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809章

华夏海权-第809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同时也有德国对战争形势的自信,德国人都不着急,你着急干什么?”徐杰最后半开玩笑的说道。

正如徐杰所说,德国人确实知道美国正在试图联合俄国。而对于这种行为,德国人确实采取了一种半漠视的态度。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感到现在有些力有未逮,德国人的第一目标是法国,这一战直接决定了这次大战的走向,德国人如果能把法国占领的话,那么就可以集中大量力量用于其它战场,而且协约国在失去了法国这个重要盟友之后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地理上来说都将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华夏有句俗话叫得陇望蜀。法国如果都被占领的话,那么英国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如果英国完蛋了,那么无论是美国还是华夏,想要反攻欧洲大陆基本就不可能了!法国就是这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一旦倒下引起的反应将是连锁的无法控制的!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最后大战爆发之时德国能集中力量应对西线,应该在战争爆发之前先清理一下东线避免两面作战的局面。德国人也确实考虑过这个建议,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俄国毕竟是个大国,打败俄队很容易,但是想要控制那片广袤的土地和那里的人民却是一个相当费力的事情,按照德国人的估计,如果想要控制5000多万俄国人的话,那么他们必须在俄国部署至少80万以上的部队和警察!而如果仅仅是这个代价的话,那么也还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毕竟德国还有许多盟友,凑出这支部队不算太困难。

真正让德国人投鼠忌器望而却步的不是俄国人,而是俄国东面的华夏!德国如果悍然入侵俄国的话华夏不可能无动于衷,吃掉俄国的德国将直接和华夏接壤,这对于两个超级强国来说是一件十分不安全的事情,华夏担心德国,而德国又何尝不惧怕华夏?当年1战结束后俄国之所以能存在,根本原因不在于俄国,而在于华夏和德国之间需要留下一个缓冲区!而德国要是现在攻击俄国的话,那么华夏至少会给俄军提供装备和训练,如果看情况不对的话,华夏部队再一次大举进入俄国也不是不可能的,那么德国最终将陷入一个比伊朗还要大的泥潭之中!而且因为关系到双方的根本利益,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甚至失控的可能性都是有的,要是这时候,协约国再在自己背后捅刀子的话,同盟国直接输掉战争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既然同盟国已经决定再打掉协约国之前和华夏保持克制,那么为了一个对西线影响并不大的俄国和华夏再打一次显然是不理智的!

那么既然打不了的话,德国人就必须评价一下俄国在发展了3年后会对同盟国东线造成什么压力了。而研究了一番之后,德国人认为就凭现在俄国的工业基础和国内环境,发展3年后还真对同盟国没啥压力。俄国人的底子太薄了,而发展时间也太短了,美国和俄国之间又隔着将近半个地球。再加上俄国国内糟糕的道路情况。3年后的俄国能把同盟国怎么样?按照德国人的估计,即使最悲观的情况,50万同盟队就足以抵御俄队的进攻了。这个成本和比用80万军队和警察控制俄国,还要冒着和华夏开片的危险要小的多了。所以想来想去,德国人还是决定先放放。而且德国不相信俄国人会在局势不明朗之前就匆忙的跳上协约国的战车!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犹豫的俄国人

事实证明,能成为大国的领导人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虽然美国人拿出了十足的诚意,并且表示只要俄国愿意,美国立即就可以给俄国提供首批高达3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帮助俄国人重整他们已经残缺不全的工业。而俄国人一边笑纳了美国人好意,但对于更深一步的合作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俄国高层也在反复权衡和美国人合作的利弊。而作为俄国的统治者,李沃夫在莫斯科专门召集了科尔尼科夫将军和托洛茨基来讨论这件事,前者是俄国政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联系人,而后者则是负责俄国和华夏之间的交往。俄国需要在两者之间做一个选择。

“美国人想要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俄国来压制德国牵制华夏。法国人的潜力没有我们好,毕竟法国本土太小了,而且距离华夏太远,只有俄国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而他们的行动也确实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美国人的第一批援助已经起航。估计2周后达到摩尔曼斯克。而从美国来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将搭乘飞机于一周后到达。”

“更重要的是,美国人保证华夏不会干涉美俄之间的合作,而从我们刻意放出信息到现在,华夏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无论是口头还是实际,他们似乎默认了美国对我们的支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华夏方面。而德国人也没有做出反应。”科尔尼科夫有些激动的说道。

