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兵王在三国 >

第70章

最强兵王在三国-第70章

小说: 最强兵王在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焦韧微躬着身子,这样的动作,令他相当的难受。

李儒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焦韧回答道:“回禀郎中令,事情是这样的。”

“前天中午,下官接到了衙役禀报,说城西出了杀人命案。下官审查后,根据当时在场的人描述,让让勾画了画像,然后派人搜寻。”

“卑职想着尽早破案,就一直带着衙役守在城门口,仔细查看进出城门的人。”

“因为考虑到,杀人犯可能故布疑阵,或许会出了城,然后再入城,洗脱掉自身的嫌疑,所以下官仔细的严查。”

“恰好,宣公子从马车上下来,和画像有些吻合。”

“下官又不认识宣公子,不知道宣公子是第一次来长安,所以下官带着十余名士兵包围了宣公子。”

焦韧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继续道:“因为宣公子有误会,才让李傕将军从城楼上调遣士兵抓捕刘宣。”

“这件事,也的确是卑职失职,能力不足。”

“卑职查不出踪迹,又知道了刘宣的身份是北海世子,有些畏惧,所以就请李将军出手。所以,才有了李将军昨夜提审刘宣的事情。”

焦韧叹息一声,道:“哪知道在审问是,刘宣竟然突然发难,反过来抓了李将军,胁迫下官,把李将军扣押在牢房中。到了今天,李将军才得以获救。”

焦韧的一番话,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逻辑上,变得严密起来。

焦韧说拿着画像在城门口等待,恰好碰到了刘宣,这说得过去。刘宣是第一次来长安,而焦韧担心罪犯再混入城内,守在城门口,也有了解释。

一切的情况,都圆回来了。

王允看了李儒一眼,神色中带着一丝震惊。

这么短的时间,李儒就勒令焦韧改口,还改变了口风,果然不简单。

此人,不愧是董卓的第一谋士。

董卓的脸上挂着笑容,虽然李傕丢脸了,但焦韧一改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反而有倒打一耙的意思,他心中的一丝郁结,也稍稍缓解了。

董卓面带笑容,很是得意,问道:“王司徒,虽说刘宣被污蔑,但焦韧的出发点,终究是好的。本相也知道刘宣是第一次来长安,是不可能杀人的。不过,也不能怪长安县令。毕竟,他有他的责任。”

李傕恭敬站着,嘴角勾起一抹笑容。

终于,翻身了!

王允看了李傕一眼,再看李儒,微笑道:“郎中令,老夫既然来了,自然有一定的证据。不过,还得稍等片刻才行。”

此话一出,李儒眉头一挑。

情况,似乎不妙。

李儒盯着王允,似乎在琢磨,王允有怎样的证据来证明。

刘宣站在王允的身后,嘴角噙着一抹笑容。

王允此人,果然老谋深算,太不简单。

在他的计划中,刘宣就是要把事情闹大,闹到丞相府请董卓处理,让董卓必须处罚李傕。刘宣早已和孔融交代了事情,但也只是到大闹丞相府这一步,没有算计李儒,也没有考虑焦韧会忽然站出来。

没想到,王允参与计划后,已经有了布局。

顺势,把李儒算计了进去。

第150章 刘宣的应对

李儒问道:“王司徒有什么证据?”

王允面带笑容,从袖口中取出了一封书信,拱手道:“证据在此,请丞相阅览。”

这一刻,众人的目光都落在王允身上。

董卓道:“拿来。”

李儒走上去接过书信,然后恭敬的递到董卓手中。

董卓拆开后,快速的浏览了一遍。把书信看完后,董卓的脸色已经变得铁青,恨铁不成钢的看了李傕一眼,眸子中满是怒火。他又看了第二封书信、第三封书信,全部的书信看完后,看向焦韧的眼神,已经是杀意升起。

“混账!”

董卓一把扔掉了手中的书信,他一发怒,众人都感受到一股巨大压力。

李儒弯下腰,捡起来看了,心中轻叹。

书信中的内容,是李傕和焦韧来往的信件。每一封书信,都是李傕让焦韧帮忙的事情,甚至囊括了焦韧完成后,李傕给予焦韧什么好处都详细的记录下来。

李儒捏着书信,冷冷道:“王司徒好手段,这样的书信都能拿到。”

信上的字迹,是李傕所为,李儒肯定了。

书信,也的确是真的。

只是李儒心中,却思考着应对的计策。

王允说道:“郎中令谬赞了,这些书信也是县衙官员主动提供的,不是本官手段如何。说到底,还是人在做天在看,任何事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此刻的李傕,却是傻了眼。

自己写给焦韧的书信,焦韧这死胖子竟然没有焚毁,而是存留了下来。

可恶啊!

