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55章

三国之问鼎天下-第155章

小说: 三国之问鼎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请张公发布文告,安抚城中军民!此乱不平,我等皆有性命之忧啊!”芮良连忙接着全柔的话说道。

其余将校也纷纷出言恳求张昭,盖因张昭身份地位本就是孙权之下,众人之上,也唯有张昭出面,才有可能将哗变之乱平息下去,不然很可能如芮良所言,大伙儿全都跟着一块玩完。

张昭心中颇为苦涩,他其实并不如何担心这场乱兵引发的骚乱,他忧虑的是孙权死于此次哗变,对于自己名望的损害。而全柔、芮良等人却没有想到这一层,或者即便想到,也有他张昭顶在前面。不过现在只能先如此,只有等尘埃落定之后,再考虑其他吧。

“诸位!”张昭回到坐席上缓缓坐下,整理了一下衣襟,抬眼望向众人说道:“既如此,老夫便勉强为之。”全柔等人听了都精神一振,看向张昭。不过张昭接下来的话,却又让他们陷入纠结之中:“不过现在还需确认讨逆将军是否真的已遭不幸,诸位稍安勿躁,且在此等候。”

全柔皱眉道:“若讨逆将军尚在……”

“此时乱兵纷扰,城内四处火起,只怕一时难以探明。以良所见,不如待天明之后再派兵弹压,诸位以为如何?”芮良打断了全柔的假设,他才不想让自己这仅存不多的人马白白消耗掉呢。谁若是愿意去救孙权,那谁就去好了。

“芮都尉所言甚是!”马上就有人附和道:“张公既然让我等在此等候,那便收拢部众守好此处便是,何必再旁生枝节?”

见众人都是如此说,张昭便点头道:“老夫也是这个意思。”

堂上自他说完这句话之后,便陷入了沉默之中,火塘内的柴禾烧得“噼啪”作响,青铜烛台上的烛光也仿佛凝固了。众人的脸庞在烛光下阴晴不定,似乎每个人都在想着心事。

堂外隐隐传来的喊杀声,哭泣声似乎很是遥远,又似乎近在耳边,对于全柔等从战场上厮杀过来的将校而言,今夜的骚乱会给城内百姓造成怎样的伤害,他们只从这些声音之中,便能推断出个大概。

生在乱世,便是如此,不知何时就会有灭顶之灾,杀人者固然有罪,他们这些袖手旁观,冷眼做壁上观的将校难道就没有一点愧疚之情?然而在救人就意味着牺牲自己的时候,所有人都做出了明哲保身的选择。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有人暗自揉着发麻的双腿时,院内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堂上诸人,都仿佛从梦中惊醒似的,扭头向外看去。

“张公!”徐盛大步入内,见众人都望向自己,话到嘴边,又有些不知该怎么说了。好在紧随其后的那名部曲督,躬身对张昭说道:“我等已将讨逆将军抢了回来,只是……”

“只是什么?”张昭见他犹犹豫豫的样子,不由着急问道。

徐盛叹了口气,接道:“只是已被乱刀砍的不成样子。”

不知怎么,听到孙权确实已死,众人都莫名其妙的松了口气,但再听到徐盛所言,心中又颇有些不是滋味。张昭率先起身,对部曲督说道:“在何处?速带老夫去看看。”

孙权的尸体就在院中,众人围过来之后,借着士卒们高举的火把低头一看,只见门板之上血肉模糊,依稀还能看出正是孙权。

就这么死了?全柔等人面面相觑,倒是张昭双腿一软,跪在门板旁边放声痛哭,一边哭,一边喊着孙权的字:“仲谋!子何以遭此不幸!”众人这才连忙跪下,大放悲声。

“张公,当此危急时分,可要保重身体啊!”时至严冬,又是深夜,院中很是寒冷,张昭哭了片刻便有些禁受不住,那部曲督是个有眼色的,当下出言劝道。

芮良干脆将张昭扶起来,在众人的劝说之下,张昭只得收了老泪,从善如流的回了正堂。

“唉……”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张昭已被冻得脸色发青,他接过侍卫递上来的热毛巾擦了擦脸,摇头叹道:“速去寻一副上好的棺木,好生收殓讨逆将军。”

那部曲督连忙去安排此事,而全柔等人,都望着张昭,显然已经将张昭当成了主心骨。

张昭清瘦的脸庞上,犹有悲容:“诸位,老夫有负伯符所托,此时思之,愧之无极!然讨逆将军身死,诸军骚乱,一时难以弹压,故此老夫以为,当等天明之后,再行布告,知会城内军民。”

他这意思,是要等那些乱兵杀够了,抢够了,发泄够了之后自行离去。众人听了,暗自放下担忧,纷纷点头应和。

若是这时候领兵去弹压骚乱,只怕没人肯愿意这么做。

全柔等人现在所能掌握的士卒,多是亲信部曲,而那些烧杀抢掠的乱兵,来源很是复杂,既有各将校麾下士卒,也有从郡县调来的县兵,当然更多的是没有了主公,走哪儿都不招待见的残部。

