨,整齐而有节奏地拍打入水,激起白色的水花,推动着这只狭长高大的战船破开江水,向上游前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权的目光落在滚滚而来的江水上,心中却思忖着江东的局势。

自迅速扑灭洪明等豪强和山越人的叛乱之后,经过虎林一役而倍受打击的孙权,终于重新找回了强烈的自信和睥睨天下的雄心。是的,不知从何时起,他便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或许是受父兄的影响,或许是这些年来的经历,总之孙权认为,自己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掌控江东,虎视天下的机会!

为此他敬贤礼士,举贤任能,在江东虽然远不如兄长威名远播,但也有不少人与之交好。在和这些世家大族的交往中,孙权巧妙的掩饰了自己的野心,做的最多的,是消弭孙氏与江东世家之间的裂痕,改善两者之间的关系。他知道若是想在江东有所作为,断然离不开这些世家豪强的支持,在这一点上,他自认比兄长孙策要做的好。

其实孙策又何尝没有自己的苦衷?虽然孙坚自起兵以来,便数度在吴地为官,但这些世家豪强哪个不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所以孙策必须大开杀戒震慑人心,以强势的姿态来统治江东。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孙策才会被刺杀……

想到这里,孙权的脸庞上浮现出几分怒气。关于兄长孙策之死,流言越传越凶,而且越来越不堪。甚至还有人将孙翊之死,都与之联系起来,说什么孙权派兵威逼之下,才迫使孙策传位于自己,孙翊也是被自己唆使边鸿刺杀,如此种种,说的有鼻子有眼的。

对于这些流言,孙权很快便意识到八成是出自刘琮之手,为此他还下令严格搜查荆州探子,也杀了一些传播流言之人。但随着泾县郑横等人打出反孙拥周的旗号起兵之后,江东之内特别是靠近荆州的丹阳、庐江两郡的豪强也纷纷响应。似乎一夜之间,这些豪强都跳出来反对自己。若说这背后没有荆州的影子,孙权绝不会相信。

拥周?哼,不过是想以此离间我与公瑾罢了!这些无耻豪强,眼见如今荆州势大,就想浑水摸鱼。

然而又能如何呢?除了下令各县令长领兵镇压之外,孙权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可想。荆州大军屯驻虎林,春谷的水军和步军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调动的,而他自己,面对蜂拥而起的反抗和叛乱,也分身乏术。

“将军,此间风大雨急,还请将军暂回舱内休息。”护卫长见孙权伫立在船头已经有段时间,便走到他身后请求道。

孙权微微摇头,这点风雨算的了什么?当下江东才真的是风雨飘摇呢,想到如大山一般压在自己肩上的重担,孙权的心情越发沉重。

“何时可到春谷?”孙权沉默半晌,对身后的护卫长问道。原本昨日便应该到的,可是连着几天都在下雨,到底拖慢了行程。

护卫长立即回道:“按照现在这种情形,只怕还要两天。”

孙权听了不置可否,那护卫长见孙权沉默不语,正要再劝,却看到孙权抬手示意,只得躬身行礼之后退到后面。

看着孙权的背影,护卫长的心情颇为复杂,他是最近才被孙权提升起来的,而上一任护卫长据说是触怒的孙权,被他亲手所杀。至于到底是什么事情,却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似乎是和那些流言有关。

前将军真的是被他所杀害的吗?这个念头一起,护卫长顿时觉得毛骨悚然,自己怎么会这么想呢?如此大不敬的念头,压根是想都不能想的。可若非如此,为何很多人都说是他做的?还有那么多人举兵反抗,这边刚扑灭了洪明等豪强和山越人的叛乱,那边又冒出郑横等一大批豪强。

孔武有力的护卫长强迫自己不去想,但那些心思玲珑之人,却偏偏要往这方面去想。非但想,还要将自己的推断说与亲信之人。这股质疑之风已吹遍江东,连春谷军营之中,也未能逃脱。

就在孙权抵达春谷十多天之后,八月初朝廷应刘琮表奏,任周瑜为扬州牧、丹阳太守……

更早些日子,舒县周氏族人百余户渡江南下,还给周瑜带来了一封刘琮所写的书信。

与前一封书信相比,这次刘琮在信中的语气更为严厉,他写道:“窃闻前讨虏将军实为孙权所害,汝与伯符乃总角之交,亲之信之,总以兵事。缘何不起义军讨伐弑兄之贼?琮上表奏请足下为扬州牧,实为足下乃江东俊杰之故,亦不忍见江东生灵涂炭,深陷于战火之中。君前者复白,吾之不智者有三,观君之所为,尤在琮之上也!”