更严重的是,王允竟然拿到了书信。

焦韧此刻跪在地上,脑中也是一片空白,心中彻底慌了神。他和李傕来往的书信,是他自己亲自藏起来的,事成后用来找李傕兑现承诺的。藏匿的地点,只有他一个人知晓,可偏偏王允却拿到了,真是太古怪了。

李儒盯着王允,脑中快速的转动着。如果否认王允提供的这封书信,说成是伪造了李傕的字迹,王允会怎么应对呢?

哼,不管如何,不能承认便是。

李儒思考一番后,决定死不承认,就说道:“王司徒说这封信是李傕书写的,有何凭证呢?只要熟知了李傕的自己,我也可以找人撰写一封书信,说是李傕写的。仅仅是这封信,不足为凭。”

王允闻言,皱起眉头。

李儒的这话,却是耍无赖了。他预料到了李儒会有应对的手段,所以昨天晚上就有了动作。可李儒如此的无赖行径,让王允觉得棘手。

对方要执意不承认,他能怎么办?

太无耻了!

王允绷着老脸,看着此刻又放松的李傕,倍感乏力。

刘宣看到后,心中摇头。

王允的确是老谋深算,但王允手中力量不足,遇到了这样耍无赖的事情,有理也被说成无理,说道理根本说不通。

他看着李儒,一步站出来,拱手道:“丞相,下官有话说。”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刘宣身上。

董卓挥手道:“但说无妨。”

刘宣拱手回了一礼,然后又面向李儒,道:“如果王司徒说和李傕没有来往,不知道他的字迹,郎中令肯定不信,也会否认。所以在下不提书信,仅仅是凭借焦韧的说辞,以及昨天发生的事情,来细说其中的漏洞。”

李儒道:“洗耳恭听!”

王允目光也看向刘宣,他听孔融说刘宣能力出众。

到底如何,正好可以看看。

刘宣神色平静,不急不缓的道:“李傕和焦韧抓捕在下的这件事,漏洞至少有五点。”

“第一,按照焦韧的说法,当场抓捕在下的时候。焦韧不认识在下,但李傕不认识吗?焦韧不知道我是第一次来长安,难道李傕不知道吗?”

“既然知道了我,为何要执意抓人?”

“第二,焦韧带去的衙役,没能成功。之所以成功,是李傕带着数百士兵威胁,最后才抓住了我。但李傕明知我不是犯人,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这件事摆明了是两人串联的。”

“第三,我一直和孔相在一起。孔相可以证明我无罪,为什么焦韧不询问?”

“第四,就算我被抓了,也应该是焦韧提审。即使焦韧请李傕帮忙,但李傕也无权提审。这叫什么,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第五,杀人命案,只抓了嫌疑人,但被杀一方的证人及死者讯息全然没有。证人是谁?完全可以把人喊来对峙,就可以解决的,可还是没有。这命案,是真是假?”

刘宣一口气说了五点漏洞,李儒的面色变得凝重了起来。

他给焦韧的说辞,已经是自圆其说。没想到,刘宣还是找到了这么多的漏洞,说到底还是李傕做事不密。

其他官员看向刘宣,都微微颔首。

果然,此子不简单。

董卓看向刘宣,眼眸中有着审视的神色。这个小子的确不简单,口齿伶俐,而且还能把李傕折腾成这样,有点本事。

刘宣又看向董卓,道:“丞相,关于在下被抓一事。下官认为,这肯定不是丞相的授意,而是李傕个人对我的报复。”

“其原因,是因为李傕去北海国传达命令时,和我有了纠葛。”

“李傕怀恨在心,才有今日之事。”

刘宣神色笃定,道:“我认为这是李傕公报私仇,焦韧助纣为虐,更是有罪。这件事,从头到尾,只是李傕和焦韧策划的。”

一番话撇开了董卓,给了董卓的台阶下。

紧张的气氛,又稍稍和缓了。

“哈哈哈……”

董卓听了后,忽然大笑了起来。张狂肆意的笑声,在大厅中回荡着。好半响后,董卓才说道:“好一个刘宣,好一张利嘴。”

刘宣微笑道:“丞相谬赞了。”

董卓思考了一番,沉声道:“李傕公报私仇,罢免官职。鉴于其也是有功于社稷之人,让他担任丞相府门岗,为本相守门一月,以作惩戒。长安县令焦韧,滥用权柄,罢免官职,永不录用。李傕、焦韧,你们可心服?”

“末将(下官)心服口服。”

李傕和焦韧听了后,同时开口回答。

董卓又问道:“王司徒、刘宣,是否满意本相的处置?”

“多谢丞相。”

王允和刘宣拱手道谢,两人都明白能到这一步,已经是最好的结果。要涉及到董卓,要让董卓颜面扫地,肯定不可能。

万一董卓发飙了,就得不偿失了。

能卸掉董卓的下马威,卸掉李傕的事情,就已经达到了目的。

第151章 通权达变

事情圆满的解决了,王允带着孔融、蔡邕等一行人离开了丞相府。李傕成了守门的人,焦韧被罢黜官职永不录用,两人也是灰溜溜的退下。

大厅中,只剩下董卓和李儒。

董卓黑着脸,他虽然报全了颜面,但毕竟输了一筹,显得有些不高兴。看着李儒,董卓问道:“文优,今天的事情,你怎么看?”

