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星海中的幸运 >

第27章

星海中的幸运-第27章

小说: 星海中的幸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隆号的超光速联系向来由他亲自过问。

量子通讯的通道正式建立起来了。之后,我和萨首开始了超光速“交谈”。从理论上讲,我们二人的大脑经过建立了“联系”的两个量子脑的连接,思维交流是即时的,也就是说我脑中想什么,萨首的脑中会立即“共振”出同样的思维,反之亦然。不过这种“共振”表达的方式不是人类自身可以即时解读出来的,即萨首虽然“共振”了我的想法,他却读不懂,甚至感觉不出自己的脑子正在“共振”,“共振”的内容只能通过体外的仪器读取脑电波(有时还要加上身体的其它生理变化数据)得到一些杂乱无章毫无意义的数字。想要真正获取信息,就要对这些“共振”出来的数据进行解读,而这是非常花费时间的一步,少则几小时,多则成天上月。所以从获取可知信息的角度讲,这种超光速通讯并不是即时的,甚至是费时的,因此只有在通讯者间隔一定距离以上,这种通讯方式才具有实用价值。【1】

发送…共振…解读…回信…共振…解读…反馈……是这种超光速通讯的标准流程。我和萨首的“交谈”就按照这种步骤缓慢进行着,每次对话之间都要间隔少则一两个多则十数个小时。

在这里,我得就一个重要问题说明一下。在太空中,距离远比地面上的概念来得巨大,所以采用电磁波的常规通讯总有延迟现象;量子通讯虽然信息的传递是即时的,但解码却要花费时间,所以也可以说有延迟。如果像我们在地面上当面讲话那样,我说一句等你回答,然后我再答复,这中间用来等待的时间浪费不起。所以在太空通讯,无论是常规的还是量子的,都采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那就是不管对方是否回答,只管滔滔不绝地自说自话,等说完一个段落了,再看看对方在这段时间里对着自己滔滔不绝的记录,然后调整自己的看法再滔滔不绝回去。这种通话模式,每方都至少要有两个人,一个人负责滔滔不绝,一个人负责记录对方的滔滔不绝。在本回忆录中的太空通话,几乎全是这种“自说自话”式的,如果我把它们按照原始方式写出来,各位如果不是从事太空航运工作的,一定看着很怪,所以我就把它们还原成大家全都理解的“对话”式。大家看后可别留下“哦,原来在太空联络通讯跟家里打电话一样你一言我一语”的错误印象才好。

【1】“量子共振”的信息解码一直是困扰超光速通讯科学家的大难题。早在前航天时代,卡拉克上的卡勒尔科学家就已经成功进行了量子共振的实验,但是直到很久之后才初步攻克解读的技术难关,从而使量子通讯成为可能,进一步为太空远航铺平了道路。直到今日,量子通讯设备的制造成本大幅下降,使广泛使用超光速通讯仪器成为可能,但解码技术比之四木元帅当时并没有明显进步。

第34章 萨首的指示

更新时间2006…3…13 20:08:00  字数:3414

题外话:

不知道是出于盲目的自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总觉得这篇《星海中的幸运》不应该只有这么点的点击数和推荐数。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固然科幻题材现在不吃香,但如果故事够好的话,也不至于让人反感到连看都不看。所以我觉得现在本书的问题是知名度不够,那些潜在读者并不知道起点上有这么一本书。

因此,我请求各位朋友们如果觉得本书还成,还能入目,就向自己的网友、书友多多推荐,谢谢谢谢。我刚在起点注册,积分不够,无法去别的地方打广告,所以只能以这种方法来宣传了。

拜托大家!

如果点击和推荐能够有大幅度提高,我会进一步加快更新速度的。

§;

§;

§;

+++++++++++

我“说”:“向您致以最崇敬的问候,萨首。我们在搜救布申瑞号时幸运地有所发现。下面是事件经过的报告和我们对那件外星遗物的初步分析。”然后我看在眼里、想在脑中,把我们整理的材料传到希格拉。

萨首“说”:“收到了。详细资料解码中,讨论后回复。”

然后这次通讯完毕,我恢复常态,回到舰桥开始正常工作。整整一天后,量子通讯分队报告量子脑有了呼叫,我马上把手头工作交给福门康,来到量子通讯舱,与量子脑连接上。

我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共振”,两小时后量子通讯分队解析出萨首的“话”:

“我们的研究员同意你们的结论。显然它与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外星种族所使用的同类设备全然不同。它现在在哪?”

我“说”:“它在我们底层甲板的主船坞里,我们划出了隔离区,正在对其进行最严密的保护。我们该怎么处理它?我们只是采矿船,没有足够规模的设备研究它。要我们回希格拉么?”

