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最牛国医妃 >

第114章

最牛国医妃-第114章

小说: 最牛国医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在早上起来时,李敏浑身酸痛,周身骨头像是被碾过一样,挽起袖管,能清楚可见他在她手臂上咬下的印痕。

昨晚他真够凶狠的,是个百分百的魔鬼,野蛮人。李敏在心里头碎碎念着。

念夏服侍她起身时,悄声和她报道:“王爷一大早,被夫人叫去了。”

尤氏早坐不住了,一早贴的皇榜,太后的懿旨,让她看傻了眼。这这这,算什么?是媳妇给老公将军,儿媳妇对婆婆将军吗?

太后并没有说不允许隶王纳妾,只是说,这种事儿,归属他们夫妇俩的事,谁也不许插手这事了。言外之意,只要隶王不想纳妾,谁都不能逼隶王纳妾,像尤氏都不可以。

这事儿说到天下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男人想娶几个老婆,由男人自己说了算,不正是这个男权时代男人的权利吗?

李敏称不上是妒妇。

天下百姓只能猜测到是不是有谁居心叵测想对隶王使坏,太后才下这道懿旨。隶王是深得民心的人,百姓们自然都是拥护太后懿旨,不让人对隶王使坏。

朱隶进了母亲房间,对尤氏行了孝礼之后,坐到了尤氏下方的椅子上。

尤氏努力肃起一张脸,问:“太后的懿旨,你是不是昨晚入宫接她回来时已经知道了?”

“孩儿到了宫中是略有听说。”

“为什么不拦着太后?”尤氏的口气大有讨伐的意味儿。

朱隶那双眼,深沉的目光,看到尤氏脸上。

尤氏触到他目光时突然一惊。

朱隶缓慢的声调说:“母亲,连太后都不愿意做了的事,母亲怎么就想着要做呢?”

【98】徐氏遗言

“你意思是说,太后不愿意?”尤氏不屑地笑了声,“隶儿,你何时变得是非不分了?太后有什么理由不愿意做这个事?倘若太后不愿意,何必之前主动让人与我提及这个事?”

“母亲。你认为这事儿是太后自己想起要做的吗?”朱隶说这话时,慢慢吃了口茶,不紧不慢,纹丝不乱。

尤氏益发不可思议的口气说:“怎么?不是吗?”

“母亲是不是忘记了?护国公府人越多,对于皇家来说,是越好的事,还是越坏的事?”

尤氏脸上划过一抹惊诧,瞬间沉了下来:“当然是不怎么好的事了。”

“这就对了。这样不得力的事儿,为什么太后之前想做呢?”

其实这个答案根本不需要多想。尤氏内心里深深地吃了一惊。原来皇家里打的是这个算盘吗?因为想着逼走她现在的这个儿媳妇。

“母亲。”朱隶的声调沉稳地说,“母亲你是个聪明的人,孩儿和敏儿一直都敬重于母亲。母亲不该被对方抛出的诱饵混淆了视线。”

“可是这事儿——”尤氏重振起精神,说,“她不走,不离开护国公府不就一切顺理成章了吗?哪户人家不给自己家儿子纳妾的?她难道在家里是没有家教吗?不知道自己老公必须有几个女人侍奉吗?”

听到尤氏这话,朱隶深深地皱了下眉头,茶盅重重地一放在桌子上。

被这个声音震到的尤氏,不可置信地看着儿子:“隶儿,你——”

“母亲不要忘记了。当初孩儿是个死人,敏儿没有顾忌这点义无反顾嫁到护国公府,嫁给本王,可如今,新婚不到一个月,母亲硬要让孩儿纳妾,这无疑不是针对敏儿吗?”

“我哪里针对她了?!”尤氏生气地说,“纳妾是哪家哪户都有的事儿!不是唯独我们护国公府。她要是连这点都不能接受的话,认为她是高人一等,她想走就走。我们家供不起这尊大佛!”

尤氏的吼声,连在门口守着的几个丫鬟婆子,都能听到一清二楚。

方嬷嬷心头一阵紧张。尤氏不知道而已,可是,她们这些跟着李敏许久的人,都是知道李敏脾气的。李敏放话了说是要走,肯定是会走的。到时候尤氏会不会后悔了,可就难说了。毕竟连太后都声张要挽留李敏。

话说,尤氏怎么会一时糊涂了呢。现在朱隶都一开始把话挑明了,说明这事儿对护国公府的利弊。可是,尤氏一点都不能接受。究其原因,可能是婆媳之争。尤氏自认为是这个府上最高女主子,想怎样就怎样,哪怕是自己儿子,都是不可以插手这个事的。因为娶什么老婆,纳妾不纳妾,不是儿子作主张,是父母做主张的事。

李敏在房里,让念夏关上门,再等春梅说。

春梅这个丫头,平日里都不喜欢做声的,所以,反而好做暗探。李敏当初带这几个人过来时,早先做好了她们各自的分工。

比如念夏,李敏让她主要是在台面上动作,因为念夏根本按捺不住性子,但是能多少唬住人。春梅性格文静,擅长打听。尚姑姑经验多,宫内经验尤其多,可以当她内外的参谋。

对着李敏,春梅点了点头:“大少奶奶,奴婢都打听过了。是大少奶奶这样想的没有错。夫人她之前嫁入护国公府时,当时老太太已经都不在了。”

