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王者 >

第42章

三国王者-第42章

小说: 三国王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比现在,徐晃听了孙灿的赞扬,就感到了无比的荣耀,这一句赞扬代表着他的才华得到了认可,得到了肯定。
    一个怀才不遇的良将,有什么赏赐比这个更重要呢?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四章 混乱的起点
     更新时间:2009…10…23 23:15:51 本章字数:3347
    蔡冒来犯,可以说是个误会。原本宛城的太守是由当地的刺史负责任命的。但是若无合适的人选,当地刺史也可以上报朝廷,由朝廷来任贤。
    而荆州刺史王睿开始因为寻不到贤才,就上报朝廷让朝廷委任。
    可是,朝廷效率极差,许久都不见回应。王睿觉得宛城是荆州的门户,不能无人打理,就任命蔡冒为宛城太守,巧合的是朝廷也在这个时候任命了孙灿为宛城太守。
    依照礼法来言,当然是孙灿这个身怀刘宏亲笔任命的人最有资格。
    可是,蔡冒心术不正,他为了得到太守之位已经费了好大的功夫,见孙灿年幼以为好欺负,就想迫使他将宛城太守的位子让给他。
    没想到碰了个钉子,两军交战,还没有过盏茶的时间,就被徐晃生擒,丢了大脸。
    当然,孙灿没有为难他,只不过就想杀杀蔡冒那自以为是的威风,另外试试徐晃到底有多少能力,看他的潜力如何。
    结果,实在出乎孙灿的意料。在和军队不熟的情况下,竟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果断冷静的把握一切战机。
    他知道自己拣到宝了,以徐晃的能力足以担任十万大军的统帅,而且还是绰绰有余。
    欣喜之余,也就没有为难蔡冒,将皇帝的任命书给他看了后,就放他离去。
    孙灿新官上任,便雷厉风行。荆州没有经过多少战火,是目前大汉最富裕的地方。而宛城作为荆州的门户,其重要自然不言而喻。
    何况宛城位于南阳郡内。南阳郡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地势呈阶梯状,以河流为骨架,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接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盆地内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气温又相当的好,古人也有诗称赞“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是百姓们心中最理想的福地。
    因此,宛城是大汉的紧次于长安、洛阳的名城、富城之一。
    所谓富而贪。南阳郡的优越,让郡内的官员如许多地方一样,腐败成候,贪污成风。
    孙灿虽然对治理疆土不是很在行,但也不能容忍他治下的官场是个腐败无能的官场,手下的官员各个是邪恶横行的贪官污吏。
    对于这种从善良百姓手中强食的贪官污吏,刘华的看法是和孙灿一样的。两人一合计,就商定了以杀一儆百,杀鸡敬猴的方法,给郡内的贪官污吏一个警告,让他们失了方寸,然后在一个个的将其余的人给揪出来。
    郏下相王由、堆相李连就是头两个被抓出来杀给猴看的鸡。
    有了榜样,那些舍不得手中富贵乡县长一个个都联合起来,向荆州刺史王睿告发孙灿滥用职权。
    不过,信还没有送到荆州首府襄阳,这些人的动作就被孙灿、刘华发觉了,一各个将他们刨根揪底,查清所有的底细,并且一一查办。
    并将他们的罪行送至荆州襄阳王睿的手上。毕竟荆州刺史王睿在名义上是孙灿的上司,有些程序还是要遵守的。
    在孙灿的严厉打压下,宛城的贪官污吏几乎禁绝,个别逃过一劫的为了保命,也开始转行,由贪官改为清官,不敢用自己的生命来开玩笑。
    经过一番整肃和详细的了解孙灿决定对宛城进行内政改革。
    可是,改革需要人才才能运转。
    孙灿麾下的内政人才可谓少之又少,只有刘华一人可以撑的上台面。为此,刘华也费了好大份心思,他拟订了十个内政人才,让士兵分别找寻他们的下落,寻得后,在让孙灿亲笔修书邀请。
    可惜,无一人愿意前来。
    所谓,盛世报国家,乱世效名主。
    三国里的名人各个都不是等闲之辈。现在还非乱世,报效国家怎么也比报效孙灿值得的多,毕竟孙灿只是个太守。即便是乱世,他们这些人精也会择主而仕,而非因为一封信就来投奔才十七岁的孙灿。
    更何况现在既非乱世,也非盛世。
    而那些顶级人才,更是需要看清时势,寻找名主,哪里会那么快就将自己的一身,交给别人。
    因此,没有一个人响应孙灿的号召。
    正在孙灿犯愁的时候,一个青衣儒士进入了孙灿的眼帘。
    来人道:“在下姓顾,名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听大人正在招募人才,特地前来自荐。”
    孙灿见顾雍面貌清秀,双眼灵动,一看就有一个良好的感觉。交谈了一会儿,发觉对方谈吐不凡,确实是个人才。当下也不犹豫,立刻封他为令史,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有了顾雍的襄助,新的体制很快就颁布了下去。
