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51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51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植于江东的世家大族势力潜厚,影响深远,因把持着文教传续而显得后备人才源源不断,根本不是这些趁乱而起,以武力纠合而成的豪强所能抗衡和比拟的。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刘琮才更需要他们的忠诚和支持。这其中既有来自后世对孙吴统治的经验教训,也有当下现实的考量。和孙氏占据江东立国割据不同,刘琮现在既不需要依赖南渡北士如以周瑜为代表的淮泗集团,也不会完全将江东托付给江东大族集团。

刘琮所要做的,便是在江东大族群体之外,扶持起一个由豪强组成的军事新贵群体,从而得江东世家支持之利,却又不会受其影响太深。或许从现在就开始布局显得有些早,但刘琮知道一旦全面开始接纳江东世家,凭借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很轻易地就能将这些土包子们打回原形。

于是提前给这些豪强加持状态,促其发展,便成为刘琮现在必须要做的事了。

虽然这些豪强和江东世家大族一样,也是通过隐匿人口、侵吞土地来谋取家族利益,但江东世家大族把持官员仕进途径,却在很大程度上压制着这些豪强的发展,若非刘琮重新洗牌,他们怎么能有机会趁势而起?

火塘内的火堆燃烧的更旺,总算使得帐内有了一丝暖意。当然在这些豪强心中,此时都颇为激动,热血沸腾,压根觉不出冷来。在刘琮的描述中,他们将成为新崛起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子弟现在就可以进入专门培养将才的少年近卫军中,而他们在当地的根基,也将因不断获取的战功而更为雄厚。总之跟着刘琮前途一片光明!

“今天下不宁,汉室倾颓,天子困于逆贼之手,政令出自乱臣之谋,九州苦于战乱久矣。”贾诩捏着稀疏胡须对诸位豪强说道:“将军天资颖亮、志向恢弘,不忍见黎民陷于水火之中,而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然北有曹操、袁绍等各逞凶机,南有孙权觊觎不臣,天下豪杰布于州郡,岂不盼明主可托?当此乱世,诸君愿追随将军征战四方,平定天下否?”

郑横立即从坐席上站起身,走到几案之前对主位的刘琮单膝跪地:“我等誓死追随将军!”

“我等誓死追随将军!”其余诸人也都紧随其后,在帐中齐声说道。

在来之前,这些豪强心中未尝没有见好就收的打算,在他们看来只要刘琮平定了江东,自己捞上个一官半职,能给家族提供更多的庇护就完全够了。然而刘琮的话点燃了他们心中深埋已久的渴望,使得他们的眼界,不再停留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不止是赖以生存的江东之中。如果说之前郑横等人只是隐隐有些想法的话,经过今日之后,他们的目标就变得更为清晰,而他们也将自己彻底的捆绑在刘琮的战车之上。

再度落座之后,众人都觉得自己似乎有了某种变化。虽然这种变化眼下还来不及细细思索,但对于诸位豪强来说,他们已经看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可能,这样的机会,岂能放过?

这场宴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其产生的影响却颇为深远。对于江东世家大族来说,刘琮所扶持的这些实力并不强悍的豪强,并不足以对他们构成多大威胁。在他们看来这是刘琮所采取的制衡之术,然而深谙政治斗争的世家大族对于这样的手段,可谓见识多矣,是以大多不以为意。

他们的目光,此时还在关注着丹徙。只要孙权所率领的江东军存在一天,他们就永远还有另外的选择,虽然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已经可以抛弃,但在大局底定之前,谁又能说不会出现变故呢?而且这些江东世家大族,尤其是吴会两郡的世家,此时的心态还是颇为复杂的。

不同于以周瑜为代表的南渡北士形成的淮泗集团,吴会两郡各地的世家在孙策平定江东的过程中,受过损失,也从中得到过利益,而在孙策刚死,孙权接掌江东的年初,他们还是选择了与孙权合作。因为这个选择,世家付出了许多人力物力,现在孙权若是败亡,之前的投入便成为了泡影,对于世家大族来说,这个结果无疑是非常苦涩的。

怎样在政权更迭的混乱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便成为了这些世家大族共同思考的问题。

在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之前,他们可以选择下注,但永远不会彻底与其中一方结成生死与共的同盟。

对于这一点,刘琮又何尝不知呢?