当初尤氏之所以可以在护国公府里一手遮天,除了自己老公疼爱以外,更重要的是,上面公公婆婆都已经死了,当然没有人可以和尤氏作对,给尤氏心头添刺了。

真是知心彼心的东西,尤氏没有过这种经历,怎么可能完全理解她李敏。要尤氏想,尤氏肯定会说,我当时没有婆婆,可你现在有婆婆。是不是你李敏该首先想着孝敬,想着首先要听婆婆的话。

李敏默然的脸容,让春梅和念夏两个丫鬟心头里都一揪,生怕她会做出什么事来。

“大少奶奶——”念夏不禁抽了下鼻子说,“奴婢早在尚书府的时候说过,无论小姐要做什么事都好,奴婢和徐掌柜王德胜,一辈子都是二姑娘的人,绝对不会离开二姑娘的。”

李敏抬头看到她们两张比她更纠结的脸,突然感到想笑。她自己都早已想得开,没有想到两个小丫鬟比她更想不开。

“没有什么好想的。女子本该自强自立。”李敏对她们两人说,声音温和,听不出什么忧愁悲伤的味道,仿佛在安慰她们两个小妹妹一样,“这样的事,其实哪家哪户都有,早该想到的。”

可念夏和春梅,都能从她后面半句话里,听出一丝失望的意味。

李敏本来想,大叔是与众不同的,因为第一次出现在她面前的大叔,怎么看,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子。或许,他与众不同,可是历来忠孝两难全。母亲媳妇一块落水,他能救谁?

作为孝子的他,不想母亲光想着她,不是被天下诟病吗?

千算万算,只是万万没有算计到,自己婆婆的强势。

尤氏是个,外表看起来温和无比,其实内心里很独揽大权的人。

她李敏算错了这一点,虽然来到护国公府与这个婆婆相处一段日子以后,平常两人见面还算相敬如宾。危险时刻,涉及到护国公府的利益,尤氏也会惦记她李敏的安危。可是,婆媳之间的感情,不像母女深情,永远只能仅限于此。尤氏,她永远要强势过她李敏。倘若做婆婆的不能压住她这个儿媳妇,不能让这个儿媳妇就范,在尤氏来看,是不可以想象的事。

尤其是,如果他去尤氏面说,说自己根本不想纳妾只要她李敏一个的话。尤氏怎会不想到是她李敏抢了她尤氏的儿子,从不恨到恨她李敏都有。

尤氏这些心思,恐怕早被那些人摸透了。所以,昨晚上太后当着她李敏的面能放出那样的话,当场听见的那些人吃惊归吃惊,脸上,却没有很快露出失望,因为她们知道,这事儿肯定没完!都是做人家媳妇的,怎么会不知道婆婆的心思!万历爷每年每月每日,无时无刻都在享受新欢。太后和万历爷只要新皇子公主出现,只要是女人生的,都高兴的要死,哪管这个女子是不是像唐修容那样的蠢货。

女子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只有生孩子。

她李敏已经是幸运多了,要不是因为是穿来的,比这个时代的人,多了几分靠谱的专业知识可以自食其力,否则,早就落到和这些女子一样只能对着镜子自己垂怜自己的境地。

走吧。

李敏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

她不可能让他做一个不孝敬母亲的儿子,而再说什么都没有用。尤氏的心里肯定是现在越恨她李敏了。她李敏不可能赶尤氏走,不是吗?永远是做儿媳妇的要比婆婆吃亏。

“给我安排辆车,我去见一个人。”李敏吩咐。

念夏马上跑出去,找王德胜备车,而不用护国公府里的车。

这个动静,立马让府里的管家察觉了。管家告诉给方嬷嬷,方嬷嬷这个心头更急了,想着进不进去汇报。

花厅里,尤氏和朱隶两个人坐在那里,有一炷香的时间都彼此没有说话了,在尤氏吼出那段话之后。尤氏眉头绞到紧紧的,想,莫非以后儿子只听那个女人的话不听她这个母亲的话了。如果不是她尤氏能力可及的地方,她尤氏当然不会黑白不分,只顾自己。但是,明显在纳妾这个事上,李敏作为儿媳妇是不对的,不孝道的,不懂得为老公着想的。

是皇家那些人的计谋也好,她李敏倘若为自己老公和她这个婆婆着想,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和她尤氏站在一块儿,给老公纳妾,纳的越多越好,这样,皇家的计谋不是迎面而破了吗?

方嬷嬷在门口犹豫的样子,被朱隶瞧见了。只听朱隶一声,喊方嬷嬷进来。

听到朱隶喊,方嬷嬷硬着头皮走了进去,对着他和尤氏说:“大少奶奶一个人坐车出去了,不让我们这些奴才跟着,只带了她娘家的人。”

尤氏脸上蓦然是吃了一惊,李敏知道了,知道她这个婆婆的意思,竟然敢和她这个婆婆对着干,这是在给她尤氏下马威吗?