“那么现在华夏开出的条件呢?”李沃夫没有直接对科尔尼科夫的话做出评价而是话锋一转。询问坐在另一边的托洛茨基。实际上,自从伊朗战争之前就和华夏军方保持的合作到现在一直继续着。而到目前位置,在华夏的俄国一线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10万人。这还不包括在俄国在伊朗的驻军。如果算上培训的所有军队和后勤技术人员的话,俄国目前接受华夏训练的武装人员总数大概在16万左右。俄国在华夏培训的部队主要构成是步兵和装甲兵,还有前线空军以及简单的后勤单位。而随着培训力度的加大,在未来2年之内,华夏还将俄国培训18万各种部队。并且会为这些部队提供所需要的各种装备。

“华夏开出的条件没有变化,他们还是按部就班的为我们训练部队,然后这些部队就会像雇佣兵一样出现在华夏需要的地方。他们会供给这些部队的日常消耗。并且会根据这些部队的表现来付账。付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能是粮食、机械设备或者其它什么东西。”相对于科尔尼科夫。托洛茨基的话非常简短。也没有什么吸引力,如果是一般人的话肯定认为美国人的方案更有吸引力!

“上帝又一次把两种选择放在我们面前,是接受美国人的援助站到协约国一边呢,还是继续和华夏保持联系给华夏当枪使?这真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啊。”李沃夫苦笑道。“华夏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我想两位都十分清楚,那么我们现在就分析一下美国人的想法,以及接受了美国人援助后,我们要付出什么代价吧!”李沃夫语气有些生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你获得更多的时候,你失去的也更多!美国人也许确实想要帮助俄国强大起来,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战争爆发后,我们必须站到协约国一边!我们将再一次让我们的祖国陷入到血与火之中!”

美国人的好处不是白拿的!美国人许诺要让俄国强大。要让俄国的西部疆土至少恢复到1战前的水平。但是这些都是要俄国付出血的代价的!尤其是土地,这些都要俄队重新夺回来才可以!协约国不可能说把德国打败之后大笔一挥就让俄国重现1战前的西部疆域!俄国作为一个历来尚武的国家,他们十分清楚。如果军事力量拿不到的东西那么在谈判桌上同样也拿不到!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美国也是拿俄队当炮灰,而且比华夏更过分的是,美国要俄国尽全力去配合协约国的战斗!一旦开战,双方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而华夏只是利用俄国的人力资源,俄国本国可以继续保持中立。这就是双方唯一的区别!美国人看似给的多。但是要的也多,而且一不留神。俄国可能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现在的俄国相对实力和1战之前比都不如,至少1战前的俄国有世界第一的战略纵深,有上亿的人口基数,有一个还算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那时候的俄国可以造轰炸机、可以造超无畏。而现在的俄国呢?连一款还算可以的飞机发动机都造不了!1战的时候同盟国用一只手就解决了俄国,而现在的话,俄国恐怕都入不了德国人的视野吧?恐怕连奥匈都可以嘲笑俄国的虚弱!

总之一句话就是俄国凭什么去和同盟国打?不要说牵制了,也许德国人随手一击就会将俄国人辛辛苦苦攒了数年的力量打光。同时俄国人还必须考虑华夏的反应,现在华夏没有什么表示,不代表以后就没有反应。别的不说一旦开战的话,华夏只要再运输问题上给俄国找一点麻烦俄国都受不了!所以在李沃夫和托洛茨基看来,美国人的支援确实不错,但是奈何只是水中的月亮,看得见捞不着!俄国人现在的心态和华夏想的十分类似,那就是即想把美国人的援助吃到肚子里又想避免在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卷入战争造成的损失。

“如果我们接受了援助,而不按照美国人的意思参战的话会有什么结果?”突然托洛茨基问道。他这个话题很尖锐。有点拿了钱不办事的意思!如果能收了美国的援助而在战时先观望一下,情况好则上去凑凑热闹,如果情况不好就直接中立。如果这样的话,美国人在战时也缺乏至于俄国的能力,至少在托洛茨基看来是这样。“我还是认为在打倒德国人之前,我们还是和华夏保持一致比较好,德国人对我们的想法很清楚,他们之所以隐忍不发就是为了避免刺激华夏。只要华夏不袖手旁边,那俄国就不会有危险。美国只能为我们锦上添花而无法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托洛茨基还是认为依靠华夏比依靠美国更保险一些。