周瑜阅后愤然掷书信于地,不屑道:“此离间计,何其幼稚!”

然而他的内心中,却不得不考虑此事对于自己和孙权关系的影响。至于孙策之死,周瑜也一直暗中派人调查,只是目前还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孙权是幕后策划杀害孙策的凶手。

不知为何,自从朝廷册封的任命传出之后,周瑜便总觉得孙权在有意无意的疏远自己,每当这种时候,周瑜便理解了当初孙翊的心情。不过他不是孙翊,绝不会因此而认为孙权会除掉自己。但是为了自证,周瑜也必须做出姿态,首先他向朝廷上表明确拒绝了朝廷的任命,然后便向孙权要求解除兵权。

“公瑾这是做什么?”中军帐内,孙权看着案几上的印信虎符,大惊失色。

周瑜欠身说道:“瑜自受命以来,督率水军,抗拒荆州,却一直没有什么建树,甚至因此损兵折将,使得江东水军实力受损。瑜思虑良久,决定请将军另选贤能,以击退来犯之敌,保全江东。”

“都督切勿自责!当初要不是都督夜袭荆州水寨,只怕我军会败的更惨。”孙权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放眼江东,还有谁能比都督更适合统帅水军?何况此次朝廷任命,无非是刘琮故技重施,以离间你我罢了。公瑾切不可如此,否则岂不是中了刘琮之计?”

话说到这个份上,周瑜便不再坚持,然而孙权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周瑜却有些捉摸不透了。

“刘琮煽动各地豪强叛乱,我军兵力捉襟见肘,各县县兵又各自为战,很难将那些豪强剿灭,不知公瑾对此有何良策?”孙权想到江东内蜂拥而起的豪强叛乱,大为头疼,便对周瑜说道。

这个情况周瑜虽在春谷,也是知之甚详的。别的郡不说,光是丹阳郡内,就有泾县郑横、歙县刘庞等数家豪强先后起兵,人数多则五千,最少的也有三两千人马。他们或是攻打县城,或是劫掠粮草,闹得丹阳郡内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眼看就要到秋收时节,若是任由他们这样折腾下去,对于已经混乱不堪的江东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以瑜所闻,这些人叛乱之前都曾得到过刘琮的封赏,不但封以官职,还助以兵器甲仗,所以他们才会闹的这么厉害。”周瑜沉吟道:“要想平息这些叛乱,单纯以武力镇压已不足够。”

孙权听了心中一动,他也有类似的想法,只是目前还未想透彻,所以才会有此一问,现在听周瑜这话里的意思,应该是和自己所想的差不多。他稍一思忖,便对周瑜说道:“公瑾的意思,是让我也许之高官,诱以厚利?”

“对!这些豪强之所以会被刘琮煽动,无非是为了家族之利益。如今江东形势不明,也就难保他们会有投效新主之意。不过既然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就可以对症下药,甚至反过来为将军所用。”周瑜考虑的要更为深远。

孙权迟疑道:“若是他们非要跟着刘琮,又当如何?”

“将军难道忘了江东世家了吗?”周瑜反问道,见孙权皱眉不语,自然知道他在顾虑什么,然而现在他却只能接着说下去:“世家之中部曲私兵何其多也,只要将军鼓励一番,想来很多世家是会帮助将军消灭这些叛乱豪强的。”

孙权的顾虑自然是担心世家的部曲私兵被正式认可之后,那些世家因此而愈发强大,万一在消灭豪强的过程中实力大增,尾大不掉的话,很可能会连自己都控制不住。

“两害相权取其轻,更何况将军与世家大族又一向友善。”周瑜本就是世家子弟,所以他说这番话,其实还是冒了一些风险的。但是不如此,拿什么来剿灭叛乱的豪强?

权衡再三,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在派人招抚的同时,下了一道政令,大意便是世家可招募部曲协助平叛……

第203章 乱局已成再用计

“哗啦!”成捆的刀枪从牛车上卸下,簇新的箭矢更是堆积的如同小山一般。粗手大脚的农夫们娴熟的摆弄着刚领到的硬弓,有人挂好弓弦用力拉动,一边笑道:“这荆州的弓果然要得!”