    顾雍在处理政务确实强的无话可说,就连刘华也比不过他。在有他的一年里,宛城的经济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一年后,也许是顾雍认可了孙灿的能力,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他又介绍了好友虞翻、许靖加入了孙灿的阵营。
    有了虞翻、许靖的加入宛城越发的富裕,和孙灿刚来时的景象相比,可谓一天一地。
    孙灿曾有一次问顾雍,“元叹,你家远在吴郡,为何千里来宛城襄助于我。”
    顾雍只是笑了笑,带着些暧昧的语气说道:“大人以后自然会知道,雍开始只是忠人之事。如今以被大人的能力折服,愿全力为大人效力。以前的事情,大人大可不必挂怀,也不必去计较。”
    孙灿知道顾雍没有恶意,既然对方不愿意说,他也不去强求。
    另外,在军政上,孙灿采用的是精的路线。
    他听从刘华的建议,招募一万新兵,将所有新兵统一交给高顺这个练兵大家来训练,然后,分别发配也其他的部队里去。
    现在孙灿的麾下已经有了二万部队,为了合理的整编。
    孙灿将二万部队分别化为五个营。
    分别为“游骑营”、“烈豹营”、“陷阵营”、“神枪营”、“强弩亲位”。
    “游骑营”依旧是由樊武统领,人数定为三千,其中马匹是孙灿修书给刘辩,刘辩在让他大舅何进送来的,作为他和何进和好的条件。
    何进虽然不情愿,但是他把宝都压在了他这个外甥身上。当初他让何后贬走孙灿,就惹得刘辩一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现在有和好的可能,他也顾不得和孙灿的恩怨了,高高兴兴的从军中调了两千多匹西凉好马送到宛郡。
    “烈豹营”是由徐晃统辖,为一万刀盾步兵,是军中人数最多,最实用的部队。
    “陷阵营”自然还是高顺,人数定为一千,是孙灿军的秘密武器,并被孙灿亲命为高顺的私人部队,即便是孙灿自己也无法调动“陷阵营”中的任何一人。其攻击力用樊武的话说,就是一群疯子。试想,就连樊武的三千骑兵都不敢跟高顺的一千“陷阵营”正面对抗,可见“陷阵营”的实力,当以恐怖二字来计算。
    “神枪营”由张飞统辖,一共五千人,为枪兵部队,在他的带领下,这对士兵足以成为寻常骑兵的客星。
    “强弩亲位”算是孙灿的嫡系部队,也是他的护卫。由一千弩兵组成,此弩并非战场上常见的弓弩,而是由刘华研制的连弩,一次可发五枝箭羽,若三丈之内,二十弩齐发,恐怕就连霸王在世也非死不可。
    虽说,兵力并不算多,但是放眼整个大汉,除去兵力上的差距外,恐怕也只有大将军何进、西凉刺史董卓,以及并州刺史丁原麾下的精锐可以于之一比。
    作为太守的孙灿有这么强的队伍,已经是相当了不起了。至少在大汉的所有太守中他是第一人,就连有些刺史也比不上他。
    就在孙灿专心发展宛城之即,洛阳的上空却出现了一片黑云。
    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八年,八月。
    汉灵帝刘宏的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精神越来越差,脾气也跟着越来越大。
    而少了张让的威胁,大将军何进可谓是春风得意,在洛阳适宜妄为,惹的百姓抱怨不堪。
    终于,何进的适意妄为惹怒了太傅孙哲。
    孙哲连夜起草了何进的五大罪状,要求刘宏废除何进大将军一职。
    刘宏将孙哲的奏章押下,怒斥了何进一顿,但并没有除何进大将军的职位。
    何进心胸狭隘,受不了这个气,在暗中和何后联合,处处针对孙哲。
    孙哲也有些倚老卖老,他觉得何进的所作所为已经到了不可救要的地步了,一个劲的劝刘宏废除何进。
    刘宏身体报恙,被孙哲说的心烦意乱,将孙哲臭骂了一顿。
    孙哲一气之下,就弃官归隐,离开了洛阳。
    刘宏事后万分后悔,千方百计的想劝说孙哲这位他视为父亲的人,回心转意。
    可是,孙哲犹如茅坑里的石头一般又臭又硬,怎么也无法让孙哲回心转意。刘宏只能在皇城上望着南方久久无语。
    至此,刘宏对何进的一切所作所为都非常的不满。
    第三部 董卓乱国 第五章 孙灿认父
     更新时间:2009…10…23 23:15:52 本章字数:3283
    宛郡城外。
    “爹、娘”孙灿在宛郡已经得知了父母在洛阳所发生的事情,知道孙哲和李氏在这个时候到达宛郡界外,并早早的在此地等候,见到阔别三年的父母,心中的欢喜全部都写在脸上,不言而喻。
    李氏绕过孙哲先一步来到孙灿的跟前,细细的打量着他,欣喜的说道:“三年不见,灿儿长高了,也长壮了,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好男儿了。”她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欣喜、宽慰还有自豪。
    李氏说的确实不错。三年了,孙灿已非原先离开洛阳时的那个一脸稚气的青年,二十岁的他已经在宛城这块磨刀石的磨砺下,越发成熟,稳重。在处理政务等一切事情上都有了十足的长进。
    充满朝气,活跃的脸旁无时无刻不给身旁的人带来开心以及希望。
    孙哲见孙灿如此,实在是想不到以前让他头痛的顽劣儿童,会有今日的成就,会让自己如此的满意,不由生出一股悲壮的心情,感慨道:“年轻就是一切,就有无穷的可能。灿儿的变化实在让为父欣慰。”
    孙灿心知父亲有些心灰意冷,劝道:“惜日姜子牙八旬之龄且不服老,父亲大人才年过半百,怎能称老?”