狠狠地一拍桌子,尤氏道:“以后你们也不用听她的话行事了。”

“母亲。”朱隶开口。

尤氏瞪向儿子:“怎么?现在是你母亲的错了吗?你看看,如今是谁给谁摆架子?”

朱隶没有接声,可是,那双隐隐藏着愠怒的眼睛,让尤氏触到时内心一骇闭住了嘴巴。

尤氏那一刻甚至忘记了这是自己的儿子。说起来,自小,可能是因为朱隶都是从小跟随她老公进出军营,尤氏带小儿子朱理的时间比较多,朱隶几乎是由她老公以及老公那些爱将一手带大的。

朱隶敬重这个母亲是有,可是论感情,从小在军营里滚大,朱隶与自己死去的父亲,以及军营里的那些兄弟们感情最深刻。

说是只娶一个妻子,他这话不是乱说的,因为他父亲,他父亲最好的兄弟,娶的都只是一个老婆,从不纳妾。

朱隶喜欢这种单纯的夫妻关系,一对一,没有第三者,只有一份最诚挚的爱情,杜绝了猜忌,杜绝了府里无穷无尽的相斗。可是,在这样婚姻关系中得利的尤氏,怎么能没有想到这些呢?

尤氏从儿子的双眼里读到了一股深深的失望,这让她肺里蓦然倒抽了口凉气,同时怒火中烧:凭什么?!

朱隶起身,站起来时,背对着尤氏,低沉的声音说:“母亲可能不知道,外界的传言其实有误。之前母亲可能听到的都是,是三皇子不要敏儿,实际上,是敏儿不要三爷。”

“什么?!”尤氏从椅子里跳起来,呼呼地喘着气,只觉得这事儿越来越离谱了。李敏有什么条件不要朱璃?这意思是说她李敏眼界甚高,有本事可以不要她护国公府吗?

朱隶深沉的墨眸,扫了眼尤氏的脸上以后,收了回去,什么都没有再说,负手走出了花厅。

门前,抱拳的伏燕道:“王爷,王妃不让兰燕跟了,兰燕只好悄悄跟在马车后面。”话声之中,可以听出这对师兄妹对于府内现在闹出的动静感到不安和难受。

李敏是多好的人,不懂李敏的人,才不知道李敏该有多好,多厉害。他们这群跟着朱隶出生入死过多少年的人,都知道,这天下,能配得上他们王爷的人,只有李敏,不会有其她女子了。

朱隶的眼神,望着伏燕脸上那抹不安,一只手放到他肩头上拍了拍:“放心,她不会走的。”

她是他的人,他的妻子,他说什么,都不会放任她离开他身边的。谁让他第一眼看到她时,已经不可救药地爱上她了。

尤氏坐在小花厅里,捏着茶盖子的手指像是要用力间捏碎了瓷器。儿子在门口说的什么话,她好像顺着风都能听见。反正没有错的了。儿子现在整颗心都是李敏的了,不是她这个母亲了。

方嬷嬷站在尤氏面前,神情忧愁。

所谓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经常在以前,老爷在的时候,老爷常说的一句话。当初,皇室里也有人想窜谋让老爷纳妾,可是老爷始终没有这么做。因为老爷说了,府里女人多了,难免不能家和。咱们护国公府比皇室强的一点,是家和。为什么,尤氏都能忘记了自己老公生前说的话。

方嬷嬷噎噎口水,想着是不是该和尤氏搬出老爷的话。可是,尤氏在气头上,不是连朱隶什么话都不说走出去了。

“你——”尤氏仿佛察觉到了她脸上一抹细微的表情,眯了眼睛,“方嬷嬷,你是护国公府的人,不会想着变成是谁的人了吧。”

“回夫人。大少奶奶也是护国公府的人。”

“放肆!”尤氏骤然变脸,只差没有把茶水直泼到方嬷嬷脸上,“她是护国公府的人?!她现在的所作所为是护国公府的人吗?!”

方嬷嬷闭上眼睛,倒是很恨不得被尤氏泼一脸,这样能让她下定决心站谁阵营里。

“你给我记牢了。她现在做的事,是不利于护国公府的。”尤氏说这话时,同时扫向那些在门口畏缩的丫鬟婆子,“你们一并给我都听明白了!”

“是——”

尤氏喝了这么多声,早就口渴了,换了杯新茶,揭开盖子,喝口茶水,结果被烫到了舌头,一举把茶盏摔的粉碎。

心头这个大火,让她忍无可忍。随手招来自己的大丫鬟喜鹊。

“夫人。”喜鹊低下头问话。

“你上趟白家,帮我传个话给白府。”尤氏手指撵了撵手腕上的玉镯子,眼里多出几分戾气。

这种事情,哪个大户人家的儿媳妇会不闹的?但是,闹又能怎么样,只要到时候水到渠成了,先斩后奏,人都抬进房里,同房了,做媳妇的再闹也只能是认命。

她这个婆婆能拿不住她李敏?笑话!太后和皇室的人打什么主意都好,都不能干涉到她管辖的护国公府内。因为她这个婆婆,有权力给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