也有人试着穿戴起油光滑亮的皮甲,用拳头在胸口“砰砰”敲打,感受着皮甲的防护硬度和强度。

这些农夫都是郑氏族人,也有很多托庇于郑家的雇农匿户,农时耕作,战时为兵。虽说和那些常年征战的精锐老卒不能相提并论,但对付同样出身的县兵还是不相上下的。现在又得到一批荆州兵器甲仗,使得他们的信心更为高涨。

至于和谁打,在这年头又有什么区别?

不得不说,郑横在泾县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加上来自荆州的支持和暗中协助,郑横如今已是荆州丹阳郡游击将军,麾下不但有自家部曲私兵一千五百余人,还有来自其他豪强的人马,加起来共有五千出头。

与这批军械一同而来的,还有数位荆州军都伯、百人将。郑横知道和那些刀枪剑戟相比,这些身经百战的军官才是最有用的。自从起兵之后郑横也曾与泾县的县兵打过两仗,若非那位使者在关键时刻临阵指挥,自己这点人马差点就被对方全歼了。经过这两次之后,郑横才知道那使者本就是荆州军中的骑督。

与这几位百人将、都伯见过之后,郑横正要唤来管家设宴款待,就见老管家迈着小碎步急匆匆的赶了过来。看他那着急的样子,八成是有什么要紧事。

“什么?”听了管家附耳低语之后,郑横不由有些愣怔,心中暗自思忖,自家什么时候竟如此吃香了?孙权派来的使者,也到了坞堡之中,据管家所言,那使者奉讨虏将军孙权之命,要给自己加封官职。

眯了眯双眼,郑横决定不管怎样,还是先见上一见,且听他会说些什么。反正两面押注的手段,他郑横以前也没少做过,所为的却是整个家族的利益,任谁也说不得什么。

然而郑横匆匆而去的背影落在这几个荆州军官的眼中,他们彼此看了一眼,都觉察出有事情发生。恰在此时,原先的使者如今的游击偏将看到了郑横的侄子,便招手请他过来,低语几句之后,那郑横侄子点头往坞堡而去。

郑氏坞堡经过这些年的不断扩建,占地越来越大,自大门进去之后左转右拐,随处可见高高的围墙以及墙上四尺见方的黑洞。巡守的私兵在墙头上来回走动,不时有人探头向郑横的侄子打招呼,询问今天送来的那些军械,何时才能发放到自己手中。

在坞堡偏北的方向,坐落着郑氏大院,此时郑横和孙权派来的使者正在偏院内堂交谈,不过看郑横的脸色,可不怎么好看。

那使者看起来倒也是个精明人,两只眼睛虽然不大,却炯炯有神,盯着郑横说道:“足下莫非是嫌弃讨虏将军所封官职太小?”

能不嫌弃吗?不过是个别部司马而已,哪儿有游击将军威风?不过郑横在乎的并不是官职大小,他沉吟半晌,这才摩挲着下巴说道:“某举兵反孙拥周,实为前讨虏鸣不平也!江东归于孙权治下,绝非江东人之福。先生受命而来,某也不为难与你,还请先生勿复多言!”

使者神色一僵,很快调整好心态,笑道:“足下大才,奈何屈身事贼?今讨虏将军聪明仁惠,敬贤礼士,如今又正是用人之际,以足下才智,族中实力,当大有可为,建功立业更待何时?想那刘琮无故兴兵,陷江东于水火之中,宁不为江东之患乎?观其所为,乱我江东士民之心,诬我明主贤名,其用心何其毒也……”

“先生不用再说了,我意已决,恕难从命!”郑横怒气勃发,出口打断了使者的话。他之所以决心追随刘琮,一方面是荆州军大兵压境,另一方面则是刘琮给他们这些豪强规划好了未来发展的路线,而不是仅仅封个官职而已。与刘琮所提出的规划相比,孙权封官许愿就显得太单薄了些。郑横的取舍,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当郑横的侄子赶来时,正好看到那使者脸色尴尬,灰溜溜的出来。

然而不是所有豪强都和郑横一样看的如此长远,有人动摇,有人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