第241章 火上浇油添助力

丹徙城内并不缺乏粮草,更何况广陵兵虽人马占优,但并不能阻断丹徙通往曲阿的道路。恰恰相反,由于江东水军自牛渚赶赴丹徙,对广陵兵的粮草运输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然而就是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陈登依然坚持不可退兵。其实仗打到现在这个份上,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攻取丹徙,进而南下了。之所以还在此苦苦支撑,并不是因为江东军断绝了渡江北返的可能——如果他下决心要撤兵,还是可以将主力安然退回广陵的。陈登现在坚持下去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此与刘琮谈条件。

陈登很清楚,如果自己不曾挥军南下,刘琮率领荆州军一样可以横扫江东,但起码不会像现在这么顺利。广陵兵威逼丹徙城下,使得孙权不得不以主力在此防守,同时还不断抽调各地县兵。若非如此,荆州军怎能在江东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既然无法攻克丹徙,吞并吴会,陈登便开始考虑如何利用眼下的局势,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

“将军所言,固为实情,然镇南将军所图者,想必将军早已深知。当此时孙权覆灭在即,镇南将军平定江东之后,或将如何,将军可有所虑否?”庞统搓了搓冰冷的双手,目光直视着陈登,神情颇为严肃。此次做为使者拜访陈登,正是他主动请缨的结果,在庞统看来,陈登的打算虽然是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但未尝不可加以利用。这次到丹徙正是为了给陈登烧一把火,让他继续和孙权消耗下去。

陈登的脸色有些青白,唯有颧骨处呈现出病态潮红。他强忍着没有咳嗽出声,但胸中仿佛撕裂般的疼痛,还是让他不由自主的微微皱眉。好在此时庞统收回了目光,并没有因此而产生误会。

“士元此来,不会就为了告知镇南将军今后之动向吧?”陈登略有些沙哑的嗓音,在帐中徐徐响起:“不过即便士元不说,某也能猜到几分。镇南将军之志,某甚为钦佩,然而其所为,却令天下大失所望!”

他这番耸人听闻的惊人之语,并没有让庞统大惊失色,反倒让庞统的眼底蕴出一丝笑意:“将军此言何解?”

“咳咳!”陈登到底还是没忍住,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他摆手拒绝了近卫递来的热汤,目视庞统郑重说道:“曹公乃世之豪杰,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镇南将军既以汉室宗亲之贵,统合荆州八郡之雄,为何却不服膺朝廷,助曹公扫灭逆臣,以安天下呢?”

庞统闻言仰面大笑,笑的帐内卫士怒目相视,陈登却不动声色,只待庞统笑完之后,出言问道:“士元笑某迂腐耶?”

“不敢!统方才无礼之处,还请将军见谅!”话虽如此,可庞统嘴角微扬,哪儿有一点认识到“失礼”的觉悟?他略一思忖,对陈登说道:“将军亦是当世豪杰,为何却不领兵去往官渡相助曹公,反倒渡江南下,攻打丹徙?”

陈登先是一愣,接着摇头道:“广陵虽在徐州,距离官渡却甚远,无朝廷军令,登何敢出兵?”

“那么将军南下可是奉天子之令了?”庞统抓住陈登言语中的漏洞,追问道。

两人之所以会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自然是因为陈登先以大义名分指责刘琮擅启刀兵,从而试图占据道义上的高度,而庞统又岂会令他如愿?我荆州军的确是自作主张,你广陵兵不也是擅自攻打扬州吗?大家都是一样的师出无名,还轮不到你来指责我。所谓天下之望,不过是哄骗无知百姓而已,真若是民心所向的话,大家又何必在此做口舌之争。

陈登无言以对,唯有苦笑摇头而已,看来这庞统庞士元虽然年纪不大,但思维敏捷,言辞锋利,显然不是易与之辈。

“将军兵围丹徙,时日非短,战到如今可有退兵之意?”庞统大袖一甩,双手拢在袖中,心中暗道,真冷……

对于这个问题,陈登只是微微一笑:“现在战事不利,登正有退兵的打算,只是不知镇南将军,何日遣军前来?”

庞统摇头道:“我军现分兵直取吴会,何必来攻此坚城?实际上镇南将军并无此意,唯愿将军能顺利攻下丹徙,待我军攻取吴会之后,再来与将军把酒言欢!”

“那么士元此来,所为何故?”陈登皱眉,虽然并不相信庞统所言,但心中还是感到一阵难言的失落。这丹徙真那么好攻打下来,我又岂会在此踯躇不前?

“正为将军攻取丹徙而来!”庞统挺直腰背,正色说道。

陈登心中诧异,刘琮会有这么好心?不过见庞统说的郑重,他的神色也不由严肃起来:“请士元直言相告!”

“将军以重兵进攻丹徙,却始终徒劳无功,非士卒不肯用命,将士临战苟安之故。”庞统沉声说道:“盖因将军此次出兵,军械并不足备之故。攻城若无利器,唯有以人命相填,对于将军来说,即便最终能攻下此城,又有何益?镇南将军欲取江东,必灭孙权,在这一点上,广陵与荆州可谓天然之盟友。故此,镇南将军遣统来见将军,陈说利害,消除误会,若将军同意,则以霹雳车、冲车等攻城军械相助。”

想到将士们辗转死于沟壑之中,那一幕幕悲壮的场景使得陈登心中颇为沉重。对于庞统所提出的帮助,他竟一时无法开口拒绝。的确,在消灭孙权这一点上,他和刘琮是一样的,然而这之后呢?