李儒并未回答,反而道:“丞相认为刘宣如何?”

董卓道:“通权达变!”

四个字的评价,可谓相当的重视。

董卓带兵掌控了朝廷,执掌朝政,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可以说,董卓就是隐形的皇帝,他才是朝堂上真正的主宰。

在董卓眼中,蔡邕名气很大,招揽蔡邕,提拔蔡邕,是为了彰显他礼贤下士的风度。但事实上,董卓对蔡邕的评价也仅仅于此,只认为蔡邕是一个有些才华的读书人。

杨彪、马日磾之流,入不了董卓眼界。

唯一的,就是王允。

在董卓看来,王允能隐忍,够圆滑,更有足够的名望和能力,颇为不错。可王允也有致命的缺点,清高自傲。他看得上的人,自然是和颜悦色,看不上的人爱理不理。

刘宣有王允的优点,却没有王允身上的沉疴缺点。

所以,董卓给了‘通权达变’的评价。

李儒点头道:“刘宣弱冠之年,能将李傕玩得团团转,更进退得当的令丞相不得不处罚李傕、罢黜焦韧,此子的能为不简单。今天的关键,就在于刘宣。倘若没有刘宣,王允一行人,又只能吃了哑巴亏。”

顿了顿,李儒又说道:“刘宣除了能力之外,还是北海世子,是皇室中人。他有此能力,再加上王允、杨彪、孔融等人的帮衬,前途不可限量。”

董卓道:“这等人才,不能为小皇帝所用,不能被王允等人左右。他必须掌握在本相的手中,为本想所用。”

李儒笑道:“丞相爱才,这是刘宣的福分。丞相想拉拢刘宣,卑职就绸缪一番。”

董卓微笑道:“辛苦贤婿了。”

……

刘宣跟着王允一行人离开了丞相府,来到司徒府。

厅中,众人落座。

王允神色欢喜,微笑道:“今天圆满的解决了刘宣一事,并且李傕被贬斥,焦韧被罢免,可谓是一大喜事。”

马日磾摇头道:“还是有美中不足的地方。”

王允道:“有何不足?”

马日磾道:“刘宣证明了李傕和焦韧的罪证后,不该给董卓台阶下,应该趁势而上,要求董卓彻查到底,并且让董卓严惩李傕和焦韧,而不是小惩大诫。这一次,他也仅仅是罢免了李傕的官职让他守门,而焦韧也只是不录用而已。”

马日磾看向刘宣,语重心长的道:“最后的时候,你不该妥协的。”

一句话,顿起波澜。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刘宣身上。

王允心中自有想法,却问道:“世子是怎么想的?”

刘宣拱手回礼,回答道:“董卓执掌朝政,朝廷大全在他的手中,长安城内外士兵,也被他掌控。谁都无法否认,董卓可以颠倒黑白。”

“董卓理亏,给他一个台阶下,便既可以惩戒李傕,又可以罢免焦韧。”

“同时,董卓也能接受。”

刘宣神色认真,缓缓道:“在董卓理亏的情况下,尤其是他罢黜了焦韧,诸公完全可以借机谏言,选择一个终于朝廷的官员担任长安县令。”

“长安县令官职不高,却是朝廷中枢之地,关系重大。”

“借此机会拿下了这一官职,对朝廷来说,对诸公来说,都是一个好机会。”

“在下认为,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在于是否让董卓难堪了,是否让董卓丢脸了,是否给了董卓台阶下。而是要通过这件事,为朝廷获取了一点力量。”

“如此,诸公乃至于朝廷,乃至于大汉的江山,才能一步步往好的方面发展。”

刘宣一副沉重神色,道:“反过来说,诸公和董卓死磕,和董卓硬碰硬。最终的结果,董卓有分毫损失吗?”

“没有,董卓不会有分毫的损伤。反倒是诸公,会因此丢掉官职,甚至是丢掉性命。”

“诸公身居要职,身家性命早已不是自己的,是朝廷的,是属于大汉的。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汉朝,诸公应当理智的对待董卓。”

刘宣说道:“动辄弹劾,动辄以死相逼,只能弄巧成拙。诸公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一件件事情,一点一点的获取力量,壮大天子的力量,这才是当务之急,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啪!啪!”

王允忍不住点头,脸上尽是赞赏,抚掌称赞。

这话,说到他的心坎儿了。

一直以来,王允秉承的就是这个原则,委曲求全,甚至曲意讨好董卓,为的就是保留朝廷的力量。但朝廷的许多人官员一意孤行,非要和董卓分个高下,最后血溅当场,被董卓处死,而董卓毫发无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