萨首“说”:“你们不要回来,免得惹人注目。我向你传送研究设备的建造资料,这样你们就能在船上自己建造专门的科学研究舱了。”引言之后就是大量数据,通讯分队正在繁忙的接收与解码中。

“对不起,打断一下,萨首。”我说,“这是不是太麻烦了。也许从其他基斯寻求帮助会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科学家,比方说马南、卡勒尔、斯叶特等等。”我本来还想说纳贝尔,不过还是忍住了。

“不!”萨首激烈地反对“道”,“这个发现能发掘出迥然不同于任何一个基斯的先进技术,而且会全面超越他们!萨木塔需要这种实力优势!”

应该说,萨首的这种反应在我意料之中,但这位我所敬重的长者话语中透露的盲目和机会主义倾向让我禁不住失望和无奈。也许是希格拉上经年累月的政治斗争使他失去了惯有的冷静和大局观。也许有时当政者也有他们自己的难念的经。

“不要再多想了。”萨首“说”,“继续接收资料吧。萨木塔的未来荣辱掌握在你的手里。”

我沉默不语。在共振完建造资料后,萨首又“说”:“你们除了设备,还要有大量研究人员。你们可以去克鲁克特恒星系跟我们的科学院汇合,柯利桑号正在那里测量恒星数据。我会通知他们在那里的这个坐标等你们。无论如何,这件事的所有内容只能控制在萨木塔内部的人知道,明白么!通话完毕,尽快行动吧。”

“是,萨首。”我“说”,“非常明白。昆兰告退。”

断开与量子脑的连接,恢复神志之后,我仍然无力地躺在座椅上。我茫然地看着舱顶,长叹口气。

“你没事吧?”冯明问道。

“没事。”我说。去执行并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任务总是很让人窝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身在其位,不得不某其政。我振作了一下精神,跨下位置,回到舰桥。我召集了各部门负责人,传达了基斯萨的决定和安排,然后各部门下去具体制定了下一步计划。

当时,代号为“模拟者”的仿制海盗全息投影仪的计划有了中期结果,昆兰号下属的科研部完成了“马旗纳”投影系统的样品制作,正在进行装机后的试飞工作。为了不影响研究工作的连贯性和进度,行动筹划部决定等第一阶段试飞结束后再赶赴克鲁克特恒星系。

应该说投影系统的研制工作比我们预想的要快许多,就算海盗残骸上有少量样品,但能在一个月多一点儿的时间里吸收消化,复制出类似设备,不能不佩服我们的科学家们效率之高。这都要归功于他们废寝忘食的投入和项目主持人库贝尔的带领。库贝尔55岁,是个跟迪生一样的发明天才,(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说,因为库工比迪生大。)原来是科学院的一员干将。从实力上讲,蒸蒸日上的迪生和我们这位成熟稳重的库工不相上下,只是两个人所擅长的不同:迪生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课题思路的方向把握准确;而库贝尔长于科学的实用化,换句话说就是擅长把实验室里的设计转化成可供使用的设备与机器。正因如此,当初昆兰号组建科研部的时候,迪生忍痛割爱,把库贝尔送来担当第一副部长和研究分队技术总负责人,因为这里是技术实用化的最前线,是更能发挥他特长的地方。

当马旗纳投影系统进入技术冻结阶段后,就从设备组(库工主持)转入平台组进行配套宇航器的设计,由此不能不提及我们昆兰号上的另一名技术骨干,阿。特。萨木塔。他来自特基斯,这是一个小基斯,大回归之后他们更是只剩不到五百人。本来在卡拉克上,他们以设计制造无人卫星和超小型载人宇航器闻名,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航天客户中很有市场,但是在回到希格拉后市场受到纳贝尔和李尔赫的挤压,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在萨木塔…纳贝尔纠纷时加入了萨木塔。阿。特是特基斯的萨储,更是他们基斯传统行业的年轻俊杰。作为一个外来家族的成员,这个38岁的年轻人铆足一股劲,一定要作出点儿成绩来为自己业已薄弱的族人争口气,因此他工作起来总是过分投入,对手下人的要求有时也比较苛刻。这使他的同事关系有些糟糕。当然大部分人对这种逆境中尤其渴望自尊的现象都表示理解,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些许无奈。——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整个萨木塔又何尝不像这个小基斯一样,在苦苦地追求着自尊,有时竟不惜牺牲一些很宝贵的东西。