虽然美国人给俄国人一份大礼,但是俄国高层对于这份大礼还是很犹豫的。他们想吃下去,又不想承担相关的责任。可惜的是,美国人早就想好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办法。他们给俄国人的东西都是按照严格的美国标准设计生产的,华夏即使可以生产。也不一定会为了俄国人去刻意模仿美国人的标准,其中代价有些大,此外美国人的援助大部分都是和军事相关的工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并不完整,如果俄国人想让他们的坦克或者飞机顺利的走上战场的话,那么他们需要从美国进口一些部件,有可能是个轴承,也有可能是上面的无线电通讯器材。总之如果美国人决定放弃俄国的话,那么俄国人的工业和军队会在较短时间内瘫痪。除此之外。虽然美国人给俄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无息贷款,甚至有些就是无常援助的。但是俄国人依然必须为大部分援助买单,俄国人的粮食和畜牧产品美国人不感兴趣。美国人要的是硬通货币,比如黄金和白银,当然,钻石或者其它东西也可以考虑,而俄国人如果用掉大部分贵金属去购买美国的产品的话,那么他们可以用来购买华夏的资金就很少。而没有硬通货币的话。华夏可不会为了一个不听自己话的国家来买单。

如果罗斯福能想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证明他是一个合格但是并不优秀的政治家。既然罗斯福能称得上雄才大略。那么他自然不会仅仅依靠技术性的环节来控制俄国人,他会利用大势来迫使俄国最终站在协约国的战车上!这才是一名棋手该做的事情,在这方面他充分利用德国和华夏这两个大国,虽然他知道美国的行动绝对躲不开这两个大国的耳目,但是他认为单纯这样还不够,他需要对能够刺激到两个国家的信息进行放大,比如说他就暗示可以给德国人透露美国对俄军援的部分内容,包括坦克厂和飞机制造厂的规模什么的。而对于华夏,他透露的内容则是关于美国的援助会给俄国的经济和国力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事实证明泄密也是很有学问的,和俄国逐渐处于敌对状态的德国自然会对俄力的提升更敏感,就在美国人泄露了这个消息后不久,德国人就将名义上属于俄国的舰队置于了自己的控制之下。而对于华夏的反应,罗斯福有些失望,按理说,俄国力量的增长对于华夏来说也不是好消息,因为后者只是需要俄国的人力。一个强大的俄国不符合华夏的利益。但是谁知,后者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不过在一次的午餐会上,彭毅在和马歇尔的聊天中提到了一句:“如果俄国能参加到战争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当马歇尔忠实的将这句话告诉罗斯福之后,大喜过望的罗斯福在兴奋之余反而有些捉摸不透俄国人的想法了。华夏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不知道如果俄国直接参战的话,那么直接获益者就是协约国,如果协约国能在不依靠华夏的情况下打倒同盟国的话,那么在这次盛宴中华夏就无法获得任何好处。难道华夏就这么自信协约国无法击败同盟国?罗斯福有些想不明白了,罗斯福在政治上确实很老道,但是他不是军人,军事上的事情有的时候和政治并不相关!

“1战确实让俄国从一流强国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但是这依然不够,德国还有作为一个大国的人口和领土,而后者可能还会再未来扩大。那么既然如此,唯一可以限制俄国重新崛起的关键就是人口,尤其是俄罗斯族的人口。历史上2战对俄国的创伤其实延续了很久,在2战中俄国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尤其是俄罗斯族,这让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俄罗斯族在俄国人口中并不是压倒性的优势,这间接导致了其国内的不稳定性。”在徐杰的日记上,清楚的解释了徐杰愿意让俄国参战的想法。战争从来不是儿戏,既然俄国人还有想重返往日荣光的想法,那就让他们试试吧,惨烈的损失会让俄国人最终明白,他们可以依靠的是华夏而不是美国,至于说俄国的参战是否会让局势超出华夏的控制?徐杰是一点都不担心的,知道历史上德国在2战中强悍的表现后,徐杰对于这个位面的德国还是信心十足的!虽然他不知道历史上没有苏联的2战会有什么结果,但是他知道,在这个位面,没有华夏的协约国是绝对会被打的满地找牙的!

另外,从协约国的一些做法来看,华夏能明显感觉到协约国内部的分歧。法国人想要依靠美英的力量守住自己的国土,英国人想要靠美国人的力量保住印度,单纯英法两国之间对同盟国攻击方向的判断上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法国人拒绝在欧洲之外部署他们的主力军团,而英国人则强调为了保证印度的安全,必须将陆军的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