孙权是如何死的,死于谁的手上现在已经无关大局,眼下最要紧的,是保存手中的实力,以应对将来的变化。至于那些乱兵,就让他们自相残杀好了,而城中的百姓,想来这会儿也被糟蹋够了。

“接下来,又当如何?”全柔有些迟疑的对张昭问道。毕竟孙权身死可是件大事,无论是对于各方,都必须有个交代才行。

张昭捋着胡须看了看众人,眼皮低垂,语气颇为萧瑟:“自然是先将讨逆将军送回吴县,之后如何,老夫现在心乱如麻,实难筹划。”

他既然这么说,显然是要担当起责任,那么诸位将校的肩上,自然就少了很多压力。且先听从张昭安排,至于以后,总不至于还会推举个孙氏子弟接任,继续与荆州相抗了吧?到那时顺势而为,旁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主意已定,诸将便分头行事。张昭抽空清点了一下人马,合计起来尚有近千人,除了守卫这处宅院,还有很大一部分在周围防守。

城内的厮杀声已见不可闻,火势也逐渐小了许多,只是滚滚浓烟更甚,这一夜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如噩梦一般漫长。

然而再漫长的夜,总有天亮的时候。当天际刚刚露出一线微光,全柔等将校便率领部曲开始在街头扫荡,街道上到处都是尸体,还有些受伤未死的,在冰冷的街头辗转惨叫,不过声音已低不可闻。

青烟阵阵,散发着令人难以忍受的恶臭,街道两边的房舍,多半门户大开,有的已被烧成了废墟。院内外倒卧着许多尸体,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襁褓中的孩童。

“救,救命……”一个断了腿的士卒艰难的在爬行中昂起头,怀里还抱着抢来的包裹,看到全柔等人过来,竟然还向他们呼救。

全柔神色冰冷,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杀!”

手起刀落,那士卒刚喊了个:“凭”字,人头便已经飞离了脖颈,落在地上滚了两滚,才吐出个含混不清的词。

城门早已被乱兵在夜间打开了,附近的民居已经烧成了一片白地。全柔亲手将张昭所撰的布告贴在城门旁的显眼处。然而此时除了他们之外,却看不到任何百姓。

随着诸将领兵在街头清理,陆续又发现了徐琨等人的尸体,芮良派人将其收敛起来,至于那些乱兵的尸体则全部集中,架一堆柴一把火烧了。与此同时,幸免于难的百姓,也开始自发的清理废墟,收拾破败的家园。

一夜未眠,张昭显得愈发憔悴,仿佛又苍老了许多。

“张公,乱兵都已散去,何时启程回转吴县?”全柔进了院子之后才翻身下马,对立在堂前的张昭问道。

张昭轻咳两声,抬眼看着全柔说道:“自然是越快越好,只是还需先将噩耗报与吴夫人,此事我已安排人先行去往吴县。”

“张公思虑良久,未知返回吴县之后,又当如何?还请张公以诚相告,我等才好行事。”全柔见左右无人,便对张昭低声问道。他倒不是担心张昭回了吴县会再举荐孙匡,孙朗等人接掌大权,可如果张昭不透个底,他这心里还是有些放心不下。

张昭如何不知他心中所想,眼神一凝,叹道:“一切,为江东百姓计!”

“柔明白了。”全柔拱手说道:“某这就去知会诸将。”

所谓为江东百姓计,不就是要平息战火,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吗?

该如何行事,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249章 移之江东稍改动

青烟散尽,尘埃落定。孙权在无锡死于哗变乱军之中的消息,不过数日,便传遍吴会两郡。虽然这个消息很出人意外,但并没有在两郡掀起多少波澜。

孙坚有四子:策、权、翊、匡,还有个庶子孙朗。如今前三子皆死,只剩下孙匡和孙朗二人,而他们二人更是年轻,素无威望,何况如今孙氏大势已去,即便是张昭,也未曾想过再推荐一人来接掌吴会。

待刘琮得知此事之时,也颇感到有些吃惊。虽然他这一年来时刻想着要扫灭孙权,但突然听到孙权死讯,还是感觉有些怪异。当然这种感受只是转念之间,随着孙权的死,江东局势愈见明朗,接下来诸多事务,还需要他和贾诩等人商议确定。

事有轻重缓急,眼下的当务之急,便是彻底扫除残余敌对势力,然后巩固消化,将江东的巨大潜力,通过各种方式转化为自身的实力。

“吴郡太守朱治遣使请降,阳羡、乌程等地便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刘琮指着沙盘说道:“余杭、富春、钱唐三城,亦是朱治麾下将士守卫,山阴、诸暨等地虽有数千人马,想来也无济于事。现在看来,我军进攻的速度还是不够快啊。”

贾诩抚须说道:“将士们日夜兼程,速度其实并不慢,只是形势发展太快了些。如今孙权身死,吴会两郡指日可下,却不知丹徙……”

“陈元龙不日就将率兵退出丹徙,渡江北返。”刘琮转身回到榻上,坐下之后对贾诩问道:“以先生之见,若是在江东推行荆州新政,是否会遭到江东大族的反对?”