马旗纳投影系统需要两个完整的激光阵列,阿。特带领的平台组以侦察机的机体为蓝本改装出两个“大耳朵”来放置他们。不过这些阵列使飞机没有空间再安排武器了,幸好它们能够放出完美的全息图像,把整架飞机都隐藏进去。在四架原型机试飞过程中,行动筹划部的武装组和战斗部门一起为这种即将诞生的宇航器进行了战术定位:利用它们比侦察机更好的隐蔽性,在情况危险时顶替侦察机完成侦察任务。这种定位表达了筹划部门的一种预测和一个决定:我们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遭遇敌对飞船,而我们要一改以往发现敌人马上掉头就跑的策略,转为尽量积极处理。

从法康隆号和昆兰号出厂,宣告萨木塔太空船队诞生的那一刻起,萨们就一直盼望着实现更雄伟的进军星海计划——建立一支独立武装舰队。行动筹划部门关于一种小飞机的定位,显然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就当时而言,我对萨木塔这样一个实力还不够殷实的基斯拥有一个舰队一直存在疑问。

没几天,又一份报告从筹划部来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报告申请扩大火钳大队飞行员队伍的规模,从现有船员中挑选有能力者先进行培训。想到不久前掉进流星群中,火钳大队人人超负荷运转,险些都被毁掉飞行生涯的情景,我批准了这份报告。

半个月后,模拟者计划的第一阶段试飞完成,昆兰号除了3号致偏盾也都已经修理完毕,焕然一新。我想我们不能再磨蹭了,不然柯利桑号该等急了。

昆兰船队跳出在克鲁克特恒星系外围的窗口。繁忙的跳出恢复(包括人员就位、空间定位,更换坐标等事项)之后,我们开始向萨首所给的坐标搜索柯利桑号。

然而——我们没找到!

我们的侦察机没有在那里找到任何船只。——幸好也没有找到什么碎片和残骸,就像家园战争之初的卡瑟琳号那样。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科学家们真的等急了?所幸我知道科学院的考察半年后才会结束,可以确定现在他们一定还在这个恒星系,只要他们不出意外。

我们向整个恒星系发射了呼叫信号。之后没多久,我们收到一个受到严重干扰的信号:

“我是……利桑。我们被……困……”

“看来他们有麻烦了!”孔秀说。

信号虽然模糊,却刚好够我们确定来源。柯利桑号在靠近第四行星的光盘处。

我们派出两架侦察机去跟他们联系。侦察机大队的正副队长孔娇和四木少芬奉命出动。她们刚刚飞出离昆兰号不远的一条小型小行星带时,突然陷入雷区。

第35章 柯利桑号

更新时间2006…3…13 20:10:00  字数:3670

拜托大家向自己的朋友多多推荐本书。谢谢!

本书的分类已经从“架空历史”修改为“星际战争”希望能有所起色。

以下正文:

§;

§;

§;

§;

+++++++++++++++

“我们触动了三颗太空雷!”孔娇报告,“这里有一大片雷区!”

“立即返航!”孔秀命令。

好在反应够快,我们的侦察机也飞得够快,两位女飞行员得以安然归来,先前的三颗和折返时又触动的两颗太空雷因为追到半途失去目标而停了下来。

“是泰坦的太空雷。”这是对两架死里逃生的侦察机所载仪器的记录分析结果。

“也可能是海盗的。”孔秀在战斗部门的总结会上说,“有资料证明几年来图拉尼人从帝国泰坦那里得到很多旧帝国时代的军舰。”

“是光感雷。”进一步分析表明。

光感雷,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常规的电磁扫雷器清掉它们。也许我们可以用侍僧机打掉那些雷,但我们不知道雷都在哪里,我们现在可没有时间一颗颗地把它们找出来,柯利桑号的境况如何我们还不知道呢,得先和他们联系啊!

“也许模拟机能躲过那些光感雷。”孔秀好似自言自语。

“模拟机?你是指模拟者计划的那些飞机?不,它们还在试飞。”我说。

“也许我们该听听设计者和试飞员的意见。”孔秀说。

不一会儿,库贝尔、阿。特和两名试飞员来到舰桥会议室。

“我想没问题。”库贝尔说,“马旗纳跟飞机引擎的匹配很好,全息影像的效果也完全达到预期。”

“机体也不存在问题。”阿。特说,“本来就是利用成熟技术改造的,只是没地方装武器。”

武器不是问题,如果投影仪真够牢靠的话。

“我们也认为没问题。”试飞员柯严和沃尔堡说,“飞机的手感很好,飞行状态都很平稳。”两人神色坚定。但我不能轻易相信他们,他们是孤存人,所有亲人和朋友都留在了卡拉克,(其他人,比方说我,虽然亲人不在,但至少大家族还有些远方亲戚,而且身边还有些故友。)残酷的打击让他们心灰意冷,虽然没有像当时大多数此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