攻下丹徙,消灭残存的江东军对于陈登来说,只是为刘琮当了一次打手而已。在荆州军已分兵直入吴会的当下,自己就算拿下了丹徙,又能怎样呢?最好的结果,不过是在江右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一个必然会被刘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跳板而已。

然而拒绝刘琮的帮助,就此退兵,甚至与孙权握手言和,又将如何呢?退兵之后或可免于战火,但那也只是一时而已,和孙权联手对抗刘琮?且不说双方经过这些日子的苦战早已结下死仇,就算联起手来,以广陵和孙权目前的实力,也无法与刘琮的数万荆州大军相抗衡。

或许接受庞统的提议,才是现在最好的选择吧?想到这里,陈登不由暗自叹气,这世道哪里有那么多道理可言,计谋可用?唯有强大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

第242章 退守根基任相疑

建安五年的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尤其是对于孙权来说,派往九江、吴郡和会稽郡各地的信使已陆续返回,然而遵令而来的各郡县兵,却寥寥无几。

立于城楼之上,孙权的目光有些黯然。与荆州军数次作战失利并没有使他灰心丧气,但江东世家和江右豪强的叛乱却让他食不知味,夜不能寐。虽然还有徐琨、周泰这些部将以及孙贲等宗亲的支持,可仅仅凭借这些人的拥护,是无法赢得这场战争的。

怎样才能重新赢得江东世家和豪强的支持?孙权抬眼看向铅灰色的天际,思忖着自己执掌江东后的种种措置,他自认为并没有做错什么,至少在刘琮率领荆州军进犯之前,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巩固自己对于江东的统治。如果刘琮再晚两年,不,只要再给我一年时间,我便能更好的笼络住那些世家豪强。

可惜,这世上最没有可能的,便是“如果”二字。

这些天孙权明显感觉到张昭、鲁肃等人对于自己的疏离,想来他们也在等着自己说出那个“降”字吧。孙权苦笑着,怅然无语。

城楼下的士卒们,在避风处挤作一团。自从孙权率部进入丹徙之后,之前那些热情参与守城的世家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一般。没有百姓送来热气腾腾的饭食,更没有民壮帮着他们巡守城头,这些士卒不明所以,大发牢骚。

“也许,是他们看着大军入城,以为无忧了?”有个年纪较大的士卒迟疑说道。他那被寒风皴裂的脸上,还留着前些日子被箭矢划过的伤疤,单薄的衣衫早已破烂不堪,若非有皮甲收束,只怕被风一吹就会成碎片。

旁边一个粗壮汉子瓮声瓮气的说道:“哼,这年头谁都指望不上!这守城啊,还得靠咱们这些厮杀汉。”

“话虽如此,可这变化也太快了。”另一个满脸精明的矮个汉子翻了个白眼:“前些天还好吃好喝的送到城上来,如今却人影都不见一个,你们说这是为啥?”

那年长士卒叹了口气:“唉,总不是因为将军入城了吧?”说完之后,他连忙摇头,也不知道是觉得这个猜测太过大胆,还是因为这个想法压根不可能。然而周围的士卒们听了,却都沉默不语,并没有人站出来反驳。

“某可听说,如今水军与将军不和?”粗壮汉子呵着双手,冻得通红的鼻子吸溜一声:“可为何又从牛渚赶到这里?”

这个问题大伙都很是关心,类似的流言在城中守军早已传的沸沸扬扬,各种说法都有。现在他这么一问,不过是将众人从别处听来的传言再复述一遍罢了。当然这其中是否加上了个人的臆断和猜测,那就不好说了。

最终大伙都很悲观的再次得出结论:江东军完了。

至于自己何去何从,又会有怎样的下场,这些挣扎在最底层的士卒们,其实并没有太多想法。他们的命运是依附于将领身上的,然而很不幸,这些士卒的将领是潘璋。所有人都知道,潘璋是被孙权一手提拔,栽培起来的,就算孙氏诸将中有人投降,潘璋都不会背叛孙权。

他们在寒冷的城头上苟息残喘,在临时搭起的棚子里躲避寒风,谁都不曾注意,甬道上一名顶盔掼甲的将军,正脸色阴沉地大步走过,他身后的数名护卫看上去颇为紧张,大手按在刀柄之上,仿佛在提防着什么。

这名将军正是孙权的堂兄孙贲。自从孙策身死之后,他便一直领兵驻于曲阿,弟弟孙辅暗结曹操意图不轨之事,使得孙贲很受猜忌,若非无兵可调,孙权又怎么会让他领兵自曲阿而来?

也正因为孙权如今实力大损,对于孙贲既有借助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