其实这个问题,刘琮已经考虑过很久,之前的想法比较极端,但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刘琮认为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当然在调整以前应该先考察江东的实际情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江东世家大族对此的反应。

“将军所行新政,若是不加变更,恐怕会遭到江东大族的一致反对。”贾诩直言不讳的说道:“大族所以宗亲依附,盖因土地众多,世家又多有为官者,子弟相继,姻亲相连。其隐匿民户之状,比之荆州有过之而无不及。且自孙坚父子起始,将校领兵于外,必有食邑,以供养士卒,这与荆州军制,又大不相同。若是骤然改制,恐难安其心,可若是不改,亦不利于将军,更不利于军中。”

刘琮认真听完,点头说道:“是啊,既要稳定,又不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而且不改的话,军中必定多有烦言。军制暂且不论,如何治理江东,还请先生教我。”

“将军欲效仿孙伯符乎?”贾诩的小眼睛中,隐含一丝笑意。

刘琮摇头:“琮与孙伯符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不过琮也不想像孙权那样。这么说吧,治理江东,那些世家大族,肯定是离不开他们的。然而琮却不想让他们的势力太过庞大,毕竟这些世家的能力不可小觑,只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就一定会自发的形成一股庞大的势力,甚至很有可能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实际上刘琮是把这个问题说的过于严重了,就历史上孙权与江东世家的关系来看,其实还是孙权猜忌打压为主,世家的反击多数是出于被逼无奈。当然现在刘琮所处的地位,比之孙权又有不同,他这种担心与其说是因为江东世家,不如说是针对整个世家大族。

以贾诩的心智,怎能听不出刘琮这话的弦外之音?他沉思良久,还是感到很难回答。

原因无他,贾诩向来是明哲保身的,所思所虑者也多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当然他的利益早已与刘琮捆绑在一起,所以才会站在刘琮的角度,为其出谋划策。但刘琮刚才的这番话,却是让贾诩来对付所有的世家大族,这其中,甚至还包括贾诩本身。

或许用“对付”这个词并不十分恰当,但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世家大族的政治影响力,对于刘琮来说,这是必然的选择,而对于贾诩来说,安知以后自己是否会因此遭到那些世家大族的攻击呢?

不过贾诩思忖之后,还是出言回道:“就目前而言,将军在荆州所行新政,效果显著,移之江东,只需稍作改动。至于江东大族,只要能保证其仕进之途,想必也不会太过抗拒。”

刘琮起身走到火塘之前,伸出手在火塘上方烘烤,扭头对贾诩问道:“改动何处?”

“如何改尚需详细斟酌,不过此事宜缓不宜急,徐徐推行,或可收效,亦不至于引起变故。”贾诩不小心揪下一根胡须,心疼的直皱眉头。难得看到老头如此,刘琮微微一笑,点头说道:“先生说的没错,是琮太心急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将军思谋深远,老夫倒觉得是件好事。”贾诩先轻拍一记马屁,转而又道:“如今已是年底,若是不出意外,旬月之内,江东便再无战事,那时将军恐怕要先回荆州了。”

刘琮听他这话很是突兀,不由皱眉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年内官渡恐怕也将有结果了。”贾诩小心翼翼地捋了捋胡须,仿佛很随意的说道。

刘琮愣怔了一下,猛然意识到官渡之战若是未曾有大的变故,也的确该以曹操大获全胜而收场了,只是到现在一点动静都没有,前两天想起来时,还觉得有些怪异。

难道许攸那小子还没叛逃去给曹操献计献策?这其中出了什么差错?刘琮皱着眉头思忖片刻,特卫营并未有这方面的消息传来,是以他现在还拿不住,到底会历史重现,还是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不管怎样,现在刘琮也无心插手,眼前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待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再看如何应对吧。

就在刘琮与贾诩在春谷营中谈论到曹操的时候,曹操在官渡大营中,也收到了孙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如此,则江东尽归于刘琮之手。”曹操放下密函,起身在帐内踱步。这个消息对他来说,虽然眼下还没有产生任何作用,但想到刘琮从此以后据有荆扬二州,实力必将大涨,他便不觉有些烦躁。

其实曹操也知道,这种烦躁更多的,还是因为目前胶着的战况……

第250章 釜底抽薪互调兵

贾诩之所以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