    孙哲苦涩的说道:“为父为国操劳了半身,可叹能力有限。纵然呕心沥血,可大汉依旧是民不聊生,百姓依旧无法安居乐业。朝中奸臣当道,陛下宠信赵忠、蹇硕,纵容何进为患,使得吏治不整、国无宁日。为父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昏暗腐败,厌倦了世俗的争斗。明哲保身,过些清谈的日子!”
    孙灿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所谓“知子若父”,但是孩子何尝不清楚父亲的想法,如果不是刘宏的无能、护短,伤透了他的心,他又怎么会离开朝廷,放弃他那治国救民的想法。
    见气氛有些沉重,李氏立刻就转移了话题,说道:“灿儿,带我们去见见宛城的繁华,据说大汉所有太守中,就属于宛城的政绩最为出色,上交的钱粮最多。”
    孙灿见母亲转移了话题,立刻夸口道:“好啊,父亲、母亲,不是孩儿吹捧,宛城在孩儿的治理下,无论是经济还是别的什么方面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虽不敢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但近半年来,已经没有遇上任何偷窃行为的案件。”
    一家三人进入了宛城,孙哲见来来往往的行人,不由叹道:“恐怕现在的洛阳,还没有这宛郡热闹了吧?”他说的有几分欣慰,也有几分伤感。
    孙灿清楚,欣慰是因为他的缘故,而伤感就是感叹大汉王朝的没落,心中也不由自主的想道:“大汉真的要亡了吗?师傅口中的天下大乱真的就要来临?那么我在以后将会扮演个什么角色?”
    不知不觉中,就来到了府衙。
    孙灿将府衙内的顾雍、虞翻、许靖介绍给了孙哲。
    孙哲见三人各个年不过三十,心中更是感慨万分,想要:“以后的天下就是他们这些年轻人的了,我们老一辈是该退下享清福了。”
    “父亲,你有什么打算?不如就在宛郡住下吧?这里气候好,景色也佳,人多热闹,孩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将父亲请教。”孙灿带着孙哲在宛城转了一圈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府邸,并且想将孙哲留在宛城,以敬孝道。
    岂料孙哲开口就拒绝了孙灿的提议,说道:“为父只想过些清净的日子,宛郡并不适合。荆州境内的葫芦口不错,那里有我们孙家的祖屋,当年你爷爷就是在那里隐居的。为父也是在那里长大,正是隐居的好地方。灿儿,你就别在劝了……到是你,为父有些担心。”
    孙灿大大咧咧的说道:“孩儿就不劳爹爹担心了。孩儿的武艺不差,又有张飞等大将相扶,谁人敢将我怎么样?”说着,他还将含光剑拔出来,挥舞了两下,表示自己的武艺高强,让他爹娘放心。
    不过,孙哲不但没有放心,反而更加担忧了,他知道自己这孩儿的人品正直,不会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虽说年已二十,但是还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唯一让他担忧的就是孙灿的好强。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可是,事事如棋,变化多端,岂能样样事情都能做到最好的?
    突然,他的目光被含光剑吸引住了,顿时留意到了孙灿腰间的剑鞘,疑惑的问道:“灿儿,这剑鞘怎么来的,为父当年找了洛阳的所有匠师,都无一人可以造出此剑的剑鞘,这合适的剑鞘从哪来的?”
    他并非喜欢剑,也不会去注意别人身上的剑,因此,一直以来,他并没有在意孙灿的配剑,以为是一把寻常的宝剑,不是那没有剑鞘的含光剑。此刻,见自己费了万苦都没有打造成功的剑鞘,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实在有些奇怪就忍不住问了一句。
    孙灿随后道:“这剑鞘是师傅送给我的,刚好试用,大小竟完全一致。”说到这里,孙灿自己也很是疑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孙哲接过了剑和剑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